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5)
- 2023(11302)
- 2022(10072)
- 2021(9981)
- 2020(8102)
- 2019(19425)
- 2018(19379)
- 2017(35097)
- 2016(20274)
- 2015(23274)
- 2014(23723)
- 2013(22748)
- 2012(21057)
- 2011(19203)
- 2010(19203)
- 2009(17405)
- 2008(16985)
- 2007(14639)
- 2006(12908)
- 2005(11480)
- 学科
- 济(72111)
- 经济(72035)
- 管理(52187)
- 业(47832)
- 企(40485)
- 企业(40485)
- 方法(34770)
- 数学(29505)
- 数学方法(29006)
- 中国(24403)
- 教育(22977)
- 学(20767)
- 农(18475)
- 财(17551)
- 理论(17268)
- 业经(15495)
- 地方(14255)
- 和(12903)
- 贸(12726)
- 贸易(12718)
- 技术(12469)
- 易(12327)
- 农业(12178)
- 制(12012)
- 环境(11171)
- 务(10903)
- 财务(10834)
- 财务管理(10808)
- 教学(10248)
- 企业财务(10231)
- 机构
- 大学(287334)
- 学院(279358)
- 管理(105874)
- 济(100011)
- 研究(98564)
- 经济(97481)
- 理学(91519)
- 理学院(90320)
- 管理学(88486)
- 管理学院(87942)
- 中国(67485)
- 京(63989)
- 科学(62806)
- 所(50617)
- 范(47936)
- 师范(47643)
- 研究所(46435)
- 财(45993)
- 中心(42911)
- 农(42024)
- 北京(41629)
- 江(41036)
- 业大(40884)
- 师范大学(39153)
- 教育(38827)
- 财经(36952)
- 院(35633)
- 州(33791)
- 经(33557)
- 农业(32866)
- 基金
- 项目(189225)
- 科学(148907)
- 研究(143389)
- 基金(133775)
- 家(116207)
- 国家(115124)
- 科学基金(97608)
- 社会(85387)
- 社会科(80471)
- 社会科学(80449)
- 省(74085)
- 教育(72086)
- 基金项目(70721)
- 划(65097)
- 自然(63919)
- 自然科(62379)
- 自然科学(62369)
- 自然科学基金(61195)
- 编号(61011)
- 资助(55529)
- 成果(52233)
- 课题(44641)
- 重点(43762)
- 部(42949)
- 发(40448)
- 创(38692)
- 项目编号(37416)
- 教育部(36980)
- 年(36049)
- 科研(35943)
共检索到421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黄福涛
本文基于公开的数据库与相关期刊和书籍等,使用量化研究方法,对1979~2019年日本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内容和方法等发展变化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考察。本文主要发现包括:首先,1979年以来高等教育研究文献数量的持续增长说明,高等教育研究在日本并非一个日趋衰落或越来越不受重视的领域。其次,日本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措施直接影响了高等教育研究的主题变化及其数量。日本高等教育研究总体上比较注重研究与政府和社会变化的联系,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强调研究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等。第三,从国别研究来看,日本高等教育总体上仍然一直重视对美国的研究,但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的焦点逐渐从西方、尤其是从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过渡到东亚的中国和韩国。最后,过去40年高等教育的学术研究逐渐从重视史料及文本的整理和解读,转向更多基于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的量化研究。此外,与早期多注重介绍和翻译来自美国学者的研究相比,近年来的学术研究更强调原创性和具有新意。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克里斯蒂安·约翰·施密德 格奥尔格·克鲁肯 巫锐
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经过40年的发展,已有了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本文从高等教育系统的数量—结构发展、高校治理、高校组织、高校中的行动团体和机会平等五个方面,概述了德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相关内容和结果,认为该研究领域在理论、方法论和主题多元化等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加强该领域的制度结构建设,特别是学术职业道路建设;同时,需要持续地发展理论和方法,并实现学术性与实践性导向的平衡。对未来发展而言,应该加强高等教育研究与科学研究的合作并关注高等教育领域的小众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凯瑟琳·马纳通加 戴坤
本文考察了1980~2020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40年的发展状况,首先简要回顾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然后基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联合会官方会刊《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上发表的期刊文章,对这40年来的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旨在说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化和发展轨迹。分析表明,2000年以后,研究主题变得更加多元化,包括宏观政策层面的讨论以及微观教学改革方面的探讨;研究来源也更加国际化,从澳大利亚本土研究逐步涵盖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研究;女性学者发文量多于男性研究人员;在研究方法上以质性研究占主导地位,大多数研究将各种理论概念结合作为文章的分析框架,许多研究没有采用理论工具并且很少研究是基于单一理论的。最后,本文讨论了在COVID-19大流行及以后期间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研究的潜在方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李莹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经了以全面重建为中心的初步建设阶段、以结构优化为抓手的规范发展阶段、以规模扩张为动力的繁荣发展阶段和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深刻变革阶段;遵循着以简政放权为核心的政策动力机制、以价值负载指导利益分配的政策目标取向、以政策工具为策略选择的政策实施过程保障、以文本话语表达的政策话语文化等演进逻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发展要有协调统一的动力形成机制和丰富充分的多元价值取向,过程保障不断创新政策工具,政策话语不断强化民众参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范笑仙 汤建民
科学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的系统,既有宏观层次上稳定性的特征,又有微观层次上变动性的特征。从"变"与"不变"两个维度,以《中国高教研究》期刊近10年发表的论文为样本,以词频分析、共词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先进的文献计量学工具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国内近十年来高等教育研究主题方面发展与演变的轨迹及其背后的部分规律,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高教研究》的刊物特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今年是北京大学教育学科复建40周年的庆典之年,本期专题为庆典而设。但我们不想回顾北大教育学院发展40年的历程,总结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学术成就,而是采取另类的庆贺方式。我们把目光从自身转向国际,追踪若干国家高等教育研究40年来的发展轨迹。国际经验将为我们反观自己的学科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参照。我们相信,这种取道于外的比较路径,有
关键词: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 教育学科 学术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黎 姜海男
对高频关键词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中心性、突现率探测学科研究的热点领域及前沿主题。体现高等教育活动层面的关键词主要有人才培养、大学发展、教育改革、教学改革以及校企合作等。近十年来以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为核心的主题是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主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宸 宋永华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规模扩张阶段和提质增效内涵发展阶段。促进经济增长和提升学术能力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动因,人员和机构国际化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和实现形式,政府出台相关制度规定为主要推进方式。新的发展阶段,应强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发展理念,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化实现形式,注重国际化顶层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强化社会、文化和政治动因并积极参与全球高等教育治理。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等教育国际化 变迁 展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正林 顾永安
高等教育分类问题研究是实现我国高校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理论前提,科学的分类必须关注分类的方法论,即分类必须建立在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准确把握之上,运用合理的分类方法,以不断更新的分类体系指导高等教育和高校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分类 方法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陈厚丰
高等教育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而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过程。高等教育分类要运用系统论和分类学原理,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整合为统一、开放的系统。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分类 方法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旭辉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大多表现为描述式研究、思辨式研究、实证性研究和诠释性研究,缺乏批判性研究的基础。建立在批判理论基础上的批判研究因其独特的立场、价值取向、方法论特点和研究途径,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高等教育学应当建立起批判研究的基础,发展出自己的批判话语和研究范式。针对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国内学界相关研究匮乏的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结合现实提出若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批判研究的对策思路,我国高等教育学学者应致力于批判性研究的本土化和创造"实践的理论",以免陷入过于知识化的误区。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批判理论 批判性研究 方法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这种知识分类框架下,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非常尴尬。从早期的“(自然)科学化”、到后来的“人文化”,再到晚近的“社会科学化”,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始终变动不居。作为教育学的分支学科,高等教育研究面临同样的困境。本文认为高等教育研究若要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成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学术性学科,积极引入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极其关键的一步。
关键词:
社会科学 方法论 高等教育研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卞翠 玛丽—克莉丝汀·戴里诗
本文通过回顾法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过去40年的发展,以法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以福柯所提出的话语条件为分析框架,揭示法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独特性。首先,通过对比研究者和机构决策者的观点,明确法国高等教育制度与治理的特殊性,并结合背景的变化,界定高等教育研究的边界并梳理这一领域的知识生产现状。其次,重点关注法国公共研究政策改革的特殊性以及改革实施过程中的结构重组,在高等教育研究结构调整与欧洲政策和全球化进程导向相关联的战略框架内,探讨知识和权力结构之间的互动。最后,聚焦于制定和实施有争议的结构改革中机构和教研人员的困境,深入讨论高等教育研究在法国成为一个可被接受的科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研究模式如何回应研究语境的期望以及吸引更多研究者参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法国高等教育研究 知识考古学 40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柳友荣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永恒主题。运用文本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出台的82份有关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文件为样本,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我国教育政策始终关注着教育方针、教学质量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等;高校社会服务、自主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政策目标存在着"阶段性",表现为"模仿探索阶段""职能接轨阶段""协调发展阶段"和"中国特色"4个发展阶段。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应在党的领导、立德树人、本科教育、分类发展、教育信息化上进行更加高效的推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邵晓枫
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定义、属性与特点;发展历程与形式;意义与作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教学与德育;普通高校在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的作用及如何搞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我们应特别加强对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的价值取向、本质属性、教学、德育及如何在实践中搞好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
自学考试 社会助学 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