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5)
2023(4625)
2022(4252)
2021(3882)
2020(3594)
2019(8631)
2018(8546)
2017(16970)
2016(9627)
2015(11103)
2014(11565)
2013(11741)
2012(11206)
2011(10282)
2010(10461)
2009(9882)
2008(10076)
2007(9450)
2006(7901)
2005(7141)
作者
(30958)
(26167)
(26086)
(24874)
(16555)
(12659)
(12046)
(10253)
(9738)
(9347)
(8856)
(8723)
(8467)
(8347)
(8334)
(8290)
(8245)
(7691)
(7624)
(7552)
(6676)
(6491)
(6419)
(5967)
(5944)
(5893)
(5832)
(5796)
(5421)
(5380)
学科
(42630)
经济(42592)
(25347)
管理(25028)
方法(23262)
数学(20994)
数学方法(20800)
(19682)
企业(19682)
(12016)
(10817)
(10333)
中国(9556)
(8421)
贸易(8421)
(8161)
地方(8033)
农业(7805)
(7456)
业经(7430)
(6717)
财务(6702)
财务管理(6680)
(6658)
企业财务(6278)
(6137)
银行(6103)
(5836)
金融(5833)
理论(5828)
机构
大学(148632)
学院(146948)
(59469)
经济(58144)
管理(54125)
研究(51068)
理学(46563)
理学院(46017)
管理学(45064)
管理学院(44798)
中国(37835)
科学(34001)
(31801)
(31709)
(27966)
(26829)
业大(26078)
研究所(25677)
农业(25374)
中心(23810)
(23090)
财经(21578)
北京(20050)
(19430)
(18963)
师范(18739)
经济学(18692)
(17999)
(17808)
经济学院(17137)
基金
项目(96170)
科学(73183)
基金(68013)
研究(66610)
(60376)
国家(59897)
科学基金(49379)
社会(40203)
(38340)
社会科(38022)
社会科学(38005)
基金项目(36311)
自然(33002)
(32408)
自然科(32195)
自然科学(32180)
自然科学基金(31597)
教育(31126)
资助(29076)
编号(27417)
成果(22768)
重点(22054)
(21424)
(20598)
科研(19311)
(19210)
计划(19119)
课题(19024)
创新(18055)
大学(17791)
期刊
(62923)
经济(62923)
研究(39722)
学报(28826)
(27994)
中国(26218)
科学(23929)
(21740)
大学(20792)
学学(19795)
农业(18487)
管理(16951)
教育(13470)
技术(12603)
(12089)
金融(12089)
财经(10829)
业经(10275)
(10164)
经济研究(10123)
(9246)
问题(9055)
(8363)
技术经济(8103)
统计(7934)
业大(7559)
理论(7528)
(7214)
商业(7028)
(6907)
共检索到211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仲山民  田荆祥  吴美春  黎章矩  
对浙江省4种雀梅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分析表明:雀梅所含的生物碱以大麦碱为主;雀梅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以及大麦碱含量均以刺藤子为最高,以钩刺雀梅藤为最低。它们的含量次序都是刺藤子、雀梅藤、梗花雀梅藤和钩刺雀梅藤,而且种间差异极显著。4种雀梅所含大麦碱和其他生物碱都主要存在于地下部分,其中须根中含量最高,主根中次之,而地上部分所含的量很少。经检验,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两者间也存在着极显著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桂荣  杨秦  叶鹰  
[目的]采用单篇专利h指数与专利迹评价单篇专利,寻求一种评价专利客体技术绩效或质量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DII)作为数据源,选取补骨脂素(psoralen)、青蒿素(artemisinin/artemisinine)、甜叶菊甙元(steviol)、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人参皂苷(ginsenoside)和黄连素(berberine)这6种中药有效成分的h-core区专利为样本集,探讨各样本集中单篇专利的专利迹T_1、T_2与h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专利迹T_1、T_2与单篇h指数强相关,均可作为有效测度单篇专利技术绩效的指标。该方法既为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专利提供参考,也为筛选高影响力专利提供客观依据。[局限]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专利量规模较小,故只能进行小样本集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伟  王冬梅  康永祥  李登武  
为明确影响银露梅叶有效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主导气候因子,揭示银露梅生长的适宜生态区和生境特征,以及为充分开发利用和合理保护野生银露梅药用资源提供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 6 个不同产地野生银露梅叶中单宁、黄酮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银露梅叶单宁、黄酮的提取工艺。单宁含量测定采用钨酸钠 - 磷钼酸显色法,黄酮含量测定采用亚硝酸钠 - 硝酸铝比色法,抗氧化活性测定采用体外 DPPH·自由基清除法。结果表明: 不同产地银露梅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单宁含量为 4. 95% ~ 7. 74% ; 黄酮含量为 1. 07% ~ 3. 56% ,其中青海互...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莲芳  黎章矩  钱永涛  高洪  
雀梅藤属植物是优良的药用和观赏植物。本文总结报道了浙江省4种雀梅植物的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根系的解剖结构和果实的生长发育。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钱莲芳  黎章矩  钱永涛  高洪  
对浙江省4种雀梅的繁殖试验表明:雀梅藤种子的发芽率95%,扦插繁殖的生根率92%;用压条和埋茎繁殖生根率100%。刺藤子扦插生根率42%;梗花雀梅藤和钩刺雀梅藤扦插生根率分别是45%和4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姣龙  谌小勇  闫文德  郝博  张力  任晓军  刘之洲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4种常见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组分及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为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和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与治理提供研究数据。【方法】选取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紫玉兰(Magnolia liliiflor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4种常用绿化树种为试验材料,对其根系分泌物进行gc-Ms分析,同时对根系分泌物中的总碳(tc)和总氮(tn)质量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植物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的成分数量依次为紫玉兰(35种)、桂花(16种)、栾树(15种)、樟树(7种),4种绿化树种根系分泌物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单文荣  李忠义  崔美香  刘在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绪春  姜仲茂  尹明宇  许苗苗  乌云塔娜  
【目的】分析4种杏属植物种仁的主要营养成分,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溶剂法测定普通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西伯利亚杏(Armeniaca sibirica(L.)Lam.)、仁用杏(Kernel-using apricots)、紫杏(Armeniaca dasycarpa(Ehrh.)Borkh.)种仁的粗脂肪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其总蛋白含量,使用马弗炉测定其灰分含量,使用GC-MS测定其脂肪酸种类及比例,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结果】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凯歌  虞江晋芳  陈龙清  
为了解决蜡梅品种分类的问题 ,该文采用了Q型聚类对蜡梅品种进行了数量分类研究 ,对 1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Q型聚类基本上可以按花大小和花型将 2 0个不同的基因型分为 7类。经过主成分分析 ,可将原 16个性状综合为 6个主成分 ,其累积贡献率可达 85 %以上。文中提出用中轮花被片长度代替花径来度量花的大小 ,并将花大小做为蜡梅品种分类的第一级分类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肖雁青  江源  张文涛  马涛  闫世军  李智  张文生  
为研究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与配比方式在地区间的分异规律,并得出中国野生黄芩的主要分布类型,本研究在全国实地采样,用HPLC分析了35个样地共353份野生黄芩样本的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并以测得的4种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与配比方式为指标,应用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对我国野生黄芩进行对比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①黄芩有效成分的含量与生长环境有密切关系,我国野生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存在地域差异,地理环境接近的区域生长的黄芩质量比较相似;②就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而言,我国的野生黄芩可分为二大类,其中C1型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低,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地、辽东低山丘陵、内蒙古地区和东北地区,C2型黄芩的有效成分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冉慧  冯璐璐  毛运芝  周利  刘世尧  
【目的】对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樟科4种野生植物资源叶片进行精油提取、挥发性成分鉴定与组成分析,为重庆4种常见樟科植物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代表性取样法样品采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片精油、利用GC-MS分离叶片精油组分,并结合计算机自动检索辅助人工解析鉴定挥发性成分。【结果】1)大叶新木姜子、粉叶新木姜子、近轮叶木姜子、毛叶木姜子样品精油提取率分别为0.211 6%、0.063 4%、0.258 4%、0.698 2%,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含量最高,粉叶新木姜子最低。2)GC-MS从4种植物叶片精油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60种,其中大叶新木姜子78种,主要含乙酸龙脑酯(9.11%)、β-桉叶醇(7.85%)、(-)-4-松油醇(7.58%);粉叶新木姜子65种,以(-)-4-松油醇(8.75%)、长叶烯(7.72%)、β-石竹烯(6.79%)为主;近轮叶木姜子67种,α-香柑油烯(7.72%)、(1R)-α-蒎烯(6.70%)、α-石竹烯(6.58%)相对含量较高;毛叶木姜子67种,主要包括D-苎烯(8.46%)、β-榄香烯(7.66%)、反式-香叶醇(7.01%)。3)大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乙酸龙脑酯型,粉叶新木姜子叶片精油属长叶烯型,近轮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α-香柑油烯型,毛叶木姜子叶片精油属β-榄香烯/反式-香叶醇型,4种植物叶精油挥发性组成与含量差异主要由物种遗传背景决定。4)4种樟科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共包括烃类53种、醇类48种、酮类19种、酯类11种、醛类10种、萘类4种、苯类2种、其他13种,4种植物叶片精油挥发性组成均以烃类、醇类为主,烃类和醇类化合物多数具有较强的香气,是样品叶片精油芳香气味的主要来源。【结论】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野生樟科植物资源叶片精油挥发性成分种类与组成特征,主要功能性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生物活性显著,样品精油主要挥发性组分的产业化应用价值高,为重庆野生精油植物资源化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倩倩  吴兴波  刘芳  许改平  郑洁  高岩  
为了探究木兰科Magnoliaceae几种常用园林绿化植物鲜花挥发物(VOCs)成分组成,采用活体动态顶空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分析了二乔玉兰Magnolia soulangeana,紫玉兰Magnolia liliflora,飞黄玉兰Magnolia denudata‘Feihuang’和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鲜花VOCs成分。结果表明:二乔玉兰含有顺-罗勒烯(27.59%),β-蒎烯(14.34%)和芳樟醇(12.90%)等15种萜类化合物,占总量的92.60%;紫玉兰鲜花释放的VOCs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包括月桂烯(21.98%),桉叶烯(1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红艳  戎谞  陈丕庭  马志卿  张兴  
【目的】测定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活性,并对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研究,为发现新的植物源抗病毒物质提供依据。【方法】以心叶烟(Nicotiana glutinosa)和普通烟(N.tabacum)为材料,结合活性追踪法,对木瓜中抗TMV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采用半叶枯斑法和室内盆栽试验对粗提物及单体化合物抗TMV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木瓜乙醇提取物对TMV表现出较强的钝化作用(10 mg干样/mL的抑制率达97.76%),对TMV系统侵染具有预防作用(10 mg干样/mL的防效为49.98%);乙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蕤  崔盛  陶宗娅  
本实验以四川境内3种石斛属植物为材料,测定其总生物碱、石斛多糖的含量并研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各个部位有效成分的分布与种质、采摘时间、干燥方法、生长年限有直接关系:其中金钗石斛总生物碱含量最高,细茎石斛多糖含量最高;石斛也可春季采收;石斛干燥加工以高温杀青后60℃烘干为宜;细茎石斛采收以3~4年为宜。以此为依据可探索石斛野生种质资源筛选,为石斛药材人工规模化种植作理论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承南  王红娟  李平  林凌秋  
对我国吴茱萸、吴茱萸变种石虎和变种疏毛吴茱萸的主要药用成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3品种中,吴茱萸的药用有效成分最高;3个品种中,广西灌阳县种植的吴茱萸和石虎含碱量分别是2.846%和1.34%,明显高于其他产区;疏毛吴茱萸含碱量最高的是贵州余庆县,含碱量为0.33%,明显低于吴茱萸和石虎。建议在发展吴茱萸的种类时,应重点考虑发展吴茱萸,从产地的规划上应重点考虑广西的北部和湖南的西南部及贵州的东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