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57)
- 2023(5450)
- 2022(4784)
- 2021(4366)
- 2020(3534)
- 2019(7531)
- 2018(7410)
- 2017(13379)
- 2016(7370)
- 2015(7728)
- 2014(7183)
- 2013(6593)
- 2012(5773)
- 2011(5322)
- 2010(5321)
- 2009(5105)
- 2008(4595)
- 2007(3981)
- 2006(3504)
- 2005(3059)
- 学科
- 济(20759)
- 经济(20740)
- 管理(19562)
- 业(15261)
- 企(12142)
- 企业(12142)
- 环境(10371)
- 学(9889)
- 农(7952)
- 方法(7521)
- 划(6069)
- 数学(5996)
- 数学方法(5854)
- 业经(5530)
- 中国(5481)
- 财(5288)
- 农业(5198)
- 资源(4988)
- 贸(4958)
- 贸易(4955)
- 易(4798)
- 和(4777)
- 规划(4506)
- 土地(4442)
- 环境规划(4358)
- 生态(4354)
- 地方(4242)
- 理论(4152)
- 发(3915)
- 制(3681)
- 机构
- 学院(97387)
- 大学(93629)
- 研究(35881)
- 管理(32109)
- 济(30988)
- 经济(30190)
- 理学(27677)
- 科学(27370)
- 理学院(27308)
- 管理学(26512)
- 管理学院(26371)
- 中国(25646)
- 农(24376)
- 京(20661)
- 业大(20380)
- 所(19953)
- 农业(19316)
- 研究所(18702)
- 中心(15773)
- 江(15145)
- 院(14049)
- 财(13613)
- 范(13244)
- 技术(13143)
- 师范(13056)
- 农业大学(12918)
- 省(12831)
- 北京(12661)
- 州(12125)
- 室(11922)
- 基金
- 项目(72701)
- 科学(55061)
- 基金(50548)
- 研究(48628)
- 家(47473)
- 国家(47122)
- 科学基金(38476)
- 省(30072)
- 社会(28703)
- 自然(27100)
- 社会科(27075)
- 社会科学(27071)
- 基金项目(26802)
- 自然科(26371)
- 自然科学(26359)
- 自然科学基金(25831)
- 划(25418)
- 教育(21671)
- 资助(20381)
- 编号(19587)
- 重点(17377)
- 发(16309)
- 计划(15779)
- 创(15019)
- 科研(14836)
- 科技(14745)
- 成果(14407)
- 创新(14149)
- 课题(14128)
- 部(14076)
共检索到137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郝君 陈永华 吴晓芙 梁希 张富运
为了让木本植物更广泛的应用于潜流人工湿地,采用单因子与正交设计2种方法对影响夹竹桃Nerium oleander、木槿Hibiscus syriacus、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女贞Ligustrum lucidum 4种木本植物在潜流人工湿地环境下诱导根系生长的4个因素(切根程度,基质类型,激素浓度和曝气时间)在5种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正交设计采用直观分析法获得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与单因子试验找出影响因素最佳反应水平有一定差异,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夹竹桃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4,木槿、栀子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8,女贞最适合的切根方式是切根1/2;夹竹桃...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根系诱导 正交设计 基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丽娟 佟金权 易心钰
用木本植物萼距花、杨树和旱柳作为泡沫板浮床栽培材料,研究其生长状况及对人工湿地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污染水体中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生长旺盛季节内3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中的COD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02%、46.41%和62.44%,对TN的月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0.27%、48.27%、63.29%,对TP月平均去除率分别27.76%、39.8%9和40.06%。其中对TN、TP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植物凤眼莲。同时3种植物对重金属Hg、Cd、Cr、Cu具有较强的富集力,而对Mn、Zn和Pb具有超富集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包涵 吴树彪 吕涛 李春燕 董仁杰 庞昌乐
探讨回流及不同回流方式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分布及去除效果的影响。对无回流、回流至进水处、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3种回流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2种回流比(1∶1和10∶1)条件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回流比为1∶1的条件下,无回流与有回流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约为10%和40%,采用不同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的湿地较无回流湿地(44%)的去除率提高约17%。回流比为10∶1的条件下,采用回流方式的人工湿地的NH4+-N、PO34--P、TOC的去除率分别较无回流湿地提高了约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海林 徐力刚 姜加虎 许加星 邓建明 王晓龙
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研究一直是湿地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由于其独特的水文特征与潜育化土壤环境,湿地植物根系生长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机制近年来更是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总结了近年来湿地植物根系生长动态研究方面的已有成果,综合论述了湿地环境对湿地植物根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重点归纳了湿地水文过程、土壤水分、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其他因子对湿地植物根系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加强植物根系对湿地土壤环境的适应性过程与机制研究的归纳总结,有助于掌握湿地环境根际微生态系统研究动态,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生态演替及演化机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朱加宾 李冰 侯诒然 余家辉 张成龙 朱健
为了研究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池塘养殖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通过对水质指标以及重金属的测定,进而分析了不同植物根系及其根系附近基质对重金属富集效果的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因素与重金属富集速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铅、铜的去除效果分别为77.20%和41.70%,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湿地,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铅、铜的去除具有一定优势;砷在湿地中存在释放现象,平均释放率为8.40%。水蓼和再力花根系对铬、砷、铅、铜具有富集作用,梭鱼草仅对铬、砷存在富集作用。水蓼、梭鱼草、再力花根系附近基质均对铬有较好的富集作用,其中梭鱼草对铬的富集速率最大,为0.987 mg/(kg·d)。水蓼根系对铅和铜的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对铬、铜的富集速率与pH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梭鱼草根系对铬、砷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再力花根系对铅富集速率与水温、pH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对铜的富集速率与水温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本研究结果从重金属去除的角度为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应用以及湿地植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人工湿地 重金属 养殖水体 根系 基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倩 林凤莲 袁锋 潘国营 高倩倩 李键 吴承祯 陈灿
【目的】研究人工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4种污水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方法】用实验室已有的10株菌株,测定不同时间污水重金属浓度及菌株吸附率,并拟合细菌与真菌平均吸附率模型,分析不同根际微生物对重金属吸附净化能力的影响。【结果】(1)10株高效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Pb~(2+)的吸附率高(H)、中(M)、低(L)范围分别为27.30%~52.27%、32.17%~56.07%、32.17%~56.07%,F_(26 )(Aspergillus iizukae)、B_(19 )(Bacillus megaterium)分别是高、中低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Cd~(2+)的吸附率范围为29.63%~56.00%(H)、31.03%~58.70%(M)、31.53%~59.23%(L),B_(19)、F_(9 )(Westerdykella dispersa)分别是高低、中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Cu~(2+)的吸附率范围为29.03%~55.73%(H)、29.83%~57.73%(M)、35.10%~59.00%(L),F_(25 )(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strain)是3个浓度下的高效菌株。菌株对不同浓度污水Zn~(2+)的吸附率范围为29.67%~56.73%(H)、31.27%~58.10%(M)、36.00%~60.27%(L),F_(16)(A.niger strain)是3个浓度下的高效菌株。(2)不同处理时间、污水金属初始浓度和菌株种类均对吸附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效果有显著影响,菌株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在低浓度和48 h最优且真菌优于细菌,细菌平均吸附率符合指数函数模型,真菌平均吸附率符合幂函数模型。(3)微生物吸收阶段的参与度以及分泌物数量可能是影响重金属吸收效果的主要内在机制。【结论】研究结果为城市重金属污水处理系统中高效菌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根际微生物 污水净化 重金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瑾 陈永华 杜露 欧琪琪 张倩妮
【目的】锰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伴随产生的锰矿渣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为改善锰矿渣中重金属含量高、毒性强且土壤理化性质差,造成植物修复比较困难的环境问题,研究改良剂和木本植物对锰矿渣的修复效果,以期筛选出能改善锰矿渣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木本植物修复的改良剂。【方法】采用不同施加比例的有机物(泥炭土、蘑菇渣)和无机物(蛭石、凹凸棒)作为矿渣改良剂,进行木本植物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和夹竹桃Nerium indicum室外盆栽实验。通过比较矿渣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酸可提取态含量和植物生物量增量、根系结构、重金属含量与累积量的变化,探讨其对锰矿渣的修复效果。【结果】1)改良剂均可有效提高矿渣中有机质含量,促进木本植物的生长;2)改良剂中泥炭土、凹凸棒和蛭石可分别显著降低矿渣中Zn、Cu、Pb的酸可提取态含量,凹凸棒显著降低矿渣中Mn酸可提取态含量;3)改良剂中蘑菇渣可有效促进2种木本植物的生长,其中泡桐的生物量增量和根系形态指标均高于夹竹桃;4)蘑菇渣处理下2种木本植物锰累积量大,30%蘑菇渣处理下夹竹桃和泡桐的锰累积量分别是未改良组的7.8倍和11.61倍。【结论】4种改良剂中蘑菇渣可以作为锰矿渣改良剂,改善矿渣性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尽快恢复植被,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生物量的增加而加大对矿渣中锰的累积量。
关键词:
锰矿渣 改良剂 植物修复 木本植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大兰 黄小辉 刘芸 朱恒星 向仲怀
以山桐子、桑树、无患子和皂荚为研究对象,比较几种木本植物在石漠化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光合特性。结果表明:桑树的成活率、株高增长率、地径增长率、根冠比、根干质量等生长指标最好,其次是山桐子和无患子,皂荚最差;桑树和山桐子的光合生产能力较强,无患子和皂荚相对较弱,但无患子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桑树、皂荚,山桐子最低。拟合各类植物Pn-PAR光响应曲线得出:桑树、山桐子和皂荚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在15μmol/(m2·s)左右,高出无患子50%;各树种的表观量子效率大小顺序为:桑树>皂荚>无患子>山桐子,暗呼吸速率为:桑树>无患子>皂荚>山桐子,光补偿点为:无患子>皂荚>山桐子>桑树,光饱和点为...
关键词:
木本植物 石漠化地区 生长状况 光合特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俊贤 张凯 王广军 郁二蒙 龚望宝 李志斐 谢骏
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根系分泌物及根际泌氧显著提高其对养殖尾水处理的性能。而不同植物种类和环境会影响根系分泌物释放情况,本实验通过搭建三组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养殖尾水,分别为无植物(NP)、风车草组(FCC)、鸢尾组(YW)。检测其根系分泌情况并分析其与污染物去除率间的相关性。样品中检测到并且具有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的化合物共有84种,其中鸢尾有82种,风车草有24种。鸢尾组检测出的柠檬酸的相对浓度为(62.3±9.65)μg/mL,为检测出的相对浓度最高的根系分泌物,且其与NO~-_3-N和TN的去除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种植植物组对NO~-_2-N的去除效果更稳定且显著高于NP组;种植植物组对NO~-_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NP组,YW组显著高于FCC组,其中L-苯丙氨酸、柠檬酸等根系分泌物与NO~-_3-N的去除率呈正相关;对NH~+_4-N和TN的去除率,种植植物组均显著高于NP组,其中FCC组对NH~+_4-N的去除率高于YW组,分泌物L-缬氨酸和胆碱与NH~+_4-N的去除率呈正相关。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较为全面地检测了风车草与鸢尾的根系分泌物组成情况,为应用根系分泌物强化人工湿地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根系分泌物 人工湿地 水产养殖尾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玲 李广贺 张旭 张荣社 唐翀鹏
用植物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滇池小河口的天然湿地以及表流和潜流两种人工湿地的植被群落学特征。研究区内调查发现有12种植物群落,包含有植物17种。结果表明:表流人工湿地的群落多样性大于潜流人工湿地,甚至也大于天然湿地;在两种人工湿地中,植物群落中的层次数比较接近;从植被群落结构来看,在物种多样性和shannon-wiener指数方面表现为潜流人工湿地大于表流人工湿地,天然湿地居中。从天然湿地到表流湿地,再到潜流湿地,随着湿地环境水文条件的变化,植物群落组成与分布状况也在变化,表现出从湿地植物向陆生植物演替的趋势。研究表明两种人工湿地中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长势不同...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天然湿地 生物多样性 生物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玉丽 吴树彪 王飞 张东晓 李春燕 吕涛 董仁杰 庞昌乐
利用室内潮汐流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装置,构建潮汐流-水平潜流(TF-HF)和水平潜流-潮汐流(HF-TF)2种不同组合的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不同组合方式的水平潜流和潮汐流人工湿地复合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条件相同、潮汐流人工湿地淹没排空比均为12h∶12h、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HRT)均为4d、系统回流比均为1∶1条件下,潮汐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为90.2%和91.3%,无明显差异;对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5%和39.2%,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0.3%和30.5%,水平潜流-...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昌 史玉虎 潘磊 郑兰英 庞宏东
为了解人工湿地种植的3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采用网袋法,通过1a的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了人工湿地3种植物(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凋落物储量、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对水位降低的响应.结果表明: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3种植物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 887.83、1 073.25、2 358.86g·m-2;分解1a后,3种凋落物年分解率各自为63.5%、46.5%、61.1%,且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凋落物分解 气候变暖 滨岸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旭 黄鑫浩 胡丰姣 朱凡 梁惠子 王仁杰 楚晶晶 朱雅荃
采用人工控制方法,研究4种木本植物榉树、毛红椿、栾树、木荷在不同浓度的Pb、Zn处理下体内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情况及叶片对养分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4种木本植物对Pb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769.14、468.60、419.88、1 098.15 mg·kg~(-1),表现为:木荷>榉树>毛红椿>栾树,转运系数均小于1,地上部分富集系数表现为:毛红椿>木荷>栾树>榉树,根系富集系数表现为:木荷>毛红椿>榉树>栾树。榉树、毛红椿、栾树对Zn的最大累积量分别为144.83、154.96、166.23 mg·kg-1,低Zn浓度处理下,榉树、毛红椿、栾树中Zn主要累积在根系。重金属Pb、Zn对植物叶片的K、Ca吸收存在促进作用,对Fe存在抑制作用。榉树、栾树、毛红椿、木荷在Pb处理下均表现出较好的富集与转运能力,然而毛红椿、栾树、木荷耐Zn能力较差,榉树耐Zn能力最好。
关键词:
木本植物 转运系数 富集系数 养分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俞国松 邓晓琪 冉景丞
中国南方喀斯特区气候湿润,但土层浅薄,土被不连续,储水能力差,水分成为限制因子,土层下广厚基岩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空间,形成其独特的水分机制。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与测定植物清晨水势的方法,选取贵州南部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原生林、次生林及因人类砍伐退化的喀斯特灌丛,分析测定其中4种常见优势木本植物小枝木质部水分及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氢氧同位素值的相关性,确定植物水分来源,并通过相关模型计算水源贡献比;探讨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无论雨季或旱季,表层岩溶带水是喀斯特植物的稳定水源。各植被类型都主要利用土壤水,在降水减少的10月,灌木林和原生林对表层岩溶带水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燕 李吉跃 翟洪波
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 ,选择侧柏、雪松等 10个正常管理、正常生长的乔木、灌木和藤本树种为研究对象 ,于 2 0 0 2年 3月下旬到 5月中旬 ,选择天气晴朗之日 ,测定 1年生小枝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 .测定结果表明 ,水势日变化呈单峰型趋势 ,即清晨和晚上的水势高 ,中午水势低 ,各月份水势变化趋势一致 ,水势季节变化趋势是 3月的水势值低于 4、5月水势值 .春季水势日变化与比导率日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即早晚高、上下午低的单峰型变化趋势 ,但两者的变化趋势又不完全同步 .针叶树种比导率季节变化不明显 ,阔叶乔灌木、藤本的比导率季节变化比针叶树明显 ,且变化情况基本一致 ,5月份比导率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