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70)
- 2023(9244)
- 2022(7807)
- 2021(6958)
- 2020(5874)
- 2019(13010)
- 2018(12535)
- 2017(23577)
- 2016(13248)
- 2015(14414)
- 2014(14252)
- 2013(13896)
- 2012(12620)
- 2011(11368)
- 2010(11220)
- 2009(10554)
- 2008(10466)
- 2007(9217)
- 2006(8038)
- 2005(7312)
- 学科
- 济(45454)
- 经济(45364)
- 管理(43003)
- 业(38656)
- 企(31696)
- 企业(31696)
- 方法(19744)
- 数学(17361)
- 数学方法(17169)
- 财(16324)
- 制(14592)
- 农(14077)
- 学(13495)
- 中国(11889)
- 业经(11632)
- 贸(10408)
- 贸易(10406)
- 易(10173)
- 体(10033)
- 务(9958)
- 财务(9931)
- 财务管理(9909)
- 企业财务(9405)
- 农业(9291)
- 银(8794)
- 银行(8722)
- 环境(8554)
- 体制(8363)
- 技术(8320)
- 行(8225)
- 机构
- 大学(191449)
- 学院(189886)
- 济(75318)
- 经济(73846)
- 管理(69574)
- 研究(68265)
- 理学(60701)
- 理学院(60008)
- 管理学(58910)
- 管理学院(58589)
- 中国(50386)
- 科学(45685)
- 农(44461)
- 京(39928)
- 所(36651)
- 财(36491)
- 业大(36109)
- 农业(35372)
- 研究所(33737)
- 中心(30310)
- 江(29181)
- 财经(28783)
- 经(26155)
- 院(25067)
- 北京(24600)
- 省(23899)
- 农业大学(23470)
- 经济学(23470)
- 州(21823)
- 财经大学(21502)
- 基金
- 项目(136077)
- 科学(105305)
- 基金(100142)
- 家(92277)
- 国家(91564)
- 研究(89268)
- 科学基金(76246)
- 社会(57955)
- 社会科(54959)
- 社会科学(54948)
- 基金项目(53328)
- 省(52705)
- 自然(52374)
- 自然科(51170)
- 自然科学(51144)
- 自然科学基金(50279)
- 划(45630)
- 资助(40402)
- 教育(40101)
- 编号(32499)
- 重点(31563)
- 部(29715)
- 创(28614)
- 计划(28380)
- 制(28129)
- 发(28084)
- 科研(27327)
- 创新(27042)
- 成果(25764)
- 业(25690)
共检索到275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荻 李维 杨宏
分别将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s,AP)和葡萄多酚(grape polyphenols,GP)添加到鱼糜中并经两段式加热制成鱼糜制品,在4℃分别冷藏0、5、10、15、20d,以鱼糜制品的白度值、持水性、凝胶强度、TBARS值、TVB-N值、菌落总数等为指标考察3种植物多酚对鱼糜制品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多酚会降低鱼糜制品的白度值,在储藏过程中GP组白度值无显著变化,TP组和AP组白度值呈现先轻微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多酚能提升鱼糜制品的持水性和凝胶强度,并且在储藏期间能显著延缓持水性与凝胶强度的下降;添加多酚的鱼糜制品TBARS与TVB-N值的升高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添加多酚能抑制或杀死腐败菌。以上结果表明,将植物多酚应用于鱼糜制品中能较好改善鱼糜制品的储藏品质,3种多酚中,以TP储藏效果最好,GP和AP效果次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励建荣 刘永吉 朱军莉 张旭光 傅俏 赵羽 周小敏 李钰金
为研究真空、空气和气调3种不同包装方式对冷藏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以鱼糜制品中的鱼丸为对象,通过测定鱼丸在(3±0.5)℃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理化指标和感官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真空包装(vacuum packaging,VP)、空气包装(Air)、气调包装(M1,50%CO2+50%N2;M2,75%CO2+25%N2)对鱼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鱼丸中的优势腐败菌是微球菌属、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假单胞菌和酵母菌。75%CO2+25%N2和50%CO2+50%N2的气调包装鱼丸中主要的优势腐败菌是明亮发光杆菌和乳酸菌属,其次是微球菌属。与空气包装和真空包装相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维 程荻 杨宏
通过测定二次加热处理前后鲢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凝胶内部化学作用力、微观结构以及SDS-PAGE各项指标,考察不同二次加热处理条件(70~100℃处理30min和60min)对鲢鱼糜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增加,鱼糜凝胶的凝胶强度、持水性、二硫键以及疏水相互作用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尤其是100℃加热60min时其凝胶特性已被完全破坏。微观结构表明,当二次加热处理的温度高于80℃时,鱼糜凝胶内部的三维网状结构均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且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上升和时间的增加破坏程度加剧,这一结果和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一致。SDSPAGE电泳图谱结果表明,随着二次加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肌球蛋白重链(MHC)条带逐渐下降,当二次加热处理温度达到100℃时,MHC条带几乎消失。
关键词:
鲢 鱼糜制品 二次加热 凝胶强度 持水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牛宇光 杨宏 王玉栋 庄洋
[目的]研究紫苏提取物漂洗对白鲢鱼糜制品挥发性成分及其在4℃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为紫苏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乙醇萃取法提取紫苏多酚,新鲜白鲢去内脏和鳞后用冷水清洗干净,收集两侧鱼肉,制备鱼糜。白鲢鱼糜经蒸馏水漂洗2次,第3次分别使用蒸馏水,质量分数0.1%和0.3%的紫苏多酚漂洗液(依次记为对照组、0.1%漂洗组和0.3%漂洗组)漂洗,过滤去水后加质量分数2.5%NaCl(按鱼糜质量计算,m/m)斩拌煮制成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E-nose),分析紫苏提取物漂洗后白鲢鱼糜制品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通过测定样品在4℃贮藏期间的色度、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2-硫代巴比妥酸(TBARS)值、pH、菌落总数的变化,分析紫苏提取物漂洗对白鲢鱼糜制品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电子鼻PCA分析可以很好地将紫苏提取物漂洗组与对照组区分开,可以通过各传感器响应值的变化鉴别不同样品。白鲢鱼糜对照组共检测出18种挥发性化合物;0.1%漂洗组、0.3%漂洗组分别检测到25和26种挥发性化合物;经紫苏提取物漂洗后,白鲢鱼糜样品中对腥味起贡献作用的成分如1-辛烯-3-醇等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样品在4℃贮藏期间的菌落总数及TVB-N、TBARS值的增长速率(P<0.05),稳定pH值变化。[结论]紫苏提取物漂洗可以抑制白鲢鱼糜制品中鱼腥味的形成,延缓贮藏期间其品质的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立峰 王红玲 姚轶俊 张怡一 陈静宜 汪海峰 石嘉怿 鞠兴荣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包装方式大米储藏过程中食用品质(质构品质、糊化特性)以及挥发性成分,判断大米品质的变化,为小包装(规格为10 cm×18 cm)大米保鲜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99号’为材料,将大米采用编织袋包装、自然密闭缺氧包装及抽真空包装3种方式,分别置于15℃、25℃和30℃(60%湿度)的环境下储藏180 d。每月对其食用品质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蒸煮米饭弹性、回复性逐渐下降,硬度、黏着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项指标变化幅度较大。3种包装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海梅 刘茹 熊善柏 谢笔钧
采用3种植物来源经过5种变性处理的16种变性淀粉加工鱼糜制品,通过对变性淀粉物化特性及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测定,研究了变性淀粉来源、变性方式及其物化特性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变性淀粉的变性方式对鱼糜制品的凝胶强度、破断强度和咀嚼性的影响显著,而淀粉来源对鱼糜制品凝胶特性的影响不明显。5种变性淀粉中羟丙基化淀粉和交联酯化淀粉较适宜于鱼糜制品的加工,而氧化淀粉则不能改善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鱼糜制品的凝胶特性与变性淀粉的胶稠度、失水率、溶解率、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膨胀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鱼糜制品中添加凝胶形成能力好、溶解率小、持水能力强、膨胀能力大的变性淀粉,有利于改善鱼糜制品...
关键词:
变性淀粉 鱼糜制品 物化特性 凝胶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梅 张文忠 宋冬明 王嘉宇 谢文孝
探讨短时间尺度储藏温度和时间与糙米品质的关系,为稻米安全储藏提供理论依据。选用两个典型籼稻品种IR110,IR124以及两个典型粳稻品种沈农265和辽粳294,将其糙米于-15,5,25,41℃条件下自然储藏180d,研究短时间尺度储藏温度和时间对糙米品质的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籼稻还是粳稻,脂肪酸在不同温度下均随时间呈倒抛物线变化,但不同温度下波谷出现的早晚和幅度不同,温度越高波谷出现时间越早,波幅越大。表明高温条件下稻米内脂肪酸生化反应剧烈,高温不利于稻米安全储藏。从蛋白质含量上看,各温度条件下变化均不明显,表明稻米在储藏过程中,其品质变化与蛋白质含量关系不大。直链淀粉含量的增长率4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雅娟 刘淑范 李梅
采用原位光密度法探讨三十烷醇 (TA)、吲哚乙酸 (IAA)和赤霉素 (GA3)对咖啡形双眉藻 (Amphoraacof feaeformis)和盔状舟形藻 (Navichlacorymbosa)生长速率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 ,3种植物生长激素对 2种底栖硅藻生长速率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焱 丁玉珍 娄爱华 吴卫国
为探讨茶多酚对鱼糜的保鲜效果,将茶多酚添加到鱼糜中,研究冷藏或冷冻鱼糜的含水量、凝胶强度、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多酚能降低冷藏鱼糜的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盐基氮;对冷藏鱼糜和冷冻鱼糜的水分含量的减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茶多酚能显著地延缓冷藏鱼糜凝胶强度的降低,而对冷冻鱼糜凝胶强度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承慧 王群 刘牧
红松、油松和樟子松3种松科植物的松针为实验原料,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3种松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VC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松针中多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黄酮含量,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3种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樟子松多酚抗氧化能力较红松和油松多酚低,红松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最高可达94.52%,IC50值为4.44μg/m L,油松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好,清除率可达84.08%,IC50值为37.07μg/m L,油松多酚总还原能力最好,EC50值为93.06μg/m L。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
关键词:
红松 油松 樟子松 松多酚 抗氧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宋霖 蔡春芳 叶元土 王永玲 刘猛 孔丽
以鱼粉为对照,研究了饲料中分别添加25%和50%的豆粕、花生粕、菜粕和棉粕这4种植物蛋白时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肠道形态结构的变化。试验鱼初始体重为(22.95±0.35)g,饲养8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植物蛋白添加水平在25%时,豆粕组黄颡鱼的肠道组织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花生粕组肠黏膜上皮细胞之间界限不清晰,空泡较多。黏膜下层有所增厚,但未见淋巴细胞浸润。菜粕组和棉粕组肠道黏膜高度均显著下降,且棉粕组黏膜下层增厚,上皮内有淋巴细胞浸润,肌层也显著变薄。添加水平达到50%时,各试验组黄颡鱼中肠结构均产生明显变化。从蛋白质效率看,50%的豆粕组和棉籽粕组与对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稳 刘立鹤 蒋加鹏 付坦 张恒
利用自制触球及迷宫法评估了百里香酚、香芹酚、丁香酚和肉桂醛4种香精对(4.45±0.58)g黄颡鱼(Pelteobargrus fulridraco)幼鱼的诱食剂量效应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酚、香芹酚和肉桂醛都对黄颡鱼有明显的诱食作用,其最适诱食浓度分别为(0.0250.05)、0.025、0.007 g/m L;百里香酚诱食效果最佳(P0.05)。随后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75、150、250、500和1000 mg/kg的百里香酚饲喂黄颡鱼幼鱼,8周的养殖结果表明黄颡鱼增重率(Y)与饲料中百里香酚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芹丽 李绅崇 汪国鲜 李金泽 曹桦 杨春梅
以石斛种子为材料,研究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IBA对铁皮石斛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对铁皮石斛种苗的繁殖、生长速度影响差异显著。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石斛种子分化时间影响的顺序是NAA>6-BA>IBA,对石斛不定芽生长影响的顺序是IBA>6-BA>NAA。NAA浓度为0.5 mg/L,IBA浓度为0.3 mg/L时种胚的分化和种苗生长都较好。在培养前期,添加1 mg/L的6-BA有利于种胚分化。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铁皮石斛 种苗 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洲 施本义 杨宽 罗成 朱有勇 郭力维 何霞红
为解决林下土壤养分不均衡的问题,采用2种纯植物源材料生产的有机肥对在松树林下有机种植的二年生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F.H.Chen]开展有机肥施用对其生长与品质影响的研究,明确适合林下三七生长的有机肥施肥方法和用量。通过1年大田试验,探究2种有机肥对三七生长、皂苷含量、三七产量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评价2种有机肥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1)以基肥加追肥的方式施用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30 000kg/hm~2导致存苗率显著下降;2)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更有利于林下三七叶绿素的合成和根部干物质的累积;3)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提高林下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钾的质量分数,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其中,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kg/hm~2加追肥3 750kg/hm~2产量最高,较对照提高54.38%,皂苷含量增加39.88%。综上,2种有机肥均能显著改善土壤营养状况,提升林下三七的产量和品质,以广州植物源腐熟有机肥施用基肥3 750kg/hm~2加追肥3 750kg/hm~2施肥方式最佳。
关键词:
林下有机三七 植物源有机肥 皂苷含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平 冯俊涛 邵红军 祝木金 慕小倩 张兴
在室内以组织筛选法测定了菊科 15属 2 5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 (Botrytis cirereaPers et Tris)和苹果炭疽病菌 (Glomerella cingulata Schr)的抑菌活性 ,并采用盆栽试验测试了其对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DC)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蓼子朴、天明精、大花金挖耳等 16种植物样品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 (抑制浸染率 )达到 6 0 %以上 ;大花金挖耳、旋覆花和猪毛蒿 3种植物样品对苹果炭疽病菌具有 6 0 %以上的抑菌作用 ;对小麦白粉病菌有 5 0 %以上保护作用的有大花金挖耳、蓼子朴、臭蒿、苍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