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9)
- 2023(4468)
- 2022(3661)
- 2021(3222)
- 2020(2567)
- 2019(5478)
- 2018(5515)
- 2017(9967)
- 2016(5389)
- 2015(5817)
- 2014(5237)
- 2013(4907)
- 2012(4074)
- 2011(3651)
- 2010(3523)
- 2009(3524)
- 2008(2923)
- 2007(2476)
- 2006(2013)
- 2005(1714)
- 学科
- 济(15574)
- 经济(15550)
- 管理(13186)
- 业(11851)
- 企(9494)
- 企业(9494)
- 农(6180)
- 方法(6048)
- 数学(5167)
- 数学方法(5071)
- 中国(4828)
- 财(4432)
- 业经(4413)
- 贸(4053)
- 贸易(4051)
- 农业(4048)
- 学(4023)
- 易(3949)
- 理论(3213)
- 制(3138)
- 地方(2977)
- 环境(2744)
- 务(2589)
- 财务(2576)
- 财务管理(2573)
- 银(2563)
- 银行(2546)
- 销(2475)
- 供销(2469)
- 行(2456)
- 机构
- 学院(67951)
- 大学(64248)
- 管理(22850)
- 济(22474)
- 研究(22341)
- 经济(21957)
- 理学(19755)
- 理学院(19581)
- 管理学(19000)
- 管理学院(18905)
- 中国(16183)
- 科学(15796)
- 农(14092)
- 京(12827)
- 业大(11838)
- 所(11486)
- 农业(11472)
- 研究所(10618)
- 中心(10433)
- 财(10397)
- 江(10031)
- 技术(9648)
- 范(8821)
- 师范(8631)
- 院(8561)
- 财经(8302)
- 州(8276)
- 省(7591)
- 北京(7503)
- 经(7469)
- 基金
- 项目(48461)
- 科学(36954)
- 研究(34730)
- 基金(33143)
- 家(29979)
- 国家(29722)
- 科学基金(24673)
- 省(20808)
- 社会(20786)
- 社会科(19598)
- 社会科学(19596)
- 划(17112)
- 基金项目(16962)
- 自然(16284)
- 教育(16219)
- 自然科(15914)
- 自然科学(15908)
- 自然科学基金(15577)
- 编号(15017)
- 资助(13417)
- 成果(11518)
- 重点(11292)
- 发(11004)
- 创(10573)
- 课题(10485)
- 创新(9875)
- 计划(9780)
- 科研(9732)
- 年(9471)
- 部(9453)
共检索到95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梦馨 田娟 文华 陆星 蒋明 吴凡 刘伟 喻丽娟
为研究34°C水温下吉富罗非鱼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选用初始体质量为(50.88±1.57) g的吉富罗非鱼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饲喂脂肪含量分别为0.22%(对照组)、2.83%、4.98%、7.45%、9.23%和12.47%的6种纯化饲料,在34°C水温下饲养56 d后,测定并分析了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部分血清生化和肝脏脂肪代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显示,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吉富罗非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与蛋白质保留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呈现相反的趋势;12.47%实验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其他指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对照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当饲料脂肪含量为7.45%~12.47%时,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肝脏粗脂肪含量在饲料脂肪含量为2.83%~9.23%时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随饲料脂肪水平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肝脏脂肪酶和脂蛋白酯酶活性随脂肪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2.47%组达到最大值;肝脂酶的活性呈先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脂肪水平为2.83%时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经回归分析,在34°C水温下,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佳的增重率、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对饲料脂肪的需求量分别为4.92%、5.67%和6.49%。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34°C水温 脂肪 需求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吕富 封功能 於叶兵 杨文平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16.55%共6个梯度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90d。结果显示:5.69%、7.67%及9.64%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肥满度较高;1.73%和16.55%脂肪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除了1.73%脂肪组,其他各组中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脏体指数越高。7.67%脂肪组...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民 徐跑 李沛 李静 黄金田 邵荣
研究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饲料中脂肪的适宜需要量,以鱼粉豆粕为蛋白源、鱼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分别添加0、2%、4%、6%和8%的鱼油,配制成5组饲料。对平均体质量每尾(17.00±0.15)g的异育银鲫进行为期45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脂肪含量6.04%的试验组饵料系数最低(2.00)、蛋白质效率最高(1.19)、其增重率与饲料中脂肪水平为4.08%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主要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以添加6.04%试验组最高,且粗脂...
关键词:
脂肪 最适需求量 异育银鲫 饲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爱民 杨文平 於叶兵 吕富 吴文静 封功能 王资生
试验选用均质量(2.63±0.16 g)的吉富罗非鱼鱼种315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分别饲喂3.7%、7.7%和16.6%的低、中、高脂肪水平的等氮饲料,探讨不同脂肪含量饲料对吉富罗非鱼鱼种生长、肝体指数、脂肪沉积、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活性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LPL基因表达与脂肪沉积的关联规律,试验周期90 d。结果显示:(1)饲喂高脂饲料的试验鱼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肥满度无显著变化,肝脏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升高;(2)饲喂高脂肪饲料试验鱼的增重率显著下降、饲料系数下降显著;(3)LPL基因在吉富罗非鱼鱼种肝脏和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涂玮 田娟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张明明 孙立威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6.14±4.67)g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a)36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重复,每重复15尾),分别饲喂添加鱼油水平为0%(对照组)、3%、6%、9%、12%和15%的纯化饲料(实测脂肪水平为0.20%、2.70%、6.11%、8.04%、11.13%和14.85%)。饲养8周后,以尼罗罗非鱼幼鱼的生长、体组成、血清生化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等指标为判断依据,确定其饲料的脂肪需要量。结果表明,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尼罗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蛋白质效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使尼罗罗非鱼肝...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海滨 钱雪桥 解绶启 贠彪 庄界成
通过添加不同浓度鱼粉,制成6组等脂等能的蛋白质梯度实验饲料(P1~P6),研究中成鱼阶段(初始体质量范围定义为>100 g/只的个体)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研究发现,随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P1~P6),实验鱼的生长性能如增重率、蛋白质效率以及全鱼粗蛋白含量均呈现先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呈现先显著降低(P0.05)。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生长性能,计算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最适需求量(质量分数)为49.75%。在获得蛋白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豆油,制成6组等氮的脂肪梯度实验饲料(L1~L6),研究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提高(L1~L6),卵形鲳鲹的增重率等生长性能呈现先显著升高后稳定的趋势(P<0.05),而饲料系数和摄食率则呈现先显著降低后稳定的趋势(P<0.05)。折线回归模型拟合生长性能,计算中成鱼阶段卵形鲳鲹对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质量分数)为12.20%~12.27%。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彦先 王晓东 胡海滨 张健 梅逸强 潘雷雷 姜瑞丽 宋涛 贠彪 庄界成 解绶启 钱雪桥
线鳢(Channa striata)是东南亚广泛养殖的一种高经济价值淡水肉食性鱼类,但中成鱼阶段(体质量 > 100 g)线鳢的基础营养需求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研究首先通过添加不同水平鱼粉,设计6组等脂的蛋白梯度实验饲料,探索中成鱼阶段线鳢(初始体质量约150 g)的最适蛋白需求量。养殖实验持续8周,每日两餐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当饲料脂肪含量为15%时,随着饲料蛋白含量从36%升高到51%,线鳢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先升高后趋稳定,而蛋白沉积率则先升高后降低。回归模型拟合增重率和蛋白沉积率,获得中成鱼阶段线鳢对饲料蛋白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41.5%和42.3%。在获得最适蛋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大豆磷脂油,设计6组等氮的脂肪梯度实验饲料,研究中成鱼阶段线鳢(初始体质量约150 g)对饲料中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养殖实验持续8周,每日两餐饱食投喂。结果显示,当饲料蛋白含量为42%时,随着饲料脂肪从9%升高到19%,线鳢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先升高后趋稳定,而脂肪沉积率则先升高后降低。回归模型拟合增重率和蛋白沉积率,获得中成鱼阶段线鳢对饲料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15.2%和15.3%。综上,中成鱼阶段线鳢对饲料蛋白和脂肪的最适需求量分别为41.5%~42.3%和15.2%~15.3%。
关键词:
线鳢 中成鱼阶段 蛋白需求量 脂肪需求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香元 赵涛 郭雨诗 何杨 刘光辉 罗智
为了探究饲料中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肠道磷和脂肪酸转运及甘油三脂沉积的影响,实验配制了3组不同磷水平的饲料[1.21%(LPD)、1.75%(MPD)和2.66%(HPD)],投喂吉富罗非鱼10周。结果显示,与LPD组相比,HPD组显著增加吉富罗非鱼肠道钠磷协同转运体SLC34A2基因(95.7%)和蛋白(200.1%)的表达,增加肠道组织总磷含量(79.2%);HPD组上调脂肪酸吸收基因cd36、fabp1、fabp2和fatp1及甘油三酯合成基因dgat1的表达(11.2%~54.0%),下调脂肪酸转运基因apob-100的表达(37.7%),增加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241.1%)。与LPD组相比,HPD组显著增加吉富罗非鱼肠道组织甘油三酯(TG)的含量(42.9%)。研究表明,饲料中高磷水平可增加肠道组织TG的含量,上调脂肪酸吸收途径和抑制脂肪酸排出途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爱民 韩光明 韦信键 刘波 吕富 封功能 齐志涛 王恬 徐跑 杨志刚
分离、克隆了吉富罗非鱼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共557bp,编码185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吉富罗非鱼FAS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为62%~82%。为了研究饲料中脂肪对吉富罗非鱼FAS活性和表达的影响,设置3组含不同脂肪含量的等氮饲料组(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养90d,禁食48h,测定吉富罗非鱼肝脏中FAS的生物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了饲喂3.71%组、7.67%组和16.55%组饲料的吉富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以及再投喂后6、12、24、48h肝脏中FASmRNA的表达丰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徐跑 罗前明 孙雪
研究了吉富罗非鱼幼鱼的成活率、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与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的关系。设置饲料中鱼油添加量为0%、2%、4%、6%、8%和15%共6个梯度组,其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和16.55%共3个重复,饲养90d。吉富罗非鱼饲养中成活率的范围在84.76%~99.05%之间,但是投喂16.55%饲料的吉富罗非鱼成活率显著低于3.71%脂肪组(P<0.05)。7.67%组的试验末鱼平均体重和体长显著大于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宏波 张志勇 张美玲 陈立侨 杜震宇 乔芳
为研究水体盐度和饲料脂肪含量对尼罗尼罗罗非鱼生长、组成和肉质的影响,本实验设置0、8和16共3个盐度梯度,每个梯度分别投喂中脂(6%)和高脂(12%)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0±?0.2)?g的尼罗尼罗罗非鱼8周,并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肉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中脂饲料投喂下,与对照(盐度为0)和高盐组(盐度为16)相比,中盐组(盐度为8)的尼罗尼罗罗非鱼具有最大终末体质量、躯壳比、脂体比、肌肉蛋白含量、肌肉氨基酸和乳酸含量和总产肉率,但其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肌肉pH值显著降低;而中脂高盐组的尼罗罗非鱼其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总脂、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血清乳酸、血清甘油三酯、血清谷草转氨酶较高,但全鱼和肌肉水分、全鱼灰分、产肉率和肌肉离心失水率降低。在高脂投喂下,随着盐度的上升,其终末体质量、成活率和脂体比降低,但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增大。其中,高脂中盐组尼罗罗非鱼的肌肉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而高脂高盐组的全鱼灰分、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谷草转氨酶活性、肌肉总脂、肌肉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显著提高,但全鱼总脂、肝糖原、产肉率、肌肉离心失水率和pH值显著降低。而不论在淡水还是盐水养殖情况下,与中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尼罗罗非鱼均显示出更高的脂肪积累量和肌肉乳酸含量,以及更低的成活率和产肉率。尤其在高盐度水体中,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肌肉脂肪和乳酸积累的促进作用和对成活率、饲料系数和产肉率的损害作用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在中脂饲料投喂下,适宜的盐度(如8)可以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并提高肌肉品质,然而,在高盐度水体中使用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与肉质则有较大负面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富强 吴凡 文华 刘伟 蒋明 田娟 陆星 喻丽娟
本试验采用相同的基础饲料配方,制成膨化浮性饲料(D_1)和沉性颗粒饲料(D_2),以0.1%的TiO_2为外源指示剂,以平均初始体重为(54.21±0.47)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在22℃和28℃两种温度条件下比较研究其对这两种工艺饲料中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在22℃条件下,D_1组和D_2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及对饲料中粗蛋白和氨基酸(除苯丙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而D_1组的摄食率、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_2组;D_1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_2组。在28℃条件下,D_1组粗脂肪和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_2组。与28℃组相比,22℃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以及对饲料中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饲料系数显著增大,而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膨化浮性饲料显著提高了两种温度下吉富罗非鱼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而22℃的温度条件下,降低了吉富罗非鱼对两种饲料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的表观消化率。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娟 涂玮 文华 蒋明 吴凡 刘伟 杨长庚 黄凤
选用初始体重为(60.98±3.82)g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30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饲喂亚油酸含量分别为0.07%(对照组)、0.36%、0.61%、1.03%、2.00%、3.00%和4.15%的7种半纯化等能等氮饲料10周。结果表明,鱼体增重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均在亚油酸水平为1.03%时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均在饲料亚油酸水平为2.00%时达到最大。经二次回归分析,饲料亚油酸水平为2.49%和2.66%时吉富罗非鱼分别获得最大增重率和最高饲料效率。通过折线回归发现饲料亚油酸水平为1.0...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亚油酸 必需脂肪酸 需要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亚庆 孙玉轩 罗莉 敬婷 陈拥军 文华
实验以初始体质量为(53.65±0.0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尾鱼),分别饲喂亮氨酸(Leu)水平为1.11%、1.51%、1.90%、2.29%、2.69%、3.08%和3.48%的7种等氮等能(粗蛋白32%)的半精制饲料56 d,旨在评价吉富罗非鱼对Leu的最适需求量。结果表明,以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在投饲率为4%~6%时,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Leu为2.28%~2.33%。随饲料Leu水平的增加,罗非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亮氨酸 需求量 酶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森 高敏 杨佳雯 陈晓瑛 吴坤 温小波 荣华 孙育平 宁丽军
为探讨脂肪酸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在吉富罗非鱼脂代谢中的降脂效应,实验采用离体和在体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实验初期选用7种单体脂肪酸[油酸(OA)、棕榈酸(PA)、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孵育罗非鱼原代肝细胞,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脂代谢相关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LA、AA和EPA显著上调PPARα、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等脂肪酸分解代谢关键基因表达,ALA还分别上调脂肪水解脂肪甘油三脂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脂肪酶(HSL)和脂肪酸转运相关基因脂蛋白酯酶(LPL)的表达,EPA则同时抑制脂合成基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表达,ALA、EPA和AA均能降低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PA和OA则使细胞内TG含量显著上升。综合数据,筛选出2种不同基因激活模式效应脂肪酸EPA和ALA设计在体实验,分别设置正常脂(7%)组、高脂(12%)组以及高脂分别含ALA (0.6%、1.2%)、EPA (0.6%、1.2%)的6组半纯化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53±0.03) g的吉富罗非鱼8周。结果显示,各组间生长无显著差异,与高脂组相比,4个处理组均能显著降低罗非鱼体脂,且随着ALA和EPA含量增加,肥满度、肝体脂数、肠系膜脂肪指数逐渐降低,血清和肝脏TG和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各组间无显著差异。EPA (1.2%)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还可显著提高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PPARα、CPT1、ACO、ATGL、HSL)的表达,促进脂分解代谢及降脂。研究表明,饲料含0.6%的EPA或ALA即可上调PPARα及其脂分解代谢相关靶基因表达,发挥降脂效应。本研究结果为饲料配制与脂肪源筛选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