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8)
2023(4817)
2022(4017)
2021(3757)
2020(3171)
2019(7375)
2018(7218)
2017(13563)
2016(7713)
2015(8419)
2014(8539)
2013(8576)
2012(7993)
2011(7352)
2010(7240)
2009(6626)
2008(6742)
2007(5999)
2006(5255)
2005(4652)
作者
(25261)
(21094)
(20994)
(19889)
(13342)
(10681)
(9591)
(8376)
(7885)
(7640)
(7324)
(7262)
(6966)
(6835)
(6761)
(6550)
(6272)
(6110)
(6022)
(5910)
(5429)
(5318)
(5181)
(4857)
(4743)
(4703)
(4702)
(4670)
(4633)
(4384)
学科
(31863)
经济(31837)
管理(21771)
(20353)
(16124)
企业(16124)
方法(14763)
数学(13165)
数学方法(12966)
地方(8853)
(8561)
(8378)
中国(7357)
(7280)
资源(6437)
农业(6110)
业经(6064)
(5988)
环境(5788)
(5729)
技术(4867)
地方经济(4810)
(4787)
财务(4774)
财务管理(4762)
理论(4713)
企业财务(4594)
(4339)
金融(4338)
(4297)
机构
大学(113257)
学院(112606)
研究(42165)
(41793)
管理(41517)
经济(40812)
理学(35887)
理学院(35393)
管理学(34602)
管理学院(34399)
中国(30175)
科学(30150)
(25577)
(24903)
(23341)
研究所(21720)
业大(20738)
农业(20372)
中心(19059)
(18720)
(16999)
(15655)
师范(15430)
北京(15421)
财经(15251)
(15029)
(14723)
(14375)
科学院(13951)
(13824)
基金
项目(82241)
科学(63337)
基金(58805)
研究(54897)
(54180)
国家(53780)
科学基金(44333)
社会(33747)
(32574)
社会科(32011)
社会科学(31995)
基金项目(31335)
自然(30630)
自然科(29771)
自然科学(29758)
自然科学基金(29202)
(28218)
教育(24764)
资助(24439)
编号(20953)
重点(19235)
(18154)
(17740)
计划(17277)
成果(16785)
(16408)
科研(16040)
科技(15918)
创新(15494)
课题(15059)
期刊
(43905)
经济(43905)
研究(28427)
学报(24622)
中国(23764)
(22183)
科学(21369)
大学(16878)
学学(15932)
农业(15265)
(14632)
管理(13929)
教育(10589)
(9463)
资源(9275)
技术(9073)
(8208)
金融(8208)
财经(7428)
业经(6686)
业大(6627)
图书(6467)
经济研究(6410)
(6384)
(6320)
科技(6170)
统计(6039)
问题(5848)
(5735)
技术经济(5628)
共检索到163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远东  范彦  冉启凡  陈积山  何玮  
【目的】探索评价扁穗牛鞭草耐寒适应性的有效方法,筛选耐寒性较强的优良种质资源。【方法】以43份扁穗牛鞭草资源材料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越冬返青情况及早春生长情况,利用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开展牛鞭草资源的适应性评价。【结果】供试43份牛鞭草资源的耐寒生长差异性较大,其中79.07%的资源不能越冬或能越冬但生长表现较差或一般,20.93%的资源不仅能顺利越冬,生长表现也较佳。主成分分析显示产量、水分、分蘖数和叶型可作为牛鞭草耐寒材料选育中优先考虑的因子。聚类分析将越冬后返青的40份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仅1份材料,第Ⅱ类有8份材料,第Ⅲ类有5份材料,第Ⅳ类有26份材料。【结论】试验筛选出的类群Ⅰ和类群Ⅱ共9份资源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越冬和早春生产性能,可作为进一步的耐寒材料选育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永群  张新全  杜周和  左艳春  
在川东北地区栽植9个扁穗牛鞭草材料,其中以"重高"牛鞭草为对照,对材料进行物候期、生长速度、产量等调查,结果显示:从物候期观察来看,H2003-5生育期最长,比对照延长40 d,其次是H019,比对照延长23 d;生长速率最快是H019(3.70 cm/d),比对照高21.3%,差异显著(P<0.05)。结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永霞  张新全  马啸  谢文刚  
用RAPD标记对1份来自上海和45份来自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的扁穗牛鞭草无性系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①14条引物共扩增出198条谱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4.1条带,多态性比率(PPB)达91.9%,多态信息含量(PIC)范围为0.208~0.313,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在0.624~0.973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②对RAPD分子标记扩增条带数据进行聚类,能将高大直立型和低矮型的材料分开,可能是因为所检测到的RAPD标记中存在与形态性状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这为进一步应用RAPD分子标记对扁穗牛鞭草群体基因组进行扫描,寻找与目标寻找紧密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艳春  杨春华  杜周和  朱永群  
本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16个扁穗牛鞭草和白三叶混播处理的生产性能、饲草质量和群落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4年研究发现,在16个混播处理中,处理11(年刈割6次,施氮量为0.9 t/hm2.a,白三叶和扁穗牛鞭草的混播比例为1∶1)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为最佳建植管理模式。在该处理中,两种混播牧草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共存,维持较高的产量和质量并有效抵御杂草的入侵,可以为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推广提供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袁庆华  何峰  
在我国西南地区开展了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和种间竞争的替代试验。结果表明,处理组合A2B2(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混播比例各一半)的产量高于其他组合,为357.38 g/m2;各个混播组合中,RYT值大于1表明扁穗牛鞭草与白三叶能利用不同的资源,RCC值大于1表明白三叶竞争力强于扁穗牛鞭草,牛鞭草RSC值大于1,而白三叶的却小于1。总之,白三叶竞争与侵占力较强导致其生长速率较快且植株干质量增长迅速。混播组合中白三叶的竞争力表现也强于扁穗牛鞭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永霞  张新全  谢文刚  马啸  
利用表型性状和SRAP标记对采自我国西南区的40份野生扁穗牛鞭草(H.compressa)无性系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区野生扁穗牛鞭草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在12.9%~57.0%之间。表型聚类可以把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材料区别开来,不抽穗开花的H019和H054单独聚为一类,节间、茎、穗最长的H002和H050 2份材料聚为一类,其他36份材料聚为一类。利用15对SRAP引物对扁穗牛鞭草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14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90条,多态比例(PPB)为92.4%,平均每对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和多态性条带数分别为20.9条和19条,多态信息含量(PIC...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籍  谢红江  廖明安  杨文渊  陶炼  
【目的】研究川藏高海拔地区金冠苹果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为该区域金冠苹果的合理区划、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3年随机取川藏高海拔地区四川茂县、小金、盐源、康定及西藏林芝5个重要产地的金冠苹果果实,测定其品质(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果实硬度及花青苷、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VC含量),同时收集5地2012和2013年金冠苹果果实发育主要时期各月(5-8月)及年主要气象资料(均温、平均昼夜温差、≥10℃积温、降雨量、日照时数),采用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研究果实品质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确定优质金冠苹果生产需要的主要气象因子最适值。【结果】金冠苹果在5个产地品质差异显著,在小金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吉全  马国胜  路海东  
用产量增产百分数、差异显著性、变异系数法、回归系数法、高稳系数法和非参数度量法等多种分析方法 ,对 10个玉米新品种在高海拔山区 4个地点的适应性进行了系统聚类。结果表明 ,农大 10 8、农大 3138、陕资1号、成单 18号、97Q- 16 7和中单 32 1等 6个品种在高海拔山区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较强的稳定性 ,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沙  代剑峰  高琼  刘灏  张华  赵伟  毛建丰  李悦  
为了检测高山松在高海拔生境下苗期适应性是否优于其亲本种(油松与云南松),阐明高山松相比于亲本种在其特有的高原生境下的苗期适应性特点,选择了代表高山松及其亲本种遗传变异的多个种群,在高海拔生境下对比分析了3个种13个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结果表明:大部分苗期适应性性状指标在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差异显著,主要变异存在于种间及种内群体间,并且10月保存率、10月封顶率和二次生长率等性状方差分量大部分居于种间,种内变异稳定,是体现种间苗期适应性差异的重要指标。高山松大多数的适应性指标居于亲本种之间,其出苗率、保存率高于云南松,低于油松;封顶期晚于油松30d左右,而云南松不封顶(2年生苗部分封顶);在苗木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承南  谷战英  潘为民  赵宏伟  
在桂林地区资源县1 200 m至1 400 m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了油茶芽苗砧嫁接试验,试验除了没有进行土壤消毒、嫁接后管理也未使用任何农药外,其它方法与低海拔80 m处对照完全相同,低海拔对照采用消毒与不消毒2个处理;结果表明:低海拔使用农药的油茶苗高生长为6.52 cm;海拔1 200 m、1 300 m、1 400 m的油茶嫁接苗高度分别为:6.35 cm、6.08 cm、5.90 cm,没有任何感病迹象,方差检验:差异不显著;而低海拔没有使用农药的嫁接苗全部感病,嫁接成活率和高生长几乎为"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里强  李向林  何峰  
研究了单播和混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草地生物量、分蘖变化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结果表明,单播扁穗牛鞭草的生物量在后3次测定时显著地高于其它处理(P<0.05);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既存在共生关系又存在拮抗关系,而在C和D混播组合中,扁穗牛鞭草与紫花苜蓿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拮抗关系;B混播组合的扁穗牛鞭草竞争率均大于紫花苜蓿竞争率,说明扁穗牛鞭草的竞争力强于紫花苜蓿,而D混播组合中两种牧草的竞争情况正好与之相反;总之,以扁穗牛鞭草75%+紫花苜蓿25%的混播组合表现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梅丽  郭自军  王立臣  石春梅  周吉红  周继华  王俊英  
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的藜麦品种,将引种的15份藜麦资源在延庆区延庆镇西白庙村、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和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3点试种,比较产量、植株性状、抗性、生育期和景观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红藜1’、‘红藜2’、‘陇藜1号’和‘陇藜3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作为粮景兼用型作物,在京郊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中,‘红藜1’和‘红藜2’为晚熟品系,生育期140~149 d,观赏期26~45 d,麦穗下垂,呈玫红色、橘黄色,高抗叶斑病、倒伏和倒折,在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产量较高,为2 390.26和2 039.56 kg/hm~2。‘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89~108 d和90~100 d,观赏期15~17 d,麦穗直立,呈红色、黄色,在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产量较高,为1 295.23和1 095.02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敏  史兆国  韩吉龙  岳耀敬  郭婷婷  郭健  刘建斌  孙晓萍  王朝风  杨博辉  
为了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与高海拔低氧适应的相关性,使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小片段法分型技术对112头藏羊(海拔高于3 000 m)和117头低海拔地区羊(海拔低于500 m)HIF-1α基因的G901A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分析。结果发现:HIF-1α基因的G901A位点在2个群体中均处Hardy-Weinberg平衡,基因型频率在高海拔和低海拔群体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浩  吴常信  强巴央宗  凌遥  罗章  
为研究藏鸡高海拔适应机制,本试验测定了藏鸡和低地鸡种在高海拔环境饲养时的右心指数,分析了海拔和品种对鸡肺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海拔环境中,藏鸡的右心指数平均为22.91%,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的矮小隐性白(D)和寿光鸡(S)右心指数分别为28.80%和29.89%,表现不同程度的右心增大;藏鸡肺组织NOS活力明显高于低地鸡,特别是在高海拔环境中差异更加显著,比低地鸡高35%~118%。藏鸡NOS活力较高可能是藏鸡在高海拔环境右心指数保持正常的原因,是高海拔适应生理特征之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成志  黄文章  严明建  胡景涛  吕直文  雷树凡  冉彦秀  
为选育适宜中海拔地区生产的水稻新品种,本试验以有效穗14万/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作为统计的分界点,对223个参试组合的有效穗、穗平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一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的组合中,增产组合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下;两个性状达到分界值以上,则增产的几率都达到72.7%以上,其影响力为:结实率>有效穗>实粒数>千粒重。只有满足有效穗14万穗/667m2、结实率80%、千粒重27 g、穗平实粒数160粒中的多个性状指标,才会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