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6)
- 2023(8109)
- 2022(7167)
- 2021(6568)
- 2020(6030)
- 2019(13965)
- 2018(13841)
- 2017(26729)
- 2016(15264)
- 2015(17177)
- 2014(17647)
- 2013(17652)
- 2012(16693)
- 2011(15116)
- 2010(15383)
- 2009(14262)
- 2008(14367)
- 2007(13343)
- 2006(11303)
- 2005(10156)
- 学科
- 济(62985)
- 经济(62920)
- 管理(40865)
- 业(40235)
- 方法(32561)
- 企(32247)
- 企业(32247)
- 数学(28985)
- 数学方法(28662)
- 农(17038)
- 财(16777)
- 学(15441)
- 中国(15440)
- 制(12045)
- 地方(11959)
- 业经(11748)
- 农业(11070)
- 贸(10917)
- 贸易(10915)
- 务(10662)
- 财务(10633)
- 财务管理(10601)
- 易(10572)
- 银(10481)
- 银行(10436)
- 企业财务(10034)
- 和(9990)
- 理论(9924)
- 行(9890)
- 融(9828)
- 机构
- 大学(223523)
- 学院(221596)
- 济(88128)
- 经济(86070)
- 管理(82667)
- 研究(78237)
- 理学(70735)
- 理学院(69892)
- 管理学(68512)
- 管理学院(68111)
- 中国(58491)
- 科学(51505)
- 京(48498)
- 农(45530)
- 所(41979)
- 财(41141)
- 研究所(38459)
- 业大(38159)
- 中心(36265)
- 农业(36090)
- 江(34437)
- 财经(32723)
- 北京(30568)
- 经(29544)
- 范(28944)
- 师范(28603)
- 院(28236)
- 州(27162)
- 经济学(26972)
- 省(25117)
- 基金
- 项目(148670)
- 科学(114333)
- 基金(105397)
- 研究(104015)
- 家(94325)
- 国家(93562)
- 科学基金(77516)
- 社会(63389)
- 社会科(60017)
- 社会科学(59994)
- 省(59523)
- 基金项目(55890)
- 自然(51593)
- 划(50495)
- 自然科(50350)
- 自然科学(50327)
- 自然科学基金(49411)
- 教育(48645)
- 资助(44446)
- 编号(41798)
- 成果(34618)
- 重点(34420)
- 部(32980)
- 发(31560)
- 创(30158)
- 课题(30071)
- 计划(29383)
- 科研(29188)
- 创新(28302)
- 性(27350)
共检索到325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梅 黄晓露 谭玲 吴幼媚 方升佐
采用砂土培育法,对不同桉树优良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尾叶桉4号、韦赤桉3号)幼苗进行历时4个月的酸铝处理,研究其在生物量、生理上的耐铝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ABA/GA的变异性最大,丙二醛的变异性最小。脯氨酸、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和ABA/GA等4个指标的变化率对酸铝的灵敏度较好,适合作为区分供试无性系耐铝性差异的参数指标。(2)脯氨酸变化率与大部分生理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上部分相对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ABA/GA变化率与除脯氨酸变化率外的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生物量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膜透性、可溶性蛋白变化率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并与地上部分相对干质量呈...
关键词:
耐铝性 生物量 生理指标 无性系 桉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梅 吴幼媚 黄寿先 黄晓露
据估计,全世界已有超过40%的耕地为酸性土壤,我国酸雨区覆盖面积、酸性土壤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的40%,21%,并有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刘鹏等,2005),而在酸性土壤中活性铝浓度会大大增加,成为酸性土壤抑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刘东华等,1995;丁爱芳等,2000)。广西是我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降雨酸度平均pH值为4.9,最小值可降至3左右,土壤对酸雨的敏感度绝大部分属于最敏感和敏感2级(王敬华等,1994;张帆等,2005),又由于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人工林连作及施用肥料等原因,更加剧富铝化酸性土壤的酸化程度,是极易产生活性铝
关键词:
pH值 铝 生理特性 无性系 桉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梅 曹雪宁 吴幼媚 黄晓露
采用土培法研究了酸性铝处理条件对4个不同耐铝性速生桉无性系(巨尾桉9号、巨尾桉12号、韦赤桉3号、尾叶桉4号)吸收Al、N、P、K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对铝元素的累积均主要在根部,且在Al处理后根部Al含量增加幅度最大,耐铝无性系巨尾桉9号平均增幅为43.0%,耐铝性最差的尾叶桉4号平均增幅达95.6%;巨尾桉9号根部的N含量大幅度提高,是耐铝型基因型的一种特殊耐铝机制;而对P的吸收则因不同无性系和不同部位存在着促进或抑制作用,与耐铝性的大小不成正比关系;铝胁迫均促进了不同耐铝型桉树无性系对K的吸收,K可能是桉树植体内普遍存在的铝适应机制。
关键词:
pH 铝 养分吸收 无性系 桉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玉菲 袁剑英 刘海龙 刘雄盛 晏巢 陈博雯
以桉树4个无性系(GLU4、GLGU9、GLU16、DH32-29)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茎部解剖结构、含水量、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等多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桉树4个无性系的茎部解剖结构基本相同,但结构参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GLU16的第5节茎段表皮厚度和木质部厚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无性系,具有较强的保水和输导能力,更能适应苗木迅速的生长。DH32-29第5节茎段髓腔面积较其他3个桉树无性系大,可能其营养物质的贮藏能力更强。4个无性系含水量差异不大,纤维素、木质素含
关键词:
桉树 解剖结构 木质素含量 纤维素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庆端 何水东 张金文 洪长福 李宝福
对福建漳州岩溪、天马 2个试验点 1 3个桉树纤维材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等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 ,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 ,选择出具有较高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纤维产量 ,适合闽南山地发展的C9、C1 0、EC1、EC3、C6共 5个纤维材优良无性系 ,其中尤以C9、C1 0、EC1三个无性系的各性状为最优。这 5个无性系 ,3a生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每株干材重量和纤维产量分别可达 3 93~ 6 60m、3 83~ 4 97cm ,9 71~ 2 0 48kg·a- 1 和 4 3 6~ 9 5 2kg·a- 1 ,而且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等特性良好 ,可进一步扩大繁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光友 徐建民 陆钊华 杜志鹄 韩超 吴世军 王伟
对福建南部山地67个月生36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6个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冠幅、枝下高、分枝和干形在无性系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共有18个无性系的单株材积超过对照U6平均值0.1101 m3·株-1;综合评定法评定生长优良的3个无性系分别是No.27、No.2和No.7,生长最差的2个无性系是No.15和No.36。综合分析表明,具有尾叶桉、巨桉或赤桉遗传背景的桉树杂种无性系生长迅速、形质优良,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坐标综合评定法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楚彪 熊涛 张磊 何文亮 卢万鸿 林彦 罗建中
[目的]对20个桉树Eucalyptus无性系,包括1个赤桉E.camaldulenis无性系和19个杂交桉无性系,分别在广西南宁、广西钦州、广东雷州、广西扶绥和海南定安的立地条件下进行测试,探讨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对无性系选育的影响,旨在为桉树的无性系筛选适生环境并推广提供借鉴。[方法]以各地点所测试的4.5年生桉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基于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保存率的调查数据,比较各地点各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对单地点、多地点建立线性混合模型,计算各性状的方差分量和无性系重复力,同时计算单地点的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值和多地点各性状的方差效应量。最后通过材积平均值和BLUP值进行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双标图(GGE)分析。[结果]单地点分析中,各地点的最优无性系生长排序不同,无性系各性状受到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多地点分析中,桉树无性系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存在显著差异,各性状的无性系重复力为0.781 6~0.868 5,其中胸径的无性系重复力最高且表现最稳定,树高易受环境影响。基于单株材积性状,筛选出EC186、EC188、EC184为优良无性系。基于材积平均值和BLUP值进行GGE模型分析得出EC183和EC184为高材积、高稳定性的无性系。[结论]20个无性系中,EC183和EC184为高材积、高稳定性的无性系。5个地点相比,广西南宁地区适合这批无性系的快速生长,广西钦州为这批无性系理想的选材环境。图1表5参38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楚彪 刘丽婷 莫晓勇
通过对国营雷州林业局30个5年生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的调查、试验,旨在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碳储量的变化规律及营建桉树碳汇林的合理措施。结果表明:30个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储量为148.743 t·hm-2,高于之前学者研究的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分别占34.39%、61.88%;乔木层平均碳储量达51.948 t·hm-2,不同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p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碳储量 碳汇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裘珍飞 曾炳山 李湘阳 刘英 查志刚
桉树(Eucalyptus L'Hérit.)是世界三大树种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桉树转基因研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不同的种、无性系胚性愈伤诱导的难易和植株再生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转基因工程实施的进程。尾巨桉(E.urophylla S.T.Blake×E.grandis W.Hill ex Maiden)无性系DH3229、巨尾桉
关键词:
桉树 愈伤诱导 再生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圆圆 陆明英 蒋维昕 程飞 谭玲 杨梅
为了阐明不同桉树无性系对铝的抗逆性生理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水培法,以广西区2个桉树无性系耐铝型巨尾桉9号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 no.9(记为g9)和铝敏感型尾叶桉4号E.urophylla no.4(记为g4)为研究对象,在4.4 mmol·l-1铝离子浓度下处理24 h(以ph 4.0,0.5 mmol·l-1氯化钙为对照),从根系及叶片内细胞膜透性(cmp),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及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抗氧化酶活性方面探讨了铝胁迫下供试苗木的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曾晓峰 曾艳玲 刘海龙 范晓明 刘长虹
采用低温处理分析方法,对4个无性系及其中1个无性系的2个单株进行了耐寒性测定,分别分析了相对电导率、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以及CAT活性的变化。初步判断受试材料耐寒性由弱到强排序为:柳窿桉<桉树12号<广9<尾巨桉28<尾巨桉29。此外,MDA含量和保护酶活性变化反应了不同受试材料在低温胁迫下的应激表现,以及不同保护酶之间的协调作用。
关键词:
桉树 无性系 单株 耐寒性 低温胁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冬月 钱永强 刘俊祥 王正超 费英杰 孙振元
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分析其光合-光响应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当光照强度开始增加时,各无性系间差异较小,但随着光强增加,各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点后呈非线性缓慢减小,其中柳Q43、柳Q31和柳SH48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51种柳树优良无性系中柳Q43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32.50μmol/(m2·s),绵毛柳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仅为11.74μmol/(m2·s);柳2462的暗呼吸速率较小,仅为0.43μmol/(m2·s),垂柳109的暗呼吸速率要高于其8倍;柳84和柳2642光补偿点较低,为7.47和8.70μmol/(m...
关键词:
柳树 光响应曲线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家妍 莫雅芳 申礼凤 付承志 李昌荣 魏国余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林龄段桉树生长情况和遗传变化规律,筛选合适桂南地区速生优良的桉树无性系,为桉树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桂南地区23个桉树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不同林龄段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保存率进行研究,并估算无性系主要遗传参数。[结果]不同林龄无性系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5.5年生时,单株材积犬于均值的无性系有9个,其中LL13-1单株材积最大,达到0.258 m~3;各生长性状重复力随着林龄增长变化幅度较小,无性系生长受到低中等遗传控制。[结论]根据无性系相对表现比较分析,为桂南地区筛选出的优良无性系为LL13-1、EC148、EC145、LL13-2、GE17和298-1。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左继林 龚春 汪建平 周文才 温强 徐林初
以油茶Camellia oleifera茶油产量、果实经济性状及其脂肪酸组成成分为综合指标,评价了赣油茶各无性系品质,旨在为油茶良种选育及优中选优提供科学依据。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5个赣无性系的品质进行了比较与优劣排序。研究结果表明:赣油茶各无性系间性状差异明显,达到中等强度的变异;评价油茶品质的11个性状指标中,鲜果含油率、干出籽率、亚油酸、产油量和油酸起决定作用;品质优劣依次为赣石84-8,赣无1,赣无11,赣石83-4,赣抚20,赣无16,赣71,赣石83-1,赣6,赣无24,赣石84-3,赣8,赣兴48,赣55,赣永6,赣兴46,赣68,赣无15,赣70,赣无12,赣无2,赣77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任婷婷 张云程 陈建华 曲凯伦 孙永强 董胜君
【目的】深入探寻东北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关键综合评价指标,提升育种效率,发掘优良东北杏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方法】采用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69个东北杏无性系的45个果实表型性状(23个质量性状和22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41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大于0.1,数量性状的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91)高于质量性状(0.62),数量性状的多样性较质量性状更丰富。聚类分析将69个东北杏无性系分为3类,A类适用于薄壳、出仁率高的品种类群;B类可用于选育高产、大仁型品种,属优良仁用杏品种类群;C类可作为高出核率和出仁率的重要育种材料。果肉薄、果小的无性系出核率更高;核壳薄、单核质量小的无性系出仁率更高;单核质量大的无性系产核量更高。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42%,能够反映22个数量性状的基本信息。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2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果肉厚度、果纵径、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单仁质量、出核率、出仁率、产核量共8个关键评价指标,筛选出10个果实经济性状表现优异的无性系。【结论】东北杏无性系的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变异,经多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803、777、783、720、721、725、719、711、731和784号无性系可用于东北杏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
关键词:
东北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综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