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31)
- 2023(9449)
- 2022(8482)
- 2021(8172)
- 2020(6926)
- 2019(16030)
- 2018(16072)
- 2017(30966)
- 2016(17173)
- 2015(19238)
- 2014(19339)
- 2013(19163)
- 2012(17568)
- 2011(15800)
- 2010(15529)
- 2009(14096)
- 2008(13662)
- 2007(11704)
- 2006(10002)
- 2005(8674)
- 学科
- 济(65058)
- 经济(64985)
- 管理(45850)
- 业(43642)
- 企(36820)
- 企业(36820)
- 方法(31883)
- 数学(27280)
- 数学方法(26920)
- 学(19787)
- 农(16202)
- 中国(15375)
- 财(15123)
- 业经(13903)
- 地方(12964)
- 理论(12342)
- 和(11398)
- 贸(11128)
- 贸易(11122)
- 农业(10942)
- 易(10775)
- 技术(10311)
- 环境(10145)
- 教育(10016)
- 制(9919)
- 务(9775)
- 财务(9717)
- 财务管理(9701)
- 企业财务(9189)
- 划(8894)
- 机构
- 大学(244051)
- 学院(239856)
- 管理(96440)
- 济(88275)
- 经济(86215)
- 理学(84298)
- 理学院(83338)
- 管理学(81725)
- 管理学院(81310)
- 研究(80623)
- 中国(56289)
- 科学(54386)
- 京(52434)
- 农(41893)
- 所(41545)
- 业大(40500)
- 财(38757)
- 研究所(38519)
- 中心(35553)
- 江(33620)
- 北京(33196)
- 农业(33131)
- 范(32515)
- 师范(32181)
- 财经(32008)
- 院(29525)
- 经(29093)
- 州(27695)
- 技术(26436)
- 师范大学(26213)
- 基金
- 项目(172272)
- 科学(133040)
- 基金(123201)
- 研究(122745)
- 家(108798)
- 国家(107915)
- 科学基金(91356)
- 社会(73894)
- 社会科(69774)
- 社会科学(69755)
- 省(67913)
- 基金项目(66253)
- 自然(61905)
- 自然科(60403)
- 自然科学(60387)
- 自然科学基金(59271)
- 划(57307)
- 教育(56089)
- 资助(51445)
- 编号(50143)
- 成果(40909)
- 重点(38280)
- 部(37002)
- 发(35853)
- 创(35457)
- 课题(34394)
- 科研(33515)
- 创新(33030)
- 计划(32358)
- 大学(31803)
共检索到334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爱文 冯国禄 卜晓英 金海孝
运用临时装片法、石蜡切片法、显微观察及显微照相的方法,对粉叶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爬山虎叶及异叶爬山虎与爬山虎营养枝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爬山虎叶均为典型异面叶,1层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角质层发达,含蜡质;栅栏组织近2层,排列紧密,叶肉有含晶细胞;仅下表皮具气孔.2)粉叶爬山虎叶两面具腺毛,腺毛由3~12个细胞构成;爬山虎叶仅腹面具腺毛,腺毛由3~5个细胞构成,而异叶爬山虎叶不具腺毛;角质层厚度从小到大依次为粉叶爬山虎,爬山虎,异叶爬山虎;粉叶爬山虎叶表面覆盖颗粒状蜡质,腹面覆盖盾状鳞片蜡质;爬山虎叶表面覆盖颗粒状蜡质,腹面具发达盾状鳞片蜡质;异叶爬山虎叶仅腹面具有盾状鳞...
关键词:
爬山虎 叶片 形态解剖 种间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国内外有关爬山虎属植物除有一些定名和形态学等基本生物学性质描述外,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爬山虎的绿化、美化以及通道工程等城市绿化和种质资源方面:Endress,Okinaka,江仲春等对爬山虎攀缘能力,陈传峰、孙振元等对爬山虎繁殖方法,董爱文、王双明等对爬山虎化学成分,刘慧民等对爬山虎抗性及病虫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大领 李云 孙振元
该文以爬山虎子叶的叶片和叶柄为试验材料 ,对爬山虎体细胞胚发生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爬山虎子叶在MS附加 6 BA 0 3mg L和NAA 0 1mg L培养基上或 1/ 2MS附加 6 BA 0 5mg L和NAA 0 1mg L培养基上都能诱导产生体细胞胚 ,子叶叶柄在 1/ 2MS附加 6 BA 0 3mg L的培养基上也产生了体细胞胚 .胚性愈伤组织转移到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或B5培养基上均能发育成正常植株 .组织学观察表明 ,爬山虎体细胞胚的形成经历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等几个阶段 ,逐渐发育成正常植株 ,这与合子胚的发育途径相似 .体细胞胚在发...
关键词:
爬山虎 体细胞胚发生 组织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仲春
对城镇建筑物壁面绿化中常见的爬山虎及川鄂爬山虎吸盘壁面附着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卷须顶端部分的表皮细胞在卷须从枝节发生后(长度不到10mm)即开始膨大,随卷须伸长而充分膨大并富含粘性物质。卷须接触壁面时,通过粘性物质粘着于壁面,或以钩状弯曲攀附于壁面微小突起或突入微小的穴中。粘性物质的增多及沿接触面的扩展,使吸盘与壁面密着。卷须通过粘液的硬化、吸盘的干枯、顶端的指状细胞或组织突入微小凹穴,以及吸盘接触面与壁面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的吸着等机制的综合作用,才得以牢固而持久地附着于壁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毅功 陆诗雷 孙振元 刘颖
爬山虎属植物属于系葡萄科系多年生木质大藤本攀缘植物,全世界约有15种。爬山虎属植物生有粘性吸盘因此可以攀缘岩石、峭壁和墙壁等。本属植物适宜生活在阴湿的环境条件下,但是也不畏惧强烈的阳光。本属植物能够普遍生存于中国大部分土壤贫瘠、寒冷、干燥的恶劣生活环境中,若条件稍好生长则更加良好。本文对爬山虎属植物基本生物学性质以及爬山虎的具体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描述,同时对国内外该属植物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总结,其中重点叙述了爬山虎和五叶爬山虎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介绍了爬山虎及其它爬山虎属植物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垂直绿化、绿化荒山以及治理风沙地中解决饲养家畜和绿化矛盾等用途并对该属植物的医药和食品研究应用前景提出了...
关键词:
爬山虎属 种质 资源 利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远 陆兆新 孙力军 吕凤霞 别小妹 刘战民
从爬山虎茎中分离到5株内生菌,其中菌株EJC-1具有谷氨酸脱羧酶(GAD)活性。当湿菌体与10 g.L-1谷氨酸钠溶液比例为1∶10(W∶V)时,在30℃和120 r.min-1下振荡反应24 h,细胞转化液中γ-氨基丁酸浓度为(3.07±0.23)mmol.L-1。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EJC-1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同时基于16S rDNA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并对EJC-1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B.megateriumEJC-1 GAD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5.6。低于40℃,GAD在pH5-6范围内较稳定。2...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迎辉 姜成平 赵文飞 韩俊 王迎 王华田
应用盆栽试验方法,测定了土壤水分连续变化过程中北方常见藤本绿化树种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据此计算分析土壤水分条件对爬山虎释氧固碳和降温增湿效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生长季节爬山虎可吸收二氧化碳4.71 g.m-2.d-1,释放氧气3.43 g.m-2.d-1,可以使周围1 000 m3空气温度降低0.45℃,相对湿度提高0.39%。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爬山虎固碳、释氧、降温、增湿能力逐渐下降。表2参17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爬山虎 垂直绿化 生态效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史且 苟文龙 张新全 泽柏 何光武 高荣 刘世贵
对 15个不同居群的假俭草叶片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的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假俭草在气孔密度、表皮细胞长度、表皮细胞宽度与厚度、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叶肉层厚度、维管束直径的大小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在多数情况下 ,匍匐枝气孔密度要大于相应的直立枝的气孔密度 ,匍匐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111 3~ 171 98个 mm2 ,而直立枝气孔密度的变幅是 90 91~ 14 6 2 2个 mm2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长度要大于相应的匍匐枝下表皮细胞长度 ,直立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93 75~ 12 3 0 7μm ,而匍匐枝下表皮细胞的变化范围是 76 94~ 99 92 μm ;直立枝上、...
关键词:
假俭草 比较解剖学 居群 叶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振忠 孙瑾 吴鸿 涂登云 关丽涛 李秉滔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关键词:
樟科 木材结构 系统解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弯 樊莉丽 许笑蒙 邢国珍 郑文明 樊巍 李春奇
为系统地研究流苏树的分类、形态特征和解剖特征,对华北地区14个主要类型的流苏树的形态特征和叶片及叶柄的解剖学特征进行分析。形态比较结果表明:14个不同类型的流苏树在外观形态有显著差异,其树冠、枝姿、树皮性状和叶形等形态特征都有显著不同,反映类型间可能存在遗传分化;解剖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1)14个类型流苏树叶片均为异面叶,表皮细胞和栅栏组织均为1层,排列紧密,叶片和叶柄表面均覆有毛被和角质层;2)叶片和叶柄横切面结构有差异,叶柄中部横切面形状均为近半圆形,但维管束轮廓有近半圆形、半圆形和近圆形3种形状;3)维管束类型均为近周韧,但每个类型的维管束数目和大小都不尽相同。并根据筛选出的19个解剖特征数据对14个类型流苏树的分化关系进行聚类分析。综合比较形态和解剖特征可以发现在各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明显,可为流苏树的类型鉴定及植株选优提供依据,在株型定向培育和资源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流苏树 叶片 叶柄 解剖学 分类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侯小改 刘改秀 乔琦 张有福
用植物组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技术对5种野生牡丹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形态和横切面结构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5种野生牡丹叶片均属于异面叶,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3个部分.表皮细胞由一层排列紧密的方形或长方形细胞构成,外被角质膜,气孔器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特征存在种间特异性;中脉及其外围基本组织分化形成的薄壁组织和机械组织发达程度存在差异.从顶面观,表皮细胞呈多边形或者不规则形,细胞壁呈平直状、浅波状或波状.从植物的生态习性来看,叶片的结构特征表明5种野生牡丹属于中生植物类型,同时叶片的结构特征也为野生牡丹种群鉴别及实际栽培过程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野生牡丹 叶片 解剖学特征 生态学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晓宇 童婉婉 赵楚 田如男
【目的】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方法和基质类型对冬青‘长叶阿尔塔’Ilex×altaclerensis‘Belgica Aurea’插穗生根能力的影响及其不定根的起源与形成过程,以期为冬青属Ilex植物扦插繁殖及引种驯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长叶阿尔塔’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3因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基质类型)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后80 d,测定并分析不同处理下插穗的存活率、生根率、最长根长、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使用萘乙酸(NAA)对插穗进行促根处理,观察插穗外部形态变化并定期取插穗基部制作石蜡切片,观察扦插前、后插穗的解剖学结构特征,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结果】(1)经1 000 mg·L~(-1)吲哚丁酸(IBA)溶液速蘸10 s,扦插于V(草炭)∶V(蛭石)∶V(珍珠岩)=4∶3∶3的插穗相关生根指标均处于较高水平,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生根率相比其他处理提高了12.74%~48.83%。(2)插穗内不存在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皮部产生,其生根类型为皮部诱导生根型,根原基起源于髓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叉处。(3)插穗茎段皮层与韧皮部之间存在1~2层环状厚壁组织,是导致插穗生根率低的原因。(4)愈伤组织中未发现根原基,其产生与不定根发生、发育彼此独立,同时生根并不是愈伤组织分化的最终结果。(5)插穗生根过程形成2类愈伤组织,其中胚性愈伤组织多为白色,排列紧密,表面细胞成团分布,大小近似,细胞核大核仁明显,细胞器丰富;非胚性愈伤组织多为深黄色,空泡化明显,表面细胞不饱满,大部分死亡破裂,内部几乎没有细胞器。【结论】初步筛选出了‘长叶阿尔塔’最佳扦插因素组合,从解剖学角度揭示了其扦插生根机制。图4表3参34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勤 李凤兰 谭丽婷
油松针叶束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的整个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愈伤组织的起源与形成;根原基的发生和不定根的形成;芽的萌动与生长。发生在针叶束切口上的愈伤组织起源于形成层和韧皮部的薄壁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生组织的生理机能,并进行分裂活动形成愈伤组织。根原基主要是从愈伤组织内发生,属于愈伤组织生根类型。在愈伤组织内分化出来的分生组织结节和维管组织结节,经单向极性分裂活动形成根原基,并继续生长突破愈伤组织成为不定根。芽在愈伤组织出现后起动,生长锥进行缓慢的分裂活动,由扁圆形芽体变为长圆形,并形成初生叶原基与幼叶紧包生长锥。移植后芽生长迅速,长出数枚窄条状初生叶,不久即抽梢。
关键词:
油松针叶束,离体培养,愈伤组织,不定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克美 张维民 冯悦平
经解剖学研究,发现了非洲鸵鸟脑的一些特点。全脑平均重量为26.34g,平均全长为59.26mm,宽42.30mm。小脑较发达,向背侧明显地突出,蚓部的后上方几乎形成一直角,蚓部的横沟明显地比北京鸭等家禽小脑的多,小脑表面积相对大。大脑呈钝三角形,表面光滑,没有脑回和脑沟,灰质很薄。大脑背面有弧形的大脑谷,矢状隆突呈椭圆形。嗅球很小。脑垂体呈小球状。全脑重量仅占体重的0.015%,与家禽脑相差17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非洲鸵鸟脑不发达。
关键词:
非洲鸵鸟 脑 解剖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嶒 刘希彬 吴峻岩 李琦 谢从新 杨春
应用铸型技术等方法研究了黄鳝排尿器官的解剖学结构。结果见到 ,黄鳝 2条中肾管在中肾末端与所谓退化性腺 (亦即膀胱 )相连 ,并与该“退化性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通道关系 ,而“退化性腺”直接通于尿孔。此外 ,组织学的研究也支持了解剖学结果 ,并证实中肾管在“退化性腺”中存在着 2种开口类型 :单口型和双口型。研究结果为作者先前提出的有关黄鳝“退化性腺”是膀胱的结论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关键词:
黄鳝 “退化性腺” 膀胱 解剖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