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87)
2023(4037)
2022(3415)
2021(3341)
2020(2901)
2019(6065)
2018(6153)
2017(11582)
2016(6677)
2015(7338)
2014(7289)
2013(7419)
2012(6995)
2011(6591)
2010(6630)
2009(6374)
2008(6184)
2007(5781)
2006(5288)
2005(4732)
作者
(22362)
(19672)
(19316)
(18054)
(12057)
(9837)
(8407)
(7750)
(7494)
(6948)
(6931)
(6463)
(6330)
(6298)
(6201)
(6072)
(5738)
(5673)
(5538)
(5421)
(5288)
(5146)
(5015)
(4608)
(4536)
(4437)
(4422)
(4260)
(4255)
(4199)
学科
(44014)
农业(29206)
(26596)
经济(26575)
(24771)
业经(11153)
农业经济(9678)
(8889)
农村(8883)
管理(8374)
(7736)
地方(7394)
(7157)
(7008)
及其(6946)
土地(6872)
(6536)
劳动(6536)
中国(6418)
农业劳动(6277)
方法(6258)
发展(6230)
(6228)
人口(6066)
收入(6035)
动力(5776)
数学(5746)
劳动力(5718)
农业人口(5670)
数学方法(5666)
机构
学院(97979)
大学(90978)
(51572)
研究(39550)
农业(39513)
(37634)
经济(36796)
管理(32740)
中国(30574)
业大(30373)
科学(28961)
理学(28121)
理学院(27818)
管理学(27137)
管理学院(26994)
农业大学(24349)
(23510)
研究所(21649)
(20240)
(19523)
(19296)
中心(18678)
(16959)
科学院(14530)
(14485)
(13559)
(13456)
(13092)
经济管理(13039)
(12551)
基金
项目(68891)
科学(50786)
基金(46971)
研究(46871)
(44208)
国家(43730)
科学基金(34423)
(30884)
(28978)
社会(27469)
基金项目(25648)
社会科(25378)
社会科学(25368)
(23326)
自然(23244)
自然科(22634)
自然科学(22624)
自然科学基金(22206)
编号(19956)
教育(18550)
资助(18480)
(16543)
(15977)
科技(15844)
重点(15691)
成果(15278)
计划(14885)
农业(14716)
(13966)
(13662)
期刊
(58585)
(51341)
经济(51341)
农业(39934)
学报(27558)
中国(24034)
研究(22888)
科学(22088)
大学(21159)
学学(20956)
(17858)
业经(16067)
农业经济(13109)
农村(12743)
(12743)
(11821)
金融(11821)
业大(11715)
农业大学(9826)
(9777)
林业(8671)
农村经济(8551)
(8366)
问题(8336)
世界(7403)
经济问题(7278)
技术(6856)
管理(6390)
社会(6371)
中国农业(6360)
共检索到152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林青兰  
采用绿得保、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3种生物农药对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3~4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绿得保1∶10,1∶15,1∶2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均达84 97%以上,其中1∶15配置最适合林间大面积防治云南松毛虫;阿维菌素1∶4000配置比例杀虫效果达93 23%,可适用于水源充足、树体矮小以及房前屋后等小范围防治云南松毛虫。表1参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鹏飞  赵善欢  
以马尾松毛虫4~5龄幼虫为对象,测定了南京、广州两地试虫在不同季节中对溴氰菊酯和灭幼脲Ⅲ号的敏感性。研究发现,不论是广州还是南京,在一年中该虫越冬代幼虫对杀虫剂均表现敏感,这是化学防治适期。研究中以血淋巴中的血细胞和酯酶为指标,分析了敏感性变化的生理生化机制,并对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中的化学防治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成杰  赵玲  罗基同  黄金义  
米螨防治马尾松毛虫的药效分析梁成杰赵玲(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罗基同黄金义(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南宁530022)关键词马尾松毛虫,米螨,防治,药效分析24%米螨(Tebufenozide)胶悬剂杀虫药剂是美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赵仁友  徐真旺  罗松根  杨少丽  
通过对云南松毛虫幼虫饲养观察 ,得出该虫幼虫共有 7龄 ,平均取食量为 1 0 4 4g ;4龄以后取食量开始明显放大 ,因此 ,防治该虫应安排在 4龄以前进行。该虫 1~ 2龄幼虫死亡率较高 ,为 30 %~ 60 % ,3龄以后死亡率降低 ,虫口数量比较稳定 ,是开展测报调查的最好时机。确立了以柳杉树冠直径推算柳杉针叶量的关系式 :lgW =a +blgD ,以此建立柳杉树冠级数表和虫灾级数表 ,该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 , m对m回归式为 : m=1 4 2 75 7+ 1 1 2 4 0m ,建立了以底部 2根枝条平均虫口数量来预测全树虫口数量的预测式 :y =9 75 4 4x...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剑中  张荣  童清  卢南  牛建华  
在云南省民族地区经过深入广泛的调查,发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即云南民间少数民族,如哈尼、傣、拉祜、佤族等具有悠久的食用松毛虫的历史。思茅地区共10个县(市),至少8个县有人食用。其它地区(州)有临沧、景洪、玉溪等。据调查研究,这一传统与历史上的饥荒有关。最早食用的民族可能是墨江县的哈尼族卡堕支系,至少可以追溯至清朝末年。松毛虫的民间传统知识启示人们变害为利,并把开发利用松毛虫作为综合治理的一种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石雷  赵耘  张忠和  徐珑峰  万有铭  
对用质型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制成的复合微生物杀虫剂,在云南南涧、禄丰县大面积对云南松毛虫和思茅松毛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林内调查、定枝套袋观察和室内药效实验,结果表明,林内、袋内和室内的防治死亡率云南松毛虫分别达86%、79%和49%,思茅松毛虫分别为62%、73%和100%,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章义  李景辉  
本文研究了不同失叶量、不同季节失叶、不同叶龄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叶的光合、蒸腾、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及油松生长与抗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油松的贮藏营养物质。结果表明:30%失叶量能提高树势与对赤松毛虫的抗性;油松的贮藏营养是脂肪,主要贮存于叶内,新叶的营养制造与贮存大于老叶;油松失新叶后所抽的梢比失老叶后的短,光合、蒸腾及树势与抗性更弱;为增强树势与抗性,新叶是应重点保护的对象;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幼龄幼虫主要危害新叶,取食新叶死亡率低,体重增长率大,为保护新叶与树势,应抓紧对幼龄幼虫的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淑芬  张真  陈亮  
本文介绍了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的建立及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叙述了该系统的知识库、推理机及系统结构;讨论了该系统的决策应用特点及推理技术特点,并举例说明了系统的运行及使用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华盛  李连芝  高东翔  杨莉  宋宏伟  
从1984年开始,在利用本地油松毛虫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简称“京平”下同)的同时,从广东移殖了荔蝽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sp.(简称“广平”下同)供试,经室内繁殖试验,“广平”每头雌蜂平均产子数可达238.7头,“京平”仅为209头.而且“广平”的雌性子代92%是在32天内产出,“京平”在相同时间内雌性子代产出仅为66%。1984~1985连续两年利用上述两种小蜂采用室内繁蜂柜大量繁殖,在北京密云水库库西林区进行林间放蜂对比试验,结果“广平”的平均寄生率(23.77%)比“京平”(5.34%)高出4~5倍,对照区平均寄生率为1.40%.1986~1989年,在秦皇岛英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立钦  董林根  
本文概述了浙江省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目前在生产上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汤陈生  何学友  许耀昌  吴寿德  
In the paper, the ultra-low-volume spraying of oil formulation of Beauveria bassiana was used to control Dendrolimus punctatus. The results indoor and outdoor showed that conidial powder of B. bassiana had a good control effect on D.punctatus with mortality of more than 80%, and started appearing w...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剑中  卢南  牛建华  黄茵  崔永忠  
本文对云南松毛虫蛹和成虫的化学成分组成进行分析比较。蛹的蛋白质和几丁质含量分别为581.5g/kg和74.7g/kg,明显低于成虫的683.0g/kg和178.3g/kg,而脂肪、总糖和灰分又远远高于成虫,存在极大的差异。蛹和成虫两种虫态都含15种氨基酸,总量分别是359.8g/kg和508.9g/kg。蛹期的总糖含量是成虫期的5.21倍,说明在蛹至羽化期间,有大量的糖原参与以上所提到的生命活动而被消耗。蛹的脂肪含量为225.2g/kg,是成虫的3.42倍。其中亚麻酸的变化尤为显著,从蛹的222.4g/kg减少至成虫的87.9g/kg,表明亚麻酸在蛹的羽化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密  张娟  张贵  徐海舟  
为掌握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及其最佳诱集波长,利用8种不同波长范围的诱虫灯,在云南松毛虫虫口密度较高的湖南省武冈市开展了诱集试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最佳诱集波长和种群动态及雌雄性比。研究结果显示:1)试验诱虫灯中5#效果较好,8#诱集效果较差;2)羽化初期(10月8日之前),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雄虫数量高于雌虫;3)10月9日开始,每日诱集云南松毛虫雌虫数量均高于雄虫(雌虫占总数量的50%以上,高峰时达到77.78%);4)试验所用诱虫灯除8#外,其余诱虫灯诱集数量与总量均呈极显著相关,每种诱虫灯诱虫量都能够反映云南松毛虫种群动态变化。5)总体上,诱集的云南松毛虫雌性较多,从侧面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林间雌虫占多数。本研究为利用频振式诱虫灯监测和防治云南松毛虫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慧春  朱正阳  郑加强  周宏平  唐进根  
【目的】面向林业病虫害防治,设计开发针对生物农药的专用雾化喷头和喷施技术,为确定专门喷施生物农药的风送转盘式离心雾化机构提供理论支持,为预测不同测试范围、操作技术参数和转盘喷头结构下的雾滴粒径尺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制造风送转盘式生物农药喷头,构建雾滴粒径性能测试系统,雾滴在植物中的穿透性测试系统以及生物农药活性测试系统,通过改变离心雾化转盘喷头的结构参数(转盘外径、斜角、齿数)以及操作技术参数(流量、转速、风送机构风速)进行雾滴粒径、生物农药活性试验。【结果】1)转盘齿数和转盘斜角对雾滴粒径的影响不显著,而转盘外径、输药流量、转速和喷雾距离与雾滴粒径相关,雾滴粒径随着输药流量增大、转盘外径减小、转速降低和喷雾距离增加而变大。2)构建以输药流量、转盘外径、转速、喷雾距离等参数为自变量,以转盘喷头雾化后的雾滴体积中径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经检验,回归模型调整R~2为0.917,具有显著统计意义。3)通过放置在目标树木不同冠层的水敏纸分析雾滴覆盖率,转盘喷头与风送机构结合,使雾化后的雾滴借助风力的吹送作用,能够更好地穿过树木冠层,迎着喷施方向前层植物上的雾滴覆盖率明显高于中层和后层,且随着风速升高,各层的雾滴覆盖率显著增大。4)以白僵菌作为喷雾介质,测试孢子萌发率来衡量生物农药喷施后的活性损伤情况。转盘喷头的雾滴粒径与转盘齿数和斜角的相关性极弱,而与转盘外径、输药流量、转速和喷雾距离密切相关,影响生物农药活性的转盘喷头结构参数和操作技术参数因素次序为:风速>转盘外径>转速>输药流量>转盘斜角>转盘齿数。【结论】转盘喷头在风送机构的吹送作用下,可提高喷雾覆盖率,增强防治效果。综合雾化性能和防治性能数据,转盘外径0.1 m、输药流量20 L·h~(-1)、转速314 rad·s~(-1)、风送机构风速5 m·s~(-1)为面向林业病虫害防治生物农药喷施系统的最佳参数设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霓虹  李丹  潘华  
针对林农培育速生丰产林过程中,对病虫害发生缺乏及时、有效的专家指导的不足,采用基于J2EE体系开源框架结构,建立了基于B/S结构的咨询平台,实现了落叶松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预测预报专家咨询,并针对不同预测结果提供有效防治方案,最后对防治收益进行预估。为广大林农和造林企业提供有效的科学指导及技术支撑,减少虫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速生林生产收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