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9)
- 2023(11233)
- 2022(10002)
- 2021(9603)
- 2020(8115)
- 2019(19073)
- 2018(19178)
- 2017(36975)
- 2016(20368)
- 2015(23089)
- 2014(23095)
- 2013(22637)
- 2012(20510)
- 2011(18306)
- 2010(18408)
- 2009(16634)
- 2008(16136)
- 2007(13982)
- 2006(11888)
- 2005(10148)
- 学科
- 济(77559)
- 经济(77482)
- 管理(56473)
- 业(53005)
- 企(45248)
- 企业(45248)
- 方法(41021)
- 数学(36037)
- 数学方法(35320)
- 农(19209)
- 学(19185)
- 中国(18275)
- 财(17385)
- 业经(16796)
- 理论(15134)
- 地方(14821)
- 和(12924)
- 贸(12912)
- 贸易(12905)
- 农业(12837)
- 技术(12547)
- 易(12525)
- 环境(11883)
- 制(11779)
- 务(11674)
- 财务(11597)
- 财务管理(11575)
- 划(10905)
- 企业财务(10868)
- 教育(10308)
- 机构
- 大学(283153)
- 学院(282942)
- 管理(114701)
- 济(102930)
- 经济(100466)
- 理学(100437)
- 理学院(99337)
- 管理学(96991)
- 管理学院(96512)
- 研究(91331)
- 中国(65508)
- 科学(62142)
- 京(61331)
- 农(48373)
- 业大(47739)
- 所(46704)
- 财(44731)
- 研究所(43248)
- 中心(41245)
- 江(40046)
- 北京(38848)
- 农业(37804)
- 范(36924)
- 财经(36732)
- 师范(36549)
- 院(34204)
- 经(33347)
- 州(33179)
- 技术(32973)
- 师范大学(29305)
- 基金
- 项目(202594)
- 科学(156968)
- 基金(144440)
- 研究(143483)
- 家(127724)
- 国家(126701)
- 科学基金(108053)
- 社会(85673)
- 社会科(81097)
- 社会科学(81070)
- 省(80997)
- 基金项目(76871)
- 自然(74200)
- 自然科(72475)
- 自然科学(72460)
- 自然科学基金(71081)
- 划(68078)
- 教育(66925)
- 资助(61603)
- 编号(59042)
- 成果(46685)
- 重点(45307)
- 部(42793)
- 发(41996)
- 创(41757)
- 课题(40980)
- 科研(39460)
- 创新(38838)
- 计划(38421)
- 大学(37315)
- 期刊
- 济(107110)
- 经济(107110)
- 研究(75975)
- 学报(49999)
- 中国(49463)
- 科学(44990)
- 农(42568)
- 管理(41131)
- 大学(37242)
- 学学(35236)
- 教育(33653)
- 财(32663)
- 农业(29853)
- 技术(27140)
- 业经(18919)
- 融(18316)
- 金融(18316)
- 经济研究(16701)
- 财经(16391)
- 图书(16129)
- 业(15775)
- 林业(15720)
- 科技(15664)
- 技术经济(14058)
- 问题(13858)
- 经(13785)
- 理论(13745)
- 版(13659)
- 业大(13622)
- 统计(13518)
共检索到393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花利忠 江希钿 贺秀斌
3-PG模型是一个应用气候、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树木生理特性来模拟森林生长的机理模型,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于森林经营.为了准确、快速预测速生尾叶桉人工林生产力,该文运用3-PG模型对我国广东省雷州半岛上广泛种植的尾叶桉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用纪家林场尾叶桉标准地4年的观测数据来校正模型参数,用河头林场尾叶桉生长数据来验证模型在新立地条件下的性能.模型校正结果中,林分材积、树高和胸径的模拟平均精度都超过92%,相关系数超过0.93;除树根外林分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模拟精度都超过83%;观测的树根生物量比模型值偏低40%,主要原因是树根系统非常庞大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挖掘的深度,因此测定粗根和细根的...
关键词:
3-PG模型 林分生长过程 尾叶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曲凌昊 赵秀海 张春雨
[目的]运用过程模型模拟天然林的生物量及蓄积生长。[方法]以大兴安岭落叶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基于生理过程的动态模型3-PG模型在天然林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调整模型内置模块方程的参数,优化实测值与模拟值的拟合结果,最终得出适用于该地区落叶林天然林的模型参数组,并对不同林龄的林分预测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模型在胸径、枝干生物量、根生物量、地上生物量、整株生物量的模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枝干生物量与整株生物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2达到了0.98,且平均相对误差均控制在8%以内。对不同林龄林分的整株生物量与胸径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对3个龄组都有很好的拟合效果。[结论]在进行参数本地化调整后,3-PG模型可以运用在落叶松天然林的生长预测中,在生物量预测与胸径预测上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天然林 兴安落叶松 3-PG模型 生物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坤 曹林 汪贵斌 申鑫 曹福亮
【目的】利用3-PG模型估算江苏南部地区杉木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气候和林分观测历史数据确定3-PG模型参数并运行模型,估算杉木人工林的LAI和林分不同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并对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初始林分密度为4 6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在5年时林分达到郁闭,LAI为5.5;干生物量在23年达到最大值,为74.5t/hm2;根和叶的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根生物量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17.5t/hm2),叶生物量在第6年达到最大值(10.25t/h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解雅麟 雷相东 曾伟生
【目的】编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为落叶松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东北华北七省(市、区)——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第5~8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52块固定样地数据和气象数据,运用3-PG_(mix)过程模型编制落叶松人工林不同立地等级生长过程表。【结果】通过校验得到4种落叶松人工林3-PG_(mix)过程模型参数,林分各变量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一致性较高(R~2在0.71~0.96之间),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林分蓄积量的平均误差分别为5.70%、0.95%、4.70%和-4.56%,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4.88、12.00、16.74和13.11 m3·hm~(-2)。编制的林分生长过程表能够描述林分平均胸径、平均高、株数密度、公顷蓄积量、公顷生物量以及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公顷年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等随林龄增加的动态变化规律,4种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存在差异,其原因是适生条件、物候期、生长期等生物学特性不同所致,结果具有一定的统计可靠性和生物合理性。【结论】3-PG_(mix)过程模型模拟结果可用于编制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表,为生长过程表的编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羽 庞勇 夏晓运 贾炜玮
【目的】验证解析木数据参数化3-PG模型的可行性,利用解析木数据标定的模型预测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生长变化,为扩展参数化3-PG模型数据源提供依据,为模型数据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孟家岗林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解析木数据模拟胸径连续观测数据,结合相关公式计算叶、干、根生物量和蓄积量。根据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采用直接计算、参考文献、迭代拟合和默认参数等方法对3-PG模型进行参数化,利用密度试验林和固定样地数据对模型输出进行精度验证,并对模型输出与地面观测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精度很高(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锦昌 江希钿 许煌灿 王素萍 尹光天
马尾松人工林直径分布收获模型系统包括三大部分,即林分因子模型、Weibull分布参数回收模型和林分收获模型。此模型系统保证了林分变量间的一致性,实现了林分结构和产量(蓄积量和出材量)的动态预测,为用材林林木资产评估、确定森林的经济成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马尾松 直径分布模型 资产评估 经济成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钦 段文军 罗盛锋
CITYgreen碳储量模型在国内虽然已有一些应用,但对其准确性一直缺乏验证。本研究选择中国科学院鹤山站40块10×10m人工林样地,分别通过CITYgreen模型模拟和生物量转换方法对其碳储量进行计算。并以准确度较高的生物量转换方法对CITYgreen模拟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CITYgreen较准确地计算出人工林的碳储量值,与生物量转换计算方法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CITYgreen模型不仅对城市森林,而且对各类人工林碳储量核算都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价值。此外,文章还详细介绍了运用CITYgreen模型核算人工林碳储量的步骤和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知渊 舒清态 杜阿朋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整个持水过程中,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和持水速率一直大于未分解层;随着林下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持水量也随之减小,其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层深度基本呈反比;由于人工林内抚育经营活动较频繁,使枯落物分解迅速,而同时生物圈的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枯落物 土壤 持水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丁贵杰
为准确预测林分各径阶高,用试验林和固定样地资料,分析了树高曲线与林龄、立地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树高曲线随林龄、立地指数的增大,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而与林分密度无关。分析了国内外树高曲线模型研究状况,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再次参数化方法,把立地指数、林龄引入树高曲线模型,创建13个新模型。用200块标准地树高曲线资料,采用迭代法分别进行了拟合。经比较,选出有生物学意义扩展后Richards函数,建立了贵州省马尾松人工林标准树高曲线模型(以林龄、立地指数和胸径为自变量)。经检验,所建树高曲线预测方程可在研究区内应用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树高曲线 数学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Jim Morris 周光益 白嘉雨 周涛
利用热脉冲技术对雷州半岛2种主要土壤类型下的4年生尾叶桉人工林林分耗水量进行了为期1 a的观测,并对林分耗水与林分生长特性、气象因子及4 m深土壤有效水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尾叶桉人工林边材面积与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利用边材面积进行单株向林分尺度耗水的转换可行;河头、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日平均茎流密度分别为2 772、1 839 L.m-2.d-1;日平均耗水量分别为1.49、1.53 mm;河头与纪家尾叶桉人工林林分的年耗水量分别为542、559 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35%、36%;开阔的林冠及较小的叶面积指数、旱季时土壤有效水的减少及较低的饱和蒸汽压差等在不同程度上都限制了桉树的耗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宁南 徐大平 Jim Morris 周光益 周国逸 吴仲民
应用热脉冲法对雷州半岛4年生尾叶桉单株树干液流时空的动态变化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观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形成层以内木质部不同深度的茎流密度不同,其中靠近形成层部分液流速度较快,但各层都具有相同的日变化趋势,中午12点至1点达到最大;夜间因根压作用影响各层仍有微弱上升液流;各深度日平均茎流密度11 6L·m-2·d-1,最大为15 3L·m-2·d-1(晴天),最小仅为5 4L·m-2·d-1(雨天);(2)不同直径尾叶桉的日茎流密度具有相似日变化趋势,胸径与高度相近其茎流密度相同,大树较小树快,这主要与树木根系吸收土壤水分的能力有关;(3)热脉冲法与整树容器法对2年生幼树耗水量的同步...
关键词:
热脉冲技术 尾叶桉 茎流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宪宇 谢守鑫
根据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和解析木资料,采用生长量修正-分析方法推导和建立了与距离无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在建立林木胸径潜在生长函数(疏开木直径生长函数及疏开木冠幅-胸径关系)的前提下,以CCF为基础构造了一个新的林分密度指标:林冠重叠度(COD);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选择了相对直径(Rd)作为林木竞争指标.使用单木模型编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拟,预测程序-LRGP.BA8.该程序可以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自然状态和问伐情况下的生长过程,因而可以用于选择、设计最优间伐方案和造林密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梅 李凤日 张阳武
根据黑龙江省孟家岗林场、江山娇林场的固定标准地及吉林省松江河地区的团状枝解析样地调查数据,基于Korf生长方程,导出了落叶松人工林分自然稀疏模型和断面积生长模型,以此为核心构造了满足相容性原则的树高曲线动态预估模型、林分收获预估模型落叶松人工林生长模型系统。用由这4个模型构成的模型系统可模拟不同林分的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林分断面积及林分蓄积的生长过程,并与实际林分很接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孟利锋 张世英 何信
SV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大多都假定以潜在波动为条件的收益的分布是正态的,本文分析并比较了正态SV模型和具有厚尾分布,特别是t分布的SV模型。为了估计SV模型的参数,我们使用了BUGS软件,该软件借助Gibbs取样(一种MCMC方法)方法对模型进行贝叶斯分析。用上海和深圳的股票指数数据对两种SV模型进行了检验,认为厚尾SV模型可以更好地刻画收益的尖峰厚尾以及波动高的持续性。最后提出了使用BUGS软件对SV扩展模型进行估计的展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尔奇 凌远云 叶要妹
以湖北省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长过程表为基础,根据营林投入产出资料,采用现金流量贴现法编制出马尾松人工经营模型,与人工林多形曲线指数表、立地得分表、林分生长过程表共同构成生长经营模型。可用于预测和评价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经济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