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4)
- 2023(6411)
- 2022(5736)
- 2021(5470)
- 2020(4513)
- 2019(10245)
- 2018(9777)
- 2017(17058)
- 2016(9441)
- 2015(10404)
- 2014(9949)
- 2013(9654)
- 2012(8770)
- 2011(8147)
- 2010(8001)
- 2009(7572)
- 2008(7366)
- 2007(6038)
- 2006(5200)
- 2005(4720)
- 学科
- 济(33178)
- 经济(33160)
- 管理(26741)
- 业(25923)
- 企(21377)
- 企业(21377)
- 方法(13690)
- 数学(11636)
- 数学方法(11446)
- 财(11046)
- 农(10332)
- 中国(9825)
- 学(8906)
- 业经(7898)
- 务(7852)
- 财务(7835)
- 财务管理(7817)
- 贸(7708)
- 贸易(7699)
- 易(7500)
- 企业财务(7363)
- 制(6982)
- 农业(6738)
- 地方(5922)
- 理论(5527)
- 和(5505)
- 环境(5449)
- 银(5359)
- 银行(5332)
- 划(5212)
- 机构
- 学院(123710)
- 大学(121093)
- 济(47911)
- 研究(47678)
- 经济(46910)
- 管理(43354)
- 中国(36981)
- 理学(36958)
- 理学院(36465)
- 管理学(35605)
- 管理学院(35398)
- 科学(31403)
- 京(26704)
- 农(25997)
- 所(25798)
- 研究所(23593)
- 财(22288)
- 中心(21423)
- 业大(20919)
- 农业(20696)
- 江(19013)
- 院(17732)
- 财经(17020)
- 北京(16631)
- 范(16291)
- 师范(16048)
- 经(15512)
- 州(15160)
- 技术(14986)
- 科学院(14847)
- 基金
- 项目(85735)
- 科学(66187)
- 基金(60924)
- 研究(59794)
- 家(55860)
- 国家(55415)
- 科学基金(45885)
- 社会(36329)
- 社会科(34344)
- 社会科学(34342)
- 省(34188)
- 基金项目(31616)
- 自然(31202)
- 自然科(30500)
- 自然科学(30494)
- 自然科学基金(29899)
- 划(29296)
- 教育(27395)
- 资助(25314)
- 编号(24369)
- 重点(20594)
- 成果(19067)
- 发(18804)
- 部(18090)
- 创(17821)
- 课题(17327)
- 计划(17240)
- 科研(17073)
- 创新(16752)
- 性(15261)
共检索到194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广伟 周玮 党子乔 魏亚南 林青 雷兆霖 陈济丰 郭超 张东升
通过对自然纳潮、微孔曝气、养水机池塘不同水层初级生产力及其相关参数的研究,分析养水机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水质调控方式池塘,初级生产力年均值、P/R值均以养水机池塘最高,微孔曝气池塘次之,自然纳潮池塘最低。养水机池塘、微孔曝气池塘、自然纳潮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年均值分别为(6.22±0.54)、(5.37±0.60)、(4.69±0.53) gO_2/(m~2·d)。3种水质调控方式下,养水机池塘30~50 cm水层和50~100cm水层初级生产力差异不显著,而微孔曝气池塘和自然纳潮池塘这两水层之间初级生产力差异显著,且养水机池塘50~100 cm的水层初级生产力显著高于微孔曝气和自然纳潮池塘。研究表明,养水机能显著提高刺参池塘50 cm以下水层的初级生产力,缩小上层和下层初级生产力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池塘水体总初级生产力,为刺参饵料和池塘物质快速循环提供基本保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迈新 黄樟翰 吴锐全 肖学铮 谢骏
报道了养鳗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量为 3.5 1~ 7.90gO2 /m2 ·day ,高峰通常出现在 7~ 8月。 1米以上水层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占水柱总产量的 90 %以上。平均补偿深度为 6 5~ 74cm。池水氧气的消耗 ,池鱼占 2 7.4% ,“水呼吸”占 70 .0 % ,底泥占 3.6 %。浮游植物光合产氧占池塘氧气来源的 6 6 .0 % ,余下的 43.0 %靠空气和加水补给。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 0 .38%~ 0 .85 % ;鳙产量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为 1 .0 5 %~ 2 .32 % ;太阳能转移为鱼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 ...
关键词:
养鳗池塘 初级生产力 能量转换效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孙栋 马荣棣 陈金萍 王志忠 段登选 马国红 师吉华 董文
在对沿黄地区盐碱地池塘水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水型、含盐量、离子组成、pH值、碱度、硬度等方面总结出盐碱地池塘水质特点 ,初步探讨了水质调控机理 ,提出了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盐碱地 池塘 水质分析 水质管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琳 杨耿介 李乐洲 孙亚慧 王玉龙 周玮
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选择3类参池,分别是自然纳潮管理方式下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自然池塘)、配备微孔曝气增氧机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微孔曝气池塘)和配备养水机设备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养水机池塘),对参池底泥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参池中底泥异养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94 400~377 625 cfu/g,微孔曝气池塘62 633~247 309 cfu/g,养水机池塘115 037~273 071 cfu/g,其中:自然池塘1月最高,3月最低;微孔曝气池塘5月最高,6月最低;养水机池塘4月最高,8月最低。各参池中底泥弧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0~3 291 cfu/g,微孔曝气池塘35~5 412 cfu/g,养水机池塘0~3 037 cfu/g,各参池均呈“春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弧菌与异养菌数比值在4、5月份相对较高,在2月份较低。通过实验初步比较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改善参池底质及探究微生物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琳 杨耿介 李乐洲 孙亚慧 王玉龙 周玮
为探究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参池)底泥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该研究选择了3类参池,分别是自然纳潮管理方式下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自然池塘),配备微孔曝气增氧机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微孔曝气池塘)和配备养水机设备的海参养殖池塘(以下简称养水机池塘),对参池底泥中异养菌和弧菌数量的周年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参池中底泥异养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94400~377625 cfu/g,微孔曝气池塘62633~247309 cfu/g,养水机池塘115037~273071 cfu/g,其中自然池塘1月最高,3月最低;微孔曝气池塘5月最高,6月最低;养水机池塘4月最高,8月最低。各参池中底泥弧菌数量分别为自然池塘0~3291 cfu/g,微孔曝气池塘35~5412 cfu/g,养水机池塘0~3037 cfu/g,各参池均呈“春季高,冬季低”的变化特征。弧菌与异养菌数比值在4、5月份相对较高,在2月份较低。通过实验初步比较不同水质调控方式对参池底质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改善参池底质及探究微生物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会民 姜巨峰 李春艳 蔡超 张韦 刘肖莲 白晓慧 冯守明
研究了养殖泥鳅、翘嘴红鲌和青虾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并用VIKOR算法比较了三种养殖品种的池塘水环境质量。结果表明:三种养殖品种池塘的水质变化特点基本相同,但是三种池塘中,青虾养殖池塘水质最优,泥鳅池塘次之,翘嘴红鲌池塘最差。
关键词:
养殖品种 池塘 水质 VIKOR算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黎 王吉桥 许重 程骏驰 王年斌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每月中旬,在大连黑石礁海区采捕体长(21.8±2.3)cm(麻醉状态下),体质量(165.3±3.1)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测定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褐藻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周年变化。结果表明,1-5月间,消化管的最大长度可达体长的4.6~5.9倍,2月达全年的最大值;蛋白酶、淀粉酶和褐藻酸酶的活力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4-5月达最大值;之后,消化管长/体长比逐渐下降,8-10月上旬,消化管长仅为体长的0.8~1.1倍,酶活力逐渐下降;10月中下旬,随着水温的下降,消化管长/体长比又快速增大,酶活力也逐渐回升。全年中,纤维...
关键词:
仿刺参 消化酶 周年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建宁 王红英
从生产实际出发,在分析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池塘水质的分级评价标准,建立了池塘水质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矩阵,用以对多个试验池塘的水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与实际基本相符。这为提高池塘的科学管理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池塘 水质 分级评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习林 鞠波 臧维玲 杨明 张立田 丁福江
兼用塘内微泡增氧机与净水网,以间歇运转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循环处理罗氏沼虾生产性养殖废水,研究间歇运转湿地调控虾塘水质效果与虾生长特征。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582.2 m2)水力负荷1.03 m/d,含斜坡区、挺水植物区与蓄水池。养殖周期内(117 d)无换水与用药,31 d后间歇运转湿地循环处理虾塘水,NO3--N与CODMn去除率分别为66.4%、39.6%(P≤0.01),TAN显著去除(45.0%,P≤0.05),NO2--N去除率为33.3%,维持极低浓度[(0.006±0.005)mg/L]。试验塘主要水化指标处于罗氏沼虾生长适宜与安全范围,蓝绿藻得以有效抑制...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迟爽 刘海军 刘冉 赵振军 马家好 崔龙波
通过检测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6项理化指标和8类细菌数量,研究了山东省莱州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周年变化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底泥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变化趋势相同,变化范围分别为(7.15±0.40)~(7.80±0.21)和(42.8±85.5)~(-351.0±61.5)mV。硫化物的变化趋势与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相反,其含量变化范围为(47.66±47.01)~(496.12±418.57)μg/g(干重)。总氮、总磷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457.42±103.40)~(865.83±187.85)、(166.83±17.12)~(241.32±27.21)μg/g和0.27%±0.08%...
关键词:
刺参池塘 底泥 理化指标 细菌数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温彬 高勤峰 张乘 董双林 于海波 李卫东 李泽明
为分析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其对刺参食物来源的影响,本研究于2012年5—12月以16:1(n-7)/16:0及EPA作为硅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20:4(n-6)作为褐藻的特征脂肪酸标志,DHA及DHA/EPA作为鞭毛藻或原生动物的特征脂肪酸标志,18:1(n-7)及奇数碳和支链脂肪酸(oDD&br FAs)作为细菌的特征脂肪酸标志调查了荣成靖海湾刺参养殖池塘底泥和刺参脂肪酸组成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显示,硅藻、褐藻、多种异养细菌及鞭毛藻或原生动物为底泥的主要组成生物,且各类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显著,其中硅藻的特征脂肪酸16:1(n-7)/16:0及EPA最高值出现在冬季,褐藻的特...
关键词:
刺参 底泥 脂肪酸标志法 食物来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则优 谭鹤群 郑祺 李彬涛
为了探究过滤材料用于池塘圈养尾水的处理效果,采用火山岩、活性炭及沸石作为过滤材料,以滤料种类、滤料粒度和滤料厚度为试验因素,以总固体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去除率、氨氮(NH_4~+-N)去除率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为试验指标,开展池塘圈养尾水处理试验。结果显示,3种滤料均能去除池塘圈养尾水中的TSS和COD,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池塘圈养尾水中的NH_4~+-N浓度,活性炭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2种滤料,且活性炭粒径越小或厚度越大时对池塘圈养尾水处理效果越好。正交试验结果显示,以活性炭滤料、粒径为0.5~2 mm、滤料厚度为80 cm时,过滤装置对池塘圈养尾水具有最佳的综合处理效果,在该条件下对池塘圈养尾水的TSS、COD、NH_4~+-N去除率分别为83.86%、49.78%、29.89%。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永久 白遗胜 陈万光
生石灰对池塘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朱永久@白遗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陈万光¥河南省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生石灰对池塘水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朱永久白遗胜(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434000)陈万光(河南省洛阳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了科学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经晔 白遗胜 刘寒文 叶雄平
从池塘良好水质的一般特征、池塘良好水质的理化和生物指标、调节池塘水质的主要措施和改善池塘水环境的技术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关键词:
池塘养殖 水体改良 水质进化设施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珍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量/投放量比等方面,以放养密度8 840粒/m2(680 g/m2)组最好。分塘疏养以放养密度1 253粒/m2(1 724 g/m2)组为好。密度低的池塘内文蛤平均壳长、壳高、壳宽,增重量和增长率均比高密度组大。对文蛤池塘养殖产量、产品规格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养殖密度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文蛤 池塘养殖 密度调控 综合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