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08)
- 2023(3176)
- 2022(2837)
- 2021(2573)
- 2020(2037)
- 2019(4605)
- 2018(4461)
- 2017(8060)
- 2016(4793)
- 2015(5240)
- 2014(5111)
- 2013(4966)
- 2012(4718)
- 2011(4392)
- 2010(4377)
- 2009(3882)
- 2008(3840)
- 2007(3531)
- 2006(3076)
- 2005(2581)
- 学科
- 济(16490)
- 经济(16483)
- 管理(8593)
- 业(8405)
- 方法(8343)
- 数学(7681)
- 数学方法(7550)
- 学(7509)
- 企(5556)
- 企业(5556)
- 农(5482)
- 环境(3918)
- 农业(3785)
- 生态(3698)
- 中国(3609)
- 地方(3478)
- 业经(3301)
- 森(3213)
- 森林(3213)
- 林(3183)
- 资源(2993)
- 和(2888)
- 贸(2872)
- 贸易(2871)
- 易(2758)
- 理论(2440)
- 财(2324)
- 发(2236)
- 划(2142)
- 技术(2106)
- 机构
- 大学(70389)
- 学院(69497)
- 研究(30148)
- 科学(24181)
- 济(23674)
- 农(23375)
- 经济(23193)
- 管理(22412)
- 理学(19834)
- 中国(19803)
- 业大(19494)
- 理学院(19485)
- 管理学(18739)
- 管理学院(18630)
- 农业(18375)
- 所(17838)
- 研究所(17044)
- 京(16506)
- 农业大学(12622)
- 中心(12328)
- 院(11917)
- 省(11858)
- 室(11596)
- 江(11111)
- 实验(10982)
- 北京(10531)
- 实验室(10483)
- 林业(10191)
- 重点(9992)
- 研究院(9844)
- 基金
- 项目(55334)
- 科学(41217)
- 基金(38820)
- 家(38450)
- 国家(38192)
- 研究(32206)
- 科学基金(30015)
- 省(22931)
- 自然(22562)
- 自然科(22023)
- 自然科学(22016)
- 自然科学基金(21636)
- 基金项目(21004)
- 划(19639)
- 社会(18604)
- 社会科(17685)
- 社会科学(17677)
- 资助(16341)
- 教育(14530)
- 科技(13758)
- 计划(13700)
- 重点(13400)
- 发(11928)
- 科研(11687)
- 编号(11088)
- 专项(10725)
- 部(10667)
- 创(10641)
- 创新(10089)
- 农(10085)
共检索到97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阎海平 王平玺
该文对北京西山的洋槐、元宝枫和栓皮栎人工林生态系统内营养元素含量、积累、分布和循环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树种的营养元素含量均随器官不同而产生差异.在林木生存空间的养分贮量中,洋槐林N元素贮量高,达853kg/hm~2,元宝枫和栓皮栎林Ca元素贮量多,为727kg/hm~2和563kg/hm~2.3种林分养分循环速率相差不大,在0.75~0.79之间.而对养分的利用效率,其顺序为洋槐林>元宝枫林>栓皮栎林.
关键词:
洋槐 元宝枫 栓皮栎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娜 李建 刘海丰 桑卫国
研究暖温带东灵山3种落叶阔叶林的碳氮元素含量和C∶N比率的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和乔木层的碳元素含量表现为白桦林>辽东栎+棘皮桦混交林>辽东栎林,氮元素含量在辽东栎+棘皮桦混交林中最高,为另外2种林型含量的2倍,而3种林型的土壤微生物碳氮元素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不同林型土壤微生物的C∶N比率变动很小,并且不受土壤碳氮含量变化的影响;3)3种林型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的C∶N比率变化不大,表现出受限制的化学计量学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宽宽 卢建 刘仁林 李中阳 李江
在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两种生境类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即虾公塘山谷生境类型的群落和山脊生境类型的群落,分别设置群落样方进行调查、取样,并测量了不同植物、不同高度的叶片中12个化学元素的含量,分析、探讨叶片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群落Ⅰ为罗浮栲林,乔木有8科、12属、16种,群落Ⅱ为米槠林,乔木有10科、11属、14种。在物种水平上,不同植物叶片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境类型条件下,山谷的草本层物种平均化学元素的含量顺序为K>Ca>Mg>P>Mn>na>Fe>Zn>B>Cu>Se,山谷和山脊的灌木层物种平均化学元素含量顺序相同,为K>Ca>Mg>P>Mn>na>Fe>Z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冬冬 罗应华 林建勇 何巧萍 覃林 零雅茗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相关性。【结果】以完全随机模型对样地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优势种在1~11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柔毛紫茎Stewartia villosa在1~25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以异质泊松模型分析时,发现优势种在10~25 m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表明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影响,且不同种群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样地微地形因子中海拔和坡度对优势种的格局分布影响较大;不同种群的龄级空间分布格局受个体密度影响较大,增长型种群幼龄个体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其空间分布趋于随机分布,衰退型种群成年个体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幼龄个体随机分布;样地群落优势种的幼树、小树、成年树之间无种内竞争排斥关系,种内关联性均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种内关联性与尺度相关;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总体呈正关联,种间正相关和无关联种对多于负相关种对,表明群落中优势种的种间竞争关系较弱,优势种间相互独立,利于物种共存。【结论】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的影响,且分布格局随尺度和发育阶段而变化。种内、种间关系多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群落优势种排斥竞争关系不显著,群落种群结构稳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方怡然 蔡金桓 薛立
为人工阔叶林的经营模式提供合理的依据,对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云勇林场的3种人工阔叶林(贼佬坑石笔木林,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仙人春阔叶混交林)的树种叶片养分和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的叶片氮、磷、钙、镁含量水平均不高;混交林中各树种的叶片养分状况优于纯林,且仙人春阔叶混交林的混交模式优于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仙人春阔叶混交林中格木、米老排及白石岗阔叶混交林中黄兰和火力楠的叶片养分状况优于其他树种;混交林中各树种的整体光合指标高于纯林,且白石岗阔叶混交林各树种的光合能力高于仙人春阔叶混交林;贼佬坑石笔木林的各项光合指标均最低,而白石岗阔叶混交林的华南毛柃的各项光合指标均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海 惠刚盈 胡艳波 李储山 林天喜 张显龙 吴相菊
利用角尺度法分析了天然红松阔叶林林木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数学模型对抽样点数与对应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吻合率的关系进行拟合,将拟合方程二阶导数开始趋近于0的点对应的样点数确定为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抽样调查的最小样本量,并利用9块模拟样地及2块厄瓜多尔天然林样地的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求证最小样本量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天然红松阔叶林空间分布格局调查的最小样本量为49。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新 郭景唐 陈峻崎
本文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在不同时期的营养元素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叶中各元素的含量顺序为N>K>Ca>P>Mg>Fe>Mn>Zn>B>Cu,其它器官为N>Ca>K>P>Mg≥Fo>Mn>Zn>B>Cu.各元素在树体内的分布状况随着生长季节有所变化,其中N、P、K、Mg、B比较一致,为叶>细枝>细根>粗枝>粗根>干.叶中N,P、K、Zn、BA生长季开始到结束表现为持续减少,而Ca、Mg、Mn则表现出累积趋势.
关键词:
落叶松 营养元素 养分分布 季节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阎海平 王平玺
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元宝枫、栓皮栎、洋槐3种落叶阔叶人工林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生物量为53.77~107.67kg,林分生物量为43.94~95.06t/hm~2,年净生产量为2.98~4.64t/hm~2·a.3种林分生产力以洋槐最高,元宝枫次之,栓皮栎最低.
关键词:
元宝枫 栓皮栎 洋槐 生物量 生产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思婧 丁山 庞春梅 郑枭 王通 余树全
[目的]细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gracilis是中亚热带森林主要构成树种,也是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势树种之一。研究自然状态下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森林群落中细叶青冈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探讨其动态规律及其影响机制,对该区域森林生态恢复、细叶青冈种群发展以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保护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 hm~2 (100 m×100 m)固定监测样地2012和2017年2期调查数据,从种群数量特征、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细叶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1)2012—2017年细叶青冈种群个体从276株增加到291株,死亡个体共25株,新增个体共40株,种群年增长率为1.06%。种群平均胸径从10.65 cm增加到10.82 cm,胸高断面积从4.71 m~2·hm~(-2)增加到5.15 m~2·hm~(-2)。(2)细叶青冈种群年龄结构呈倒“J”型,种群自然更新良好,种群结构稳定。(3)细叶青冈种群新增与死亡个体集中分布在幼苗幼树阶段(Ⅰ~Ⅱ龄级),且随龄级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4)细叶青冈整体呈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转为随机分布。相比2012年,2017年幼苗聚集强度有所减弱,幼树、中树聚集强度稍有增强。(5)各生长阶段间的空间关联均在小尺度表现为正相关,随着尺度的增加过渡到无相关或负相关,2017年除幼树与中树、幼树与大树外,其余生长阶段间的空间正相关稍有增强。[结论]天目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细叶青冈种群属于稳定增长型种群,种群整体呈聚集分布,各生长阶段间的空间关联在小尺度空间呈正关联,体现细叶青冈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5 a间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不显著,幼龄个体因聚集分布受密度制约而竞争激烈。为维持种群的长期稳定,必要时可分阶段进行人工调控。图4表1参2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 韦新良 王敬 汪贤挺 俞立鹏
研究树种的种内种间竞争特性对森林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采用相邻网格调查获取数据,用逐步扩大范围的方法确定影响对象木的最佳竞争范围,利用Hegyi竞争模型对龙王山落叶阔叶林优势树种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当样圆半径为7 m时,单位面积的平均竞争强度已经趋于稳定。落叶阔叶林中优势树种有12种,包括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四照花Cornus kousa,毛山荆子Malus baccata,茅栗Castanea seguinii,灯台树Cornus controversa,玉铃花Styrax obassia,米心水青冈Fagus engleri...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樊纲惟 项文化 雷丕峰 邹丽梅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峻嶍 陈蕙心 周世兴 向元彬 黄从德
[目的]研究氮沉降背景下凋落叶分解过程中钾(K)、钙(Ca)、镁(Mg)元素的释放动态,揭示森林生态系统在氮沉降持续增加背景下养分元素的循环过程。[方法]在华西雨屏区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设置对照(CK)、低氮(L)、中氮(M)和高氮沉降(H)4个处理,以NH4NO3为氮源,采用尼龙网袋法对凋落叶进行模拟氮沉降分解试验,研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浓度及残留率,探讨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经过1年的分解,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浓度的下降,显著促进了Ca元素浓度的下降,对Mg元素浓度无显著影响。在各处理中,K元素呈净释放模式,Ca元素表现为释放-富集的交替模式,Mg元素呈富集-释放模式,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分解1年后,L、M和H处理的K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高3.91%、10.27%和13.91%,模拟氮沉降显著抑制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Ca元素残留率分别比CK低6.39%、6.51%和15.93%,模拟氮沉降显著促进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a元素的释放;L、M和H处理的Mg元素残留率与CK差异不显著,模拟氮沉降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Mg元素的释放无显著影响。[结论]模拟氮沉降未改变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模式,但对凋落叶分解过程中K、Ca、Mg元素的释放速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海 惠刚盈 胡艳波 李储山 林天喜 张显龙 吴相菊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经营天然红松阔叶林提供借鉴,本研究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大坡经营区设立面积为1 hm2的样地,利用全站仪对高度1.3 m以上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然后利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等3种结构参数,分析了样地内不同径阶林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然红松阔叶林中小径阶(胸径≤10 cm)林木占总株数的59.4%,其周围林木呈随机分布,与林分的总体分布格局一致。大径木的平均角尺度呈急剧下降的趋势,说明其相邻木挤在一起的现象大幅度减少,相邻树木在其四周趋于均匀分布。林木大小比数随胸径的增大呈迅速减小的趋势,小径木多明显受压,中径木处于中庸状态或亚优势...
关键词:
天然红松阔叶混交林 径阶 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敏 彭晚霞 徐庆国 杜虎
运用地理统计学和Illumina 16S rRNA基因测序等手段,研究广西环江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25 hm~2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林土壤主要门级微生物类群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广西环江木论国家自然保护区喀斯特森林土壤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bacteria,34.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0.7%)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2.2%);土壤细菌类群显示空间相关性的自相关范围为44.4~841.4m,其中大部分细菌类群的变程在研究区域范围(500 m)内;在研究区内,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从北到南逐渐升高,而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则从北到南逐渐降低,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的相对丰度呈斑片状分布,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的相对丰度呈单峰型分布,WS3(L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则呈间歇性的低值条带和高值条带状分布。可见,喀斯特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相对丰度呈现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蕾 张春雨 赵秀海
为进一步揭示天然阔叶红松林的空间结构规律,为合理选择种群结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面积为1hm2的固定样地,对样地内的林木进行每木调查和坐标定位。运用均匀度理论对不同径阶大小的林木进行空间格局分析,并运用均匀度、点格局、角尺度3种格局研究方法对样地中的主要树种及林分整体的空间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小径阶林木的分布状态为集群分布,随着径阶的增大,林木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2)阔叶红松林的格局分布为集群分布,这主要受到了演替阶段和林分年龄的影响。3)3种方法在格局不太明显的种群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3种方法在格局检验上各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