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9)
2023(6426)
2022(5491)
2021(5132)
2020(4368)
2019(9600)
2018(9620)
2017(17553)
2016(10242)
2015(11456)
2014(11571)
2013(11132)
2012(10654)
2011(9703)
2010(10062)
2009(9624)
2008(10130)
2007(9064)
2006(7997)
2005(7578)
作者
(33816)
(28491)
(28355)
(26926)
(18592)
(13857)
(12805)
(10874)
(10833)
(10607)
(10073)
(9762)
(9694)
(9607)
(9320)
(8692)
(8675)
(8466)
(8442)
(8426)
(7480)
(7319)
(7127)
(6645)
(6533)
(6497)
(6470)
(6445)
(6059)
(5786)
学科
(34373)
经济(34297)
管理(33460)
(28587)
(24906)
企业(24906)
方法(14004)
(12846)
(12819)
(11805)
数学(11480)
数学方法(11201)
(9632)
中国(8867)
(8861)
业经(8857)
(7850)
财务(7825)
财务管理(7802)
体制(7435)
企业财务(7356)
(7266)
银行(7233)
(6847)
理论(6844)
(6756)
金融(6751)
环境(6568)
(6377)
农业(6002)
机构
大学(155823)
学院(153851)
研究(58244)
(55394)
经济(54012)
管理(51597)
理学(43867)
理学院(43211)
中国(42404)
管理学(42041)
管理学院(41757)
科学(39597)
(35635)
(34201)
(32720)
(30148)
研究所(29850)
农业(28468)
业大(28117)
(25791)
中心(24964)
财经(22885)
(21213)
北京(21196)
(21141)
(20547)
(19599)
(19572)
师范(19262)
农业大学(18518)
基金
项目(102997)
科学(78585)
基金(73622)
研究(69135)
(67456)
国家(66939)
科学基金(54932)
社会(41993)
(40946)
社会科(39648)
社会科学(39639)
基金项目(38381)
自然(37684)
自然科(36798)
自然科学(36777)
自然科学基金(36112)
(35010)
教育(32412)
资助(30972)
编号(26347)
重点(24438)
成果(23421)
(22546)
(22421)
计划(21296)
(21182)
(21107)
科研(20358)
创新(20112)
课题(20063)
期刊
(64920)
经济(64920)
研究(43873)
学报(35656)
中国(34699)
(33273)
科学(28964)
大学(26122)
(25580)
学学(25034)
农业(22376)
管理(20735)
教育(16758)
(13490)
金融(13490)
技术(12573)
财经(11955)
业大(11257)
(11076)
(10384)
(10196)
农业大学(9643)
经济研究(9434)
业经(9174)
问题(8140)
科技(8049)
林业(7422)
财会(6815)
技术经济(6541)
会计(6538)
共检索到236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海潮  刘庆顺  白海秀  韩君  杨士玲  薛明  刘峰  
【目的】评价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生长的安全性及防治花生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应用潜力。【方法】制备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并测定其pH、黏度、悬浮率及冷热贮稳定性与冷热贮前后的药剂粒度分布变化。在室内,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统计各处理组的出苗时间及播种后14 d花生幼苗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根鲜重与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评价药剂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在田间,设置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花生种子包衣,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迈舒平)为对照药剂,进行两年三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达到GB/T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温室盆栽试验中,该药剂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安全。2016年以100、200、400 g a.i./100kg种子3个剂量进行田间试验,药剂对花生冠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16%、97.98%、98.79%,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7%、92.26%、92.90%,对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4%、92.48%、94.13%,且防治效果表现为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处理,药剂可以提高花生出苗率10.25%—13.21%,增加花生产量683.75—1 234.12 kg·hm-2。由此确定200 g a.i./100 kg种子为田间推荐剂量。2017年使用该剂量,对山东新泰和泰安两地花生冠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1.12%与95.83%,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4%与92.93%,对地老虎(新泰)与花生茎腐病(泰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3%与87.29%。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新泰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4.23%,产量提高了1 146.45 kg·hm-2;在泰安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10.75%,产量提高了1 715.70kg·hm-2。【结论】研发的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茎腐病及花生蚜、地老虎均有一定的兼治效果,对花生出苗和生长安全并增加花生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齐麟  王昱翔  王宁  段一鸣  张盈  王娅  肖璐璐  李晓刚  
【目的】种子包衣已成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防治苗期病虫害和提高农药药效,减少用药次数,减少劳动力等。本研究基于构建的成膜助剂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系统评价水稻包衣后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拓宽悬浮种衣剂在水稻病虫害精准防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然后通过湿式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制备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并优选其配方。对成膜助剂耐水性及成膜稳定性进行表征,检测制备的种衣剂的质量指标。同时,在不同浓度下对种子进行包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管磊  郭贝贝  王晓坤  张大侠  王凯  刘峰  
【目的】中国花生产区普遍发生冠腐病、根腐病和白绢病,严重影响花生生产。研究旨在比较并评价苯醚甲环唑与氟啶胺的微囊悬浮剂(microcapsule suspension,CS)和悬浮种衣剂(flowable concentrate for seed treatment,FS)对3种致病菌的毒力、包衣种子对花生的安全性以及对这3种病害的防治效果,以明确不同剂型制剂的安全性、持效期和施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CS和FS对花生冠腐病菌、根腐病菌和白绢病菌的室内毒力,采用种子包衣法评价苯醚甲环唑和氟啶胺的两种制剂对花生的安全性,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鹏  王文桥  黄啟良  孟润杰  赵建江  马志强  韩秀英  张小风  
【目的】筛选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抑菌活性高的杀菌剂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最佳混配比例,将其加工成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并确定其在田间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叶盘法测定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的不同配比混合物对致病疫霉的毒力并根据Wadley公式计算增效系数,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组合;采用流点法、黏度曲线法确定润湿分散剂,通过"湿法"研磨工艺加工不同助剂含量的样品,调节样品的流变学特性,逐步优化配方;确定最终配方后,采用"湿法"研磨工艺加工悬浮剂样品,测定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氟吡菌胺和吡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昱翔  朱宏建  张志刚  王娅  张盈  段伟鹏  李晓刚  
为制备直播棉种子用25%噻虫嗪·多菌灵·吡唑醚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25%噻·多·唑醚FS),分别采用流点法及正交试验设计对主要助剂进行筛选,并合成了可溶性淀粉–苯乙烯二元共聚物成膜剂,对25%噻·多·唑醚FS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评价其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幼苗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所制备制剂中,有效成分噻虫嗪、多菌灵和吡唑醚菌酯分别为10%、10%和5%,润湿分散剂W600和D800、黏度调节剂黄原酸胶和硅酸镁铝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4.0%、0.18%和0.30%,防冻剂乙二醇5%,色浆海舒液体红2R 2%。经测定,25%噻·多·唑醚FS黏度为204.21 mPa·s,粒径D90、D50、D10分别为1.25、0.82、0.35μm,离心沉淀率为8.34%,悬浮率96.02%,热贮析水率4.72%,脱落率为3.35%。成膜剂的成膜时间为11.33 min,包衣均匀度为91.67%。以药种比为1∶50处理棉种,发芽率为95.67%,比空白对照提高了1.78%;棉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了70.54%;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了77.55%。25%噻·多·唑醚种子处理悬浮剂成膜稳定性好,对棉花种子安全,发芽率高,有利于促进棉花幼苗发育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喻湘林  杨琛  朱锐  任璐  王宁宁  李晓刚  
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泡腾片剂配方进行优化,以分散剂、崩解剂和起泡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片剂悬浮率和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拟合选择合适模型,依据模型在各因素设定范围内获得最佳配方为:分散剂WG5质量分数为4.75%,分散剂TXC质量分数为1.50%,崩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质量分数为5.00%,起泡剂酒石酸和碳酸氢钠质量分数均为20%,该条件下进行3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片剂实际平均悬浮率为86.42%,平均崩解时间为159 s,与预测值86.14%和160 s无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海潮  李秀环  王晓坤  白海秀  慕卫  刘峰  
目的】评价吡唑醚菌酯与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等防治番茄颈腐根腐病的应用潜力。【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radicis-lycopersici)菌丝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通过温室盆栽试验,采用灌根处理法,于施药后7、15 d测定番茄幼苗株高和茎粗的增加量,评价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安全性;在室内,利用盆栽番茄,采用先接菌后施药的方法,测定施药后7、15和30 d药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在田间,同样采用灌根处理,分别于施药后60、90和150 d调查番茄颈腐根腐病发病情况及最终番茄产量,评价不同杀菌剂对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吡唑醚菌酯对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均表现出较高的毒力,EC_(50)分别为0.055、0.012、0.010μg·m L~(-1),其次为丙环唑,EC_(50)分别为0.058、0.060、0.011μg·m L~(-1)。戊唑醇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强,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较低,EC_(50)分别为0.075、0.255、0.455μg·m L~(-1);氟硅唑抑制分生孢子芽管伸长的毒力高,而抑制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毒力相对较低,EC_(50)分别为0.013、0.078、0.457μg·mL~(-1)。戊唑醇25、50 mg a.i./株、丙环唑5、10 mg a.i./株、氟硅唑5、10 mg a.i./株均显著抑制番茄幼苗株高,增加茎粗,吡唑醚菌酯30、60 mg a.i./株处理则均无影响。温室盆栽接种试验中,药后3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87.12%,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防治效果为82.17%,戊唑醇50 mg a.i./株与氟硅唑1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40%与71.67%。田间施药后90 d,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防治效果最高,为90.36%,戊唑醇50 mg a.i./株与丙环唑10 mg a.i./株次之,分别为84.20%与82.55%,氟硅唑5 mg a.i./株防治效果最低,为65.06%。而至施药后150 d,各处理防治效果均显著降低,戊唑醇50 mg a.i./株最高,为40.40%。最终产量统计,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处理增产率最高,为50.63%,丙环唑5 mg a.i./株最低,为-2.61%。【结论】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环唑、氟硅唑4种杀菌剂抑制番茄颈腐根腐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相近,吡唑醚菌酯对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毒力高于3种三唑类药剂。吡唑醚菌酯、丙环唑及戊唑醇均可用于设施内番茄颈腐根腐病的防治,吡唑醚菌酯60 mg a.i./株的防治效果最高,对植株安全且增产显著,而丙环唑与戊唑醇应注意控制使用剂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宜新  阮宏椿  石妞妞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方法】以从福建省南平、三明、宁德、福州、漳州、莆田和龙岩7个地区采集分离的214株玉米小斑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并分析供试菌株对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的敏感性及3种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硝苯菌酯对供试玉米小斑病菌菌株的EC50值分别为0.024 921.582 3,0.032 10.724 9和0.146 33.412 7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傅强  聂思桥  任竞  梁骥  付启明  刘金胜  刘义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分析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土壤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植株样品采用乙腈和丙酮提取,过膜后采用LC–MS/MS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0.02 Mg/kg,检出限分别为0.001、0.005 Mg/kg。当添加水平为0.01~2.00 Mg/kg时,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在土壤和玉米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9%~113.3%,相对标准偏差为1.0%~8.0%。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30%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按1 050 g/hM2(有效成分315 g/hM2)于玉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雪燕  吴文锐  毛佳  代雪芳  尹可锁  陈昱君  杨建忠  
建立了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三七样品检测.样品采用丙酮超声波提取,硅胶和中性氧化铝柱净化,GC-ECD检测.方法的最小检出量(LOD)为0.004ng,最低检测限(LOQ)为0.02mg/kg;样本中添加苯醚甲环唑0.02~0.5mg/kg时(n=5),平均回收率为80.6%~9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11.9%,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市场随机抽样检测表明,三七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为0.02~0.6mg/kg,检出率47%,检出率和残留水平从高到低均依次为三七花、三七须根、三七块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军  温家钧  边侠玲  花日茂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状况。结果表明,柑橘中苯醚甲环唑消解速度较快,橘皮中半衰期为7.95~12.65 d、橘肉中7.95~12.65 d、全果中7.95~12.65 d;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消解相对缓慢,半衰期为12.33~17.95 d。2年试验结果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照施药浓度1000和2000 mg/kg,施药3、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21 d,柑橘全果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该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北兴  王伟昌  张大侠  王凯  管磊  刘峰  
【目的】比较正交和均匀设计两种多因素试验方法在水悬浮剂配方中应用的优缺点,为该方法在农药制剂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采用流点法初筛得到润湿性能良好的润湿分散剂之后,分别采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制备30%噻虫胺悬浮剂。综合考察润湿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对制剂热贮析水率、离心沉淀率、黏度、流动性、分散性、热贮前后样品的粒度分布(D10、D50和D90)和悬浮率的影响。通过主效应图分析正交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均匀试验结果,最后检验优化配方的各项性能。【结果】正交试验和均匀试验的所有样品黏度均在144.50—317.84 m Pa·s,均具有良好(良级或优级)的流动性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  彭超美  许凌风  方锡文  邹春华  何世民  郭茂禄  陈其志  
通过田间试验观察了30%胺鲜酯.甲哌鎓水剂对花生生长及产量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30%胺鲜酯.甲哌鎓水剂在剂量90~180 mL/hm2时能控制花生植株生长,使花生株型矮化,单株饱荚数、饱荚重和籽仁重比空白对照均有所增加;每公顷饱荚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5.6%~59.8%、10.7%~35.4%;30%胺鲜酯.甲哌鎓水剂各浓度处理对花生品质没有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凤  张西臣  杨永胜  何宏轩  尹继刚  杨举  
本研究用改良的冷冻融溶法制备出碘醚柳胺(Rafoxanide,Raf)脂质体定向剂,并对其药物特性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用 Raf 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共沉方法解决了 Raf 在水性介质中不溶的问题,从而为制备该药脂质体创造了必要条件.以薄膜分散法和冷冻融溶法为理论基础,采用单因素比较法优选出制备碘醚柳胺脂质体的最佳处方组成:药脂比为1:27(W/W);卵磷脂(Pc)与胆固醇(Cho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鹏  黄啟良  王文桥  曹立冬  李凤敏  
【目的】探索拟三元相图在农药水乳剂配方筛选中的应用。【方法】在确定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混配比例的基础上,绘制含不同乳化剂的空白和含药拟三元相图,制备相应水乳剂样品并测定其相关质量指标,探索乳化剂种类和原药对相图中乳液区面积大小的影响以及相图中乳液区面积的大小对水乳剂样品稳定性的影响;通过观察相图绘制过程中相态转变和在相图中不同位置取点,加工水乳剂样品,测定其相关质量指标,明确加工水乳剂时乳化剂相的用量范围。【结果】虽不能单一地依靠相图中乳液区面积的大小筛选水乳剂的乳化剂,但形成乳液区面积大的乳化剂相对更适合加工水乳剂;SAA相用量与实际配方中油相含量有关,通常SAA相与油相的比值在0.1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