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45)
- 2023(17198)
- 2022(14483)
- 2021(13351)
- 2020(10913)
- 2019(24763)
- 2018(24051)
- 2017(45976)
- 2016(24881)
- 2015(27635)
- 2014(27467)
- 2013(27097)
- 2012(25601)
- 2011(23554)
- 2010(23604)
- 2009(21968)
- 2008(21758)
- 2007(19396)
- 2006(17336)
- 2005(16057)
- 学科
- 济(109157)
- 经济(109021)
- 管理(72297)
- 业(71110)
- 企(56467)
- 企业(56467)
- 方法(39999)
- 中国(34586)
- 数学(34474)
- 数学方法(34181)
- 农(31831)
- 财(27104)
- 地方(26306)
- 业经(26237)
- 制(25706)
- 贸(22567)
- 贸易(22550)
- 易(21951)
- 农业(21187)
- 学(20613)
- 银(20215)
- 银行(20168)
- 行(19479)
- 融(19168)
- 金融(19165)
- 体(17453)
- 环境(17115)
- 技术(16991)
- 发(15706)
- 务(15691)
- 机构
- 大学(359723)
- 学院(359679)
- 济(157060)
- 经济(154100)
- 研究(133732)
- 管理(133292)
- 理学(113830)
- 理学院(112489)
- 管理学(110849)
- 管理学院(110166)
- 中国(102586)
- 科学(79335)
- 京(77272)
- 财(72575)
- 所(68592)
- 农(66768)
- 研究所(62072)
- 中心(59453)
- 财经(56812)
- 江(55142)
- 业大(53911)
- 农业(52267)
- 经(51716)
- 北京(49367)
- 经济学(49135)
- 院(47853)
- 范(46895)
- 师范(46331)
- 经济学院(44157)
- 州(43416)
- 基金
- 项目(237811)
- 科学(187805)
- 基金(174004)
- 研究(171648)
- 家(153935)
- 国家(152625)
- 科学基金(129072)
- 社会(112769)
- 社会科(107122)
- 社会科学(107099)
- 省(91529)
- 基金项目(91039)
- 自然(81714)
- 自然科(79828)
- 自然科学(79803)
- 自然科学基金(78447)
- 划(78021)
- 教育(77695)
- 资助(70841)
- 编号(66609)
- 发(55913)
- 成果(54927)
- 重点(54543)
- 部(53534)
- 创(50124)
- 国家社会(47885)
- 课题(47856)
- 创新(47035)
- 制(46322)
- 教育部(45794)
- 期刊
- 济(179465)
- 经济(179465)
- 研究(111995)
- 中国(79345)
- 农(62558)
- 学报(59837)
- 科学(55715)
- 财(55212)
- 管理(51921)
- 大学(45202)
- 学学(42829)
- 农业(41942)
- 融(39141)
- 金融(39141)
- 教育(37609)
- 经济研究(29708)
- 业经(29555)
- 财经(29089)
- 技术(28414)
- 经(25200)
- 问题(24041)
- 业(22780)
- 贸(20903)
- 国际(18980)
- 世界(18950)
- 版(17447)
- 技术经济(17240)
- 科技(16945)
- 商业(16384)
- 现代(15941)
共检索到559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薇
通过分析美国对华进行301调查内容的动态演变趋势可以发现: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进行301调查的真实动机在于遏制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并继续掌握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话语权。美国事实上已逐步将贸易领域的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投资竞争、技术竞争,从而达到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创新源头到市场终端进行全面遏制的目的。中国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重点在创新源头、创新生态、开放创新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发力进行积极应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文锋 刘薇
文章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传统定性范式,遵循产业生命周期的基本规律,构建了"发展阶段—特征—动力机制"的实证研究框架,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特征标志转化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市场动力因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不完全处在同一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并且都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各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对技术和市场的需求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全沿用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性发展动力规律,并针对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出了"量体裁衣"的政策设计。
关键词:
技术 市场 产业生命周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肖兴志 姜莱
利用DEA-Tobit两步法测算2000~2010年中国各省能源效率,并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指标纳入模型,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按区域特征差异将29个省分组,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指标的增长提高了能源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丰度的区域差异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能源效率产生不同影响。因此,在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制定能源政策时须因地制宜。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郭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就,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对疫后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突出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得益于产业环境塑造和有利的产业政策,但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发展趋同性严重、人才结构与行业需求不匹配、对外开放合作受外部环境掣肘等一系列挑战。未来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症施策,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释放内需市场潜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课题组 肖兴志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内涵理论界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尚未形成一致意见,学者们根据中央领导的讲话和国务院近期颁布的指导方针,将含义分为战略性和新兴性两部分,并赋予其性质上的诠释。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背景,借鉴社会各界的主流观点,本文认为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需分别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方旺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税收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杠杆和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机制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和主要特征进行界定,探讨了税收政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控作用,并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特征,提出了构建我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的思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潘娟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金融体系的支撑,因此,应构建合理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加强政府、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等多方面的协调,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着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支持 融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传忠 李彤 刘英华
风险投资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具有资金支持、技术筛选与集聚、孵化和增值服务促进和阶段性投资及激励等作用。本文选取节能环保产业中小板和创业板的43家上市公司,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对该产业发展的作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总资产规模、期间费用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周转率与公司成长性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体处于发展初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应进一步拓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有效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完善中介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以进一步发挥风险投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叶锐 杨建飞
阐述了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发展的内在机理,以动态的视角分析两者的依存关系,并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抽象为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研究表明:由平衡点的稳定性条件可知,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身的发展程度对系统平衡的贡献大于它们之间转化因素的作用。若当两者中任何一方面临困境时,都可以通过另一方平稳发展来保持系统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遵循技术发明、成果转化和产业兴起的基本路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胡宪君 游静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准确定位,给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支持。本文依据产业发展模式、有选择地干预"市场失败"的政府职能理论、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外部效应相关理论分析政府作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结合美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的经验进一步阐述政府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实践,基于"钻石理论"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作用机制模型,再从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公共服务平台支撑机制、市场环境规范机制、创新资源集聚机制4个方面探索相应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政府作用机制 政府 战略性新兴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会新 白嘉
根据产业发展特征,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建立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中国29个省区作为决策单元,以2012年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进行实证评价。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发展绩效较高,资源利用效率较高,不同区域间以及同一区域内均存在较大差距。同时运用DEA投影分析探究绩效较低的地区投入产出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以陕西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在产业政策方面应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现有资源的投入利用效率和产出转化效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政
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转型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蕴藏着巨大机遇,孕育着科技革命的种子,催生重大技术突破,形成新的产业与增长方式。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姝
作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发展困境,如技术水平不高、资金匮乏、市场需求不旺等,迫切需要政府加以引导和扶持。因此,为把握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本文从产业政策、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培育三方面深入分析了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其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未来发展的主导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政策 发展方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金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国家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和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具备五个方面的特征:即战略性与全局性,新兴性与前瞻性,很强的带动效应和渗透力,增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符合现代生产标准、增长速度较高。对比发达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带动效应和行业集聚状况,可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带动效应 集聚状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奕信
产业协同是实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机制体制分割、资源要素流通不畅、非科学竞争、产业依托载体分布失衡和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失衡的重要根源。实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关键在于建立政策协同机制、把握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原则和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