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
- 2023(1789)
- 2022(1549)
- 2021(1464)
- 2020(1289)
- 2019(2916)
- 2018(2855)
- 2017(4963)
- 2016(3251)
- 2015(3625)
- 2014(3658)
- 2013(3545)
- 2012(3662)
- 2011(3491)
- 2010(3614)
- 2009(3335)
- 2008(3554)
- 2007(3178)
- 2006(2897)
- 2005(2610)
- 学科
- 济(9928)
- 经济(9910)
- 学(7011)
- 业(5811)
- 管理(5709)
- 方法(4524)
- 企(4391)
- 企业(4391)
- 数学(3585)
- 数学方法(3458)
- 农(3255)
- 理论(2322)
- 中国(2303)
- 水产(2292)
- 农业(2268)
- 业经(2097)
- 动物(2041)
- 财(1971)
- 和(1928)
- 动物学(1829)
- 制(1778)
- 融(1702)
- 金融(1700)
- 贸(1686)
- 贸易(1685)
- 物(1626)
- 地方(1623)
- 易(1608)
- 及其(1604)
- 环境(1595)
- 机构
- 大学(54644)
- 学院(52477)
- 研究(24873)
- 科学(20745)
- 农(19770)
- 农业(16199)
- 中国(15949)
- 所(15754)
- 研究所(15011)
- 济(14629)
- 经济(14254)
- 管理(13857)
- 业大(13779)
- 京(12736)
- 理学(11946)
- 理学院(11655)
- 管理学(11104)
- 管理学院(11027)
- 室(10865)
- 农业大学(10357)
- 实验(10300)
- 实验室(9986)
- 中心(9877)
- 重点(9494)
- 省(9364)
- 江(9302)
- 业(9046)
- 院(8743)
- 科学院(8740)
- 范(8178)
共检索到76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芳信 周明兵 陈荣 杨海芸 高培军 徐川梅
【目的】竹类植物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竹种染色体数目差异较大,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竹种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基因组大小信息,进而从核型进化角度判断不同竹种的进化顺序,分析不同竹种基因组大小与其染色体数目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散生竹种雷竹、黄杆乌哺鸡竹,混生竹种日本矮竹及丛生竹种鱼肚腩竹为研究材料,采用传统压片技术对这4个竹种的核型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这些竹种的基因组大小。【结果】1)4种竹子的核型参数分别为:雷竹核型公式为2n=48=40m+6sm+2st,染色体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2.464%~6.269%,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比例为12.50%,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2.554,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远超 符鹏 李骞 吴田 王永明 谢碧文
采用流式细胞术,以鸡(Gallus gallus)血细胞DNA含量(2.3pg/2C,C指单倍体)为标准,对5种经济鱼类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三倍体兴国红鲤(triploid Cyprinus carpio var.singuonensis)、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中华沙鳅(Sinibotia superciliaris)和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和倍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淡水鱼类的的C-值分别为:白甲鱼(1.18±0.01)pg,三倍体兴国红鲤(1.92±0.07)pg,胭脂鱼(2.62±0.28)pg,中华沙鳅(0.89±0.01)pg,花鱼骨(1.24±0.02)pg,C-值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胭脂鱼>兴国红鲤>花鱼骨>白甲鱼>中华沙鳅。在5种经济鱼类中,除了亲缘关系很近的白甲鱼与花鱼骨(同一科)的C-值大小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的种间(不同科)的C-值大小差异显著。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白甲鱼、花鱼骨和中华沙鳅属于二倍体,兴国红鲤属于三倍体,胭脂鱼属于四倍体。
关键词:
基因组大小 DNA含量 流式细胞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建敢 朱霞 李玉 刘朴
为探究网柄细胞状黏菌的表观形态特征与其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选择细胞裂解液OTTO及荧光染料碘化丙啶,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内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隶属于网柄菌属Dictyostelium的9个种进行基因组大小的测定,并将所获得的9种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的数据分别与其孢堆果大小及孢子团直径的数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被测网柄细胞状黏菌基因组大小约为27.23~47.07 Mb,且其基因组大小与孢堆果大小和孢子团直径均呈正相关。
关键词:
网柄菌 C值 孢堆果 孢子团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进 张晓军 苏琳 刘石林 汝少国 杨红生
仿刺参基因组大小测定采用流式细胞术,以鸡红血细胞DNA含量(2.5 pg/2C)为内标,用夏眠、正常和野生3个群体的仿刺参体腔细胞测定了52只刺参的单倍体基因组含量,其C-值为(0.90±0.06)pg,由此得出仿刺参基因组大小为(880.2±58.68)Mb。其中,夏眠、正常和野生群体C-值分别为(0.93±0.05)、(0.90±0.05)和(0.84±0.02)pg。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分析显示:(1)夏眠与正常的仿刺参基因组大小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仿刺参基因组大小与夏眠这一生理因子不具有相关性;(2)池塘(围堰)养殖环境下与野生环境下的仿刺参基因组大小之间有显著差异,野生环境下的仿刺...
关键词:
仿刺参 基因组大小 流式细胞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苏芳 张真 王鸿斌 孔祥波 罗基同 杨忠武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公鸡(Gallus domesticus)血红细胞DNA含量为标准,测定了我国南方几种重要松毛虫的基因组大小(或称C-值)。结果显示,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的基因组大小为563.36±7.26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175 6±0.016 4和1.128 6±0.013 4 pg;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的基因组大小为719.30±9.70 Mb,其雌、雄2C DNA含量分别为1.449 2±0.021 2和1.442 8±0.018 4 pg;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基因组大小 松毛虫 鸡血细胞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静 黄晓红 曾华嵩 尤颖哲 丁少雄
采用流式细胞术,以人(Homo sapiens)淋巴细胞DNA含量(7.00pg/2C)为标准,以鱼的红血细胞为材料,测定中国6种重要经济鱼类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基因组大小(C-值)。结果显示,这6种经济鱼类的单倍体DNA含量分别为:条纹斑竹鲨(4.91±0.24)pg;斜带石斑鱼(1....
关键词:
基因组大小 经济鱼类 流式细胞术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徐川梅
山核桃属(Carya Nutt)植物是胡桃科(Juglandaceae)中的一个重要的属,是重要的经济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其中的山核桃(Carya cathaynesis Sarg.)和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在浙江省干果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山核桃产业发展迅速,生产上对山核桃良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山核桃遗传育种工作进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对良种的需求,这在一定上制约了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山核桃属植物约有16个种,间断分布于北美和东亚地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丽萍 唐岩 李颖岳 尹丹妮 庞晓明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种裂解液中,WPB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G1期峰,计算得出6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Mb,其中:‘冬枣’的基因组大小为(393.60±4.72)Mb,即C-值为(0.40±0.01)pg;‘鲁枣2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3.61)Mb,即C-值为(0.44±0.00)pg;‘金丝小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5.81)Mb,即C-值为(0.44±0.01)pg;‘孔府酥脆枣’的基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连鹏 邵峰 胡竞文 张耀光 彭作刚
为了探讨Tc1/Mariner转座子在4种鲇(沟鲇、黑斑原、鲇和南方鲇)中的特征及在演化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使用de novo预测和同源预测两种方法鉴定了4种鲇基因组中的Tc1/Mariner转座子并进行演化分析。通过对所获得序列的统计及分类,结果显示,4种鲇基因组中Tc1/Mariner转座子的含量分别为9.46%、2.70%、7.83%和8.54%,并且分别被分为38、20、43和55个家族。基于转座酶催化区域的结构和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4种鲇的Tc1/Mariner转座子总共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亚类群:DD34E(Tc1)、DD35E、DD36E、DD37E和DD35D(pogo)。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多数支系中鲇和南方鲇的转座子聚为姐妹群。插入时间分析表明,Tc1/Mariner转座子的插入时间主要分布在0~5百万年前。大多数Tc1/Mariner转座子在0~1百万年前或2~3百万年前有一个突然的扩增。另外,4种鲇的Tc1/Mariner转座子大部分插入到基因的内含子中。本实验通过对4种鲇中Tc1/Mariner转座子的鉴定、比较与演化分析,为Tc1/Mariner转座子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智 谢贵水 莫业勇 安锋 杨礼富
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合酶(HMGS)是甲羟戊酸(MV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催化乙酰-Co A和乙酰乙酰-Co A缩合形成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 A)。研究基于蓖麻、麻疯树、木薯和橡胶树已释放的基因组和EST数据,对这4种大戟科植物的HMGS基因进行了系统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基因结构与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蓖麻、麻疯树、木薯和橡胶树分别含有1、1、2和2个HMGS基因,所有基因均包含11个内含子。同源分析表明,HMGS广泛存在于各种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中,显示出较早的起源。在大多基因组已测序的绿色植物中,HMGS主要以单拷贝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团藻、拟南芥、蓖麻和...
关键词:
大戟科植物 全基因组 HMGS基因家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辑 周国英 朱积余
昆虫病毒是专性侵染节肢动物的一类微生物,包括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痘病毒、虹彩病毒等很多类群。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核型多角体病毒属(Nucleopolyhedrovirus),是昆虫病毒中最大的类群。它能够专一性地侵染并杀死一种或者几种农林害虫,并且对害虫天敌、环境、人畜无害,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绿色生物农药。本文总结了获得全基因组序列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综述了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基因组主要功能基因(RNA转录相关基因、DNA复制相关基因、结构相关基因)及其他基因,并对核型多角体病毒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云霞 娄群峰 李子昂 王筠竹 张振涛 李季 陈劲枫
【目的】利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技术,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2x=14)种内两个变种(栽培黄瓜C.sativus var.sativus和野生黄瓜C.sativus var hardwickii)进行中期染色体分析,建立黄瓜变种染色体核型的快速分析方法,为黄瓜细胞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栽培黄瓜‘9930’和野生黄瓜C.sativus var.hardwickii为材料,利用CTAB法提取栽培黄瓜‘9930’的基因组总DNA,采用缺刻平移法,将栽培黄瓜‘9930’基因组DNA和45S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雄 郭英华 田林 李全梓 岳志强
以买麻藤(Gnetum montanum)为内参,测定5种常用裂解液(Tris·MgCl_2、LB01、WPB、Otto’s、Galbraith’s)对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细胞核的裂解效果,并通过比较桫椤和买麻藤流式细胞仪测定的荧光峰值,计算出桫椤的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5种裂解液中,WPB为桫椤最佳裂解液;桫椤基因组大小为6 003.25Mb,即2C DNA含量为6.138 pg。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邹智 杨礼富 安锋 林位夫
LHCI是植物光系统I(PSI)中与色素分子结合的一系列膜蛋白,由Lhca基因家族编码,主要参与光能的捕获与传递。虽然Lhca基因家族已在拟南芥、水稻、杨树等模式植物中得到了系统鉴定,但在以高光效和高生物量著称的大戟科植物中,至今还未见Lhca类基因的报道。研究基于蓖麻、麻风树、木薯和橡胶树等4种大戟科植物已公布的基因组和EST数据对Lhca基因家族进行全面鉴定,并分析了其基因结构、生化特性及进化关系。结果表明,蓖麻、麻风树、木薯和橡胶树分别含有6、6、9和9个Lhca基因,分属于Lhca1、Lhca2、Lhca3、Lhca4、Lhca5和Lhca6等6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含有1~2个成员不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莹莹 郑先虎 匡友谊 马立鸣 何川 朱晓琛 董婧 魏华 孙效文
为比较不同金鱼品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差异,通过PCR对虎头、红头白蛋、红白文、高头红文、墨龙睛、黑水泡眼和红朝天龙共7种金鱼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扩增,利用Clustal Omega和Contig Express等软件进行序列的比对和拼接,并利用MEGA 7.0和DNA SP 5.0等软件分析不同品种金鱼的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基因排列以及基因组序列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7种金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均为16580bp,基因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排列紧凑,均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和1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L区);ND6和8个tRNA基因在L链上编码,其他基因均在H链上编码。金鱼线粒体基因组和13个编码蛋白的基因的碱基组成具有AT偏好性,A+T含量分为57.7%和58.1%;预测了金鱼22个tRNA的二级结构,大部分tRNA基因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仅tRNA~(Ser)(AGN)缺少DHU臂。在D-loop区中的识别出1个终止序列区(TAS)、3个中央保守区(CSB-F、CSB-E和CSB-D)和3个保守序列区(CSB-1、CSB-2和CSB-3)。对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仅存在4个变异位点,且均为非简约信息位点,其中D-loop区变异位点1个,ND2基因2个,ND5基因1个。7种金鱼的线粒体基因组缺乏简约性信息位点,因此线粒体基因组或基因在金鱼系统发育提供的遗传信息将十分有限。
关键词:
金鱼 线粒体基因组 变异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