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38)
- 2023(3592)
- 2022(3113)
- 2021(2900)
- 2020(2614)
- 2019(5811)
- 2018(5763)
- 2017(10033)
- 2016(5984)
- 2015(6855)
- 2014(6603)
- 2013(6728)
- 2012(6489)
- 2011(6064)
- 2010(6004)
- 2009(5486)
- 2008(5478)
- 2007(4838)
- 2006(4306)
- 2005(3922)
- 学科
- 济(21362)
- 经济(21337)
- 管理(12142)
- 业(12066)
- 学(9862)
- 方法(9856)
- 企(9442)
- 企业(9442)
- 数学(8429)
- 数学方法(8299)
- 中国(5924)
- 农(5749)
- 地方(5306)
- 财(4370)
- 业经(4341)
- 贸(4236)
- 贸易(4231)
- 易(4107)
- 农业(4005)
- 制(3686)
- 和(3468)
- 水产(3437)
- 理论(3251)
- 环境(3143)
- 动物(2999)
- 及其(2908)
- 地方经济(2875)
- 划(2819)
- 融(2797)
- 金融(2794)
- 机构
- 大学(90431)
- 学院(88566)
- 研究(40673)
- 科学(32547)
- 农(32135)
- 济(29311)
- 经济(28660)
- 中国(27417)
- 农业(26463)
- 管理(25619)
- 所(24701)
- 研究所(23199)
- 业大(22544)
- 京(22369)
- 理学(22277)
- 理学院(21835)
- 管理学(21002)
- 管理学院(20886)
- 室(17017)
- 中心(16941)
- 农业大学(16784)
- 省(16339)
- 江(16102)
- 实验(15790)
- 实验室(15289)
- 业(15146)
- 院(14608)
- 重点(14541)
- 科学院(14423)
- 技术(13031)
- 基金
- 项目(66443)
- 科学(50123)
- 基金(48253)
- 家(47420)
- 国家(47096)
- 科学基金(37304)
- 研究(36999)
- 自然(29158)
- 自然科(28498)
- 自然科学(28481)
- 自然科学基金(27950)
- 省(27873)
- 基金项目(25274)
- 划(24316)
- 社会(21083)
- 资助(20683)
- 社会科(19888)
- 社会科学(19882)
- 计划(17806)
- 科技(16978)
- 教育(16962)
- 重点(16463)
- 发(14483)
- 科研(14268)
- 专项(13874)
- 部(13567)
- 创(13518)
- 农(13469)
- 业(13388)
- 创新(12853)
共检索到1344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志远 段会娟 王小蕾 刘立新 赵际成 潘洁 刘月焕 林健
【目的】比较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分离株的毒力、分析E蛋白基因序列、研究抗原差异性,为鸭坦布苏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将DTMUV-HB(2011)、DTMUV-AH(2014)、DTMUV-GX1(2012)、DTMUV-GX2(2015) 4株病毒接种10日龄易感鸭胚进行增殖,并利用6日龄SPF鸡胚测定ELD_(50)。根据测定的病毒含量,将分离毒株稀释为100ELD_(50)/0.5m L,人工感染40只180日龄健康北京鸭,进行临床症状观察、病毒分离、大体剖检,分析分离毒株的毒力有无差异。提取8株DTMUV分离病毒株的RNA,通过RT-PCR扩增E基因,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DTMUV的E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进化树。利用实验室建立的鸭坦布苏病毒血凝抑制试验分别测定4株病毒阳性血清对4株病毒的HI效价。同时采用固定病毒稀释血清法,利用C6/36细胞测定4株病毒阳性血清对4株DTMUV的血清中和效价。通过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比较4株病毒的抗原差异性(R值)。【结果】(1)各毒株的病毒含量范围在10~(4.7)—10~(5.3) ELD_(50)/0.1m L。人工感染鸭试验,攻毒后3 d鸭采食量和产蛋量均显著下降,各组病毒分离阳性率均在85%以上,剖检病变主要表现为卵泡变形、出血。(2)分离株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7%—100%,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在98.2%以上。遗传进化分析表明共同构成了一个进化分支。(3)4株病毒及其阳性血清进行血凝抑制交叉试验,计算的抗原性差异R值在0.79—1.12之间;进行细胞中和交叉试验,计算的R值在0.79—1.20之间。【结论】分离的4株DTMUV在毒力、E蛋白基因和抗原性上未见显著差异。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毒力 E基因 抗原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庄育彬 王伟 许丽惠 刘梦茜 星东 蔡一龙 温亚萍 吴宝成 王全溪
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对鸭坦布苏病毒(DTMUV)E蛋白基因进行克隆,同时运用多种生物学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结构和生物学功能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克隆了DTMUV LH株E蛋白基因,该基因包含一个1 50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00个氨基酸.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我国其他省份分离株的同源性很高.该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4.3 kU,等电点为7.63,不存在信号肽序列,含有17个糖基化位点,有13个丝氨酸、4个络氨酸和8个苏氨酸的磷酸化位点.该蛋白存在跨膜区域,为亲水性蛋白.抗原位点分析表明,该蛋白有21个抗原肽段.本试验结果为E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重要的分子理论基础.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E蛋白 基因克隆 信号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璐 范学政 王琴 蒋春燕 宁宜宝 王泰健
目的对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进行原核表达,以期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为检测猪瘟抗体的ELISA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技术扩增了重组S21质粒载体上的猪瘟病毒石门株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ABCD,A1A2,B和C。分别将4个片段克隆于pMAL-p2X载体中,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鉴定,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域片段的位置、大小和读码框均正确。将4个片段分别转化到表达菌TB1、BL21、BL21-CodonPlus(DE3)-RP和BL21(DE3)中,共得到16株重组表达菌,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E2基因的4个主要抗原结构...
关键词:
猪瘟病毒 E2基因 抗原结构域原核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钰 王经满 曹瑞兵
[目的]2012年10月徐州地区某鸭场的樱桃谷种鸭突然发生产蛋下降,疑似鸭坦布苏病毒病。为了确诊病因,本试验进行了剖检与病原的分离鉴定。[方法]将病料匀浆处理后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分离病毒,接种BHK细胞培养,应用RT-PCR扩增病毒全基因,测序并进行基因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一株鸭坦布苏病毒,命名为DTMUV XZ-2012株。该病毒株能适应鸡胚,无血凝活性,在BHK-21细胞上第5代的病毒滴度为5×104PFU·m L-1。测序结果表明该病毒株基因组全长为10 990 nt,编码的多聚蛋白含3 426个氨基酸。DTMUV XZ-2012株与BYD株、YY5株和JS_2010株等分离株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顺川 向骏 程安春 汪铭书 李丽娟 李鑫
【目的】通过选取DEV-UL53基因主要抗原域与进行DEV-UL53截段基因B细胞表位多参数预测相结合的策略,高效表达DEV-UL53截段基因,并通过Westernblot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Protean模块对UL53基因编码的gK蛋白进行主要抗原域预测,选取主要抗原域对应的UL53截段基因进行二级结构、蛋白质骨架柔性区域、表面可及性区域预测和在线预测该蛋白的亲水性及跨膜区,并对UL53截段基因进行克隆、亚克隆、原核表达与抗原性分析。【结果】UL53截段基因编码蛋白gK的B细胞表位最可能分布于Ala20—Leu25、Ser40—Met47、Leu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可响 马秀丽 袁小远 刘存霞 胡峰 凌红丽 李玉峰 黄兵
【目的】将鸭坦布苏病毒BZ_2010株在SPF鸡胚上进行连续传代致弱;旨在选育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活疫苗候选毒株。【方法】以SPF鸡胚为增殖宿主,将BZ_2010株连续传代,直至第120代;以1日龄雏鸭和30周龄的产蛋种鸭为试验对象,对第120代次毒株(命名为VC2)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以1d雏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的返强情况进行评价;以18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中和抗体进行监测;以25周龄的种鸭为试验对象,对VC2株免疫后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利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BZ_2010株和VC2株的E基因和N54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传代病毒对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逐渐...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鸡胚 弱化 活疫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异健 王劭 黄一帆 吴宝成
参考GenBank上公布的禽呼肠孤病毒(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σ非结构基因(σNS)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源呼肠孤病毒YJL株σNS全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PCR鉴定和测序;YJL株σNS的编码基因位于S4节段,基因全长1192 bp,其5′端和3′端序列分别为5′-GCTTTT和3′-TATTCATC,具有典型的禽正呼肠孤病毒基因末端碱基序列;σNS基因只有一个有效阅读框(24-1127 bp),编码由367个氨基酸组成的σNS蛋白;σNS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40.57 ku,等电点(PI)为7.875.YJL株与法国MDRV...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鹏 李林杰 常秋燕 王悦萦 马晓霞 马忠仁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来源于白牦牛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GSTZ株的E0基因进行分析,并利用E0基因对GSTZ进行基因分型。【方法】通过提取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RNA,使用RT-PCR技术扩增BVDV E0基因,将其插入到pET-28a中,构建pET-28a-E0原核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鉴定及测序。IPTG诱导后使用BVDV阳性血清作一抗,经western blot鉴定。根据E0基因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以及构建E0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DNAstar预测E0蛋白的抗原表位。【结果】本研究表达的E0蛋白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且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通过对E0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以及构建E0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说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GSTZ株基因型可能属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1a亚型,也可能是其他基因亚型发生较大突变产生变异。通过预测E0蛋白B细胞的抗原表位主要位于:7-12、22-26、62-63、94-97、101-105、115-119、127-128、138-140、185-187、215-219位氨基酸残基; T细胞潜在优势抗原区域主要位于:10-14、19-31、36-43、52-58、77-86、96-98、137-140、148-150、167-191、209-211位氨基酸残基。【结论】E0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通过对抗原表位预测以及对GSTZ进行基因分型,为后续基因工程疫苗和BVDV检测试剂盒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宁 闫丽辉 曹殿军 刘培欣 杨增岐
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新城疫病毒(NDV)V4株长约4 200 bp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中包含有NDV V4株NP基因编码区、NP和P基因间隔区以及P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NDV V4株NP和P基因与其他8个NDV毒株相应部分进行同源性比较,与Quuesland V4株的同源性最高。NDV V4株NP和P基因间隔区序列与其他13株NDV毒株相应部分的比较结果表明,F48E9等强毒株较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和试验用V4株在这个区域多了6个碱基,这6个碱基插入的位置在La sota等弱毒、无毒毒株全基因组序列的1647-1648 nt处;参比的14株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小蕾 刘月焕 段会娟 刘立新 杨志远 赵际成 潘洁 刘瑞华 赵文奇 田方杰 吕金宝 林健
【目的】研究鸭坦布苏病毒是否具有血凝性,确定其凝集的红细胞种类和血凝反应条件。【方法】鸭坦布苏病毒以不同稀释度经脑内途径接种1—3日龄的BALB/c乳鼠,观察乳鼠发病情况;收集发病乳鼠鼠脑,参照文献记载的方法用蔗糖-丙酮提纯病毒液;以适当灭活剂灭活病毒,观察灭活后的病毒液性状,并以6日龄SPF鸡胚进行灭活检验;参照文献记载的方法初步测定病毒液与鸡、鸭、鹅、鸽、猪红细胞悬液的反应性;比较并确定鸭坦布苏病毒进行血凝反应的适宜红细胞悬液浓度;比较pH6.0—7.0的反应体系对病毒血凝效价的影响;比较4℃、室温和37℃对病毒血凝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乳鼠接种鸭坦布苏病毒后6日,1﹕10稀释接种组的乳鼠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四肢抽搐,瘫痪等。大部分乳鼠处于濒死状态,1﹕50和1﹕100稀释接种组的乳鼠症状稍轻于1﹕10稀释接种组乳鼠的症状;提纯后鸭坦布苏病毒液呈淡红色澄明液体,用甲醛灭活后病毒液性状无明显改变,但用β-丙内酯后产生大量絮状沉淀,性状发生明显改变;病毒液可以凝集鸡、鸭、鹅、鸽、猪红细胞悬液;不同浓度红细胞悬液的比较结果显示,病毒液与0.33%的红细胞悬液作用时凝集图形清晰稳定;通过不同pH反应体系的比较,发现病毒液在pH 6.0—6.8时均可发生血凝反应,当pH为6.0—6.2时凝集效价最高;通过不同反应温度的比较,证实病毒液在4℃、室温和37℃时均具有血凝性,但4℃时的血凝反应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乳鼠增殖的鸭坦布苏病毒提纯后具有广谱的血凝性,可以凝集鸡、鸭、鹅、鸽和猪的红细胞,血凝性稳定,在4℃、室温和37℃下均可以与鹅红细胞凝集,以0.33%浓度的红细胞悬液血凝为宜,反应最适pH为6.0—6.2。
关键词:
鸭坦布苏病毒 血凝 反应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方伟 谷长勤 程国富 苏敬良 佘锐萍 胡薛英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体内的病毒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感染雏鸭的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变化与病毒的分布有关。
关键词:
新型鸭肝炎病毒 病毒分布 鸭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薛晖 王晓丰 丁正峰 唐建清
为了解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在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中的感染流行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探讨不同病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差异,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江苏各主要克氏原螯虾养殖产区共采集了83份样品,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42份样品为病毒感染阳性,阳性率达50.6%。在此基础上考虑地理和时间因素选取了兴化、盱眙等地的6份样品,PCR扩增、克隆了样品中所携带病毒的变异区和缺失区基因并对其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在变异区除兴化毒株为1 829 bp之外,其余各分离株间差异微小,均在1 4...
关键词:
白斑综合征病毒 变异区 缺失区 序列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冰霞 李斌 秦毅斌 赵武 梁家幸 韦超文 何颖 苏乾莲 梁保忠 李莹莹 姜佳佳 杨盛斌 黄伟坚
对广西猪JEV FC792株的E基因主要抗原域Ⅰ、Ⅱ基因(Ea基因)进行原核表达及抗原性鉴定,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诊断抗原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结果:成功构建广西猪JEV FC792株Ea基因的克隆重组质粒pMD18-T-Ea及表达重组质粒pET32a-Ea,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表明,JEV FC792株Ea蛋白在Rosetta(DE3)菌中成功进行融合表达,表达出约58 KDa的融合蛋白;经抗原性鉴定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Ea能与猪JEV阳性血清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融合蛋白Ea具有良好的JEV抗原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春华 赵际成 段会娟 林健 杨志远 谢佳 潘洁 王小蕾 刘立新 刘月焕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 L/羽(含100DID_(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 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
关键词:
鸭 坦布苏病毒 母源抗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童超 陈宁 廖迅 袁雪梅 李肖梁 方维焕
【目的】目前使用的基因Ⅰ型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是公认的安全、有效疫苗,但近年来基因Ⅱ群的猪瘟流行毒株比例增高,因此对猪瘟(CSF)的有效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适应CSFV基因Ⅱ型的新型C株疫苗,为标记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在构建的C株感染性克隆基础上,拯救嵌合CSFV基因Ⅱ型HZ1-08毒株E2抗原区的重组C株病毒RecCHZE2,并分析其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重组嵌合病毒RecCHZE2接种家兔后出现典型的定型热,兔脾脏肿大;重组嵌合病毒RecCHZE2接种猪只后没有发热和明显的白细胞减少,在接种后第12天检测到一过性的病毒血症;对接种猪血清检测结果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