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46)
- 2023(9535)
- 2022(8047)
- 2021(7533)
- 2020(5981)
- 2019(13915)
- 2018(13619)
- 2017(24468)
- 2016(13164)
- 2015(15231)
- 2014(15017)
- 2013(15190)
- 2012(14853)
- 2011(14012)
- 2010(13939)
- 2009(12982)
- 2008(12913)
- 2007(11166)
- 2006(10315)
- 2005(9890)
- 学科
- 济(68600)
- 经济(68535)
- 管理(29316)
- 业(28853)
- 中国(26393)
- 方法(23007)
- 数学(20215)
- 数学方法(19956)
- 企(19770)
- 企业(19770)
- 地方(18882)
- 农(17897)
- 学(15183)
- 贸(14437)
- 贸易(14422)
- 易(14006)
- 业经(13537)
- 农业(12234)
- 融(12089)
- 金融(12089)
- 发(11991)
- 银(11838)
- 银行(11823)
- 行(11655)
- 制(11254)
- 财(11014)
- 地方经济(10801)
- 环境(10465)
- 和(9383)
- 发展(9026)
- 机构
- 大学(197228)
- 学院(194121)
- 济(91901)
- 经济(90312)
- 研究(82804)
- 管理(67375)
- 中国(64639)
- 理学(55905)
- 理学院(55097)
- 管理学(54191)
- 管理学院(53810)
- 科学(47610)
- 京(45450)
- 所(43252)
- 财(39734)
- 研究所(39010)
- 中心(35822)
- 农(32406)
- 财经(30706)
- 北京(30565)
- 经济学(30055)
- 院(29396)
- 范(29012)
- 江(28913)
- 师范(28771)
- 经(28086)
- 经济学院(26784)
- 科学院(25502)
- 农业(25155)
- 业大(24916)
- 基金
- 项目(121771)
- 科学(96366)
- 研究(90810)
- 基金(88946)
- 家(78156)
- 国家(77530)
- 科学基金(64840)
- 社会(59746)
- 社会科(56703)
- 社会科学(56694)
- 基金项目(44873)
- 省(44196)
- 教育(40576)
- 划(38933)
- 自然(38712)
- 自然科(37809)
- 自然科学(37800)
- 资助(37728)
- 自然科学基金(37130)
- 编号(35111)
- 发(32683)
- 成果(30199)
- 重点(28430)
- 部(28129)
- 发展(26892)
- 展(26455)
- 中国(26329)
- 国家社会(26147)
- 课题(25844)
- 创(24529)
共检索到328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人口学方法是注重量化研究的人口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3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的发展特点及相关问题,指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催生了人口学方法的发展,但方法的系统性不够;人口数据资料的日益丰富推动了人口学方法的运用,但数据的开放性和准确性制约着方法的发展;在对国外人口学的借鉴学习中带动了中国人口学方法的本土化,但目前本土化方法仍显不足。
关键词:
人口学 方法 发展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健
文章回顾和总结了近10年来中国人口学方法发展的特点,发现2008年时呈现的三大特点目前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口问题更加复杂和多元、作为研究基础的人口数据更加丰富和开放,人口学方法发展特点也因此有所演变,特别体现为大数据条件下人口学方法在时空维度的拓展。与10年前相比,人口学方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所缓解,但数据收集方式滞后与开放性不足,忽视方法论研究和对方法系统性和体系建设重视不够,本土性方法欠缺且推广不利,与理论的相互支撑长期阙如等问题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彻底解决。在新形势下,人口学方法的未来发展应首先针对现有问题,加强数据的整合、方法的融合和推动学术创新需要遵循独立性、包容性和原创性原则。
关键词:
人口学方法 特点 问题 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杰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蓬勃开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使人口科学研究得到了飞跃发展。这一时期是我国人口科学研究最兴旺的时期。出现了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一)人口科研机构之多是前所未有的。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系统、党校系统和计划生育系统纷纷建立起人口研究机构。到目前为止,几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人口研究机构。国家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先后建立了人口学会。科研队伍不断扩大,而且这支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文振 石红梅 陆洋
本文通过对中国人口学科60年发展的过程与得失的回顾,对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的分析,证实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人口学科发展的后劲离不开内发增长力的培育,也就是本学科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而决定这个内发增长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拥有一支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提升、学科意识和建设能力持续增强的人口学学术队伍。
关键词:
人口 人口学科 人口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雅玲
在联合国人口基金、国家经贸部、国家教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人口学培训中心于1994—12—19~29举办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讲习班。此讲习班邀请美国米德罗伯利学院的David E.Horlacher教授主讲。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人口研究、经济研究的新兴问题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在开罗世界人口大会后为越来越多的政府与学者接受。David E.Horlacher教授在联合国人口司人口与发展部工作几十年,是联合国绝大多数关于“可持续发展”文件的主要起草人和有关会议的主要组织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本身及创立、发展和最后形成极为熟悉。讲习班概括地讲授了人口、环境与发展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楚珠,梁巧转
1 从人口学研究女性问题的特殊性 女性研究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女性,能揭示不同的矛盾,深化和解释不同的问题,对女性人口的研究都是有益的说明和补充。从人口学角度来研究女性,是将女性人口看作一个整体,以人口学特有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去讨论女性人口的状况。它所要回答的不是某一个家庭,某一位女性个人的情况如何,而是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反映女性总体的状况及其与女性人口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出解释女性人口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途径(参见文献[1])。从人口学角度研究女性问题的特殊性在于: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彭斐章 彭敏惠
在调查统计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目录学论文发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概括目录学理论、目录学史和目录学应用三个方面研究的趋势和对其原因的分析,探讨中国目录学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中对传统的反思和在新技术环境下的发展。
关键词:
目录学 改革开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肖周燕 薛伟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磊,陆杰华,吕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国宏
本文对20世纪中国的人口研究,特别是近20年的人口学进行了简要的回顾性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人口学的发展前景。认为近20年的人口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四个特点,人口学在21世纪仍将有新的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查瑞传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集体编写的《人口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书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本《大纲》包括24门人口学专业课程。它是国内外第一本系统而全面地规范人口学专业教学内容的著作,是一个创举,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开拓。 对人口数目的统计和对人口迁移分布及行业职业的管理,可以向前追溯几千年。有关人口的各种思想和观点也散见在古往今来许多名家的著作中。然而把人口本身和各种人口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强,郑晓瑛,曹桂英
文章利用1982~2000年间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死亡数据及1989、1995和2000年卫生登记死亡数据,用人口因素分解方法研究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死亡水平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年龄别死亡率性别差异对男女出生期望寿命差异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比较了各种年龄-死因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导对出生期望寿命性别差异的影响。主要结论是中国近20年来女性死亡水平低于男性的趋势在逐渐扩大,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在于年龄别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及其变动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俊 汤茂林 张婷婷
本文基于1912-20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出版图书,分析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脉络,发现:(1)根据出版总量可划分为1912-1940、1941-1980、1981-2015年3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著作出版极少;(2)从出版结构变化来看,在研究期内出版的图书中以政治地理学最为稳定,其他领域均存在明显的波动;(3)出版的著作具有明显的"基础先行、社会影响、应用助推"阶段性特征;(4)1981年以来,各分支领域出版的图书平衡增长,其中以历史人文地理、文化地理、旅游地理、GIS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方面增长迅速并与其它学科交叉形成了系列新兴领域,但民族和边疆领域略显弱势;(5)当前中国人文地理学图书出版存在一些结构失衡。基于以上脉络文章讨论了中国人文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关联,认为:(1)中国人文地理学体现了地理学的跨学科特征,不同分支领域具有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人文学科不同的交叉倾向,与这些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兴领域有望在未来进一步提升中国人文地理学对科学的贡献;(2)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应用研究倾向明显,由此也导致部分领域被弱化及分支领域内研究主题失衡的问题,未来研究在注重社会贡献的同时也当考虑学科内领域间的平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张芳 汤澄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015年9月23~2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在秋色宜人的成都迎来中国人口学会2015年年会。自2014年换届后,面对经济新常态下人口发展的新格局,中国人口学会先后举办"中国人口形势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人口研究方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会议,独立开展了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进行第三方评估等方面工作,赢得了人口学界与相关部门的肯定与支持。2015年年会以"人口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为主题,重点探讨经济新常态下人口要素在社会经济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