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
2023(10)
2022(12)
2021(9)
2020(7)
2019(13)
2018(16)
2017(11)
2016(20)
2015(20)
2014(15)
2013(19)
2012(16)
2011(23)
2010(23)
2009(22)
2008(22)
2007(18)
2006(10)
2005(10)
作者
(102)
(87)
(87)
(75)
(62)
(36)
(33)
(30)
(28)
(28)
(27)
(26)
(26)
(26)
(25)
(24)
(24)
(23)
(23)
(23)
(22)
(21)
(21)
(21)
(20)
(20)
(19)
(19)
(19)
(19)
学科
(71)
水产(38)
动物(35)
动物学(31)
(24)
(23)
(21)
(21)
植物(21)
(21)
(19)
经济(19)
管理(18)
及其(17)
(17)
虫害(17)
(17)
防治(17)
(16)
(14)
(13)
企业(13)
病虫(13)
病虫害(13)
生物(12)
(11)
(10)
(10)
(9)
工程(9)
机构
大学(279)
学院(269)
(184)
农业(160)
研究(151)
科学(140)
业大(112)
(112)
实验(110)
实验室(109)
(109)
重点(105)
研究所(102)
农业大学(97)
中国(93)
(92)
(80)
生物(66)
科学院(64)
中心(62)
技术(61)
(57)
(56)
(51)
研究院(50)
水产(49)
(48)
(47)
管理(47)
科技(46)
基金
项目(251)
(197)
国家(195)
基金(194)
科学(189)
科学基金(154)
自然(129)
(128)
自然科(126)
自然科学(126)
自然科学基金(125)
(106)
研究(102)
基金项目(100)
计划(92)
科技(88)
资助(80)
(70)
科研(67)
专项(66)
重点(62)
技术(60)
(57)
农业(50)
(44)
(43)
创新(42)
教育(42)
社会(41)
(40)
期刊
学报(178)
(172)
科学(119)
农业(117)
大学(111)
学学(111)
中国(70)
业大(67)
农业大学(62)
(57)
中国农业(45)
(40)
农业科学(36)
(34)
林业(34)
水产(33)
农学(31)
华北(31)
南京(29)
南京农业(29)
科技(29)
(26)
科技大(26)
科技大学(26)
经济(26)
自然(25)
自然科(23)
自然科学(23)
农林(22)
(22)
共检索到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云岚  云锦凤  王秀娥  李海凤  方宇辉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染色体在两臂中部或长臂末端还显示出较弱的杂交信号,信号强度显示蒙农4号新麦草基因组具有一定杂合性。分析确定新麦草的45S rDNA基因主位点分别位于N1染色体短臂末端、N3染色体短臂末端以及N5染色体短臂末端,推测这3对染色体是NOR染色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健鹏  王铜毅  骆轩  游伟伟  柯才焕  蔡明夷  
为了研究皱纹盘鲍、西氏鲍、绿鲍和杂色鲍等4种鲍的核型特征,实验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技术比较定位了上述4种鲍的45S rDNA位点。皱纹盘鲍中约83%的中期细胞均检出2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13号和16号染色体的长臂端部。西氏鲍中约7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端部、14号和17号染色体长臂端部。绿鲍中约8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DNA位点,分别位于4号、6号和8号染色体长臂的端部。杂色鲍中约65%的中期细胞均检出3对45S r DNA,位点,分别位于3号、4号和12号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此外,4种鲍均有少数中期相的45S rDNA位点数高于众数,这提示,除了明确的45S rDNA位点外,4种鲍可能均有若干个不稳定的45S rDNA位点。实验结果丰富了鲍细胞遗传学研究资料,同时为鲍的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川梅  卢江杰  汤定钦  
编码18-5.8-25S核糖体RNA的45S rDNA基因,是1个简单的多基因家族基因,一般以串联方式相连,对应于核仁组织区(NOR)。首次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45S rDNA在散生竹类的毛竹和斑竹,混生竹类的茶秆竹、日本矮竹、菲白竹和铺地竹,以及丛生竹类的白绿竹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散生竹和混生竹的几个竹种,只观察到1对随体染色体的次缢痕区域有45S rDNA位点,而丛生竹类的白绿竹除随体染色体具有45S rDNA位点外,某些非随体染色体上也有不同拷贝数的45SrDNA位点存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景环  何慧敏  云锦凤  
以加拿大披碱草为材料,通过染色体原位杂交的方法,确定加拿大披碱草的45S rDNA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旨在为加拿大披碱草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5S rDNA在加拿大披碱草的染色体上检测出4个位点(绿色),它们分别位于第2对染色体短臂末端和第5对染色体短臂次缢痕上,即核仁组织区(NOR),且杂交信号强弱较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敏  蹇洪英  贾艳霞  张婷  王其刚  张颢  唐开学  
以45S rDNA为探针对和平、粉和平、奇异玫瑰、红双喜、蜜糖等5个现代月季品种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研究。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45S rDNA杂交位点数量均为3个,杂交位点的大小和荧光强度比较一致。在细胞分裂间期的核中,5个品种的45S rD-NA杂交位点都位于核仁内,均表现为较小且荧光较弱的杂交点,呈圆形,相互间在大小和荧光强度上比较接近。基于研究结果对现代月季品种45S rDNA的特点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永华  刘金花  金危危  
采用CPD(PI和DAPI组合)染色对玉米和类玉米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显带分析,供试物种所有的45S rDNA位点都能够有效地被CPD染色显示为红色带纹。在栽培玉米、墨西哥玉米、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中只有一对染色体上具有45S rDNA位点,在多年生类玉米的2对染色体上具有45S rDNA位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会  蓝伟侦  覃瑞  刘虹  李刚  
利用45S rDNA作为探针,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同样含有CCDD基因组的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和宽叶野生稻(O.latifolia)进行rDNA的荧光原位杂交定位分析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宽叶野生稻中45S rDNA信号分布于多条染色体上,位点数目为10~16;高秆野生稻中有6个信号点,分布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2对信号位点位于染色体短臂,1对位于染色体长臂。研究结果表明,高秆野生稻45S rDNA在基因组中位点数目稳定,宽叶野生稻中45S rDNA位点数在不同个体中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显示这2种野生稻基因组存在一定差异;核型分析结果也表明二者基因组存在较大的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轩淑欣  申书兴  赵建军  张成合  陈雪平  郄丽娟  
【目的】确定rDNA在中国大白菜基因组中的位点数目和分布位置,并建立识别大白菜不同染色体的特异标记。【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5S rDNA和5S rDNA在大白菜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在大白菜中期染色体上,分别检出了5对25S rDNA杂交信号和3对5S rDNA杂交信号。对应于大白菜中期染色体形态图,确定5对25S rDNA信号分别分布在大白菜1号染色体长臂(1L)的近末端,2号染色体长臂(2L)的近中部,3号和4号染色体长臂(3L、4L)的近着丝点处和10号染色体的随体上,信号强度为10号>2号>3号和4号>1号;而5S rDNA的3对信号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兴华  余功新  张端品  谢岳峰  秦发兰  
利用3个带有第5染色体上标记基因的标记基因系,采用BC_1F_2株系分析,对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在第5染色体上的位置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与第5染色体上的gh-1基因以20.3cM的遗传图距连锁遗传,与nl-1,v-10基因的遗传图距较远,在分离群体中不能发现其连锁遗传关系。将农垦58s的1对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定位于水稻第5染色体上端。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明树  孙冰  张博  邵长伟  王启龙  王磊  陈松林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将5S rDNA基因定位在牙鲆和半滑舌鳎染色体上,结果表明,5S rDNA基因在雌、雄性半滑舌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存在2个杂交信号位点;在二、三倍体牙鲆的同源染色体上分别存在2个和3个杂交信号位点,杂交信号明显且特异。本研究首次将5S rDNA基因定位在半滑舌鳎和三倍体牙鲆的染色体上,为牙鲆及半滑舌鳎倍性鉴定、染色体鉴别提供了有效方法。此外,根据牙鲆5S rDNA基因编码区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大菱鲆和半滑舌鳎5S rDNA基因编码区序列,与鲽、塞内加尔鳎、大口黑鲈、七鳃鳗的5S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后发现,5种鲽形目鱼类5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  朱利泉  荣小营  陈晓丹  唐章林  王小佳  
【目的】羽衣甘蓝5SrDNA的染色体定位和拷贝数分析,为进一步利用FISH进行2号染色体基因定位和细胞遗传图谱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以羽衣甘蓝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DIG标记的5SrDNA探针定位于不同分辨率的绒毡层细胞中期染色体、粗线期染色体以及伸长DNA纤维上。【结果】在中期染色体和粗线期染色体上,都同时获得3个杂交信号位点(a、b、c),且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近着丝粒区域,其信号强度为b>a>c;而在伸长DNA纤维上,出现了3种不同长度的念珠状长链(a、b、c),其物理大小分别为257、359和134kb,这3种长链分别与3个信号位点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在羽衣甘蓝2号染色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娜  杨文香  闫红飞  刘大群  褚栋  孟庆芳  张汀  
利用AFLP技术对小麦抗叶锈基因Lr45进行了标记,从6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2对在亲本及TcLr45×ThatcherF2抗感群体间揭示多态性的引物P-AGG/M-GAG和P-ACA/M-GGT。其扩增片段为261bp和105bp,2个标记与Lr45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1.3cM。测序比较261bp片段与大麦属VulgareHotrI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达86%,105bp片段与一粒小麦磷脂酰丝氨酸脱羧酶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高达96%。2个测序片段均包含开放阅读框(ORF)序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红飞  刘春燕  高士刚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建立小麦抗叶锈基因Lr45SCAR(sequenced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序列特征扩增区域)标记。【方法】以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材料TcLr45和感病材料Thatcher为亲本,利用黑麦基因组特异的RAPD标记引物OPH20进行PCR扩增,对获得的与预期大小相同的1.5kb的特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根据该序列设计一对特异PCR引物LRYR和LRYF,对TcLr45×Thatcher F2代单株构建的分离群体进行扩增,验证该标记与Lr45的连锁关系,Mapmaker3.0软件绘制遗传连锁图。【结果】该标记在TcLr45中扩增出单一条带,片段大小为12...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陆晓晖  
面源污染是继点源污染之后的又一个国际环境问题。本文在介绍美国审计署面源污染治理跟踪审计阶段性重点的基础上,提出应借鉴美国审计署面源污染治理跟踪审计经验,立足法规政策的目标和要求开展审计,根据不同时期具体情况实行动态跟踪审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海妮  吴云锋  安凤秋  顾沛雯  张昭亮  
【目的】枣疯病是枣树上由植原体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遍布于中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25个省(市)的枣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方法】经PCR扩增,分别对中国陕西的彬县、阎良、武功、佳县、杨凌,河北沧州和山东德州7个枣区的枣疯病样品和杨凌4个酸枣丛枝病样品植原体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和延伸因子tuf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获得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植原体的16SrDNA基因片段均为1239bp,tuf基因均为851bp。通过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中国陕西、河北、山东的枣疯病的病原一致,归属于植原体16SrⅤ-B组。由于枣疯病和酸枣丛枝病的植原体16SrDNA有5个碱基的差异,tuf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