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1)
- 2023(10359)
- 2022(9234)
- 2021(8710)
- 2020(7270)
- 2019(16861)
- 2018(16796)
- 2017(32055)
- 2016(17616)
- 2015(19767)
- 2014(19696)
- 2013(19407)
- 2012(17592)
- 2011(15745)
- 2010(15522)
- 2009(13871)
- 2008(13388)
- 2007(11387)
- 2006(9778)
- 2005(8369)
- 学科
- 济(65713)
- 经济(65643)
- 管理(47551)
- 业(45238)
- 企(38223)
- 企业(38223)
- 方法(32346)
- 数学(27945)
- 数学方法(27547)
- 学(17738)
- 农(17144)
- 中国(16165)
- 财(15472)
- 业经(15045)
- 地方(13838)
- 理论(12078)
- 农业(11576)
- 和(11526)
- 贸(11035)
- 贸易(11028)
- 制(10839)
- 环境(10742)
- 易(10669)
- 技术(10610)
- 务(10205)
- 财务(10139)
- 财务管理(10124)
- 企业财务(9607)
- 教育(9450)
- 划(9294)
- 机构
- 大学(245546)
- 学院(243415)
- 管理(98388)
- 济(88152)
- 理学(86229)
- 经济(85997)
- 理学院(85238)
- 管理学(83510)
- 管理学院(83088)
- 研究(81860)
- 中国(58294)
- 科学(55706)
- 京(52840)
- 农(42142)
- 所(41899)
- 业大(40429)
- 财(39195)
- 研究所(38917)
- 中心(36840)
- 江(34288)
- 北京(33315)
- 农业(33225)
- 范(33152)
- 师范(32804)
- 财经(32177)
- 院(30540)
- 经(29302)
- 州(28291)
- 技术(27244)
- 师范大学(26806)
- 基金
- 项目(177989)
- 科学(138509)
- 基金(127887)
- 研究(126612)
- 家(113243)
- 国家(112320)
- 科学基金(95619)
- 社会(76291)
- 社会科(72153)
- 社会科学(72133)
- 省(70286)
- 基金项目(69267)
- 自然(65242)
- 自然科(63691)
- 自然科学(63677)
- 自然科学基金(62495)
- 划(59701)
- 教育(57713)
- 资助(52650)
- 编号(51714)
- 成果(41214)
- 重点(40124)
- 部(38019)
- 发(37447)
- 创(36709)
- 课题(35671)
- 科研(34894)
- 创新(34192)
- 计划(33827)
- 大学(32587)
共检索到338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秀仁 潘剑君 林海 谷苗
利用野外型多光谱地物辐射计 ,在测量 2种不同地物不同比例组合的光谱基础上 ,总结出 4种混合地物的反射光谱特征 ,并通过相关性和线性回归等数据处理 ,建立了混合地物反射光谱的回归模型。该模型有助于定量研究混合地物 ,提高遥感图像的解译精度。
关键词:
混合地物 比例 光谱反射率 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莹 张晓丽 李宏志 刘会玲
【目的】频谱作为物质的能量特征进行地物的识别是可行的。本文针对国内外利用频谱进行地物分类尤其是森林植被分类研究的匮乏,探索频谱的地物识别潜力,将高光谱影像的光谱曲线转化为频谱进行地物识别研究。【方法】以福建将乐林场为研究区,利用国产环境小卫星高光谱影像(HJ-1A HSI)和同时成像的多光谱影像(CCD),通过能量分离变换的方法对高光谱和多光谱进行融合,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高光谱影像;然后,将融合影像的光谱曲线转化到频率域,进而获取频谱;通过"频谱距离"对研究区进行地物分类,并将分类结果与光谱角填图(SAM)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频域中植被类别和非植被类别的低阶幅度谱具有明显的可分性,频谱方法提高了马尾松、杉木和阔叶林的制图精度,对于光谱特征相似的不同森林植被具有更好的区分能力;非植被类别在1阶谐波的频谱容易区分,植被类别需要用前7次谐波的幅度谱进行区分,随着频率的增大,频谱变化趋于相似,并且非植被类别在频域的能量累计速度高于植被类别;与SAM的分类结果比较发现,基于频谱的分类方法总体分类精度为84.19%,比SAM分类结果总体精度提高0.7%。【结论】利用频谱信息可以降低光谱曲线上噪声的影响,保留类别的重要区别信息,提高地类的分类精度,因此利用频域中的频谱进行地类识别具有可行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彤 张学霞 王士远 赵静瑶 杨维
快速、准确地获取玉米种植面积信息对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信息农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遥感技术在作物种植面积提取中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作物物候信息和光谱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更是目前发展的趋势之一。选取辽宁省3县市为研究区,利用Savitzky-Golay滤波重构后的2014-2015年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提取作物物候特征和其他主要地物的NDVI曲线变化规律,结合水稻移栽期的NDVI、LSWI数据与大豆鼓粒期的近红外波段反射率数据,训练地物分类阈值、构建决策树提取2015年春玉米种植面积。考虑到耕地的
关键词:
物候 决策树 混合像元 面积提取 春玉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富祥 李雪铭 李华朋
利用光谱混合分析(SMA)方法研究沈阳市1992-2007年间城市扩张过程,选择1992、2001、2007年各一景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基于SMA模型获得不同年份城市不透水面(ISA,Imperious surface area)分布,将城市空间划分为四个方向(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利用不同年份ISA差值结果分析城市扩张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扩张过程中低值ISAchange面积大于高值ISAchange面积,即城市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1992-2001年间,沈阳市城市扩张主要向西北、东北和西南方向;2001-2007年间,沈阳市城市扩张主要向东北和西南方向;199...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李天宇
采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模型对Landsat TM遥感影像进行混合像元分解,获取植被、裸土和水体组分的相对丰度分布;在反演地表反照率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Albedo-Vegetation特征空间的土地荒漠化遥感监测模型;以黑河中游部分区域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充分利用了多维遥感信息,反映了荒漠化土地地表覆盖、水热组合及其变化,具有明确的生物物理意义,而且指标简单、易于获取,精度较高,有利于荒漠化的定量分析与监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玉 张一平 陈思根
利用土壤原样研究了中国 6种典型地带性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结果表明 ,砖红壤、红壤红外光谱属于高岭石型图谱 ,显著的 36 95 ,36 2 0 ,10 35 cm- 1峰以及 35 2 7cm- 1峰可作为用红外光谱判断热带、南亚热带地带性土壤的特征峰。黄棕壤、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红外光谱为蒙脱石型图谱 ,较弱的 36 2 1cm- 1峰 ,3435和 10 2 8~10 32 cm- 1的强宽带 ,以及显著的 14 37cm- 1峰可作为温带半湿润 -半干旱地区石灰性土壤红外光谱的特征标志。黄棕壤是石灰性土壤向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过渡的地带性土壤 ,其红外光谱标志为较宽的 3435 ,10 ...
关键词:
土壤 红外光谱特征 土壤地带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字李 谢福明 舒清态 吴荣
以香格里拉市云南松、高山松、云杉和冷杉4种典型针叶树种为研究对象,运用ASD Field Spec 3地物光谱仪测定野外叶片光谱,并对原始光谱进行微分变换处理,再采用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4种针叶树种最佳波段窗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能有效判别4种典型针叶树种原始光谱、一阶微分光谱和二阶微分光谱差异显著的波段,主要位于近红外波段,最佳波段窗口分别为980~989、415~424、960~969 nm;原始光谱的二阶微分处理更能有效判别4种针叶树种,Fisher总判别精度高达98.8%;根据4种典型针叶树空间分布特征,将其分为云南松、高山松和云冷杉两组,云南松、高山松的最佳波段窗口为870~879、1 020~1 029、530~539 nm,云杉、冷杉的最佳波段窗口为540~549、520~529、1 150~1 159 nm.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大尺度机载、星载高光谱遥感树种精细分类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雷彤 赵庚星 朱西存 战冰 张洋洋
【目的】旨在探索苹果花期的光谱特征和敏感波段。【方法】以栖霞市为研究区,利用苹果花期数码照片监督分类,提取苹果花树比和花叶比指标信息,通过与同步高光谱探测数据的相关分析,研究苹果树花期光谱特性,确定其敏感的光谱波段。【结果】苹果树花期光谱特征主要表现为对蓝光和红光的吸收、对绿光的反射,和对750~1300nm近红外的强烈反射。其光谱特征变化与花叶比和花树比指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敏感波段范围为400~530nm的蓝青光和570~700nm的橙红光,以及中等花树比果树760~1350nm的近红外。【结论】该研究提出了高光谱遥感与数码照相技术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初步探明了苹果树花期的光谱特征,为苹果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见 彭道黎
由于干旱区农牧交错地带湿地面积小且地类混杂,混合像元现象严重,使得该区湿地信息的自动提取难度较大。针对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特点和难点,采用NDVI(normalized different vegetation index)阈值法提取水体,应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VM)提取去除水体后的湿地信息,并以修正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分解的草甸分量,进一步提取高盖度、中盖度和低盖度草甸信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取结果的总体精度为88%,Kappa系数为0.83。该方法可为其他光谱特征混杂地区湿地遥感信息的提取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建明 李宗南 谢静
针对传统光谱数据预处理与分析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光谱异常数据自适应剔除及自动分类算法,通过遗传算法的优化搜索确定马氏距离的阈值,实现异常光谱的自适应剔除,并提出可量化光谱剔除效果的异常一致性指数(ACI)。在此基础上,借助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以各类观测对象的特征光谱作为输入对象,对剔除后的光谱进行自动分类。经过实验验证,算法取得了较好的剔除效果(ACI达到86%以上)和分类效果(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4%),较好地实现了异常光谱剔除和光谱分类的自动化处理。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白如江 冷伏海 廖君华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实现科技文献深层语义理解逐渐成为情报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词频统计和共词分析方法分析了科技文献内容浅层语法特征、上下文特征和核心线索词特征,构建了混合内容线索特征集合,采用条件随机场模型,对NSF碳纳米管研究领域项目数据进行了语义组块标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B-SUB、I-SUB、B-ACT、I-ACT、B-GOL、I-GOL、B-IMP7种标签标注中,增加混合内容线索特征后的精度值分别达到84.43%、89.09%、84.38%、89.87%、51.33%、50.37%、37.8
关键词:
内容线索特征 条件随机场 语义组块标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耿奎,易丹辉,杭斌
In this paper, hybrid model is give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s discussed. because for liquidity constraints, a part of Chinese peasants household only expend current income, their behavior is adapted for abstract income hypothesis, and the other peasants household expend permanent income, their behavior is adapted for LC PIH.
关键词:
消费行为 混合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田 孙敏轩 孙强强 张平 孙丹峰
为切实保护耕地,基于遥感技术对不同耕地演化类型,包括不变耕地、新增耕地、撂荒耕地和退耕耕地进行识别和检测,以民勤县为例,采用2010和2015年2个年份的春、夏、初冬地物景观三季相特点的Landsat TM/OLI数据作为主要数据源。依据不同耕地演化类型的季相变异规律和内部要素特征选取具有物理意义的端元丰度值、丰度值差值建立2年份混合决策树划分不同耕地演化类型。同时对比分析在2010和2015年各自决策树土地利用/覆被分类结果后比较提取的耕地演化类型。结果表明:民勤县大部分耕地未发生变化,新增耕地在各个区域均有一定量的分布且主要分布在下游;退耕耕地大面积分布在坝区;撂荒耕地主要分布在沙漠绿洲过渡带。研究表明通过能够与地物先验知识关联的端元丰度值、特征端元丰度的差值建立决策树可以有效实现不同耕地演化类型的检测。误差矩阵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基于混合决策树耕地演化类型提取结果在总体精度上要高于分类后变化检测的结果。
关键词:
耕地 光谱混合分解 丰度值 决策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东彦 宋晓宇 马智宏 杨贵军 黄文江 王纪华
【目的】对图谱合一的冬小麦叶片高光谱数据进行分析,验证扫描成像光谱仪(PIS)在近地使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扫描成像光谱仪和地物光谱仪(ASD)获取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叶片光谱信息,比较两仪器在450—850nm获得的光谱曲线;选取15种植被指数,对两仪器获得的光谱值进行植被指数运算,并将结果与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冬小麦的不同生育期,扫描成像光谱仪和地物光谱仪获得叶片的反射率曲线趋势一致,在对应的波段均表现出相应的波峰、波谷、高反射区等特征,但扫描成像光谱仪获得的反射率值都高于地物光谱仪。对比两仪器15种植被指数和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出,扫描成像光谱仪获得的相关系数普遍...
关键词:
扫描成像光谱仪 高光谱 植被指数 冬小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潘竟虎
依据V-I-S模型,以兰州市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亚像元分解,以获取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采用分区统计、景观格局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植被覆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进行测度,为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精确的研究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