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1)
2023(6153)
2022(4437)
2021(3693)
2020(2899)
2019(6065)
2018(5900)
2017(10401)
2016(6478)
2015(7034)
2014(7367)
2013(6895)
2012(6129)
2011(5384)
2010(5331)
2009(4955)
2008(4870)
2007(4459)
2006(3915)
2005(3784)
作者
(22177)
(18828)
(18520)
(17734)
(11841)
(9074)
(8377)
(7241)
(7199)
(6700)
(6572)
(6250)
(6156)
(6081)
(6053)
(5722)
(5688)
(5657)
(5603)
(5419)
(4888)
(4875)
(4860)
(4278)
(4268)
(4256)
(4124)
(4116)
(3979)
(3848)
学科
(22677)
经济(22658)
管理(15081)
(14437)
(10447)
企业(10447)
中国(9454)
(8586)
(8279)
业经(6986)
方法(6725)
农业(6045)
数学(5528)
地方(5484)
数学方法(5426)
(5301)
(5165)
发展(4569)
(4563)
产业(4391)
(4205)
信息(3876)
环境(3659)
总论(3644)
信息产业(3594)
(3569)
(3488)
理论(3484)
(3471)
贸易(3463)
机构
学院(91666)
大学(91558)
研究(39408)
(30900)
经济(30190)
科学(29345)
中国(27501)
管理(27243)
(27145)
理学(23227)
(22943)
理学院(22833)
管理学(22022)
管理学院(21879)
农业(21748)
研究所(21456)
(21355)
业大(20620)
中心(16431)
(15313)
(14949)
(14692)
农业大学(14010)
(13871)
(13535)
北京(13273)
科学院(13018)
技术(12713)
(12679)
师范(12478)
基金
项目(67333)
科学(50630)
基金(47031)
(45386)
国家(45073)
研究(42274)
科学基金(35932)
(27450)
自然(25455)
社会(24956)
自然科(24841)
自然科学(24829)
自然科学基金(24359)
基金项目(24254)
(23630)
社会科(23564)
社会科学(23558)
教育(19003)
资助(18913)
重点(16765)
编号(16000)
计划(15439)
(15430)
科技(14936)
科研(13500)
(13054)
(13050)
成果(12898)
课题(12613)
创新(12449)
期刊
(35088)
经济(35088)
学报(26636)
(25921)
研究(24872)
中国(21063)
科学(20938)
大学(18603)
学学(17864)
农业(17435)
教育(10931)
(10571)
管理(10377)
(9627)
业大(8433)
林业(7023)
技术(6894)
(6819)
金融(6819)
(6803)
农业大学(6771)
业经(6149)
经济研究(6021)
科技(5395)
财经(5245)
资源(5192)
自然(5166)
问题(4859)
中国农业(4627)
(4591)
共检索到139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佳佳  叶生月  丁东栋  金政  杨萍  
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雷竹Phyllostachys violascens,石竹Phyllostachys nuda和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等4种竹子为研究对象,用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测定黄酮质量分数,并采用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法和ABTS+·[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法测定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活性,以考察竹叶黄酮质量分数和抗氧化活性随季节和竹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毛竹的竹叶黄酮质量分数最高(2.12%±0.15%)(P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任美玲  欧阳呓林  林西  张柏林  
对毛竹、苦竹、绿竹及黄甜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一年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在3~13.1mg/g干竹叶之间;从秋季、冬季、春季至夏季,4种竹叶总黄酮含量呈上升的趋势,每种竹叶中主要黄酮化合物的含量变化与该种竹叶总黄酮变化的趋势一致。竹叶中所含黄酮化合物的种类与竹种有关,毛竹叶中以单碳苷黄酮居多,苦竹叶中氧碳双苷及双碳苷黄酮占的比例较高,绿竹叶中双碳苷黄酮占的比例较高,黄甜竹叶中氧碳双苷黄酮占的比例较大,不同类型的黄酮化合物含量从秋季至夏季的变化幅度不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昌禄  江慎华  陈志强  陈勉华  王玉荣  刘常金  夏廉法  
该文对香椿老叶总黄酮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0℃。根据最佳提取工艺,得到5批质量稳定的香椿总黄酮(平均黄酮含量55.24%);该总黄酮具有比阳性对照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更强的抗氧化能力(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月  雷美玲  吕兆林  任美玲  王小玉  王媛媛  张柏林  
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的竹叶粗多糖采用分级醇沉、脱蛋白质及纤维素柱层析等技术分离纯化,研究分离纯化后的竹叶多糖产物的物化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得到的毛竹叶粗多糖,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沉淀,得到预纯化产物,预纯化产物得率17.75%,多糖含量9.586 mgg,总抗氧化能力2.556 mgg VC;预纯化产物再经Sevag法脱蛋白质及DEAE-52纤维素层析柱层析,获得一种中性竹叶多糖,其平均分子量为5.051×104,IC50值为0.178 mgg竹叶多糖,与VC(IC50值为0.158 mgg)相比,具有较好的DPPH清除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洪新  单昌辉  王育青  戴雅婷  
【目的】探讨达乌里胡枝子黄酮(Lespedeza davurica flavonoids,LDF)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分别采用Fenton反应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达乌里胡枝子黄酮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及对猪油、菜油、亚油酸氧化酸败的抑制作用。【结果】达乌里胡枝子黄酮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清除效果随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强。当添加的达乌里胡枝子黄酮的质量浓度为1.0mg/mL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达到最大,为97.44%;当质量浓度为0.48mg/mL时,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最大,可达97.89%;达乌里胡枝子黄酮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瓮岳太  薛煜  徐硕  张国亮  刘悦  邸雪颖  
为了确定松栎柱锈菌春孢子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探索并评价松栎柱锈菌春孢子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使用乙醇溶液提取总黄酮,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测定该菌春孢子总黄酮芦丁当量。在单因素探索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法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抗坏血酸(Vc)做阳性对照,对所得松栎柱锈菌春孢子总黄酮进行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力以及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清除羟基自由基(·OH)、清除超氧阴离子(O_2-·)活性的测定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松栎柱锈菌春孢子总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建刚  张名位  杨公明  池建伟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A)研究了提取溶剂、时间和料液比等芹菜黄酮提取条件,比较了提取物粗品的体外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芹菜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芹菜干粉为原料,以体积分数4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5(m∶V),提取时间2.5h,提取温度80℃。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3次,芹菜黄酮提取物粗品得率为5.18%,粗品中黄酮含量为43g/kg。芹菜黄酮提取物粗品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0.1和8mg/L(以黄酮计),其抗氧化能力略低于槲皮素而强于维生素C。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伟  潘梓健  叶宇  程思佳  黄永芳  单体江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μg/m 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伟  潘梓健  叶宇  程思佳  黄永芳  单体江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μg/m 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怡华  陈媛梅  
选用乙醇溶剂提取法,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重瓣榆叶梅花朵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花朵中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溶剂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采用体积浓度为60%的乙醇溶剂、液料比为35∶1 (mL/g)、水浴温度80℃、提取时间90 min。在该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开花1周的重瓣榆叶梅花朵黄酮含量最高,为15.546%。重瓣榆叶梅花朵的黄酮提取液具有清除羟自由基(·OH)的能力,且其清除能力和黄酮提取液浓度呈正相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佳璇  张妍  秦栋  刘佩  刘化禹  霍俊伟  
【目的】探究蓝果忍冬主栽品种‘L4’、‘Berel’在果实采摘后不同发育时期叶片中的类黄酮种类、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比较两品种之间的差异,确定蓝果忍冬叶片的最佳采收时期,为蓝果忍冬叶片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研依据。【方法】以果实采摘后不同发育时期(06-09-08-06)的‘L4’、‘Berel’叶片为试料,采用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法对不同发育时期2个品种叶片的类黄酮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并测定叶片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FRAP)。【结果】(1)从蓝果忍冬品种‘L4’叶片中分离鉴定出了11种类黄酮成分;从‘Berel’叶片中分离鉴定出10种类黄酮成分,与‘L4’相比缺少了山奈酚3-O-芸香糖苷。槲皮素苷为‘L4’和‘Berel’叶片中主要的类黄酮化合物,占总类黄酮含量的56%~57%。(2)06-23采摘的‘L4’、‘Berel’叶片中的总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37.21和20.61 mg/g,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同时该时期叶片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L4’、‘Bere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为51.90,25.07 mg/g,FRAP分别为125.66,91.73 mg/g。(3)叶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叶片中的总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4’叶片中的类黄酮种类、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均优于‘Berel’,可作为一种天然类黄酮提取的良好来源,06-23是蓝果忍冬叶片的最佳采收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跃君  岳永德  汤锋  郭雪峰  王进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黄金间碧竹、孝顺竹、毛竹和麻竹4种竹叶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4种竹叶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共获得168个色谱峰,鉴定其中132种化学成分,并运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以TBHQ为对照品,采用DPPH法研究4种竹叶挥发油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黄金间碧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最高(0.827%),而毛竹竹叶挥发油的得率仅为0.391%。4种竹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含量和组成上不同,竹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是3-甲基-2-丁醇,麻竹竹叶挥发油含量最高达到46.25%;其他主要化学成分有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己-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夏敬青   刘海荣   顾依雯   王子玥   邢巧月   张宇翔   李姗   白岩  
【目的】探究短时间中波紫外线(UV-B)辐射对三叶青Tetrastigma hemsleyanum酚类成分、抗氧化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年生三叶青苗经UV-B持续辐射12.0 h,在0、0.5、1.0、3.0、6.0和12.0 h观察表型;另取三叶青辐射1.0和3.0 h (记为T_1和T_3)并补充暗处理至24.0 h (记为T_(1+23)和T_(3+21)),以未经处理为对照(ck),进行酚类物质(总酚和总黄酮)质量分数、抗氧化能力和叶片中抗逆酶活性、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测定以及转录组分析。【结果】持续UV-B辐射对三叶青表型有影响,3.0 h组叶片局部发黄,6.0和12.0 h组叶片明显发黄和略微卷曲。叶片和块根的总酚(2.65和2.63 mg·g~(-1))和总黄酮(7.16和7.30 mg·g~(-1))、块根中的抗氧化能力(86.56%)均在T_(1+23)组达到最大值。同时,UV-B辐射后施以黑暗处理可促进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大幅提升,且在T_(1+23)组达到最大,MDA质量摩尔浓度在T_(3+21)组达到最高(7.21 mmol·g~(-1))。UV-B辐射和黑暗处理下调了黄酮合成通路基因(ThF3H、ThANS、ThCHS、ThANR等)和上调了氧化相关调节因子(CAT和SOD)的表达。【结论】UV-B辐射后增加黑暗处理可提高三叶青酚类物质质量分数、抗氧化能力及抗逆酶活性,且在T_(1+23)组达最大值,同时下调黄酮合成酶基因表达,上调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图7表2参5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亦璐  徐梦兰  邓健善  谢甜  郭时印  肖航  唐忠海  胡建兵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脉冲次数、料液比、电场强度对高压脉冲电场(PEF)辅助处理提取水性介质中化橘红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化橘红黄酮的PEF提取工艺;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和AB–8大孔树脂吸附方法纯化提取的化橘红黄酮;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铁离子还原测定(FRAP)法对化橘红黄酮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提取化橘红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脉冲次数250、电场强度7.8 kV/cm和料(W,g)液(V,m L)比1∶70,此时黄酮得率为30.34 mg/g;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的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51.20%、20.90%,大孔树脂吸附的纯化效果更好;粗提取物、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的化橘红黄酮的IC50在DPPH法中分别为428.16、112.43、256.64μg/m L,ABTS法中分别为50.57、24.99、23.59μg/m L;粗提取物、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的化橘红黄酮的抗坏血酸效价在DPPH法中分别为1268.22、4829.67、2115.80 mg/(100 g),ABTS法中分别为31 797.51、64 345.74、68 164.48 mg/(100 g);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粗提取物的化橘红黄酮的FRAP值依次降低,其结果与DPPH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一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亦璐  徐梦兰  邓健善  谢甜  郭时印  肖航  唐忠海  胡建兵  
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脉冲次数、料液比、电场强度对高压脉冲电场(PEF)辅助处理提取水性介质中化橘红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化橘红黄酮的PEF提取工艺;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和AB–8大孔树脂吸附方法纯化提取的化橘红黄酮;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和铁离子还原测定(FRAP)法对化橘红黄酮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高压脉冲电场提取化橘红黄酮的最优工艺为脉冲次数250、电场强度7.8 kV/cm和料(W,g)液(V,m L)比1∶70,此时黄酮得率为30.34 mg/g;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的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51.20%、20.90%,大孔树脂吸附的纯化效果更好;粗提取物、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的化橘红黄酮的IC50在DPPH法中分别为428.16、112.43、256.64μg/m L,ABTS法中分别为50.57、24.99、23.59μg/m L;粗提取物、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的化橘红黄酮的抗坏血酸效价在DPPH法中分别为1268.22、4829.67、2115.80 mg/(100 g),ABTS法中分别为31 797.51、64 345.74、68 164.48 mg/(100 g);大孔树脂吸附、乙酸乙酯萃取、粗提取物的化橘红黄酮的FRAP值依次降低,其结果与DPPH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