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6)
2023(10275)
2022(9251)
2021(8810)
2020(7410)
2019(17319)
2018(17293)
2017(33405)
2016(18521)
2015(20524)
2014(20506)
2013(20395)
2012(18706)
2011(16636)
2010(16524)
2009(14887)
2008(14233)
2007(12218)
2006(10475)
2005(9080)
作者
(55270)
(45949)
(45457)
(43266)
(29237)
(22259)
(20615)
(18179)
(17499)
(16228)
(15886)
(15444)
(14715)
(14551)
(14166)
(14128)
(14058)
(13619)
(13149)
(12967)
(11659)
(11253)
(11092)
(10305)
(10280)
(10183)
(10162)
(10086)
(9316)
(9180)
学科
(68810)
经济(68741)
管理(48915)
(47652)
(40125)
企业(40125)
方法(33764)
数学(29217)
数学方法(28865)
(19733)
(18226)
中国(16928)
(16803)
业经(14984)
地方(14142)
(13247)
理论(12084)
农业(12061)
(11681)
贸易(11675)
(11456)
(11320)
(10995)
财务(10937)
财务管理(10920)
环境(10903)
技术(10756)
企业财务(10392)
教育(9862)
(9378)
机构
大学(259764)
学院(256684)
管理(101946)
(94684)
经济(92364)
理学(89350)
理学院(88272)
研究(88088)
管理学(86556)
管理学院(86124)
中国(61745)
科学(60019)
(55960)
(48722)
(45786)
业大(44713)
研究所(42472)
(41313)
中心(38768)
农业(38488)
(36695)
北京(35122)
(34285)
财经(34025)
师范(33854)
(32557)
(31003)
(29729)
技术(28601)
经济学(27557)
基金
项目(186320)
科学(144640)
基金(134207)
研究(130895)
(119197)
国家(118235)
科学基金(100302)
社会(79428)
社会科(75134)
社会科学(75114)
(73725)
基金项目(72579)
自然(68698)
自然科(67051)
自然科学(67026)
自然科学基金(65830)
(62487)
教育(59956)
资助(55697)
编号(52931)
成果(42364)
重点(42067)
(40202)
(39326)
(38585)
课题(36741)
科研(36351)
创新(36059)
计划(35957)
大学(34248)
期刊
(100815)
经济(100815)
研究(71497)
学报(49520)
中国(47334)
科学(43690)
(43286)
大学(36320)
管理(35503)
学学(34452)
农业(30428)
(29380)
教育(28146)
技术(21028)
(17244)
金融(17244)
业经(16366)
财经(15734)
经济研究(15504)
(15297)
图书(14226)
业大(13937)
科技(13935)
(13279)
(13161)
问题(12907)
林业(12813)
理论(12759)
实践(11897)
(11897)
共检索到358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瑾  王芳  伍建榕  
【目的】研究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墨兰(C.sinense)和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杏黄兜兰(P.armeniacum)、飘带兜兰(P.parishii)4种地生兰菌根的显微结构,了解菌根真菌与地生兰生长之间的关系,为地生兰的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用分离自野生地生兰的菌根真菌菌株CLB113和CLB111,接种4种地生兰种子萌发无菌组培苗,使地生兰形成菌根, 观察菌根的结构、菌丝侵入途径及菌丝结在皮层中的消长状况,并与野生状态下地生兰的菌根进行比较,从形态学角度分析菌根真菌与地生兰的共生关系。【结果】菌根从外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瑾  王芳  伍建榕  
【目的】研究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墨兰(C.sinense)和兜兰属(Paphiopedilum)的杏黄兜兰(P.armeniacum)、飘带兜兰(P.parishii)4种地生兰菌根的显微结构,了解菌根真菌与地生兰生长之间的关系,为地生兰的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及石蜡连续切片的方法,用分离自野生地生兰的菌根真菌菌株CLB113和CLB111,接种4种地生兰种子萌发无菌组培苗,使地生兰形成菌根,观察菌根的结构、菌丝侵入途径及菌丝结在皮层中的消长状况,并与野生状态下地生兰的菌根进行比较,从形态学角度分析菌根真菌与地生兰的共生关系。【结果】菌根从外到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建榕  吕梅  刘婷婷  刘丽  马焕成  
【目的】探讨6种兰科植物地下营养根的形态解剖结构特征、菌根真菌侵入方式及在菌根内的分布和消长状况,为菌根真菌与兰花共生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连续切片的方法,用分离自野生状态的菌根真菌菌株CLB113和CLB111接种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墨兰(Cymbidiumsinense)、虎头兰(Cymbidium hookerianum)和卡特兰(Cattleyasp.)、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长距石斛(Dendrobium longicornu)种子繁育组培苗,使共生形成菌根,观察菌根形成途径及结构,并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燕梅  林树根  王全溪  潘三东  
应用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花鲈头肾的显微与超显微结构.结果表明,花鲈头肾是一个重要的造血和免疫器官.头肾实质无肾单位,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淋巴细胞聚集区和粒细胞聚集区.电镜下观察显示,花鲈头肾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组成,根据胞浆内特殊颗粒的形态结构和大小将粒细胞分为Ⅰ、Ⅱ、Ⅲ型粒细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生  聂其灼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中华鳖脾脏的显微结构、某些组织化学特性和亚微结构进行了研究。脾脏被膜较薄,小梁少而细,实质由白髓和红髓相间排列组成,前者包括精球周围淋巴鞘(PELS)和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未见淋巴小结。白髓的发达程度表现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但PELS的数量均远较APLS为多,且其淋巴细胞较密集,ANAE阳性细胞约占60%~70%,椭球周围还有一圈呈放射状排列的特殊网状细胞夹杂于淋巴细胞之间。PALS的结构比较疏松,ANAE阳性细胞不到30%,但嗜派若宁细胞(包括浆细胞)明显比PELS的多。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生  聂其灼  
中华鳖胸腺表面覆盖有薄层被膜,实质被小梁分成若干小叶,胸腺小叶由周缘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皮质淋巴细胞密集,着色深;髓质淋巴细胞较稀疏,着色淡,上皮网状细胞轮廓清晰,网状纤维含量多。实质中还分布有类肌细胞、嗜派若宁细胞、巨噬细胞和肥大细胞。ANAE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皮质-髓质交界处和血管周围。胸腺小体数量多,可分为囊状和同心圆状两种,前者占多数.上皮性胸腺囊包括细胞内囊和细胞间囊。胸腺的淋巴组织在春末夏初比较发达,冬季则相对萎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永强  魏刚  李振华  孔淋  黄林  张运明  蒋国福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粗唇鮠(Leiocassis crassilabris)精巢结构和精子发生。光镜结果显示:粗唇鮠的精巢各小叶由数个小囊组成。从第Ⅱ期到第V期时,初级精母细胞逐渐发育成为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第Ⅵ期为排精后退化时期。透射电镜观察粗唇鮠的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的形态以及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的结果表明:在精子发生各期中线粒体和细胞核有明显的变化;精原细胞时期细胞器较丰富,到精子细胞后期,细胞器的形态和数量发生了较大变化;随着精母细胞的发育,核质凝聚程度逐渐增强;粗唇鮠的精子具有椭圆的头部和复杂的中片,并具有由外膜折叠形成的波浪形的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谢嘉华  袁建军  
采用大体解剖和光镜技术研究了海鳗(Muraenesoxcinereius)消化道形态学和组织学。海鳗消化道分化为明显的食道、胃和肠。食道皱襞多且粗大,黏膜为复层上皮,部分区域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中含两种类型的杯状细胞,以杯状细胞层次多为显著特征,此外还有嗜酸性细胞。肌层厚。浆膜中纤维发达,伸入肌层并与黏膜下层相连。胃"Y"形,分为贲门部、盲囊部和幽门部,盲囊部发达。胃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贲门部和盲囊部胃腺发达,至幽门部胃腺逐渐消失。肠短,由具微绒毛的单层柱状上皮构成,小肠前段绒毛分支多且相互吻合,毛细血管丰富,平滑肌多。直肠单层柱状上皮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共存。海鳗消化道组织结构特点反映了其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学娟  陈玉琼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同一生态环境下的来源于江西定南、湖南茶陵、湖北恩施的三地藤茶的根、茎、叶、花粉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三地藤茶根、茎横切面结构差别不很明显,在皮层中的部分薄壁细胞内都含草酸钙簇晶,湖北和江西藤茶茎的表皮细胞上有非腺毛。在叶的叶肉组织和中脉附近的薄壁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簇晶或针晶,江西藤茶叶下表面有稀少的非腺毛,叶片下表面角质层纹理都呈密集波状线条,但纹理特征存在差异,叶下表面气孔都呈椭圆形,保卫细胞接近气孔边缘的弧形条纹数,气孔的密度、长度和开度存在差异;三地材料叶上表面沿主脉生长有密集单细胞非腺毛,非腺毛的密度和形状明显不同,叶上表面纹饰简单,但各不相同,江西藤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全震  杨俊毅  王小谷  高爱根  
通过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的观察 ,将其血细胞分成 5种类型 :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特殊颗粒细胞、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根据胞核的形态和胞质中细胞器的结构特征 ,研究认为大、小颗粒细胞是同一类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 ,而特殊细胞则是大、小颗粒细胞的原始细胞 ;透明细胞和淋巴样细胞是两类完全分化了的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萍  梁宗锁  陈德育  张跃进  邱鹏程  
为了选择猪苓的最佳菌株及其采收的最佳发育阶段,研究了猪苓3个菌株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多糖含量,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菌核的显微结构和多糖累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猪苓3个菌株在孢子形态和数量、菌索形成和草酸钙方晶上存在明显差异;菌株X2的菌丝生长快、长势旺,菌丝体浓密洁白,易形成菌索,菌丝体及发酵液的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30.4 mg/g和0.111 mg/mL,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为0.2458 cm/d;人工白苓与野生白苓在形态和显微结构上相似;野生黑苓菌核的多糖含量最高,达56.41 mg/g,人工白苓最低,为15.95 mg/g。说明在3个菌株中,X2合成猪苓多糖的能力较强,药用价值高,质量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树根  陈文烈  钟秀容  王寿昆  
采用电镜和光镜技术研究大黄鱼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大黄鱼舌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中含有杯状细胞和味蕾,舌腹面固有膜有浆液性腺泡;食道粘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表层扁平细胞下有粘液细胞。胃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端含有大量成熟粘液原颗粒,核周有不同成熟阶段的粘原颗粒,细胞器位于核周及下方,贲门和盲囊部胃小凹处有粘液腺,固有膜含大量胃腺,幽门部没有胃腺;胃腺细胞为矮锥形,细胞内含有微管泡系和酶原颗粒,是一种典型的泌酸胃酶细胞。前肠、中肠和后肠粘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其中有许多杯状细胞,肠上皮有密集的微绒毛,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内各种细胞器均较丰富。大黄鱼消化道组织结构的特点与消化、吸收作用密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红岩  陈岩  贾卓男  刘雪超  
为研究网纹甜瓜离体快繁过程中玻璃化苗的外观形态、显微结构及生理特性,在第2次继代培养结束时,取玻璃苗观察外观形态并做石蜡切片,同时测定其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玻璃苗植株节间短缩、节不明显、半透明、浅绿色。叶片肥厚肿胀,表面凹凸不平,皱缩并纵向卷曲,脆弱易破碎。叶肉细胞细胞壁不完全,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无明显区别,甚至无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疏散、凌乱,细胞壁的某些区域出现空洞。其组织含水量极显著高于正常苗;叶绿素含量、总可溶性糖和还原糖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正常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正常苗,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苗。可见...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函  马有会  张岩  原永党  
利用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大叶藻花序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大叶藻花小,单性,无花被,雌、雄花同生于一扁平的肉穗花序上。花的结构简单,雄花仅1枚雄蕊,雄蕊1花药,花药1室、无柄、纵裂;花粉为丝状花粉,无纹饰、萌发孔。雌花仅一心皮,有胚珠1颗,柱头两个;柱头细长,柱头表面及柱头到胚珠处细胞壁表面有大量的丝状突起。大叶藻的花序结构已与沉水生活相适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麦扬花结实期旗叶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统计了不同生育期旗叶叶绿体基粒片层数和基粒垛数。结果表明,从扬花期至灌浆初期,叶片结构变化不明显;叶肉细胞排列紧密有序,细胞间隙少;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基质浓厚,易形成突起;线粒体嵴发达,充满浓厚基质。从灌浆中期至灌浆末期,叶片结构衰老迅速,叶肉细胞和叶绿体开始解体,体积变小,数量减少;叶绿体基粒片层解体,基质淡薄,嗜锇颗粒增多,线粒体嵴和基质减少。还发现从扬花期至灌浆中期,高基粒片层数增加,灌浆中期之后,高基粒片层数减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