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1)
- 2023(6671)
- 2022(5755)
- 2021(5317)
- 2020(4562)
- 2019(9883)
- 2018(10049)
- 2017(18408)
- 2016(10147)
- 2015(11583)
- 2014(11837)
- 2013(11472)
- 2012(10769)
- 2011(9845)
- 2010(10046)
- 2009(9858)
- 2008(10053)
- 2007(9369)
- 2006(8459)
- 2005(8039)
- 学科
- 管理(37014)
- 济(35541)
- 经济(35460)
- 业(30584)
- 企(27270)
- 企业(27270)
- 制(14447)
- 方法(13771)
- 财(13759)
- 数学(11011)
- 数学方法(10734)
- 中国(10334)
- 学(10305)
- 体(9643)
- 农(9529)
- 业经(9237)
- 银(8644)
- 银行(8619)
- 务(8549)
- 财务(8515)
- 财务管理(8492)
- 行(8179)
- 体制(8128)
- 企业财务(8050)
- 融(7882)
- 金融(7879)
- 理论(7465)
- 划(6773)
- 环境(6728)
- 度(6513)
- 机构
- 大学(155995)
- 学院(152629)
- 济(56851)
- 经济(55290)
- 管理(54272)
- 研究(54225)
- 理学(45252)
- 理学院(44706)
- 管理学(43596)
- 管理学院(43324)
- 中国(43176)
- 科学(34776)
- 京(34672)
- 财(31556)
- 所(28645)
- 农(27580)
- 中心(25605)
- 研究所(25600)
- 江(25463)
- 业大(24053)
- 财经(23610)
- 北京(22184)
- 农业(21481)
- 经(21160)
- 院(20051)
- 州(19868)
- 范(19315)
- 省(18973)
- 师范(18907)
- 经济学(17477)
- 基金
- 项目(98560)
- 科学(75856)
- 基金(70731)
- 研究(68929)
- 家(63262)
- 国家(62727)
- 科学基金(52690)
- 社会(42321)
- 社会科(39964)
- 社会科学(39957)
- 省(38342)
- 基金项目(36743)
- 自然(35269)
- 自然科(34459)
- 自然科学(34447)
- 自然科学基金(33849)
- 划(32485)
- 教育(32451)
- 资助(29735)
- 编号(26568)
- 成果(23611)
- 制(22668)
- 重点(22599)
- 部(21524)
- 创(20079)
- 课题(19798)
- 发(19562)
- 科研(19047)
- 创新(19015)
- 大学(18860)
共检索到245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谢堃 陈天及 王智君 严志刚 李雪艳
在研制脉冲膨胀阀的基础上,对3种节流机构在低温陈列柜制冷系统运行中进行了性能实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脉冲膨胀阀的制冷系统运行状态有别于热力膨胀阀和传统的电子膨胀阀,其蒸发器制冷剂蒸发温度在开机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状态,并继续维持这一稳定温度,且系统蒸发器内制冷剂的过热度较小,同时使用脉冲膨胀阀的陈列柜柜温降温速度较快,柜温稳定性较好。同时脉冲膨胀阀可任意调节系统的供液系数来改变循环的制冷剂供液量及系统的蒸发压力和蒸发温度,使系统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要求,提高制冷系统的运行经济性。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谢堃 陈天及 余克志 严志刚 李雪艳 杨宁
实验研究了环境温湿度对内藏机组的立式敞开式冷藏陈列柜制冷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实验测试表明,环境温度每升高1℃,柜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将上升1.2℃,蒸发温度将上升0.7℃,机组功率消耗将增加2%;同样,环境相对湿度每升高10%,制冷系统的冷凝温度将上升0.9℃,蒸发温度将上升1.3℃,机组功率消耗将增加2.25%。当环境温湿度从25℃、40%上升到30℃、90%时,系统冷凝温度升高11.0℃,蒸发温度升高10.1℃,机组功率消耗增加21%。因而,维持较低的温湿度环境工况,可使柜运行性能稳定,并使机组功率消耗减少,达到节能的目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郭美荣 孙淑凤
介绍了自制实验台的研制目的意义和方法,通过相关专业4个学年的实验验证,该仪器符合实验室制冷实验的教学要求,测试结果正确,具有良好的实验教学应用效果。
关键词:
自制实验台 制冷专业 制冰时间 制冰效率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群 张恒洋 卢松涛 李杨 吴晓宏
设计了一个融入科研课题内容的综合性实验项目——纳米ZnO复合金属有机框架(MOFs)涂层材料及其辐射制冷性能研究实验,并完善了考核评价方式。该实验涉及化学、材料、能源和环境等学科知识,从分子、原子视角设计制备多孔材料,并应用于辐射制冷工程实践,使学生了解自牺牲模板和涂层的制备方法及传热知识,掌握相关测试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跨界融合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冯能莲 陈龙科 邹广才
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高温条件下散热和低温条件下加热的新一代液冷热管理系统,研发了电池包制冷/加热系统实验平台。根据新一代液冷电池包的结构特点,在完成实验平台总体结构设计和关键部件选型的基础上,完成实验平台搭建。实验平台通过供液系统、制冷系统、加热系统、信号测量与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实现液冷电池包的热特性实验,为后续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凌蕾 史可 何春霞
[目的]为比较不同植物纤维对其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选用稻壳、芦苇秸秆、竹3种性能较优的植物纤维和PLA制备高含量植物纤维复合材料(植物纤维含量为50%)。[方法]对植物纤维进行了成分分析,观察了植物纤维PLA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微观形貌,测定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竹纤维/PLA复合材料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其弯曲强度为91.37 MPa,比稻壳、芦苇秸秆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分别高出17.18%、40.33%;冲击强度为5.06 kJ·m~(-2),比稻壳、芦苇秸秆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高出9.49%、53.56%。竹纤维/PLA复合材料的断面微观结构最致密,纤维与PLA结合最好。高含量植物纤维填充会降低复合材料的耐水性和热稳定性,而竹纤维/PLA复合材料能够保持较好的耐水性和耐热性。[结论]3种高含量植物纤维复合材料中,竹纤维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综合性能,为后续进一步拓宽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家敏
对物联网技术进行了分析,并从物联网技术的角度对冷链物流的制冷系统进行了研究,对其系统设计方案以及涉及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物联网技术 冷链物流 制冷监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冠琳 刘树帅 郑超 毕见强
高性能新材料的大量出现对材料的测试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Gleeble和Zwick设备是目前测量材料力学性能中知名度较高且具有代表性的2种设备。该文详细介绍了2种设备的加热/冷却方式、测温手段、引伸计、拉伸速率等,方便使用者选用设备。此外,利用2种设备分别对铝合金进行不同温度下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对获取的拉伸曲线进行分析并提出设备选用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佳闻 何春霞 郭航言 明丽
[目的]亚甲基蓝广泛用于化学指示剂、染料、生物染色剂和药物等领域并在印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染料废水并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为此探讨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方法]用限氧控温法在500℃下制备5种秸秆(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小麦秸秆、花生秸秆、芦苇秸秆)生物炭,用电镜显微镜扫描、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对5种秸秆生物炭微观结构、官能团、元素进行表征,并用5种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吸附性试验,对比和分析5种秸秆生物炭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结果]水稻秸秆、小麦秸秆和芦苇秸秆具有圆孔型微孔结构;玉米秸秆和花生秸秆具有平行壁型微孔结构。5种秸秆生物炭的FTIR图谱均含有极性基团和芳香性结构。它们X射线衍射图谱的主峰值均出现在(2θ)介于20.8°~28.1°。pH以及投入量的增加会提高秸秆生物炭吸附能力。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小麦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最大,最大理论吸附量为27.82 mg·g~(-1);水稻秸秆生物炭和芦苇秸秆生物炭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27.28和22.72 mg·g~(-1);而花生秸秆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对亚甲基蓝吸附能力较差。[结论]在5种秸秆生物炭中,小麦秸秆具有良好的表面特征和吸附亚甲基蓝能力,为有机污染吸附的优选材料。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亚甲基蓝 表征 吸附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峰 何春霞 朱碧华 张园园 常萧楠 刘丁宁
[目的]为探讨4种植物壳纤维(花生壳、椰子壳、榛子壳、稻壳)成分和性能的差异,以及其替代木纤维作为木塑复合材料增强材料的可能性。[方法]对4种植物壳纤维进行成分分析和吸水性能测试,并对4种植物壳纤维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差示扫描联用法(TG-DSC)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4种植物壳内、外表面微观结构。[结果]4种植物壳纤维均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成分,稻壳纤维素含量最高,为44%;4种植物壳纤维热分解过程基本相似,在280365℃阶段,它们的失重均较大,稻壳剩余质量比
关键词:
植物纤维 成分 吸水性 热性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磊 何春霞 姜良朋 李晓波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9种植物秸秆(花生、油菜、芦苇、大豆、红薯、芝麻、棉花、小麦、水稻秸秆)纤维理化特性的差异,以及其替代天然植物纤维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对9种秸秆纤维进行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XRD)分析,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微观结构。[结果]9种秸秆纤维红外光谱曲线基本相似;芦苇、油菜和棉花秸秆峰值较高,结晶度较高;芝麻和油菜秸秆抗吸湿性能高于其他7种植物秸秆材料,而小麦和水稻秸秆抗湿性差;9种秸秆纤维微观结构差异较大,芦苇、水稻和小麦秸秆长径比较大。[结论]在9种秸秆纤维中,芦苇和油菜秸秆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小麦、水稻和芦苇秸秆具有较高的长径比以及较低的阻湿性,这些优异的理化特性都为秸秆纤维增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秸秆纤维 微观结构 吸湿性 长径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祝保英 滕光辉 王平智
在分析研究热电制冷技术工作特点的基础上 ,利用热电制冷技术开发了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温度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 ,应用该温控系统能够把营养液夏季温度控制在 2 1~ 2 3℃ ,冬季温度控制在 19 5~ 2 0 5℃范围内 ,满足番茄深液流无土栽培的需求 ;系统制冷系数约为 2 0 % ,适用于制冷量需求较小的栽培情况。该系统使用方便 ,改变电流方向即可以实现制冷和加热的转换
关键词:
热电制冷 营养液 控制 温度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革 周志国
以H2O/LiBr为工质的制冷潜能储存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特性的系统分析,建立了系统的热力计算模型,并进行了热力计算,同时与其他现有的蓄能系统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新型蓄能系统起到平衡电网峰谷负荷即移峰填谷的作用;具有其他蓄能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蓄能密度大,它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能及工业废热等各种能源作为系统的驱动热源,系统简单,工作介质对环境友好,污染小,技术成熟,经济性好。
关键词:
蓄能系统 蓄能密度 热力计算 水/溴化锂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哈里旦木·阿布都克里木 刘洋 孙茂松
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机器翻译已在多个语言对上显著超过传统的统计机器翻译,成为当前的主流机器翻译技术。该文从词粒度层面出发,对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6种神经机器翻译方法在维吾尔语-汉语翻译任务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这6种方法分别是基于注意力机制(GroundHog),词表扩大(LV-groundhog),源语言和目标语言采用子词(subword-nmt)、字符与词混合(nmt.hybrid)、子词与字符(dl4mt-cdec)以及完全字符(dl4mt-c2c)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源语言采用子词、目标语言采用字符
关键词:
神经机器翻译 资源匮乏语言 维吾尔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续超 顾骏强 陈葆德
利用全国531个气象站1960~2008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49a来我国夏季制冷度日数的变化趋势,并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制冷度日数与夏季空调降温电力负荷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我国日平均温度等于或高于26℃的日数(1971~2000年平均)大于10d,夏季有制冷需求的站点主要分布在新疆、四川盆地和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地区,以及云南干热河谷地区。1960~2008年我国黄河以北地区夏季有制冷需求的站点6~9月平均气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呈现出较明显的上升趋势,使得制冷日数和度日数都相应增加;黄河以南、南岭以北地区近49a来6~9月平均气温线性趋势不明显,制冷度日数变化不大;南岭...
关键词:
制冷度日数 气候变化 电力负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