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67)
2023(6865)
2022(5566)
2021(5332)
2020(4392)
2019(9569)
2018(9754)
2017(17733)
2016(10254)
2015(11367)
2014(11519)
2013(11204)
2012(10628)
2011(9846)
2010(9916)
2009(9141)
2008(8943)
2007(8353)
2006(7523)
2005(6652)
作者
(33387)
(29115)
(28113)
(26766)
(17510)
(13925)
(12589)
(11385)
(10928)
(10147)
(10010)
(9557)
(9371)
(9231)
(9064)
(8783)
(8370)
(8233)
(8100)
(8039)
(7534)
(7301)
(7065)
(6676)
(6641)
(6504)
(6320)
(6285)
(6066)
(6026)
学科
(45217)
(37628)
经济(37580)
(32486)
农业(30239)
管理(20537)
业经(13776)
(12853)
(11615)
企业(11615)
中国(10594)
(10363)
农业经济(10059)
方法(9742)
(9323)
(9062)
农村(9051)
(8843)
地方(8808)
土地(8711)
数学(8234)
数学方法(8110)
及其(7735)
(7348)
(7267)
发展(7243)
(7232)
(6895)
劳动(6895)
收入(6876)
机构
学院(148164)
大学(141425)
(60859)
研究(57859)
(54333)
经济(53020)
管理(50772)
农业(47082)
中国(44305)
理学(43504)
理学院(42955)
管理学(41893)
管理学院(41672)
科学(41178)
业大(37840)
(32727)
(31596)
研究所(30114)
农业大学(29239)
中心(26732)
(25116)
(24365)
(23713)
(22583)
科学院(20219)
(20076)
(19361)
北京(19310)
师范(19067)
(18960)
基金
项目(103277)
科学(78281)
基金(71645)
研究(71577)
(66682)
国家(66018)
科学基金(53143)
(43617)
社会(42452)
社会科(39417)
社会科学(39409)
基金项目(38466)
自然(36007)
(35874)
自然科(35054)
自然科学(35037)
自然科学基金(34372)
(32779)
教育(30793)
编号(30415)
资助(28253)
(23998)
重点(23890)
成果(23799)
计划(21950)
(21562)
科技(21484)
(21452)
课题(21329)
(20859)
期刊
(70353)
经济(70353)
(65955)
农业(44581)
中国(38157)
研究(37520)
学报(36681)
科学(30428)
大学(27085)
学学(26360)
(21388)
业经(19162)
(15466)
教育(15202)
(14662)
金融(14662)
管理(13837)
农业经济(13583)
农村(13499)
(13499)
业大(13390)
(12208)
技术(11997)
农业大学(11399)
问题(10299)
资源(9331)
世界(9072)
农村经济(8991)
科技(8632)
林业(8442)
共检索到229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震  刘伸伸  胡宏祥  何金铃  马友华  王一帆  代宇雨  徐微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过量施放化肥,农田氮、磷流失从而对周边水体产生一定的面源污染。为探讨水生植物种植对农田排水沟渠中流失氮、磷的吸附拦截效果,在农田沟渠内种植水芹Oenanthe javanica,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和刺苦草Vallisneria spinulosa,测定植物对农田沟渠内氮、磷营养物质的消减作用。结果表明:通过种植植物,沟渠内总氮去除率为56.18%~74.58%,铵态氮去除率为36.23%~59.33%,硝态氮去除率为34.35%~66.88%,总磷去除率为44.38%~76.35%;随水流路径的延长沟渠中氮、磷的质量浓度均呈递减趋势;随时间增加,沟渠内各采样点氮、磷质量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水芹、石菖蒲和刺苦草对农田沟渠中氮、磷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应用于湖泊及其周边等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治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例娜  李裕元  石辉  邹刚华  余红兵  肖润林  吴金水  
以亚热带红壤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2 m底宽、1 m深的小型农田排水沟渠,种植美人蕉(Canna indica)、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灯心草(Juncus effusus)、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水芹菜(Oenanthejavanica)等6种多年生水生植物,研究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生态阻控技术措施及其效果。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的生态阻控效果差异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卫小松  夏品华  袁果  刘燕  李振吉  
为探明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吸收与人工湿地脱氮除磷之间的关系,以威宁草海西海码头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全年监测了人工湿地氮、磷的去除效果,对4种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和体内氮、磷含量进行分析并测算4种湿地植物的氮磷吸收能力及去除贡献。结果表明:湿地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氮、磷能力差异较大,菖蒲、水葱对氮、磷的吸收能力较高,茭白、美人蕉的吸收能力较弱(以吸收能力综合评分评定)。按全年衡算,湿地植物TN吸收量为13.08~104.18 g/(m2·a),植株TN吸收量占湿地氮去除量的0.31%~2.49%,地上部分吸收量占湿地氮去除量的0.2%~1.51%;TP吸收量为0.90~5.55g/(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古汉虎  向万胜  李玲  
研究表明,湿地农田采取开"三沟"(主沟、支沟和厢沟)配套排水,能加速排除田间渍水,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加稻谷产量,充分发挥排水治溃整体功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奇杰  李猛  马旭洲  雷钧镒  王武  高建忠  李星星  
为了减少网箱养鱼对养殖水体的污染,探寻环保型网箱,实现网箱养鱼的可持续发展,以筛选得到的漂浮植物大薸(Pistia stratiotes)和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金鱼藻-大薸混养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进行对比,考察其对网箱养殖长吻氮磷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态网箱氮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9.86%±0.94%、38.07%±0.62%,传统网箱氮和磷的回收率分别为44.60%±0.85%、33.17%±0.58%,生态网箱与传统网箱氮磷的回收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态网箱氮和磷的利用率分别为28.13%±1.48%和16....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薛莲  金卫斌  艾天成  熊勤学  肖斌  
选取湖北省四湖流域14个农田排水沟渠和总干渠上3个关键节制闸及干渠出口作为样本点,利用GPS进行定点采样测试,分析EC、pH、DO、COD、TN和TP6项水质指标。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判别沟渠水体的主要污染负荷类型,同时利用内梅罗指数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分级,以期了解该流域水质现状与水环境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DO和TN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因子,流域内78.57%的排水单元沟渠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其中42.86%的沟渠水体已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质级别,污染比较严重。排水单元污染程度由强至弱的排列顺序为:监利段(D03~D07)>洪湖以北(D08~...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伸伸  张震  何金铃  马友华  胡宏祥  张春格  
为了治理氮、磷浓度过高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和工业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水生植物有去除效果较显著、易于获得、有良好景观改善作用等优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体净化中。通过文献查阅和野外调查,综述了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的常见种类,阐释了其对氮、磷及重金属等消减作用的机制和差异性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水体净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研究展望。文章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中水生植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乃才  王妍  刘云根  侯磊  王书锦  张慧娟  
【目的】探讨农业面源污染下岩溶湖滨湿地"水体-植物-沉积物"体系中总磷(TP)的时空分异特征,以期为岩溶湖泊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滇东南岩溶湿地为研究对象,在普者黑湖滨湿地设置典型样地,采用典型样带法布点方式,在研究区布设3条平行样带(编号Ⅰ、Ⅱ和Ⅲ),每条样带上等距布设不同采样点,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4,7月采集研究区不同样点对应的水体、沉积物及茭草茎、叶,测定水体总磷(TP)质量浓度和沉积物及植物样品TP含量,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特征。【结果】水体TP质量浓度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尹黎明  张树楠  李宝珍  段炼中  刘锋  
沟渠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排灌功能是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农业面源污染的加剧,沟渠湿地技术已成为有效去除氮等农业面源污染物和防治水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沟渠湿地中,氮的主要存在形式为无机氮,其迁移转化过程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复杂过程;脱氮的机理包括植物的吸收、基质的吸附以及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等。通过分析沟渠湿地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指出沟渠生态系统可以作为一项新的最佳管理体系措施,用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适合我国国情和地域特色的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手段,可作为削减农业径流中氮流失的有效方法,应加强沟渠湿地技术控制水体污染物运移的研究和管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丽娟  李胜男  李伟  张曼胤  张岩  高常军  赵欣胜  王义飞  朱利  
通过半人为控制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氮量及黄花鸢尾、睡莲、芦苇、杞柳4种湿地植物含氮量不同月份的差异及土壤含氮量对植物含氮量和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了土壤含氮量与植物含氮量、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当土壤施氮量为80 g·m-2时,黄花鸢尾和睡莲含氮量达到最大,分别为(19.93±4.63)、(60.49±7.75)g·kg-1;种植黄花鸢尾和睡莲筛选池内土壤含氮量整体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杞柳和芦苇筛选池内土壤含氮量先降低后升高,9月份达最低值,分别为(0.89±0.14)、(0.82±0.15)g·kg-1;4种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变化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湿地土壤含氮量对不同植物生物量的影响不同...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昌  史玉虎  潘磊  郑兰英  庞宏东  
为了解人工湿地种植的3种植物凋落物分解特征,采用网袋法,通过1a的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了人工湿地3种植物(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凋落物储量、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其对水位降低的响应.结果表明:美人蕉、狭叶香蒲和梭鱼草3种植物凋落物储量分别为1 887.83、1 073.25、2 358.86g·m-2;分解1a后,3种凋落物年分解率各自为63.5%、46.5%、61.1%,且它们之间存在差异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萌  李雄清  李中强  刘足根  卢龙  
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被认为比单一物种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更佳的技术方法。以2种多裂叶型沉水植物先锋种(金鱼藻和穗花狐尾藻)的镶嵌组合方式开展了富营养水体氮磷消减潜力的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物种组合试验中所选的沉水植物先锋种均在富营养化水体(氮磷含量达Ⅴ类水质)中生长良好,且对TN、NO_3~--N、TP、PO_4~(3-)-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明显高于无沉水植物的两个空白对照组。在选用沉水植物最优种植密度(3g/L)时,种植模式为金鱼藻∶穗花狐尾藻=1∶2的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更佳,其TN去除率达到79.16%,NO_3~--N去除率达到92.47%,TP去除率达到9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庆  李旸  潘云芬  邵建章  于英茹  方建民  
New recorde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ree wetland herbaceous plants were found in Anhui Province.These species are Elatine triandra Schkuhr.of Elatinaceae,Carex capricornis Meinsh.of Cyperaceae,and Thesium refractum Mey.of Santalaceae.The specimens are preserved in the Herbarium of Chinese Aca...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如男  朱敏  孙欣欣  刘曼  程澄  
选择4种景观效果良好的水生植物水罂粟、黄菖蒲、三白草和黑藻,构建9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在模拟富营养化水体环境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均有一定的吸收,对氮的累积率最高可达53%,对磷的累积率最高可达42%;单种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13.79%~65.00%、18.64%~59.63%,复合植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9.61%~72.59%、9.72%~59.89%;单种植物去氮能力依次为:黑藻>三白草>黄菖蒲>水罂粟,复合植物中,结构复杂的组合较结构简单的组合具有更强的去除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戢小梅  许林  谢焰锋  王湛昌  陈法志  陈卫东  罗智勇  
研究了黄菖蒲、石菖蒲、常绿水生鸢尾和黑三棱4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程度不同的两种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旨在为武汉地区湖泊湿地的生态修复、生态沟渠的构建和人工湿地的布置提供试验数据和技术支持。选取南湖排污口水体和林果所池塘水作为供试水体在室内模拟水生植物的水体净化试验,定期观测4种水生植物的生长状况并测定各供试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黑三棱、黄菖蒲和常绿水生鸢尾在2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能生长,石菖蒲在高浓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受到影响,这4种植物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去除率不同,黑三棱对2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0.29%、44.59%,黄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