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2)
2023(1172)
2022(1048)
2021(939)
2020(895)
2019(1982)
2018(1950)
2017(3479)
2016(2388)
2015(2622)
2014(2746)
2013(2824)
2012(2753)
2011(2556)
2010(2622)
2009(2374)
2008(2613)
2007(2337)
2006(2021)
2005(1912)
作者
(10677)
(9158)
(9094)
(8535)
(5907)
(4582)
(3993)
(3546)
(3476)
(3281)
(3218)
(3181)
(3171)
(3090)
(2985)
(2954)
(2860)
(2801)
(2708)
(2635)
(2473)
(2437)
(2413)
(2210)
(2167)
(2113)
(2071)
(2070)
(2056)
(2016)
学科
(6194)
经济(6182)
(4795)
(3582)
方法(3075)
管理(3055)
(2620)
企业(2620)
数学(2506)
数学方法(2406)
水产(1871)
(1865)
(1725)
动物(1657)
小麦(1619)
(1511)
贸易(1511)
(1500)
(1470)
动物学(1323)
(1322)
金融(1319)
理论(1307)
(1269)
世界(1226)
中国(1205)
教育(1164)
(1155)
农业(1142)
及其(1118)
机构
大学(38947)
学院(37203)
研究(18965)
(17158)
科学(16027)
农业(14109)
(12677)
研究所(12008)
业大(11999)
中国(11816)
(9834)
经济(9551)
(9401)
农业大学(9086)
管理(8644)
(8522)
(8315)
实验(8234)
(7962)
实验室(7901)
重点(7619)
中心(7514)
理学(7295)
理学院(7129)
(6894)
管理学(6771)
管理学院(6713)
科学院(6547)
(6448)
技术(6256)
基金
项目(28136)
(19985)
国家(19851)
科学(18832)
基金(18266)
研究(14059)
科学基金(13674)
(11875)
自然(11242)
(11061)
自然科(10950)
自然科学(10939)
自然科学基金(10732)
科技(9492)
基金项目(9167)
计划(8913)
资助(8733)
重点(7384)
(7076)
专项(6997)
(6451)
社会(6375)
(6343)
科研(6262)
教育(6239)
社会科(5921)
社会科学(5918)
(5625)
技术(5528)
农业(5522)
期刊
学报(17094)
(15553)
科学(11492)
大学(10861)
学学(10578)
农业(10200)
(9847)
经济(9847)
研究(8703)
中国(7575)
(5871)
业大(5617)
农业大学(4650)
林业(4566)
(3525)
中国农业(3375)
教育(3152)
(3111)
科技(3040)
自然(2963)
管理(2860)
自然科(2807)
自然科学(2807)
科技大(2463)
科技大学(2463)
农学(2415)
华北(2415)
农林(2409)
(2409)
(2140)
共检索到55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曹娜  杜艳丽  刁宁宁  张秀省  
对山麦冬(Liriope spicata)、禾叶山麦冬(L. graminifolia)、金边麦冬(L. muscari var. variegata)、湖北麦冬(L.spicata var. prolifera)的叶部形态、根部形态、生物量、生物量分配、繁殖系数进行测定分析,旨在明确4种麦冬的生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山麦冬根部形态平均隶属函数值(0.87)及繁殖系数(4.00)最高;禾叶山麦冬全株干重(3.98 g)和根冠比(0.79)最小;金边麦冬繁殖系数(2.33)和叶片数(24.46)最少;湖北麦冬的叶部形态平均隶属函数值(0.71)最高。因此,园林应用中,山麦冬和湖北麦冬可快速成景;禾叶山麦冬应选择地势平缓、水源充足的生境栽植;金边麦冬需适当加大栽植密度;禾叶山麦冬和金边麦冬有利于保持景观状态。园林应用时需根据4种麦冬的不同特点进行选择和栽培管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亚琴  李思佳  邓秋林  文秋姝  付羽萍  陈兴福  
为缓解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栽培上滥用多效唑的现状,本研究在绵阳三台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探究在微调配方肥的基础上,对比施用多效唑(PP333,2.5 g·L~(–1))、烯效唑(S3307,2 g·L~(–1))和甲哌鎓(DPC,0.05 g·L~(–1))3种植物生长延缓剂对麦冬农艺性状、产量、总皂苷和总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研究中配方肥用量的浮动对麦冬生长无显著影响(P> 0.05),施用延缓剂能增加麦冬产量(甲哌鎓除外)。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多效唑和烯效唑麦冬干物质产量分别增加了约37.03%和16.65%;施用烯效唑麦冬总多糖含量显著增加约25.45%(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瞿宏杰  袁继超  赵劲松  别运清  何家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君  王海波  董毓琨  
我们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 30多个品种进行了冬性程度的界定 ,提出并建立了界定小麦冬性程度及基本发育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人工春化处理下 ,冬性最强的只需 30d即可 ,品种类型达 6 0 %以上 ,如东方红 3号、丰抗 8号、京双 15号、晋麦 2 9等 ,个别品种不需春化也可抽穗 ;将这些品种在大田播种 (石家庄 ,1998) ,只要不晚于 2月 17日都能正常抽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健蓉  张清东  蒋琪英  郑林用  
为了探索川麦冬普通粉和超细微粉间表面特性和溶出性的差异,通过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对普通粉和超细微粉的形态学观察,并对粒径、分布宽度、比表面积、松密度、压缩度及其浸出物等测定对其普通粉和超细微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粉相比,超细微粉颗粒大小均匀,中位粒径D50为15.274μm,较普通粉降低7倍;松密度和压缩度下降;比表面积提高2.4倍;水、醇浸出物的干膏率分别增加40%和328%。因此,川麦冬经超细粉碎后,颗粒大小分布均匀,均质度明显改善,比表面积及水、醇溶性物溶出量显著增加,从而生物利用度提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干思宸  师悦  梁立军  
【目的】为山麦冬Liriope spicata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筛选最佳内参基因。【方法】基于山麦冬转录数据,通过变异系数以及变化倍数初步筛选出山麦冬15个候选内参基因。以幼果期和成熟期山麦冬果实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测定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采用ΔCt值法、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包分析候选基因的表达稳定性,最后选取来自6个基因家族(C4H、CHS、MT、UFGT、MYB和bHLH)的10个目的基因(C4H、CHS-1、CHS-2、MT、UFGT-1、UFGT-2、MYB-1、MYB-2、MYB-3、bHLH),对所选内参基因组合进行验证。【结果】4种方法分析得出的候选内参排序存在一定差异,需综合4种方法的几何平均值作为综合排序。根据geNorm软件推荐的最适内参数目为4个,即CNNM、GPR107、EF1-α、G6PD-2最稳定,PDP最不稳定。对10个目的基因表达量标准化验证发现:以CNNM、GPR107为内参组合与选用4个基因作为内参组合无显著差异,相关系数可达0.999 9,且选用双内参组合比4个内参组合的可操作性强,而不适合的内参基因(PDP)会对RT-qPCR结果产生严重偏差。【结论】以CNNM、GPR107作为组合是山麦冬果实花青素生物合成研究的最佳内参基因。图6表5参39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炼  曾华兰  叶鹏盛  刘朝辉  韦树谷  张骞方  李琼英  
为评价福美双在川麦冬上使用的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在川麦冬及其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川麦冬喷施福美双比较安全,在有效成分含量900、1800 g·hm-22种剂量下,福美双在川麦冬茎叶上的半衰期为2.32~2.5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09~4.63 d,喷施后1 h到30 d在川麦冬根部均未检测到福美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迪峰  王建中  王晓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以林区中药材地黄有效成分梓醇、麦冬有效成分总黄酮的含量为检测指标 ,考察其在干燥过程中的质量退化过程 .通过 40、55、70℃静态恒温、恒湿水浴试验确定了梓醇、总黄酮降解阶数 ,分析结果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式 ;进而通过不同热风温度、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风速下薄层干燥试验 ,测定不同时间梓醇、总黄酮含量 ,经多元线性回归确定模型参数 ,获得了地黄、麦冬干燥过程中的质量预测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分析结果表明 ,预测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地黄、麦冬质量与干燥温度、时间及含水率的关系 ,数值拟和程度良好 ,可用来进行地黄、麦冬干燥过程中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的模拟 ,为干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嘉  陈槐  鲜骏仁  何奕忻  刘建亮  杨丽芝  戚欢  李明  杨刚  
【目的】以绵阳市三台县川麦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冬药用成分和产量的影响,以探索高效的涪城麦冬增产管理措施。【方法】采用4种施肥梯度,研究整个生长季内川麦冬的生长发育特征、药用成分和产量。【结果】7-9月是麦冬叶片生长最快的时期,8-10月主要是须根数快速增长时期,9月至次年3月是麦冬块根主要生长期。每667 m~2施肥量为75、50、25 kg时,产量分别为3428、2068、1956 kg/hm~2。比对照增加116.3%、30.7%、23.6%。随着施肥量增加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50 kg施肥量含量最高。不同采收期麦冬多糖含量表现为7-12月,无明显变化,12月至次年3月,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不同采收期黄酮含量表现为7-12月,含量较为稳定,波动范围不大。2017年1-3月,呈现递增趋势,并在3月达到整个生长季内的最高值。本实验中,50 kg施肥量条件下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但产量最高的施肥量为75 kg。【结论】适当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提高麦冬多糖和黄酮含量,但施肥量过多反而会使药用成分含量降低。但如何在提高产量的情况下增加药用成分需要进一步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波  翟强  许玉凤  范海延  陈伟之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忍冬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发现其花粉长圆球形至圆球形,金银忍冬的花粉最小,台儿曼忍冬的花粉最大。4种植物的花粉均为三环沟型,萌发沟为子午向,金花忍冬的花粉萌发沟最长,几乎到达两极。4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均具刺,有细小穿孔,台儿曼忍冬花粉表面的刺小,等大,且有规则的脊与凹坑,其他3种花粉表面的刺大小不等;忍冬的花粉表面除具细小穿孔外,还有不规则条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永清  陈素英  钟冠昌  穆素梅  
本文报道了不同品种麦茬地上杂草生长差异住的初步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茬口对下茬作物夏玉米地中杂草生长所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品种采用不同收获方式(人工和联合收割机)其麦茬地中的杂草生长存在着显著差异,上述差异主要是由于上茬小麦留在地中的残留物的生化他感作用所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静  刘志刚  孙小真  王辉  杜晓东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为实验手段,结合形态学特征统计,对经过3代壳色及生长速度群体选育的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Dunker)黑、白、红、黄4种壳色选育系的生长及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马氏珠母贝4种壳色F3选育系的壳色纯化率分别达到黑壳色95.83%、白壳色88.33%、红壳色100%、黄壳色95.0%;各选育系的生长速度均大于普通养殖群体,系间的生长速度也存在显著差异。4种壳色选育系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P)分别为82.51%,81.93%,75.30%,77.0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33 ...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红英  钱斯日古楞  赵前程  藏姝  金凤燮  
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含量。结果表明,麦冬多糖占麦冬总干重的40.4mg.g-1,RSD=2.48%(n=5),总糖供试液和单糖供试液的平均回收率分别是100.4%(RSD=0.17%)和101.1%(RSD=0.62%)。试验表明,DNS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简单易行,且重现性好,可作为麦冬多糖含量的常规测定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蕊  杨习文  周苏玫  周燕  徐凤丹  梅晶晶  申冠宇  李秋杰  贺德先  
为明确冬前小麦单株次生根的作用,采用大田育苗盆栽移植的方式,以半冬性中熟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越冬前将育苗区单株总分蘖数为4(包括主茎)的植株根据次生根数分为3个处理:处理A(次生根数较少,次生根1~2条)、处理B(次生根数中等,次生根3~4条)和处理C(次生根数较多,次生根5条以上),研究了冬前次生根数对小麦生育中后期地上部发育、单株根系生理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冬前单株次生根数较多有利于生育中后期单株蘖数、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单株叶面积的提高,进而提高了植株的光合面积,促进了地上部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不同处理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相对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C的影响相对较大。结果还表明,冬前次生根数增加有利于单株根系生理势的提高,2015-2016年蜡熟期和2016-2017年拔节期,不同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冬前次生根数对提高生育中后期植株的根系生物量、维持较高的根系活性具有一定的正效应。随着冬前次生根数增加,小麦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也随之增加,单株产量也因此提高,其中处理C的单株穗数、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比处理A分别增加了25.0%,13.4%,26.2%,产量增加了52.4%。由此可见,越冬前单株分蘖数相同条件下,小麦单株次生根数较多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海忠  王海燕  赵慧君  孙永林  
【目的】甾体皂苷是襄麦冬块根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了能在分子水平上实现对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从而使甾体皂苷含量的提高成为可能,筛选参与甾体皂苷合成的蛋白或酶就非常必要。【方法】本实验以襄麦冬始见期块根和采收期块根作为实验样品,构建了不同生育期襄麦冬块根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文库。【结果】构建的始见期和采收期块根差减文库的外源片段,有效基因序列308条,长度主要分布在2501000 bp左右,片段平均长度586.99 bp;文库样本序列注释上NR、SWISS-PROT、TREMBL、CDD、PFAM库的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