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
- 2023(764)
- 2022(712)
- 2021(666)
- 2020(598)
- 2019(1248)
- 2018(1207)
- 2017(2012)
- 2016(1386)
- 2015(1512)
- 2014(1600)
- 2013(1620)
- 2012(1637)
- 2011(1562)
- 2010(1637)
- 2009(1448)
- 2008(1422)
- 2007(1334)
- 2006(1115)
- 2005(1122)
- 学科
- 学(3587)
- 虫(2330)
- 济(2156)
- 经济(2151)
- 害(1717)
- 管理(1649)
- 业(1594)
- 虫害(1533)
- 防(1466)
- 防治(1345)
- 治(1343)
- 及其(1342)
- 水产(1277)
- 药(1210)
- 企(1193)
- 企业(1193)
- 物(1182)
- 病虫(1152)
- 病虫害(1152)
- 动物(1051)
- 方法(1026)
- 农(973)
- 植(835)
- 组织(827)
- 植物(819)
- 动物学(817)
- 林(817)
- 森(815)
- 森林(815)
- 生物(806)
- 机构
- 大学(21641)
- 学院(21384)
- 农(11827)
- 研究(11620)
- 科学(10870)
- 农业(9497)
- 业大(8396)
- 所(8264)
- 研究所(7795)
- 中国(7331)
- 省(6357)
- 农业大学(6287)
- 室(6176)
- 实验(5888)
- 实验室(5656)
- 京(5543)
- 重点(5348)
- 业(5047)
- 技术(4696)
- 院(4505)
- 中心(4403)
- 林业(4274)
- 江(4268)
- 科学院(4089)
- 研究院(3927)
- 管理(3891)
- 部(3691)
- 科学研究(3678)
- 济(3634)
- 林(3568)
共检索到33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莎莎 李臻 程态明 苏智 魏建荣
目的]沙棘绕实蝇在我国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对沙棘果实造成重大危害,如何选取高效、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种类成为当前沙棘绕实蝇成虫防控工作中的迫切课题。[方法]野外采集沙棘绕实蝇蛹,室内待其羽化后,雌、雄分组放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4种农药条件下进行触杀实验。[结果]通过KT_(50)(median knockdown time)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农药同种浓度时,药物对雄性的触杀效果比雌性强,其中苦参碱在浓度为0.005 mg·m L~(-1)时,雄性KT_(50)值为39.21 h,小于雌性KT_(50)值56.13 h,但个别情况下出现对雌性触杀效果比雄性高的情况,如苦参碱在浓度为0.05 mg·m L~(-1)时,雄性KT_(50)值为15.76 h,大于雌性KT_(50)值12.39 h。通过测定4种农药对沙棘绕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median lethal dose),得出触杀作用时间为12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7.737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2 mg·m L~(-1)、苦参碱0.042 mg·m L~(-1)、阿维菌素0.008 mg·m L~(-1),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24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6.963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1 mg·m L~(-1)、苦参碱0.008 mg·m L~(-1)、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48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0.891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结论]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沙棘绕实成虫的触杀效果较显著,其次为苦参碱,印楝素的触杀效果不显著。
关键词:
沙棘绕实蝇 实蝇 击倒中时 致死中浓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斌 苏智 李莎莎 门金 程态明 魏建荣
[目的]沙棘绕实蝇严重危害沙棘果实,使沙棘种植地蒙受巨大经济损失。研究其生物学习性,可以为有效监测和控制沙棘绕实蝇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通过室内人工饲养和野外观察,研究沙棘绕实蝇的羽化、交尾、产卵、化蛹等生物学习性和野外发生动态。[结果]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从6月中旬至8月上旬均可见到,发生量受天气影响较大;成虫主要集中在6:00—10:00羽化,羽化量占当日羽化量的81.3%,羽化高峰出现在8:00—9:00;化蛹时间主要集中在凌晨0:00—6:00,尤其是3:00—6:00钻出果实化蛹的幼虫数量较多,
关键词:
沙棘绕实蝇 沙棘 羽化 交尾 发生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建凤 董礼龙 曹丹丹 罗红梅 魏建荣
【目的】筛选抗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植株,分析不同抗、感植株间相关生化物质种类和含量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抗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首先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生测试验,筛选抗性植株,然后以抗、感沙棘无性系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在成虫羽化前和产卵盛期检测抗、感无性系植株相关化学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结果】1)通过林间调查果实受害率及开展沙棘绕实蝇产卵选择性试验,筛选出抗沙棘绕实蝇的沙棘无性系。2)在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总酚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敏感无性系,在果实中分别高出101.34%、50.21%和20.12%,叶片中分别高出121.22%、30.43%和40.68%。3)抗、感无性系果实的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含量在2种无性系植株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抗虫无性系的酯类物质种类及含量显著低于敏感无性系,而醇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4)抗虫无性系果实和叶片中非挥发性物质山奈酚含量明显高于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29.40%和40.80%;果实中异鼠李素含量较敏感无性系高出43.20%,而在叶片中的含量较敏感无性系低41.34%。5)产卵盛期,抗虫无性系果实中过氧化物酶(POD)、几丁质酶(Chi)、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较敏感无性系分别高出98.21%、25.03%和20.10%,在叶片中POD和PAL则分别高出33.40%和36.30%。【结论】抗、感无性系果实、叶片中化学物质及酶活性均存在较大差异,由此推测,沙棘体内抗虫相关化学物质和酶活性与其抗沙棘绕实蝇的能力密切相关。结果初步揭示沙棘抗虫无性系的生理生化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沙棘抗虫性机制及开展抗虫性育种提供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石富超 朱小兵 龚宁 王涛
为有效防治茶尺蛾Ectropis oblique hypulina,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和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对上海市崇明县林木的危害,通过喷雾法和浸叶法对这几种害虫进行多种生物和化学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没有化学农药迅速,但随时间推移,也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生长调节剂250g·kg-1灭幼脲3号是防治茶尺蛾和樟巢螟的理想药剂;生物制剂10g·kg-1阿维菌素、200g·kg-1除虫脲悬浮剂分别对杨小舟蛾和褐边绿刺蛾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通过试验,筛选出250g·kg-1灭幼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常宽 宗世祥 骆有庆 许志春 赵怀玉
为沙棘木蠹蛾性引诱剂的开发和利用作准备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 ,就与沙棘木蠹蛾性引诱有关的几个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沙棘木蠹蛾 7月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 ,1 5 :0 0— 1 8:0 0羽化量占日羽化总量的 90 % .雌蛾的求偶行为主要发生在 2 0 :0 0— 0 :0 0 .未观察到雌蛾多次交尾现象 ,偶尔可见雌蛾未交尾即产卵 .雌蛾寿命一般 2~ 7d ,平均 4d ;雄蛾寿命 3~ 8d ,平均 6d .处女雌蛾在林缘上风方向 30~ 1 0 0 0m都能诱到一定数量的雄蛾 .雌蛾的求偶行为表现出很强的时间节律 ,通过悬挂 7个处女雌蛾诱捕器连续观察发现 ,2 ...
关键词:
沙棘木蠹蛾 沙棘 成虫行为 性信息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汉章 朱长进 徐永昶 高成德 李鸿启 曹满 刘英 徐爱文 王忠
本文对4个试验点的5年生沙棘种源试验林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试验表明,沙棘不同种源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以及果实生化成分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与产地的纬度、经度、海拔高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地处中纬度、高海拔的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中西部种源,其早期营养生长表现出明显优势。地处高纬度、低海拔的内蒙、河北、山西等省(区)的华北种源,果实较大,成熟较早,总糖含量较高,但V_c、总酸含量较低。这为生产上种源选择、引种、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沙棘 种源试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润志 陈孝达 党心德
危害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种子的害虫——沙棘象,隶属于象虫科(Curculionidae)象虫属(Curculio Linnaeus)为一新种。分布于陕北、渭北、关山等地,严重影响沙棘种子产量和果实利用价值。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象虫科 新种 沙棘象 沙棘种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单金友
‘黑棘6号’是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从蒙古引进品种‘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中优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乌兰沙林’为育种材料,在黑龙江绥棱通过实生选种法选育出单一无性系,再经全国区域化试验评价选出。‘黑棘6号’少刺或无刺;百果质量可达60 g以上,盛果期果实平均产量达6 000 kg·hm-2。
关键词:
沙棘 良种 黑棘6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挥 刘素琪 赵莉蔺 李向花 师光禄
The toxicities of extracts of Tateges erecta against Tetranychus viennensis, and the effects on several enzymes of Tetranychus viennensis conducted with the chloroform extrac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tracts of Tateges erecta possessed high bioactivity against Tetranychus viennen...
关键词:
万寿菊 山楂叶螨 生物活性 酶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有年 李青 李照会 师光禄
研究萹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发现萹蓄氯仿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浓度为2mg·mL-1时,雌成螨48h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9.95%,LC50为(0.7153±0.1253)mg·mL-1,明显高于石油醚、甲醇提取物(P<0.05)。对萹蓄氯仿提取物进一步萃取、柱层析分离,发现最终得到的19个流分中,第2,7,8,15,16,17,18流分杀螨效果较好,死亡率均达到70%以上,其中流分16的杀螨率达到87.12%。采用比色法测定第16流分对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发现其对朱砂叶螨乙酰胆碱酯酶(AchE),Na+、K+-ATPase,GSH-S-转移酶的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军 韩召军 王荫长
研究了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 )和有机磷杀虫剂 (敌敌畏 )的抗性水平及对有机磷 (甲基毒死蜱 )、沙蚕毒素类 (杀虫单、巴丹 )、氯化烟碱类 (吡虫清 )、苯并吡唑类 (氟虫清 )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等 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与敏感品系相比 ,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极高的抗性 ,抗性指数分别为 81 41倍和大于 134 15倍 ,对敌敌畏则产生了中等的抗性 ,抗性指数为 10 0 6倍。活体增效试验显示 ,酯酶抑制剂TPP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分别为 1 46和 1,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对氯...
关键词:
小菜蛾 抗药性 触杀毒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罗红梅 李建雄 何彩云
【目的】分析沙棘不同优良杂种种子中主要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为医疗和保健专用优良沙棘杂种的选育提供基础依据。【方法】基于生长与结实性状,从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子代中选育出43个杂种优良单株,对其种子中VE、黄酮、脂肪酸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进行比较。【结果】沙棘杂交子代优株种子中的VE、黄酮、粗脂肪、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均具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分别变化于2.94~16.42mg/hg、82.37~381.48mg/hg、4.03~9.59g/hg、3.15%~39.28%、0.43%~14.72%、3.16~24.43%、4.57%~73.32%、2.53%~4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素琪 顾雅静 王海香 董海龙 师光禄 曹挥
研究大戟狼毒不同部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戟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杀螨活性高于根的其他溶剂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该提取物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质量浓度为1mg·mL-1时,24h后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2.73%,对卵的效果相对较差,质量浓度为4mg·mL-1时卵的校正死亡率为55.21%。进一步对大戟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及生物活性跟踪测定发现:萃取物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明显大于氯仿相和甲醇相;对石油醚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16个流分,其中以第11个流分杀螨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1mg·mL-1时,24h后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质量浓...
关键词:
大戟狼毒 朱砂叶螨 杀螨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燕 吴振宇 杜艳丽 师光禄 陈梅 王海香 王有年
【目的】研究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中流分8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和叶片残毒法测定了流分8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的室内毒力,并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Ca2+-ATP酶活性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流分8对螨体内亚显微结构的破坏。【结果】流分8对朱砂叶螨成螨和卵均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对成螨和卵的LC50分别是0.4686mg·ml-1和1.2212mg·ml-1,LC90分别是2.5935mg·ml-1和3.1234mg·ml-1。牵牛子流分8处理朱砂叶螨后,螨体内解毒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被激活,这说明流分8中存在对朱砂叶螨有毒的物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