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72)
2023(9734)
2022(8659)
2021(8151)
2020(6900)
2019(15835)
2018(16021)
2017(30633)
2016(16797)
2015(18899)
2014(18991)
2013(18836)
2012(17159)
2011(15349)
2010(15010)
2009(13498)
2008(12967)
2007(11136)
2006(9599)
2005(8178)
作者
(49880)
(41188)
(41107)
(38941)
(26397)
(19883)
(18643)
(16365)
(15669)
(14677)
(14200)
(13810)
(13134)
(12969)
(12705)
(12567)
(12561)
(12461)
(11880)
(11748)
(10432)
(10131)
(9944)
(9348)
(9324)
(9226)
(9225)
(9011)
(8337)
(8186)
学科
(64357)
经济(64289)
管理(49585)
(48410)
(40991)
企业(40991)
方法(32414)
数学(27955)
数学方法(27624)
(16768)
(16545)
技术(16346)
中国(15520)
(14662)
业经(14375)
地方(12590)
理论(11732)
农业(11588)
(11182)
贸易(11177)
(10968)
(10854)
环境(10516)
(9760)
财务(9695)
财务管理(9680)
(9651)
(9281)
教育(9200)
技术管理(9196)
机构
大学(238662)
学院(236662)
管理(97666)
(88090)
经济(86039)
理学(85624)
理学院(84702)
管理学(83198)
管理学院(82784)
研究(78299)
中国(54933)
科学(52496)
(50916)
(40335)
(40025)
业大(39092)
(37302)
研究所(37126)
中心(34717)
(33167)
北京(32055)
农业(31878)
(31253)
财经(30976)
师范(30866)
(29124)
(28230)
技术(27904)
(27236)
师范大学(25068)
基金
项目(171533)
科学(133589)
研究(123324)
基金(123103)
(108439)
国家(107564)
科学基金(91813)
社会(74798)
社会科(70832)
社会科学(70812)
(67934)
基金项目(66506)
自然(61851)
自然科(60397)
自然科学(60385)
自然科学基金(59285)
(57235)
教育(56130)
资助(50911)
编号(50287)
成果(39746)
重点(38160)
(37010)
(36263)
(36118)
课题(34329)
创新(33797)
科研(33303)
计划(32100)
大学(31406)
期刊
(91684)
经济(91684)
研究(65589)
学报(41541)
中国(41399)
科学(37926)
(35316)
管理(34748)
大学(30423)
学学(28707)
教育(27110)
(26369)
农业(25473)
技术(23217)
业经(15189)
(14631)
金融(14631)
科技(14189)
图书(14139)
经济研究(14083)
财经(14041)
技术经济(13025)
(12918)
理论(12289)
(11795)
问题(11729)
实践(11586)
(11586)
业大(11134)
情报(11074)
共检索到3287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水春  储霞玲  班庭辉  茅沈丽  林炎权  陈振国  李修岩  方春海  
为确定3种龙虾: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波纹龙虾(Panulirus homarus)和杂色龙虾(Panulirus versicolor)的休眠温度及其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对该3种龙虾的低温休眠温度和模拟低温休眠运输后的存活率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龙虾低温休眠原理的基础上,采用冰块梯度降温的方法,设置14℃、13℃、12℃、10℃4个温度,将从斯里兰卡收购的3种龙虾分别在4组不同温度下进行试验,观察龙虾的应激反应和休眠状态,以确定龙虾的低温休眠温度。并进行室内模拟试验,设置4个包装温度组(25℃、20℃、15℃、12℃),将不同温度组龙虾包扎装箱密封后静置于22℃的恒温室中,26 h后复苏并统计存活率,以检验低温休眠运输的可行性。结果发现,龙虾的休眠温度为12℃,处理时间应不超过10 min;室内模拟试验发现,包装温度为12℃情况下,26 h后平均龙虾存活率达98.3%,其中锦绣龙虾的存活率最高达到1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阮记明   钟智威   黄建珍   温娇萍   王朝   傅雪军   王润萍  
本研究旨在探究低温休眠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存活率、表观性状、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和肌肉品质的影响,为克氏原螯虾反季节上市提供参考。选取体重(17.98±0.83) g、体长(6.55±0.07) cm的克氏原螯虾,首先由25℃以5℃/h速率降温,确定其临界休眠温度和致死温度。再分别设置2℃/h、3℃/h、4℃/h、5℃/h降温和升温速率,根据其在不同降温速率、休眠温度和升温速率等条件下的存活率变化,确定最适休眠条件。最后,检测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表观性状、血清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肌肉品质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临界休眠温度为7℃,临界死亡温度为0℃;不同的降温速率中,以2℃/h速率进行降温,虾的存活率最高[(97.50±1.12)%];不同升温速率中,以2℃/h速率进行升温时虾的存活率最高[(98.33±1.05)%];不同的休眠温度组中,休眠60 d后,5℃下进行低温休眠的虾存活率最高[(60.50±2.02)%];故确定以2℃/h降温、5℃休眠和2℃/h升温为本研究克氏原螯虾最适休眠条件;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休眠60 d与0 d相比,体重、体长、肥满度(CF)、肝胰腺重和肝胰腺指数(HSI)变化不显著(P>0.05);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休眠30 d时,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其余休眠时间点(P<0.05);而休眠60 d时,血清中AKP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休眠时间点(P<0.05)。休眠15 d、30 d、45 d、60 d时,血清中ACP、SOD、MDA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最适休眠条件下,克氏原螯虾休眠60 d与0 d相比,其肌肉硬度和恢复性显著降低(P<0.05),内聚性显著升高(P<0.05);而其鲜味氨基酸中的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甘氨酸变化不显著(P>0.05)。综上,2℃/h的降温速率、5℃休眠和2℃/h的升温速率为本研究条件下克氏原螯虾的最适低温休眠保活条件;以该条件休眠60 d,克氏原螯虾表观性状变化不显著;其免疫和抗氧化调节功能随着休眠时间的延长减弱,存活率降低。此外,低温休眠会引起克氏原螯虾肌肉部分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但风味成分未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立学  王海南  范晶  那守海  
研究了紫椴种子的休眠与萌发条件,主要对其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设计包括3种处理:不同时间的浓H2SO4处理(10、30、60min),4种不同的层积方式(无处理,0~5℃、30d,15~20℃、30d,15~20℃、10d→0~5℃、20d),不同浓度的GA3处理(0、100、300mg/L)。每种处理设置4个重复。经上述处理的种子最终萌发率与平均萌发时间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同时,15~20℃、10d→0~5℃、20d的变温层积比其他恒温层积更加有效;层积处理效果比浓H2SO4、GA3的处理效果更好。对紫椴种子处理的最佳组合是以浓H2SO4浸泡种子30min,然后施以100mg/L的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杰  艾辛  梁成亮  蔡珍艳  魏兴敏  陈小虎  
为了解低温和赤霉素对大蒜蒜种休眠的解除效应,以玉林大蒜和成都大蒜为试材,研究了用赤霉素100,150,200,250 mg/L分别进行1,2,3,4,5,6,7 d的处理;在5,10,15,20,25℃条件下分别处理10,15,20,25,30,35 d;用150 mg/L赤霉素处理玉林大蒜,用200 mg/L赤霉素处理成都大蒜,在5,10,15,20,25℃下处理5,10,15,20,25 d对大蒜发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常温下对玉林大蒜用150 mg/L赤霉素处理4 d出苗率可达45%;对成都大蒜用200 mg/L赤霉素处理4 d,出苗率为27.33%,常温下用赤霉素处理时间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杰  艾辛  何长征  杨亚  李志刚  
为打破大蒜蒜种休眠,以提前播种,及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采用低温和常温下清水或赤霉素溶液浸泡蒜种,研究打破大蒜蒜种休眠的效果.结果表明,赤霉素加低温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最好,经低温处理的蒜种在田间都表现出分蘖现象;赤霉素以150mg/L效果较好,用清水浸种虽然对打破休眠有一定作用,但是烂种严重;单一因素处理打破休眠的效果不如两因素结合处理.赤霉素加过氧化氢(H2O2)处理对迟熟品种能增强打破休眠的效果,对早熟品种则减弱打破休眠的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永杰  赵艳华  周明德  
苹果金冠品种的休眠茎尖经3种不同方法(玻璃化法、包埋-干燥法和两步降温法)超低温保存后,均获得成功,存活率达到了83%。休眠茎尖由于经受了冬季的深冷驯化和具有较低的含水量,因而成为超低温保存的良好试材。经过玻璃化液(PVS3:50%甘油+50%蔗糖)预处理80min(25℃条件下)后或经蔗糖溶液预培养并于无菌空气中干燥脱水至含水量30%左右后,休眠茎尖可直接投入液氮进行超低温保存。保存后的休眠茎尖经离体培养后可直接再生植株。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试材生理状态的选择是超低温保存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不仅可以简化超低温保存的程序,而且可以提高此方法的实用性,为早日建立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库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震  何松林  王艳梅  李广涛  蒋建平  
为探明泡桐顶芽枯死原因以及利用侧芽进行人工接干的理论基础 ,采用切枝水培法研究了毛白 33泡桐顶侧芽休眠发育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 :①毛白 33泡桐的顶芽和侧芽 1不是因为早霜或寒冷冻害而死 ,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采取的一种适应策略 ;②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发育成了冬休眠芽 ,能够抵御冬季寒冷而越冬 ,并利用冬季低温信号解除其休眠 ,使冬芽萌发可能温度范围向低温方向扩大 ;③毛白 33泡桐侧芽 2、3、4在春季可以同时萌发 ,但侧芽 3萌发率稍高些 ,而侧芽 5难于萌发 ;④在 2 5℃下上部侧芽的萌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下部侧芽的萌发 ,但 15℃下不存在上部侧芽萌发抑制下部侧芽萌发的现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玉兰  
对不同温度(5℃、10℃、20℃)、不同储藏时期魔芋块茎的发芽率、呼吸强度、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和休眠生理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魔芋的休眠属于生理型休眠,解除过程较长,收藏后经历4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结束休眠过程。休眠生理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休眠初期(后熟期):从采收至11月下旬,历经1个月。呼吸作用较强,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强。块茎开始进入休眠期。2、深休眠期:从11月下旬—12月下旬或1月上旬,历时1个月,呼吸作用很弱,过氧化氢酶、淀粉酶活性低。块茎处于深休眠阶段。3、休眠解除期:从12月下旬~2月下旬,历时2个月。呼吸作用仍很弱,过氧化氢酶逐渐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新如  刘建汀  裘波音  李永平  朱海生  温庆放  
【目的】探讨影响冬瓜种子休眠的原因,确定种子休眠特性,为探明冬瓜种子休眠机理及破除方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冬瓜种子为材料,对其进行外观观察及形态指标和质量测定,分析数量性状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采用恒温烘干法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TTC)法检测种子含水量和生活力;采用去皮法和吸水法处理种子,计算其发芽率和吸水率;以蒸馏水为对照(CK),分析0.02,0.04,0.06,0.08,0.10 g/m L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此外还分析了0.02,0.04,0.06,0.08,0.10 g/m L种皮、种胚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探讨冬瓜种子的休眠机理。【结果】冬瓜种子的种皮坚硬且厚,种子长、宽、厚平均值分别为1.155,0.694和0.226 cm,千粒质量平均值为52.820 g,含水量为75.800%。种子长、宽、厚在4~5级分布频率均较高,种子胚根长在9级分布频率最高,种皮质量和种胚质量均在6级分布频率最高,种子千粒质量和含水量主要分布在4~6级。种子厚与种子长、宽,胚根长与种子长,种皮质量与种子长、种子厚、胚根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同等条件下培养5 d后,完整冬瓜种子无萌发,而去皮冬瓜种子发芽率达到54.67%。冬瓜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良好,吸水处理21 h后,冬瓜完整种子和破壳种子的吸水率仅相差5.80%。冬瓜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种子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根长的抑制效应大于苗高;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增大,种皮、种胚水和甲醇浸提液抑制效应总体增强;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水浸提液,种胚浸提液的抑制效应大于种皮浸提液。冬瓜种子种皮和种胚甲醇浸提液总体能抑制白菜幼苗的SOD、CAT、POD活性。【结论】种子中的内源抑制物和种皮机械束缚可能是冬瓜种子休眠的重要原因,而种子各部位浸提物可能通过抑制保护酶活性而影响幼苗生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雅君  江玲  罗林广  翟虎渠  志村英二  杨世湖  万建民  
以 13个水稻主栽品种及 11个F1代抽穗后 35d的种子为材料 ,进行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结果显示 ,30℃下 ,种子未去颖壳时 ,南京 11、桂朝 2号等品种的发芽率均高于 80 % ,无休眠性 ;IR36的发芽率仅为 19% ,具有较强的休眠性 ;越光、N2 2的发芽率分别为 2 %和 0 % ,具有极强的休眠性 ;F2 代种子的发芽率均不超过亲本 (越光除外 )。除去种子颖壳后 ,大多数供试材料的发芽率均显著提高 ,休眠性丧失 ,尤其是F2 代种子 ,但N2 2仍保持极强的休眠性。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酶活性与种子休眠性呈负相关。内源激素的分析表明 ,在吸水之前 ,不同休眠性品种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李天来  倪伟东  
从天女木兰(Magnolia sieboldiiK.Koch)种子的形态、种皮电镜观察、种子各部分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和种子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的变化等方面研究种子的休眠特性。结果表明:天女木兰种子秋季采收后其种胚尚未发育完全,是导致天女木兰种子深休眠的主要原因,但其种皮透性良好;种子不同部位存在不同程度的发芽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假种皮和胚乳中;种子成熟时胚乳中高浓度的ABA、IAA及低浓度的GA3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又一原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丹  孙传清  屠乃美  
种子休眠是内在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种子结构、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等是导致种子休眠的内在原因;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外源 GA3,ABA 及可溶性糖分均具有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休眠和促进发芽的作用.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影响休眠的遗传位点进行定位是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伟  杨奕  马绍宾  李江  
以石蜡切片法、抑制物生物鉴定法及对比分析法开展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的研究。结果表明,滇重楼果实成熟时胚发育不完整,停留于球形胚阶段,胚的发育程度在果实成熟后不受采收时间的影响;滇重楼种子能正常吸水,不存在由于透水性差而引发的休眠;滇重楼外种皮和胚乳的水浸提液对小白菜种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带外种皮的滇重楼种子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种子萌发时间显著延后,滇重楼外种皮抑制胚的形态后熟。基于研究结果,认为滇重楼种子休眠类型为综合性休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居玉玲  古瑜  王炳君  蒋蕾  罗智敏  李戍彤  魏众济  
采用激素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贮存在 3种温度下 ,4个不同处理的微型薯内源激素GA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及对微型薯休眠的影响 ;微型薯经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后 ,在不同贮存温度下 ,观察其萌芽状况。结果表明 :GA3,ABA和IAA的含量呈上下起伏的变化 :萌芽前 ,ABA含量下降 ,而GA3含量上升 ,二者的比值随着打破休眠而缩小 ;在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处理试验中 ,1%硫脲浸泡微型薯 1h ,在 2 5℃条件下萌芽最早 ,且芽长而粗 ;10mg/LGA3和 10mg/LIAA + 10mg/LGA3亦能提前打破休眠 ;温度对促进微型薯的萌芽及对外源激素和化学药剂的吸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丽芬  邵崇斌  张宗勤  
对经低温层积处理和无预处理的白皮松种子离体胚以及带全胚乳和部分胚乳的胚进行培养试验 ,离体胚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蔗糖的有或无GA3的琼脂培养基或滤纸上 ;带全胚乳胚和部分胚乳胚培养在滤纸上。结果表明 ,无预处理种子的离体胚培养在滤纸或低浓度的蔗糖琼脂培养基上均不能萌发出胚根 ;当蔗糖浓度为 3 0 %时 ,2 0 %的胚可萌发出胚根 ;在 3 0 %~5 5 %范围内 ,随着蔗糖浓度的增加 ,胚根萌发率及萌发速度呈上升趋势 ,萌发率可达 40 % ,发芽指数可达 6 5 %·d- 1 ;继续增加蔗糖浓度不能使其余 60 %的胚萌发。无预处理在滤纸上培养的带全胚乳胚 92 0 %可萌发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