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4)
- 2023(7598)
- 2022(6633)
- 2021(6248)
- 2020(5491)
- 2019(12718)
- 2018(12755)
- 2017(24768)
- 2016(13990)
- 2015(15926)
- 2014(16254)
- 2013(16313)
- 2012(15541)
- 2011(14165)
- 2010(14404)
- 2009(13641)
- 2008(13851)
- 2007(13011)
- 2006(11366)
- 2005(10241)
- 学科
- 济(61841)
- 经济(61791)
- 农(45993)
- 业(43421)
- 农业(30197)
- 管理(30107)
- 方法(26073)
- 数学(23618)
- 数学方法(23420)
- 企(21970)
- 企业(21970)
- 业经(16465)
- 中国(14994)
- 地方(13349)
- 财(12967)
- 制(12578)
- 贸(12302)
- 贸易(12300)
- 学(12230)
- 易(11970)
- 农业经济(10073)
- 发(10066)
- 村(9118)
- 农村(9107)
- 银(9022)
- 银行(8987)
- 体(8653)
- 行(8587)
- 策(8545)
- 融(8236)
- 机构
- 学院(208869)
- 大学(203641)
- 济(86313)
- 经济(84461)
- 管理(76101)
- 研究(73753)
- 理学(65556)
- 理学院(64813)
- 农(64646)
- 管理学(63601)
- 管理学院(63223)
- 中国(56393)
- 农业(50295)
- 科学(48243)
- 京(43279)
- 业大(42290)
- 所(40408)
- 研究所(36803)
- 财(36088)
- 中心(35326)
- 江(33252)
- 农业大学(30751)
- 财经(28514)
- 范(26887)
- 北京(26757)
- 省(26652)
- 师范(26611)
- 业(26208)
- 州(25919)
- 经(25805)
- 基金
- 项目(136413)
- 科学(104371)
- 研究(98555)
- 基金(95724)
- 家(84901)
- 国家(84071)
- 科学基金(69236)
- 社会(60244)
- 社会科(56555)
- 社会科学(56532)
- 省(56505)
- 基金项目(51311)
- 划(46197)
- 自然(44535)
- 教育(43891)
- 自然科(43412)
- 自然科学(43396)
- 自然科学基金(42579)
- 编号(42342)
- 资助(38827)
- 农(35242)
- 成果(34024)
- 发(31587)
- 重点(30915)
- 部(30293)
- 课题(28499)
- 创(28053)
- 业(27013)
- 科研(26426)
- 计划(26368)
- 期刊
- 济(101057)
- 经济(101057)
- 农(68537)
- 研究(55845)
- 农业(46204)
- 中国(42330)
- 学报(40174)
- 科学(34060)
- 大学(29270)
- 学学(28087)
- 财(26955)
- 业经(23220)
- 业(22808)
- 管理(21423)
- 融(21336)
- 金融(21336)
- 教育(18552)
- 技术(17234)
- 问题(15260)
- 农村(14113)
- 村(14113)
- 农业经济(13912)
- 版(13834)
- 财经(13545)
- 经济研究(13524)
- 世界(12147)
- 业大(12093)
- 经(11593)
- 经济问题(11142)
- 技术经济(11011)
共检索到311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明辉 李会敏 孟祥海 乔文臣 赵凤梧 Daniela Benedikova Pavol Hauptvogel Edita Gregova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千粒质量偏低的特点,且株高、穗长与千粒质量三性状均与对照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0.08~0.37,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株穗数>株高=主茎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穗数,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份冬性种质与40份春性种质的千粒质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穗粒数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差异不显著;株高与株穗数、株高与穗长、穗长与小穗...
关键词:
斯洛伐克 冬小麦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生 党占海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张瑜 陈芳 张琼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宝建 姚占军 王嘉瑞 任欣欣 岳艳丽
运用变异性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含有不同抗条锈病基因的15个小麦新品系进行遗传性状的分析,以探讨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8240)>穗粒重(0.7490)>千粒重(0.4035)>单穗结实小穗数(0.1346)>穗粒数(-0.0575)>株高(-0.1892);偏相关系数为:每公顷穗数(0.5705)>穗粒重(0.3766)>千粒重(-0.2565)>穗粒数(-0.2396)>株高(-0.2296)>单穗结实小穗数(-0.0646);直接通径系数表示为:每公顷穗数(0.6100)>穗粒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杨立霞 杨倩 沈银柱
对86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在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存在着较大的极差。不同品种(系)间开花期的最大极差为25d,有效分蘖的最大极差达18个,株高的极差达0.91m,穗粒数极差达到47.8粒,千粒重的最大极差达39.6g,质量性状中也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这些表明在河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园地的小麦品种资源中存在着极其显著的遗传差异。
关键词:
小麦 品种资源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婷 陈华萍 蒲至恩 陈国跃 苟璐璐
对99份北美主要栽培大麦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考察与评价,并对各性状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为这批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株高为半矮秆或中间型,有效穗数大于10的较多,分蘖性较强,穗长在中等或中等以上长度,小穗数较多,穗粒数不高,千粒重较低,无大粒资源,成穗率主要表现为高或中高型。从中筛选出18份综合性状较好的和一些单一性状优良的材料。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粒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与穗长和小穗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显著,可通过增加千粒重来提高大麦产量。
关键词:
大麦 农艺性状 评价 相关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林宝刚 张冬青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84份国内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有75个品种(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1、2亚群可再分为3个和4个品种(系)组。4个类群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第Ⅱ-2亚类群生育期较短,但单株产量最高。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松强 李向东 王石华 张忠林
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宽比、播始历差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5.69%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4.19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为晚熟、高秆、适穗、多粒类型;第2大类群为早熟、中秆、长穗、重粒类型;第3类群为晚熟、高秆、多穗、多粒、轻粒类型。
关键词:
黑米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芬 张跃 胡尊红 胡学礼 高梅 王沛琦 杨谨 代梦媛 李文昌 刘旭云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红花优异资源的特征特性,为红花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筛选出的40份云南省地方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PSS 18. 0软件对1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红花数量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18个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密切相关性。其中,类群Ⅳ为矮秆、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类群Ⅴ为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 7468%;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植株高度,第二主成分反映产量构成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果球大小,第四、第五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大小和第一分枝高度。品质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 4747%,品质性状中不同主成分间在油酸、含油率、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一、二主成分分别反映油酸含量和含油率;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红花单株生产力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植株高度,其次是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果球着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选择。云南地方红花资源类型丰富、性状差异各具特点;第Ⅳ、Ⅴ类群为有增产潜力、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高产育种的目标亲本材料利用。品质特性:第Ⅰ、Ⅱ类群为含油率高、亚油酸高、蛋白质高,是综合品质优良的材料,可作为红花品质选育的优质亲本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张金波 肖菁
对资源库中收集保存的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的株高、千粒重、单株分枝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0917%;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可分成2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1的25份种质资源的单株分枝数、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指标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关键词:
小扁豆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健民 戴双 李豪圣 程敦公 刘爱峰 曹新有 刘建军 赵振东
【目的】研究近年来山东省审定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的演变情况,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方法】统计1999年至2010年山东省审定的55个小麦品种的18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并对其演变情况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61.65 kg.hm-2,但产量三要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变化不明显,只有粒重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尽管相关系数非常低。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57 d,株高、最大分蘖数呈下降趋势,成穗率逐年上升。高产品种单位面积穗数较多,成穗率显著较高,提高成穗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山东省近年审定品种蛋白质和湿...
关键词:
山东省 小麦 产量 品质 演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彦慧 赵轩宇 杨文香 刘大群
为确定8个来自土耳其的普通小麦品种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对其进行全生育期农艺性状观察,并利用44个以Thatcher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单基因系)作为已知基因的鉴别寄主,接种8个小麦叶锈菌致病型进行苗期抗叶锈基因推导,结合成株期抗病鉴定,初步明确了这些品种(系)的抗性和可能携带的抗病基因。利用20个与Lr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对8个土耳其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基因的进一步鉴定。推测YJ000900中可能含有Lr1、Lr3、Lr17、Lr20;YJ000906中可能含有Lr1、Lr17、Lr20;YJ000901、YJ000902、YJ000904、YJ000905、YJ000907中可能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孟雨 赵和 温之雨 王海波
在温室栽培条件下,通过对14个属于多种生态类型区的冬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研究,发现小麦的许多农艺性状在温室栽培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中穗长、株高、穗下节间与其他性状相关性较高,基本可以作为选择单株生产力水平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冬小麦 温室 农艺性状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