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87)
2023(8460)
2022(7100)
2021(6415)
2020(5361)
2019(11912)
2018(11337)
2017(19908)
2016(11801)
2015(12644)
2014(12260)
2013(11567)
2012(10647)
2011(9784)
2010(9689)
2009(8701)
2008(8819)
2007(7724)
2006(6742)
2005(5717)
作者
(39237)
(33157)
(33052)
(31111)
(21003)
(16093)
(14639)
(12967)
(12695)
(11812)
(11732)
(11143)
(11128)
(10695)
(10642)
(10486)
(10065)
(9840)
(9647)
(9640)
(8804)
(8344)
(8228)
(7540)
(7539)
(7460)
(7329)
(7228)
(7011)
(6837)
学科
(37801)
经济(37753)
管理(27405)
(27380)
(21126)
企业(21126)
方法(17640)
数学(15480)
数学方法(15172)
(14200)
(12349)
中国(10173)
业经(9569)
(9550)
理论(8836)
农业(8571)
(8304)
贸易(8303)
(8083)
技术(6982)
(6950)
环境(6843)
地方(6786)
教学(6404)
教育(6293)
(6082)
财务(6069)
财务管理(6061)
企业财务(5805)
(5624)
机构
大学(168027)
学院(167669)
研究(63960)
(56662)
管理(55882)
经济(55456)
理学(49502)
理学院(48783)
科学(48363)
管理学(47281)
(47095)
管理学院(47016)
中国(43076)
业大(38194)
农业(37604)
(36794)
(36385)
研究所(34424)
中心(27033)
(25673)
农业大学(25197)
(23980)
(23937)
(23049)
北京(22910)
(22909)
师范(22432)
技术(22405)
(22221)
实验(20562)
基金
项目(126219)
科学(95462)
基金(88945)
(84854)
国家(84177)
研究(79966)
科学基金(68014)
(51961)
自然(49087)
自然科(47931)
自然科学(47906)
基金项目(47581)
社会(47319)
自然科学基金(47054)
(44824)
社会科(44726)
社会科学(44709)
教育(38518)
资助(36170)
重点(30479)
编号(29715)
计划(28782)
科技(27348)
(26516)
(26516)
(25759)
科研(25660)
创新(24884)
(23083)
课题(22952)
期刊
(56566)
经济(56566)
学报(46868)
(41307)
研究(40247)
科学(36804)
大学(33198)
中国(33127)
学学(32115)
农业(28117)
教育(21615)
管理(18378)
(17045)
(15567)
业大(15027)
林业(14224)
技术(13282)
(12116)
农业大学(11884)
科技(10980)
业经(10832)
(9601)
金融(9601)
经济研究(9399)
财经(9277)
自然(8679)
资源(8372)
问题(8013)
(7902)
中国农业(7761)
共检索到233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高文俊  潘开文  张丽萍  杜红霞  高祥斌  
引进更新树种并形成混交林是改造人工纯林、避免因长期连栽而导致土壤退化的最优途径,而混交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树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人工纯林的改造,以当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种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及其凋落叶的针阔混合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松(Pinus yunnansinsis)林地土壤与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或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地土壤混合后,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C、N含量及土壤有机C和全N的含量;而云杉(Picea asperata)林地土壤与连香树或桦树林地土壤混合后,以上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增文  段而军  付刚  崔芳芳  高文俊  
Unique species of tree,selective nutrients absorption and special 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pure plantation may lead to soil degradation.So study on the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and its reaction to external C and N disturbances of pure plantation can theoretically direct the nutrients mana...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为研究施肥对毛竹根区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在浙江省临安市牧家桥毛竹林中布置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显著增加了毛竹林间土壤和竹蔸根区土壤的细菌和真菌数量 ,全有机肥 (菜籽饼 1 50 0kg·hm- 2 )和 1 / 2有机肥 (菜籽饼 750kg·hm- 2 +硫酸铵1 68 8kg·hm- 2 +过磷酸钙 97 5kg·hm- 2 +氯化钾 1 6 2kg·hm- 2 )处理林间土壤细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2 2 0倍和 1 72倍 ;竹蔸根区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1倍和 1 60倍。全有机肥和 1 / 2有机肥处理林间土壤真菌数分别是对照区的 1 98倍和 1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丽萍  张兴昌  刘增文  孙强  王书斌  孙红彦  于维峰  刘玉杰  
【目的】研究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防止土壤退化、增加土壤肥力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集四川岷江流域上游的4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糙皮桦(Betula1 utilis)和云杉(Picea asperata))林木凋落叶及林地土壤样品,通过对当年凋落叶进行240 d室内分解培养试验,探讨不同凋落叶在分解过程中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云杉和云南松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降低,糙皮桦和连香树凋落叶分解使土壤pH值增加;4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土壤微生物量C、N以及4种土壤酶(蔗糖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博  周志勇  张欢  朱雍  曹雨松  赵洪涛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的针阔混交林土壤的化学性质和酶化学计量比。【方法】按照群落中兴安落叶松材积所占的不同比例(70%、75%、80%、85%、90%、95%),把调查的森林群落分为6种类型,分别监测了各类型群落0~5和5~20 cm土层的养分和生物化学性状等。【结果】分析的5种酶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最高,0~5与5~20 cm土层均值分别为463.74 nmol·g~(-1)·h~(-1)和312.91 nmol·g~(-1)·h~(-1)。在0~5 cm土层中,群落中兴安落叶松比例的增加对亮氨酸氨肽酶的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兴安落叶松比例为95%的群落亮氨酸氨肽酶活性比兴安落叶松比例为75%和85%的群落显著提高了57.44%和59.40%。群落中兴安落叶松的比例也影响了土壤中酶的化学计量特征,当兴安落叶松比例达95%时,5~20 cm土层与氮、磷矿化相关的酶计量比显著高于兴安落叶松比例为80%和85%的群落(P95%-80%=0.020, P95%-85%=0.020)。与碳、氮矿化相关的酶计量比在兴安落叶松为95%的群落中最低。土壤的酶活性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间呈现复杂的相关性,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改变。在0~5 cm土层,土壤pH与葡萄糖苷酶(BG)、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_(pH-BG)=0.010, P_(pH-NAG)=0.030);在5~20 cm土层,亮氨酸氨肽酶(LAP)和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活性与土壤全氮(TN)质量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_(LAP-TN)=0.020, P_(NAGTN)=2×10~(-4)),酸性磷酸酶(AP)与土壤全磷(TP)质量分数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_(AP-TP)=0.020)。通过对上述变量进行冗余分析,发现土壤酶的化学计量比在0~5 cm土层主要受到土壤酸碱度的影响,在5~20 cm土层则主要受到土壤全氮和有效氮质量分数的影响。【结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中兴安落叶松所占比例是调控土壤养分动态的一个重要生物因子,其调控作用的发挥则主要依赖于土壤中酶的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图4表4参4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谷会岩  金靖博  陈祥伟  王恩姮  周一杨  柴亚凡  
大兴安岭地区是林火多发区,论文比较了未火烧兴安落叶松林与火烧20 a后兴安落叶松(轻度、中度、重度火烧兴安落叶松林)土壤pH值、土壤养分以及土壤养分比值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度、中度、轻度火烧森林土壤的pH值为4.79、4.76、4.63,高于对照森林土壤的pH值(4.53);重度、中度、轻度火烧森林土壤的C含量(55.19、84.63、127.91 g.kg-1)、N含量(2.32、3.97、5.27 g.kg-1)、P含量(0.22、0.21、0.25g.kg-1)和K含量(31.97、32.56、34.65g.kg-1)都低于对照森林土壤(137.67、5.61、0.27、37.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海燕  雷相东  陆元昌  周燕华  何楚林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primary forest,natural secondary forest,Pinus caribaea and Acacia mangium stands in Baisha County,Hainan Province,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cluding soil pH,organic matter,total and available N,P and K.The effects of soil layers and forest st...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陆俊锟  康丽华  陈俊  吕成群  黄宝灵  江业根  
研究了广东深圳、福建龙海和海南海口3个地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及其解磷菌在红树植物根际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3个地点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类群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深圳红树林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和丝状真菌数量在3个地点中最高,其中丝状真菌数量与其余两地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总数、细菌数与土壤全N、全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真菌数与全P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土壤微生物总数与细菌数量最主要的因子是全N,影响放线菌与真菌数量最主要的因子是全P;从根际不同部位筛选出31株解磷菌株,细菌占多数;三地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静  刘海轮  和文祥  邢少峰  高亚军  邓小成  
【目的】针对烟田连作中土壤肥力下降、烟叶品质降低的问题,研究不同培肥措施对烟田土壤和烟草品质的影响,从中筛选最佳培肥模式,为陕西渭北旱塬地区烤烟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在陕西陇县以秦烟96为供试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测定不同培肥措施(化肥、烟草专用肥、有机肥、有机肥+化肥)下烟田土壤化学性质、烟株农艺性状、烟叶品质的变化,并对土壤化学性质与烟株农艺性状和烟叶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烟田土壤化学性质得到较大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幅达到38.3%,烟株长势好,增加了烟株的株高、叶数、茎围、节距、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提升了烟叶品质。相关分析表明,培肥后土壤的有机质、碱解...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非凡  孙冰  裴男才  闫玮明  罗鑫华  
【目的】分析人工林和次生林在养分分布方面的异同点和诱因,以掌握养分现状和变化规律及其在不同部位的存在情况。【方法】以粤北南亚热带地区相近林龄的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人工林、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人工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凋落叶、根系及土壤(0~20 cm)全碳、全氮、全磷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结果】①凋落叶全碳和全磷质量分数在3种林分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红锥林凋落叶全氮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乐昌含笑林和次生林;根系的全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在3种林分间差异显著(P次生林>红锥林;土壤的全碳、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差异显著,且均为红锥林>次生林>乐昌含笑林。②碳氮比在3种林分中均为根系>凋落叶>土壤;碳磷比在红锥林和次生林中均为根系>凋落叶>土壤,而在乐昌含笑林中为凋落叶>根系>土壤;氮磷比在红锥林、乐昌含笑林和次生林中均为凋落叶>根系>土壤。而土壤的碳氮比、碳磷比、氮磷比在3种林分中均无显著差异(P次生林>乐昌含笑林。③红锥林根系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乐昌含笑林和次生林凋落物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以及根系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锥林和乐昌含笑林的凋落叶、根系和土壤的碳磷比与氮磷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次生林仅有凋落叶和土壤的碳磷比与氮磷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林分根系吸收土壤养分规律不同;与全国土壤养分均值相比,研究区域呈高氮低磷的格局,说明当地土壤受全磷限制,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适当施磷改善土壤养分。图3表4参3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俞月凤  韦建华  曾成城  李琴  苏利荣  秦芳  何铁光  
【目的】探究间作中草药对核桃林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和核桃林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广西喀斯特地区初果期核桃+十大功劳(CT)、盛果期核桃+十大功劳(ST)、初果期核桃单作(CD)、盛果期核桃单作(SD)等4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样地调查及采样,分析不同林龄核桃林药间作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CT模式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碳含量比CD模式分别显著降低43.36%、40.00%、32.30%、67.49%和43.72%(P0.05),但ST模式的土壤蔗糖酶活性高于CT模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下同)正相关,土壤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均与全氮、速效氮和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是核桃林土壤性状的主要影响因子,微生物在促进土壤肥力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在喀斯特地区,核桃林间作十大功劳模式对土壤生物化学性状有较大影响,尤其初果期间作使核桃林土壤养分显著下降。因此,核桃林下间作十大功劳(尤其是初果期)时,需要注重氮肥和磷肥的添加,从而保障核桃的营养供给,促进核桃林可持续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米彩红  刘增文  李茜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的影响,为防治森林土壤退化和连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陕西黄陵县,选择刺槐、辽东栎和小叶杨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枯落物(当年枯落叶及细根),分别设"土壤+枯落叶"、"土壤+根系"、"土壤+枯落叶+根系"和土壤不与任何枯落物混合(对照)4种处理方式,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共培养120d,分析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和化学性质极化的影响。【结果】1)在刺槐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土壤pH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pH值、速效磷含量负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海燕   杨制国   张胜男   黄海广   闫德仁  
【目的】研究科尔沁沙地不同林龄油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变化及酶活性变化过程,为该地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流动沙地为对照(0 a),选择固沙18、34、48、56 a油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土壤样品分层采集,用于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的测定;采用冗余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林龄土壤酶活性变化过程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相比,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钾含量随林龄增加而显著增加,但全钾、速效氮则无明显变化。不同林龄0~2 cm土层过氧化氢酶、脱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中性蛋白酶活性随林龄增加均显著高于对照并具有明显表聚现象,蔗糖酶活性在18 a时活性最高,随后下降。林龄、土层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土壤酶活性。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钾、速效磷、速效钾与土壤脲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7种化学性质在前两轴累积解释土壤酶活性的76.06%,对土壤酶活性影响重要性排序为全氮>速效磷>全钾>有机质>全磷>速效钾>速效氮,全氮是影响土壤酶活性差异的关键因子。【结论】油松人工林能有效改善沙地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酶活性,并随林龄增加改善作用增强;同时人工造林56 a时,油松人工林地未出现衰退现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学敏  杨改河  秦晓威  王得祥  刘振学  赵双喜  白宇  
调查太白山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及土壤化学性质,分析林隙及土壤化学性质对乔木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巴山冷杉-牛皮桦混交林乔木更新苗密度较小,为0.059株·m-2,但林下与林隙均以巴山冷杉更新苗为主;林下与林隙乔木更新苗密度差异不显著(P=0.160),但巴山冷杉幼苗密度表现为林隙内显著高于林下(P=0.012);相关分析表明,小林隙更利于巴山冷杉更新(r=-0.397,P=0.030),而林隙大小对牛皮桦更新没有显著影响(r=0.125,P=0.511);在林下,土壤碱解N、全P含量和pH值与牛皮桦更新苗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在林隙内,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与巴山冷杉更新苗密度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万盼  孟祥江  周恺  
以三峡库区油桐幼苗为材料,研究盆栽条件下施用适量(50 g/盆)的复混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油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土壤(CK)相比,施肥3个月后土壤p H值显著降低(p<0.05);复混肥处理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p<0.05)、全氮(p<0.05)和碱解氮含量(p<0.05);却降低了土壤全K、(全p含量除外)有效p和速效K含量,说明施肥有利于油桐幼苗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复混肥促进了油桐幼苗的株高﹑地径增长及单株生物量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油桐幼苗根系生长,有利于其后期生长保持较高的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可见,在三峡库区油桐种植中施用适量复混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含量,并促进油桐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