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1)
- 2023(10397)
- 2022(9331)
- 2021(9011)
- 2020(7615)
- 2019(17560)
- 2018(17619)
- 2017(33526)
- 2016(18682)
- 2015(21224)
- 2014(21281)
- 2013(20859)
- 2012(19368)
- 2011(17334)
- 2010(17216)
- 2009(15824)
- 2008(15334)
- 2007(13457)
- 2006(11683)
- 2005(10037)
- 学科
- 济(70022)
- 经济(69941)
- 管理(53078)
- 业(49103)
- 企(41799)
- 企业(41799)
- 方法(33874)
- 数学(28827)
- 数学方法(28398)
- 农(18852)
- 学(18569)
- 中国(17415)
- 财(17072)
- 业经(15711)
- 地方(14902)
- 理论(13359)
- 农业(12387)
- 贸(12311)
- 贸易(12305)
- 和(12124)
- 制(12098)
- 易(11926)
- 技术(11416)
- 环境(11046)
- 务(10960)
- 财务(10896)
- 财务管理(10873)
- 教育(10566)
- 企业财务(10277)
- 划(10229)
- 机构
- 大学(264614)
- 学院(262175)
- 管理(103974)
- 济(94139)
- 经济(91752)
- 理学(90651)
- 理学院(89564)
- 管理学(87606)
- 管理学院(87170)
- 研究(87012)
- 中国(63248)
- 科学(59740)
- 京(57099)
- 农(47709)
- 所(45076)
- 业大(44240)
- 财(42747)
- 研究所(41490)
- 中心(39562)
- 农业(37938)
- 江(37576)
- 北京(35888)
- 范(35468)
- 师范(35029)
- 财经(34375)
- 院(31621)
- 州(31291)
- 经(31141)
- 技术(29976)
- 师范大学(28240)
- 基金
- 项目(184641)
- 科学(142984)
- 基金(132373)
- 研究(130519)
- 家(116735)
- 国家(115755)
- 科学基金(98502)
- 社会(78424)
- 社会科(74022)
- 社会科学(73998)
- 省(73722)
- 基金项目(71419)
- 自然(67434)
- 自然科(65886)
- 自然科学(65871)
- 自然科学基金(64646)
- 划(61569)
- 教育(60195)
- 资助(54985)
- 编号(53404)
- 成果(43229)
- 重点(41088)
- 部(39351)
- 发(38158)
- 创(37958)
- 课题(36835)
- 科研(35823)
- 创新(35330)
- 计划(34904)
- 大学(34182)
- 期刊
- 济(103634)
- 经济(103634)
- 研究(73826)
- 中国(49426)
- 学报(49296)
- 农(43525)
- 科学(43106)
- 管理(38253)
- 大学(36563)
- 学学(34410)
- 财(31508)
- 教育(30906)
- 农业(30749)
- 技术(23114)
- 融(18767)
- 金融(18767)
- 业经(17073)
- 图书(16223)
- 财经(16002)
- 业(15415)
- 经济研究(15356)
- 科技(14444)
- 理论(13910)
- 版(13856)
- 业大(13803)
- 经(13424)
- 问题(13233)
- 实践(13073)
- 践(13073)
- 技术经济(12608)
共检索到376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稳 靳丽宇 张利辉
为了探究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除草作用方式,在前期蛋白组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潜在除草靶标基因进行筛选。利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茎叶喷施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0,15,30,45 min后,拟南芥野生型株系和6种T-DNA插入株系的拟南芥中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比较拟南芥野生型株系和6种T-DNA插入株系的受损程度,分析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在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除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相比野生型拟南芥株系而言,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的6种T-DNA插入纯合株系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更为敏感,茎叶喷施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24 h后不同T-DNA株系的叶片损伤程度相较野生型株系受损更为严重,证明AT2G43030和AT1G66240基因与拟南芥对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防御系统有关,同时也说明4-羟基-3-甲氧基肉桂酸乙酯的除草作用机制与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细胞膜功能有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宁宁 乔柱 周文超 师伟 陈岚 周文明
【目的】寻找新型高效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方法】首先合成了2-甲氧亚氨基-2-(5-氨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然后对其5位氨基进行酰化反应合成了8种新化合物(a~h),并采用显微熔点测定仪、红外光谱仪(IR)、质谱仪(ESI-MS)和核磁共振仪(1H-NMR)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最后以噻菌灵和嘧菌酯为阳性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化合物a~h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8种2-甲氧亚氨基-2-(5-取代酰胺基-1,2,4-噻二唑-3-基)乙酸甲酯新化合物,其结构经IR、ESI-MS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维华 布文安 马晨 徐子超 蒋木庚
以间二酚和氰基乙酸为主要原料,经Pechmann反应、水解、乙醚化、Williamson反应合成了9种7-烷氧基-4-乙氧基香豆素类新化合物。Williamson反应的优化条件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n(4-乙氧基-7-羟基香豆素)∶n(卤代烃)∶n(碳酸钾)∶n(TBAB,四正丁基溴化铵)=1∶1.5∶2.5∶0.1,60~80℃反应11~25 h,产率为72%~95%。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表征得以证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元祥
【目的】寻找具有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的新型化合物。【方法】以2-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缩合、环化、选择性氮烷基化、氧取代4步反应合成了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其结构运用1H NMR、MS和元素分析进行确认,并分别测定了合成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及抑菌活性。【结果】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确认,成功合成了5种新型的2-(2-(1-取代-1H-吡唑-3-基)苯氧基)-4,6-二甲氧基嘧啶类化合物。在150 g/hm2的剂量条件下,新合成化合物没有表现出除草活性;在200 mg/L的质量浓度条件下,化合物4,6-二甲氧基-2-(2-(1-丙基-1...
关键词:
4,6-二甲氧基嘧啶 有机合成 生物活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林怡馨 陈丹丹 刘宏波 柯星星 郑月萍 郑志富
【目的】3-磷酸甘油酰基转移酶(GPAT)催化三酰甘油(TAG)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第1步酰化反应,TAG合成能力是油料作物的关键性状,但亦与人类肥胖症密切相关,了解GPAT结构与功能的内在关系对于这一性状的遗传或化学遗传调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鉴定调控植物GPAT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方法】运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了58个GPAT9突变基因,结合GPAT特异的酵母遗传互补法,剖析单一和多个氨基酸位点改变对GPAT9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AtGPAT9和油菜Brassica napus BnGPAT9的19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分析发现:AtGPAT9的N端6个磷酸化位点的单独突变(T10A、S11A、S13A、S28A、S30A和S31A)不能增强AtGPAT9在酵母异源表达时的活性。相反,其他6个位于酰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外的氨基酸残基(85、114、119、230、237、322位)的改变能够显著影响GPAT9酶活性。发现这些氨基酸残基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例如,3个位点同时突变(Y85W/N119H/S237N)能使AtGPAT9活性大幅上升,加速酵母的生长并促进TAG的合成,表达这一突变酶的酵母中的TAG含量比表达野生型BnGPAT9的增加了45.7%。更值得注意的是,在114和237位磷酸化氨基酸残基对酰基转移酶活性产生负面效应,暗示植物GPAT9活性可能受磷酸化和非磷酸化机制调节。【结论】本研究获得了6个未经报道的关键GPAT酶活性调控位点,其中W85和H119是GPAT9正常功能所必需的,而L114、D230、N237和A322有利于维持GPAT9活性。图7表2参3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兆海 张政
本文合成并研究了4-MeO-TEMPO 及其溴化物对醇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4-MeO-TEMPO 对NaClO 的氧化性能有较大的促进,是一个较好的 NaClO 氧化反应的助氧化剂;其溴化物本身是一个较好的限制性氧化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 尹军力 唐波 韩兆玉
根据年龄、胎次、泌乳时间、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选择40头泌乳前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试验Ⅰ、Ⅱ、Ⅲ、Ⅳ组,每组10头,在相同条件下饲养。试验Ⅰ组饲喂170 g·kg-1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试验Ⅱ组在试验Ⅰ组基础上添加29.9 g·d-12-羟基-4-(甲硫基)丁酸异丙酯(HMBi),试验Ⅲ组饲喂160 g·kg-1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试验Ⅳ组在试验Ⅲ组基础上添加29.9 g·d-1HMBi。每天饲喂3次,挤奶3次。结果表明:2个蛋白质水平下添加HMBi产奶量均有所提高,试验Ⅱ组比试验Ⅲ组升高了2.09 kg·d-1(P<0.05);2个蛋白质水平下添加HMBi有提高乳脂率、乳糖含量、乳蛋白率和降低乳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连瑞 田养光 周文明
【目的】合成高活性的(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为以后优化和设计新化合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E)2甲氧亚胺基2[2′(溴甲基)苯基]乙酸甲酯和4羟基喹啉2酮类化合物为原料,通过醚化反应,合成了10a~10k等11种(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基]乙酸甲酯类化合物,对其进行ESIMS、IR谱及1H NMR谱分析。以嘧菌酯为对照,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化合物10a~10k对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水稻瘟疫病菌、玉米弯孢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合成了11个(E)2甲氧亚胺基2[2(2氧代喹啉4氧甲基)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乔永旭 张永平 高丽红
【目的】了解肉桂酸(CA)胁迫下根系边缘细胞(RBC)对黄瓜和黑籽南瓜活性氧代谢与根系活力的影响,探索RBC增强根尖抵御CA胁迫的生理机制,阐明黑籽南瓜抵御CA胁迫能力强于黄瓜的原因。【方法】选用‘中农16’黄瓜和云南黑籽南瓜种子,采用悬空培养的方法,待根系长到5 mm时分成两组。组1:每隔1 h对黄瓜和黑籽南瓜的初生根分别喷施0和0.25 mmol.L-1的CA水溶液(pH 6.0);组2:种子的初生根先用小水流(蒸馏水)每4 h冲洗一次,去除RBC,再用0和0.25 m mol.L-1的CA水溶液每1 h喷施根系1次。处理0、12、24和36 h时测量活性氧代谢指标;处理24 h时测量根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坡 谷守芹 杨阳 吴敏 王梅娟 张长志 董金皋
【目的】研究拟南芥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MPK3、MPK4、MPK6的功能,明确其在渗透调节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拟南芥MPK3、MPK4、MPK6的酿酒酵母表达载体,遗传转化酿酒酵母渗透调节功能丧失的hog1?突变体,筛选得到阳性转化子,并分析其在渗透胁迫下的表型特征。【结果】扩增得到了拟南芥MPK3、MPK4、MPK6的全长cDNA序列,构建了上述3个基因的表达载体,并筛选得到了3个基因的阳性转化子。在1 mol.L-1 KCl、0.3 mol.L-1 LiCl、1 mol.L-1 NaCl、1 mol.L-1 Sorbitol的盐胁迫处理下,阳性转化子生长状态良好,与野生型的表型...
关键词:
拟南芥 MAPK 功能互补 渗透调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孔新刚 郭明 毛胜凤 李华 俞飞
以1,4-二氧喹喔啉-3-甲基-2-甲酸乙酯和氨基硫脲为原料,经氧化缩合反应,合成了化合物1,4-二氧喹喔啉-3-甲醛缩氨基硫脲-2-甲酸乙酯。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分析、红外光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滤纸片法研究化合物对9种指示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细菌具有较强抑菌活性,对真菌无抑菌活性。图4参1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倪 李强国
利用羟醛缩合法和主客体包结法 (主体为柏木醇 )分别制备了一个客体 4-对羟基苯基 - 3 -丁烯 - 2 -酮和一个超分子化合物 .以四氢硼钠为还原剂 ,在固态超分子环境下将其中的客体还原为 4-对羟基苯基 - 3 -丁烯 - 2 -醇 ,硅胶薄板分离提纯得目的产物 ,通过对目的产物的检测 ,它具有光学活性 ,其比旋光度值为 +2 .44°.该结果表明 :在固态超分子中 ,具有单官能团的手性主体分子 (如柏木醇 )对客体的不对称还原反应可以提供一种微观诱导环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养民 史清华
以丙酮和丙二酸为原料,经四步反应制出6-甲基-4-羟基-2-吡喃酮,再与取代苯胺的重氮盐通过偶合和重排反应合成出8个哒嗪酮类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合成化合物。这8个化合物的结构均经过了元素分析,IR和1H-NMR的验证。
关键词:
哒嗪酮 偶合反应 结构表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倩 李晓林
用自毒物质肉桂酸、苯甲酸处理西瓜幼苗 ,表明 2种物质的作用与其浓度密切相关 :低浓度苯甲酸、肉桂酸 (0 .12 5mmol·L-1)可显著提高幼苗根系POD活性 ,降低枯萎病发病程度 ,而对幼苗生长、根活力无显著影响 ;随着处理浓度升高 ,其促进作用消失 ,转为抑制作用 ,1.0mmol·L-1浓度处理可使西瓜幼苗根活力、生长量分别下降5 0 %~ 90 %和 30 %~ 5 0 % ,POD活性降至或低于对照水平 ,且枯萎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分别提高 30 %~ 5 0 %和 30 %~ 4 0 %。在根活力、幼苗生长量和POD活性及发病程度上 ,苯甲酸、肉桂酸对高抗枯萎病品种卡红的影响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鸣华 蒋木庚
采用重氮化和卤素交换法制备了 2 ,3,4 三氟苯胺 ,然后与α 溴丙酸酯反应合成N ( 2 ,3,4 三氟苯胺基 )丙酸酯 ,再与 7种不同的酰氯缩合制备N 酰基 N ( 2 ,3,4 三氟苯胺基 )丙酸酯。其生物活性试验表明 ,N 酰基 N ( 2 ,3,4 三氟苯胺基 )丙酸酯对小麦纹枯病和瓜类灰霉病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