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09)
2023(8070)
2022(6746)
2021(6098)
2020(5052)
2019(11069)
2018(10986)
2017(19297)
2016(11382)
2015(12428)
2014(12336)
2013(11379)
2012(10320)
2011(9343)
2010(9236)
2009(8157)
2008(7805)
2007(6906)
2006(5871)
2005(4936)
作者
(35183)
(29282)
(29116)
(27419)
(18471)
(14271)
(13144)
(11662)
(11245)
(10219)
(10102)
(9692)
(9654)
(9340)
(9338)
(9083)
(8804)
(8708)
(8478)
(8322)
(7682)
(7251)
(7229)
(6710)
(6688)
(6610)
(6436)
(6348)
(6065)
(6019)
学科
(34384)
经济(34332)
管理(28416)
(25913)
(19690)
企业(19690)
方法(14528)
数学(12794)
数学方法(12650)
(11975)
(11086)
中国(10883)
(9985)
(8674)
理论(8471)
业经(8109)
(7868)
贸易(7867)
农业(7824)
(7665)
(7201)
教育(7068)
(6712)
技术(6690)
银行(6657)
教学(6453)
地方(6370)
(6344)
(6295)
金融(6288)
机构
学院(152397)
大学(150918)
研究(55740)
(54020)
经济(52795)
管理(52099)
理学(45571)
理学院(44983)
管理学(43890)
管理学院(43657)
(39809)
中国(38989)
科学(38913)
(32203)
农业(32056)
业大(31401)
(30248)
研究所(28232)
中心(24587)
(23952)
(23453)
农业大学(21373)
技术(21166)
(20625)
(20269)
师范(19822)
北京(19512)
(19379)
财经(19301)
(18239)
基金
项目(111385)
科学(84849)
基金(77959)
研究(75043)
(72456)
国家(71829)
科学基金(58862)
(46354)
社会(45218)
社会科(42651)
社会科学(42639)
基金项目(41748)
自然(40591)
自然科(39681)
自然科学(39662)
(39319)
自然科学基金(38944)
教育(36418)
资助(30859)
编号(29806)
重点(26198)
(23889)
计划(23756)
(23531)
成果(23255)
(23231)
课题(22417)
创新(22313)
科研(22026)
科技(21798)
期刊
(55414)
经济(55414)
研究(39155)
学报(37425)
(35570)
中国(34541)
科学(28961)
大学(26608)
学学(25521)
农业(24065)
教育(23222)
(18151)
管理(17683)
(12948)
技术(12825)
业大(11633)
(10911)
金融(10911)
业经(10383)
(10043)
农业大学(10039)
经济研究(9719)
财经(9174)
科技(8710)
(7888)
职业(7761)
林业(7378)
问题(7372)
商业(6737)
中国农业(6492)
共检索到219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姚宝安  马丽华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进行体外培养的基础上,观察了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染虫红细胞在4℃保存20 d 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健康牛红细胞保存6d,对培养影响不明显,而保存9d 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一结果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姚宝安  马丽华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了 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 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染虫红细胞在 4℃保存 2 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 ;健康牛红细胞保存 6d ,对培养影响不明显 ,而保存 9d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刘钟灵  姚宝安  马丽华  
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研究了培养液容积、深度、更替时间对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层深度对牛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影响明显,理想的液层深度是6.2mm;在保持单位面积上培养液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培养容积大小对培养无影响;隔24h更换上清液,能使牛巴贝斯虫稳定地生长,延长更换培养液的时间能显著地抑制牛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试验还在此基础上,利用较大容积(16.0ml)对1株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27d的体外培养,继代8次,牛巴贝斯虫生长良好。本试验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水牛巴贝斯虫病及其免疫提供了有利条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龙  姚宝安  马丽华  刘钟灵  
从非巴贝斯虫病流行地区以临床检查健康,免疫学检查无巴贝斯虫感染的黄牛,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分别与健康水牛红细胞和血清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混合,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体外培养水牛牛巴贝斯虫,结果表明:黄牛红细胞不能作为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黄牛血清支持牛巴贝斯虫生长的能力明显低于水牛血清。这一发现对研究寄生于水牛体内的牛巴贝斯虫的生物学特性及牛巴贝斯虫病的免疫均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惠东  汪志楷  沈永林  
在199培养基中补充25.0mmol/L Hcpcs,5.5mmol/LD 葡萄糖,2.0mmol/L 丙酮酸钠,2.0mmol/L L-谷氨酰胺作基础培养基,观察了5种不同因素对体外培养系统中伊氏锥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5%~20%灭活马血清、20%灭活犊牛血清或20%灭活驴血清都能较好地维持伊氏锥虫在体外生长;牛肺成纤维细胞或小牛胸腺成纤维细胞能够作为饲养层细胞使用,一代细胞使用期分别是15d 和20d;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150μg/ml)和链霉素(250μg/ml)对虫体生长影响极显著(P<0.01),每毫升培养基中的含虫量与不加青、链霉素者相比低4.0×10~5左右;2巯基乙醇(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琳  郭华  刘子臣  段滇宁  张亚群  韩俊源  张书霞  
选取6头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抗原及抗体均为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取脾脏,制成单个细胞悬液进行体外培养,并分为PCV2组和对照组,PCV2组用PCV2与脾细胞共同培养,对照组加等量RPMI-1640培养液。分别于培养0、6、12、24和48 h后收取悬浮的淋巴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PCV2感染淋巴细胞的情况,相对定量RT-PCR法检测淋巴细胞中TLR2、TLR3、TLR4、TLR7、TLR8和TLR9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TLR3和TLR4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CV2感染后,TLR2和TLR9 mRNA的表达量在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雨曦   孙亦如   王思进   马思思   喻伟峰   尹绍武   王涛  
应激反应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养殖业危害极大,而皮质醇(Cortisol)是判断鱼类应激反应的重要标志物。肠道是鱼体与外界环境接触的媒介,肠道生理状态能反应鱼体的应激水平,但目前肠道在鱼类响应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不详。本研究以暗纹东方鲀肠上皮细胞为对象,分别采用胰蛋白酶和DMEM培养基、胰蛋白酶和1640培养基、Ⅰ型胶原酶和DMEM培养基、Ⅰ型胶原酶和1640培养基4种方法对其进行原代培养,旨在建立暗纹东方鲀原代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皮质醇对暗纹东方鲀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脂代谢的影响。利用CCK-8法检测肠上皮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皮质醇处理后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构,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及脂代谢相关基因在肠上皮细胞内的表达模式,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等。结果显示,在4种培养方法中,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和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的肠上皮细胞增殖率最高,贴壁情况最佳;与对照组相比,当皮质醇浓度高于2 000 nmol/L时,肠上皮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5);透射电镜显示,所有皮质醇处理组肠上皮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发生改变,线粒体数量增加;随皮质醇处理浓度的升高,肠上皮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基因(sod、cat和gsh-px)及促凋亡基因(caspase-3、caspase-7、caspase-9、bax和p53)表达量和凋亡指数均显著上升,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脂肪合成相关基因(g6pd、6gpd、pparγ、fas和acc)表达量显著下降,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pparα、lpl和cpt-1)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TG和TC含量显著下降,NEFA含量显著上升(P<0.05)。结果表明,皮质醇能够促进暗纹东方鲀肠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同时促进脂肪的分解并抑制脂肪的合成。本研究以期为暗纹东方鲀抗应激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惠东  汪志楷  沈永林  
以199培养基添加25.0mmol/L Hepes,5.5mmol/L D 葡萄糖,0.2mmol/L 2-巯基乙醇,2.0mmol/L 丙酮酸钠和2.0mmol/L L 谷氨酰胺为培养液,并加20%的灭活马血清,分别以牛肺成纤维细胞和小牛胸腺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细胞组成两种组合;或以同样的培养液改加20%灭活犊牛血清或20%灭活驴血清,以牛肺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组成另两种组合。用这4种组合在37℃和烛缸的气相条件下成功地连续培养伊氏锥虫江苏高邮株60d 以上,培养的虫体对小白鼠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晶  商旋  张晓敬  常世民  马爽  
研究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存活影响。采用组织块法启动小鼠皮肤细胞的原代培养,胰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利用光镜观察、MTT细胞毒性分析、荧光染色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镉对小鼠皮肤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在37℃,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条件下,小鼠皮肤组织原代启动第2天即有细胞迁出,为成纤维样细胞形态,生长分裂旺盛,第6天即可长成汇合的细胞单层,并能稳定连续传代。20~160μMol/l氯化镉可显著降低体外培养的小鼠皮肤细胞的存活率,具有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处理24和48 h对肝细胞的半致死率浓度分别为39.81和22.39μMol/l。CD Cl2处理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樊廷俊  史振平  
利用PEG介导的细胞融合方法 ,将已成系的牙鲆鳃细胞与中国对虾淋巴细胞进行细胞杂交 ,对所获得的杂交细胞用MEM∶MPS( 1∶1)混合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培养 5天后发现 ,杂交细胞长成了单层 ,传代培养后仍可继续生长和分裂。通过逐渐提高混合培养液中MPS的所占比例所筛选出的杂交细胞 ,目前已传 12代 ,生长和分裂势头仍然十分旺盛。通过接种对虾杆状病毒发现 ,10天后杂交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病变特征 (细胞收缩变圆、脱落、死亡 ) ,至 14天细胞便几乎完全脱壁死亡。取病变细胞的培养上清 0 .3mL再加入到一瓶已长成单层的杂交细胞中 ,结果 5天后杂交细胞也出现了明显的病变特征 ,而未接种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桂芹  芦洪梅  韩宇田  牛小天  李子平  赵朝阳  秦贵信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免疫抑制和应激建鲤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对建鲤注射环磷酰胺和皮质醇来建立免疫抑制和应激模型,以注射生理盐水为对照,分离头肾、脾脏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培养液中不同浓度Ala-Gln(0.0,2.0,4.0,6.0,8.0和10.0mmol/L)对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免疫抑制模型及应激模型中,建鲤头肾、脾脏和外周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惠利  张书霞  施旅娟  
选用4头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2,PCV2)血清抗体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取脾脏,分离淋巴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进行体外培养。试验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PCV2。分别在培养后的0、2、4、6、12、24、36和48 h收获淋巴细胞。用电子显微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对细胞凋亡进行定性测定,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进行定量测定,同时测定了凋亡相关蛋白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CV2作用后不同时间,DNA电泳均呈现出具细胞凋亡特征的梯形条带;电镜下出现细胞凋亡各期的形态学变化。从培养后4 h开始,试验组淋巴细胞凋亡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超  李向臣  安志兴  张志平  舒建洪  张涌  
将胎儿成纤维细胞悬浮于不同的冷冻保护液中 ,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冷冻保存试验。结果显示 ,当保护液中含有 90 0 m L / L胎牛血清 (FBS)时 ,- 196℃下保存的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解冻后的细胞贴壁率高于- 80℃ ,且前者贴壁细胞增殖也较后者快 ,二者间差异显著 ;而在 - 2 0℃条件下只有一小部分细胞能够存活 ,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 ,说明 - 2 0℃不适合冷冻胎儿细胞。冷冻保护液中含有 10 0 m L / L二甲基亚砜 (DMSO)的保护效果明显好于 5 0 m L / L DMSO,二者间差异显著。用组织块法培养的细胞 ,在两种培养基 DMEM和 M199中添加 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小珺  蔡琳琳  秦洁  李碧春  
 利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提取鸡胚第28期(孵化132h)性腺中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用不同的冷冻保护液,对PGCs采用分离后直接冷冻保存和体外培养24h后冷冻保存2种方法,以筛选合适的冷冻保护体系。结果发现,分离提纯后直接进行冷冻保存的PGCs,存活率最高为(87.07±1.29)%;体外培养24h后进行冷冻的PGCs,存活率最高为(44.08±1.19)%。对复苏后的PGCs进行体外培养结果发现,分离提纯后直接进行冷冻的PGCs,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具有形成细胞克隆的能力,且可传代和进行体外分化;而体外培养24h后进行冷冻的PGCs,复苏后在体外培养过程中不能形成细胞克隆,且在体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滇宁  郭华  李晓琳  陈萌萌  张亚群  韩俊源  张书霞  
选取8头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血清抗原、抗体阴性的普通断奶仔猪,无菌取其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F-κB抑制剂组(抑制剂组)、PCV2组和NF-κB抑制剂-PCV2组(抑制剂-PCV2组),体外培养24 h后收获淋巴细胞及培养上清液。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2的含量;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检测PCV2感染淋巴细胞的情况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入核情况,Western blot定量检测细胞浆中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磷酸化抑制性核因子кB(p-IкB)及NF-κB/p65和细胞核中NF-κB/p65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