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98)
2023(7534)
2022(6642)
2021(6154)
2020(5619)
2019(13022)
2018(12812)
2017(24186)
2016(14051)
2015(16152)
2014(16402)
2013(16539)
2012(16050)
2011(14841)
2010(15139)
2009(14351)
2008(14627)
2007(13540)
2006(11721)
2005(10641)
作者
(48612)
(40991)
(40628)
(38736)
(26171)
(19917)
(18546)
(16036)
(15692)
(14688)
(14195)
(13854)
(13390)
(13379)
(13189)
(13028)
(12835)
(12145)
(12045)
(11950)
(10709)
(10500)
(10317)
(9429)
(9341)
(9325)
(9194)
(9154)
(8655)
(8545)
学科
(58048)
经济(57980)
管理(33528)
(32899)
方法(28328)
(25766)
企业(25766)
数学(24737)
数学方法(24453)
(21757)
(15784)
中国(13998)
(13864)
(10842)
贸易(10840)
业经(10573)
地方(10548)
(10484)
农业(10362)
(10156)
理论(9701)
(9302)
(8386)
(8379)
金融(8373)
银行(8313)
(8116)
财务(8100)
财务管理(8071)
(7910)
机构
大学(223211)
学院(217427)
研究(83835)
(81651)
经济(79788)
管理(72545)
理学(62119)
理学院(61188)
科学(59766)
管理学(59615)
中国(59454)
管理学院(59235)
(55628)
(49171)
(47687)
农业(45027)
研究所(44152)
业大(42430)
(36820)
中心(36813)
(34882)
北京(30734)
(30066)
师范(29520)
财经(29380)
农业大学(29211)
(29133)
(27756)
(26846)
(26538)
基金
项目(145105)
科学(109309)
基金(102883)
(94919)
研究(94519)
国家(94190)
科学基金(75630)
(57715)
社会(55650)
基金项目(54039)
自然(53280)
社会科(52322)
社会科学(52300)
自然科(51976)
自然科学(51941)
自然科学基金(51019)
(50330)
教育(44528)
资助(44025)
编号(36905)
重点(34451)
成果(32000)
计划(31903)
(31498)
(31288)
科技(29568)
科研(29255)
(28956)
创新(27324)
课题(27248)
期刊
(89779)
经济(89779)
研究(59631)
学报(53324)
(50077)
中国(42426)
科学(42327)
大学(37196)
学学(35322)
农业(33639)
(28888)
管理(24338)
教育(22464)
(18040)
技术(16632)
(16489)
金融(16489)
业大(15257)
财经(14977)
(14785)
经济研究(14413)
业经(13281)
农业大学(13009)
(12875)
问题(12310)
图书(11454)
科技(10768)
技术经济(10357)
林业(10194)
(10064)
共检索到321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金昌  田晓清  樊成奇  乔玉宝  唐莹莹  马丽艳  陆亚男  杨桥  黄洪亮  
由于极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及环境特点,使得极地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新颖性与多样性。采用3种选择性培养基的稀释平板涂布法,从南极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中分离得到4株真菌菌株,经过形态学、18s r DNA-ITS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sp.NJF1、曲霉Aspergillus sp.NJF3、枝孢霉Cladosporium sp.NJF4和Cladosporium sp.NJF6;对其中的曲霉NJF3、枝孢霉NJF4和NJF6等3株真菌开展了蛋白磷酸酶含量和大田软海绵酸OA对该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改利  汪方奎  胡甜  王莉  陈雯莉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节旋藻CB001和CB002的菌丝形态,同时对其16SrDNA序列以及在液体和固体培养条件下的磷脂脂肪酸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显微成像观察表明,CB001和CB002均属于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具有运动能力;磷脂脂肪酸特征分析结果显示,磷脂脂肪酸16∶0、16∶1w7C、18∶1w9C、18∶2w6C、14∶0ANteiSo和16∶1w7CAlCohol可能是节旋藻的代表性脂肪酸;18∶1w5C和16∶3w6C分别为CB001和CB002的特有磷脂脂肪酸组分;同时,不同培养方式对CB001和CB002磷脂脂肪酸组成模式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楼乔明  王玉明  杨文鸽  徐大伦  薛长湖  
为分析南极磷虾粉的脂质成分,实验采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制备不同脂质组分,通过酸甲酯化衍生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不同脂质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南极磷虾粉中脂质丰富,总脂含量高达11.37%,且以甘油三酯、磷脂和游离脂肪酸为主,胆固醇含量较低;②总脂脂肪酸主要为C16:0、C18:1n-9、C18:1n-7、C20:5n-3和C22:6n-3,且C20:5n-3和C22:6n-3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0.67%,表明南极磷虾粉在脂质方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开发潜力。③不同脂质的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胆固醇酯和甘油三酯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游离脂肪酸和磷脂(P<0.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冠旭  秦贵龙  李恩广  赵春梅  乔利仙  王晶珊  隋炯明  
为了分析花生中蛋白磷酸酶2C基因(PP2C)的情况,对耐盐花生突变体(S2)和对照(S4)在胁迫处理前后的叶片进行RNA-Seq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了79个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PP2C基因,它们位于花生A组野生种的10条染色体上,不同染色体上的PP2C基因数目差异很大,分布为1~15个。根据拟南芥中的PP2C基因的聚类分析结果,79个花生PP2C基因能聚到已报道的12个亚族15个亚类。为了分析这些PP2C基因对盐胁迫响应情况,利用突变体S2和对照S4构建了盐胁迫处理前后的表达谱,筛选出35个受盐胁迫诱导表达的PP2 C基因,涉及12个亚族14个亚类,其中A亚族b亚类、G亚族b亚类、I亚族、L亚族所有成员均受盐胁迫诱导表达;而G亚族a亚类的所有成员均不受盐胁迫诱导表达。对这35个PP2C基因的启动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PP2C基因的启动子存在多种胁迫响应元件:如与高温胁迫相关的调控元件HSE、与干旱诱导相关的MYB转录因子结合位点MBS、逆境胁迫应答元件TC-rich repeats、与抗氧化反应相关的ARE元件等。为花生PP2C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楼乔明  王玉明  刘小芳  李国云  薛长湖  李红艳  
以10%浓硫酸-甲醇溶液为甲酯化试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的脂肪酸组成。根据GC/MS标准质谱数据库检索,结合有机质谱学规律,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裂解规律和质谱特征进行分析归纳,建立了特征离子确定其碳数和双键数,α离子和ω离子分别确定脂肪链羰基端和甲基端双键位置的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从南极磷虾中鉴定出27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13种,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0.64%,高于一般海洋鱼虾类,表明南极磷虾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脂质开发潜力。本研究旨在为南极磷虾营养评价和...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樊成奇  赵树明  田晓清  邵盛男  杨桥  陆亚男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类营养成分。对海鞘(Aplidium constellatum)和大洋纵列海鞘(Symplegma oceania)两种复海鞘的油脂类成分进行相对含量分析,发现海鞘(A.constellatum)油脂中含有EPA、DHA两种ω-3 PUFAs,含量分别为19.5%和12.7%,大洋纵列海鞘油脂中EPA、DHA的含量分别为18.2%和7.73%。结果表明,两种海鞘油脂均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菱菱  王丽  陈龙男  谢福莉  李友国  
采用形态观察、16S rDNA序列和部分特异基因排列分析鉴定从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的1株根际细菌HNA3;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和抑菌率计算方法测定其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谱和拮抗能力;通过摇瓶发酵和酸沉淀方法研究相关抗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条件及其分离方法;采用表面活性检测和有关功能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抗菌活性物质成分的性质。结果表明:HNA3菌株为1种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PY(牛肉膏蛋白胨酵母粉)培养基是适合HNA3生长和产生相关抗菌活性物质的适宜培养基;活性物质存在于发酵除菌液中,可通过酸沉淀方法分离获得。活性物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崔淑英  侯立群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丹  肖钢  常涛  张振乾  官春云  邬贤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跃群  阎生荣  吕峰  金洁蓉  王勇军  
研究了温度、光照和酸碱度对三角褐指藻、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的影响。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10和15℃的低温处理,降低了3种微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丰度,提高处理温度至25和30℃(三角褐指藻除外),则促进该基因的转录;在5 000 lx的光照强度下处理48和72 h,可以提高3种藻类的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酸碱度对3种微藻-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的表达影响与不同的物种有关,pH 5~9的培养结果显示,酸碱度对三角褐指藻影响较大,球等鞭金藻次之,而对小球藻影响较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志林  陈益存  毛黎娟  章初龙  陈连庆  
从极端濒危植物百山祖冷杉针叶组织中分离到3株属于炭角菌科产气霉属的内生菌,这些菌株能产生强烈的挥发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或致死功能;水果保鲜试验表明固体发酵菌剂能有效防治草莓灰葡萄孢霉、苹果轮纹病菌和油桃褐腐病菌等引起的水果采后病害。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表明,3个菌株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含量存在较大差异,M25成分单一,而M112-2和M153成分较复杂,这种差异性与其生物学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气体物质为二甲酯丙酸、甲基-2-甲基丙酸酯和β-水芹烯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健  罗玉柱  胡江  成述儒  杨果  刘秀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属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FABPs)成员,参与调节哺乳动物细胞内脂肪浓度,进而影响肌肉内脂肪含量(IMF),因此A-FABP可作为影响IMF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甘南牦牛、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Bos grunniens)A-FABP基因部分第3内含子、第4外显子及部分3'-UTR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检测区域分子遗传特征。结果表明,3类群牦牛引物扩增区域发现5种等位基因A-E;同普通牛A-FABP基因序列比对发现6处SNPs,其中第4外显子区存在c.4222A>G的同义突变;3'-UTR区c.*94T>A只存在于牦牛群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震   张岩   杨朋坤   任双慧   高雅欣   孙玉娇   王永芬  
【目的】对1株产脂肪酶细菌MY016进行鉴定并对其产脂肪酶特性进行研究,为后期规模化发酵生产脂肪酶及其在畜牧业中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分析,对实验室分离保存的1株产脂肪酶细菌MY016进行鉴定;通过菌落和芽胞计数、生长曲线测定,对MY016的生长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产脂肪酶量和酶活检测、脂肪酶基因扩增和系统进化分析,对MY016菌株的产脂肪酶特性进行探讨。【结果 】产脂肪酶细菌MY016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析,被鉴定为枯草芽胞杆菌。MY016在培养2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生长迅速;培养10 h其菌液600 nm吸光度最高达到4.7,随后进入稳定期;12 h时活菌数约为5.3×10~9 CFU/mL;培养22 h后开始二次生长,吸光度最高达5.2;培养46 h后进入衰退期。芽胞观察和计数结果显示,MY016菌株在接种16 h后开始形成芽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芽胞形成率逐渐升高,直至72 h完全形成芽胞,芽胞数最高为1.9×10~9 CFU/mL。产脂肪酶能力检测结果显示,MY016菌株在培养36 h时产酶量达到最大,为246.918 mg/L,然后总酶量逐步降低;48 h时总酶活达到最高,约为281.883 U/L。成功扩增了MY016菌株的脂肪酶基因,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MY016脂肪酶基因与其他芽胞杆菌的脂肪酶基因亲缘关系最近,表明其脂肪酶基因进化保守。【结论】产脂肪酶枯草芽胞杆菌MY016生长迅速、产酶量稳定,总酶活较高,适合后期规模化生产和在畜牧业中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清  王瑶  陈尚武  李平兰  
通过变色圈法和透明圈法从泥土中筛选出脂肪酶产生菌,并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革兰氏染色和16SrDNA序列分析确定筛选得到菌株的种属。采用罗丹明B(Rhodamine B)平板初筛出51株脂肪酶产生菌,以荧光圈直径或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HC)为指标,选取HC>1.60的9株脂肪酶产生菌,采用橄榄油乳化液平板进行复筛,对HC进行测量比较筛选出1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L-17,其HC为2.27。利用透明圈法对菌株L-17的粗酶液的酶活力进行测定,HC为3.07,表明菌株L-17具有较高的酶活力。菌株L-17经初步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为一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葛武鹏  李元瑞  陈瑛  杨静  刘拉平  
【目的】分析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脂肪酸组成及变化特点,并进行特性评价。【方法】将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脂肪酸组分及其含量分析比较。【结果】①牛、羊乳及其酸乳、奶酪的脂肪酸均包括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3大类,其中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的含量之和均超过60%;②牛、羊初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高达36.91%和33.06%,牛初乳、羊奶酪和羊初乳的SFA∶MUFA∶PUFA分别为5.58∶2.86∶1,9.20∶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