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0)
- 2023(9968)
- 2022(8825)
- 2021(8356)
- 2020(7004)
- 2019(16190)
- 2018(16291)
- 2017(31064)
- 2016(17050)
- 2015(19190)
- 2014(19252)
- 2013(19160)
- 2012(17450)
- 2011(15616)
- 2010(15354)
- 2009(13754)
- 2008(13226)
- 2007(11376)
- 2006(9749)
- 2005(8358)
- 学科
- 济(64914)
- 经济(64848)
- 管理(49964)
- 业(48823)
- 企(41153)
- 企业(41153)
- 方法(32625)
- 数学(28152)
- 数学方法(27815)
- 学(17437)
- 农(17197)
- 技术(16473)
- 中国(15513)
- 财(14742)
- 业经(14579)
- 地方(12606)
- 农业(11889)
- 理论(11754)
- 贸(11532)
- 贸易(11528)
- 和(11469)
- 易(11189)
- 环境(10807)
- 务(9803)
- 财务(9737)
- 制(9731)
- 财务管理(9722)
- 划(9374)
- 教育(9238)
- 技术管理(9213)
- 机构
- 大学(243098)
- 学院(241162)
- 管理(98720)
- 济(89147)
- 经济(87053)
- 理学(86441)
- 理学院(85496)
- 管理学(83940)
- 管理学院(83523)
- 研究(80235)
- 中国(56119)
- 科学(54328)
- 京(52442)
- 农(42944)
- 业大(41417)
- 所(41232)
- 研究所(38226)
- 财(37526)
- 中心(35647)
- 农业(33845)
- 江(33811)
- 北京(33163)
- 范(31674)
- 师范(31344)
- 财经(31166)
- 院(29505)
- 技术(28470)
- 经(28417)
- 州(27869)
- 师范大学(25456)
- 基金
- 项目(175368)
- 科学(136097)
- 基金(125585)
- 研究(124857)
- 家(111099)
- 国家(110219)
- 科学基金(93778)
- 社会(75375)
- 社会科(71366)
- 社会科学(71346)
- 省(69307)
- 基金项目(67906)
- 自然(63687)
- 自然科(62150)
- 自然科学(62134)
- 自然科学基金(61008)
- 划(58498)
- 教育(56815)
- 资助(51843)
- 编号(50795)
- 成果(40001)
- 重点(39221)
- 部(37616)
- 创(36922)
- 发(36851)
- 课题(34745)
- 创新(34449)
- 科研(33987)
- 计划(33205)
- 大学(31983)
共检索到334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理邦 许爱理 佘思玥 张杨青慧 陈发棣
[目的]研究黄金艾蒿、香蒿、青蒿和艾蒿4种蒿属植物离体再生技术。[方法]以黄金艾蒿、香蒿的茎段和青蒿、艾蒿的花蕾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添加物对4种蒿属植物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再生、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4个阶段的影响。[结果]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各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为:黄金艾蒿茎段MS+0.1~0.5mg·L-1NAA+1.0mg·L-16-BA,香蒿茎段MS+0.5mg·L-1NAA+2.0mg·L-16-BA,青蒿花蕾MS+0.5mg·L-1NAA+1.0mg·L-16-BA,艾蒿花蕾MS+0.5mg·L-1NAA+1.0mg·L-16-BA。不定芽再生阶段各蒿属植物的最佳培养基为...
关键词:
蒿属植物 茎段 花蕾 再生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牛忠磊
【目的】丰富和补充绢蒿属(Seriphidium(Bess.) Poljak.)植物系统分类学和种间演化关系的孢粉学资料。【方法】在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下,对我国10种(其中2变种,1存疑种)绢蒿属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形态学研究,其中9种植物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资料为首次报道。【结果】10种绢蒿属植物花粉粒较小,呈长球形、球形或近球形,赤道面观为圆形或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片圆形;极轴(P)长(16.23~27.18)μm,平均为22.52μm,赤道轴(E)长(15.51~23.13)μm,平均为17.22μm,P/E平均值为1.31;具三孔沟,孔沟长达极区,不弯曲,沟的末端在极面上不...
关键词:
绢蒿属 花粉粒 花粉形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勇 韩蕊莲 梁宗锁
【目的】研究菊科蒿属植物适应土壤干旱条件的抗氧化特性,为揭示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替的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土高原演替初期阶段的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et Kit.)、茭蒿(Artemisiagiraldii Pamp.)、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 Web.ex Stechm.)3种优势种和1种常见种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inn.)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利用称质量控水法,将土壤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适宜水分对照)、55%(中度水分胁迫)和35%(重度水分胁迫),测定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4种菊科...
关键词:
菊科蒿属植物 抗氧化酶 抗氧化剂 抗旱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张跃进 陈铁山
为探讨绢蒿属S eriph id ium(B ess)Po ljak.植物的系统分类学问题,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12种绢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2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形态多样,分别呈卵形、长卵形、棒状、矩圆形和肾形;表面纹饰以纵条纹为主;在系级水平上,种子微形态特征虽表现出相似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种子形态、大小((0.78~2.86)mm×(0.31~1.03)mm)、千粒重(0.286~0.512 g)、表面纹饰类型等特征为绢蒿属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
绢蒿属 种子微形态特征 系统学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山宝琴 贺学礼
为了进一步研究蒿属植物系统分类及植物适应极旱生环境的机理,运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毛乌素沙地12种蒿属植物叶的解剖特征。结果表明,12种蒿属植物的叶片分等面叶和异面叶两种类型,叶表皮细胞形状为长条形和不规则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浅波状和深波状;气孔器以不规则型为主,仅有1种为环列型,保卫细胞椭圆形或圆形,隆起,气孔排列方式为平列型和散乱型,气孔指数差异较大。12种蒿属植物叶片具有明显的强旱生植物结构特征,如叶面积显著缩小,表皮毛发达,角质膜厚,栅栏组织极为发达并具环栅结构,维管束多且具维管束鞘,气孔器密集,均生于表皮细胞水平下面,孔下室较大等。12种蒿属植物的叶解剖特征表现出...
关键词:
蒿属植物 叶解剖特征 毛乌素沙地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崔敏
柳树是我国优良的经济树种之一。柳树种质资源丰富,生长快,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形态美。柳树既可生产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城市景观,是集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于一体的优质树种。虽然大多数柳树可以通过扦插进行繁殖,但仍存在一些扦插不易成活的种类;一些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柳属植物枝条少,扦插数量有限,扦插方式难以达到生产需求。而植物微体快繁技术具有繁殖系数高、繁殖周期短、繁殖速度快的特点,对柳属植物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且组培苗移栽不受季节的限制,有利于其规模化生产。近年来,对
关键词:
柳属植物 微体快繁 灭菌 培养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学军 孙振元 韩蕾 巨关升 彭镇华
Treated by freezing,1-year-old dormant branches of four Parthenocissus species were used as test materials to determine the electro-conductivities.According to Logistic equation fitting,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mi-lethal low temperatures and freez...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欣 常金宝 柴楠 崔慧军 杨岳
选用榆属中家榆、大果榆、旱榆、金叶榆4个树种的嫩枝为插穗,以ABT生根粉为外源激素,以不同基质、不同插穗长度和不同的处理时间处理插穗,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进行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嫩枝扦插生根率的主导因素为种,其次是插穗长度,基质的影响最小;不同种间扦插生根率、平均根长、平均根数和根系效果指数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家榆的生根率最好,其次是金叶榆,旱榆最差;5 cm的插穗生根率最高,达55.8%,但根系效果指数最低,只为0.003;生根率随激素处理时间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现象,以1 500 mg/L的生根粉处理5 min时,其生根率最高,是清水对照的1.46倍;不同基质处理插穗的生根率和其它生根性状均不显著;当选用种为家榆,基质V(珍珠岩)∶V(草炭土)为8∶2,插穗长度为20 cm,经1 500 mg/L生根粉处理30 min,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生根率和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78.7%和0.019。
关键词:
嫩枝扦插 榆属 生根率 根系效果指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芹 王倩颖 王宁杭 王型力 范李节 张明如 申亚梅
以望春玉兰Magnolia biondii,长花玉兰Magnolia‘Changhua’,丹馨玉兰Magnolia‘Danxin’,黄山木兰Magnolia cylindrica等4种木兰属Magnolia植物为试验材料,运用不同质量浓度蔗糖、硼酸、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PEG-4000)对花粉进行单因子及正交试验处理,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对4种植物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蔗糖、硼酸、PEG-4000对4种木兰属植物花粉萌发均有显著影响(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艳梅 易自力 邓果特 杜凤 项伟 郑铖 刘清波 刘福来 肖亮
以芒、五节芒、荻和南荻4种芒属植物共36份种质为材料,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压片法对倍性及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种芒属植物中,南荻的荧光值最大,其次为芒,荻的荧光值最小,但不同种间无显著性差异;南荻的荧光值变异系数最大(37.73%),五节芒的荧光值变异系数最小(4.41%),说明南荻的倍性最丰富,而五节芒的倍性最稳定;芒属植物染色体基数为19(x=19),36份种质中有33份材料属二倍体(2n=2x=38)型、2份材料属三倍体(2n=3x=57)型、1份材料属四倍体(2n=4x=64)型,表明自然界中芒属植物主要以二倍体存在,偶见三倍体和四倍体;不同种之间的核型参数有差异,但都是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且芒和五节芒的核型都为"2B"型,而荻和南荻大部分为"2C"型,说明芒和五节芒亲缘关系近,而荻和南荻亲缘关系近。对核型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6份芒属植物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为芒类群,主要为芒和五节芒;第Ⅱ类为荻类群,主要包括荻和南荻;第Ⅲ类则为多倍体类群。
关键词:
芒属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亲缘关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曲波 翟强 许玉凤 范海延 陈伟之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忍冬属植物的花粉进行观察,发现其花粉长圆球形至圆球形,金银忍冬的花粉最小,台儿曼忍冬的花粉最大。4种植物的花粉均为三环沟型,萌发沟为子午向,金花忍冬的花粉萌发沟最长,几乎到达两极。4种植物的花粉表面均具刺,有细小穿孔,台儿曼忍冬花粉表面的刺小,等大,且有规则的脊与凹坑,其他3种花粉表面的刺大小不等;忍冬的花粉表面除具细小穿孔外,还有不规则条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娥 王飞 潘学军
阐述了葡萄属植物再生系统的研究进展,论述和分析了影响葡萄属植物离体再生的主要因素,包括葡萄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外植体生理状态、培养基类型、植物激素种类及浓度、培养方式、培养条件等,并对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作了简要概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3种绢蒿属Seriphidium(Bess.)Poljak.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Poljak.)Poljak.、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Krasch.)Poljak.和西北绢蒿Seriphidiumnitrosum(Web.ex Stechm.)Poljak.)的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天然种衣形态、种子吸水曲线及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千粒重均较小,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的千粒重分别为0.331,0.455和0.313 g;种子吸水曲线均呈现“快-慢-稳”的格局;伊犁绢蒿和西北...
关键词:
绢蒿属 种子 千粒重 天然种衣 萌发特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雅洁 王玉丹 曹红月 王琦玲 李海薇 阚佳莹 杨春雪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 AM)真菌作为专性寄生菌,可与植物共生并发挥生态功能,为探究植物根系结构特征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内的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和肥皂草(Saponaria officinals)为材料,分析4种植物的根长、表面积、投影面积、平均直径、总体积、根尖数、分枝数和交叉数,测定根围土的理化性质,分离根围土中的孢子并进行形态鉴定。结果表明:4种植物根围共鉴定到AM真菌6属27种,其中狼尾草根围鉴定出5属15种,为共生AM真菌种最丰富的植物,波罗的海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baltica)分布于每种植物的根围土中,对不同植物根围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较小。根系特征影响了植物根围AM真菌的分布,且根表面积和投影面积所发挥的影响力最大。研究结果可为了解AM真菌多样性与植物根系特征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菊阳 闫文德 朱颖芳 彭春良 郑威 刘艳
基于"生态相似性"营养保育策略理论,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种植的4种优良园林观赏杜鹃属植物土壤营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4种杜鹃的不同层次(0~15、15~30、30~45cm)土壤含水率在21.02%~21.95%之间,其中以鹿角杜鹃3层次平均含水率最高;土壤容重呈现由低到高的趋势,分别为1.335、1.3425、1.42g/cm3。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溪畔杜鹃0~15cm层次最高,为85.25g/kg,鹿角杜鹃16~30cm层次的有机质最低,为19.17g/kg;全N平均含量为0.52g/kg,以毛棉杜鹃0~15cm层次最高,达到1.07g/kg,毛棉杜鹃和溪畔杜鹃3个层次含量明显高于鹿角...
关键词:
杜鹃属 土壤理化特性 土壤微量元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