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
2023(843)
2022(812)
2021(762)
2020(783)
2019(1683)
2018(1648)
2017(2961)
2016(2034)
2015(2273)
2014(2346)
2013(2420)
2012(2418)
2011(2294)
2010(2187)
2009(1998)
2008(1918)
2007(1819)
2006(1520)
2005(1486)
作者
(8335)
(7098)
(6960)
(6597)
(4813)
(3550)
(3140)
(2898)
(2766)
(2747)
(2596)
(2546)
(2534)
(2453)
(2421)
(2321)
(2313)
(2157)
(2081)
(2068)
(1974)
(1957)
(1781)
(1726)
(1716)
(1676)
(1615)
(1590)
(1548)
(1538)
学科
(4423)
(4341)
经济(4335)
(3655)
(3310)
管理(2565)
农业(2229)
(2045)
企业(2045)
水产(1914)
方法(1867)
动物(1685)
数学(1481)
数学方法(1415)
动物学(1413)
中国(1403)
(1395)
(1387)
(1285)
及其(1248)
地方(1210)
业经(1106)
虫害(1100)
(1072)
教育(1063)
(1023)
防治(985)
(983)
(978)
病虫(957)
机构
大学(28506)
学院(27547)
研究(14709)
(13207)
科学(11892)
农业(10559)
中国(10340)
(9729)
研究所(9138)
业大(8341)
管理(7411)
(7194)
(7104)
经济(6948)
(6830)
中心(6756)
(6571)
农业大学(6388)
理学(6072)
(6019)
(6018)
实验(6004)
理学院(5912)
实验室(5780)
(5758)
管理学(5632)
管理学院(5581)
重点(5465)
技术(5057)
研究院(4994)
基金
项目(21731)
科学(15271)
(14714)
国家(14561)
基金(14315)
研究(12594)
科学基金(10655)
(9399)
自然(8417)
(8401)
自然科(8211)
自然科学(8203)
自然科学基金(8051)
基金项目(7270)
资助(6865)
科技(6348)
(6227)
计划(6186)
社会(5979)
教育(5891)
社会科(5453)
社会科学(5453)
重点(5434)
专项(5200)
科研(5073)
(4781)
(4767)
编号(4669)
成果(4541)
(4480)
期刊
学报(11663)
(11255)
科学(8496)
(8380)
经济(8380)
中国(8161)
大学(7552)
学学(7270)
农业(7116)
研究(6916)
业大(3858)
教育(3858)
(3611)
林业(3211)
农业大学(3190)
(2679)
金融(2679)
(2659)
水产(2452)
(2305)
管理(2089)
技术(1934)
自然(1858)
图书(1849)
科技(1831)
渔业(1821)
中国农业(1819)
自然科(1748)
自然科学(1748)
农村(1582)
共检索到46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诗  黄建华  孙苗苗  周发林  杨其彬  温为庚  
利用PCR方法,对2008年取自3个斑节对虾主产地(中国、泰国、非洲)的野生斑节对虾亲虾进行主要病毒病筛查。在所检测的210例野生亲虾样本中,均发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或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的阳性样本,其中泰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WSSV携带率最高,达到89.8%,而中国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IHHNV携带率最高,为8.8%。12例样本同时检测出WSSV和IHHNV(阳性率为5.7%)。该结果揭示3种来源的斑节对虾亲虾普遍携带WSSV和IHHNV,其中WSSV仍然是感染斑节对虾的主要病原。调查结果增进了对斑节对虾主产区野生亲虾健康状况的了解...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文朝慧  余玲  王玉青  
为明确甘肃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携带的主要病毒病原,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分析(DASELISA)方法对收集的甘肃省紫花苜蓿种子样品进行检测,并采用RT-PCR方法对DAS-ELISA检测呈阳性的代表性样本进行复检,结果表明,在52份紫花苜蓿种子样品中有45份携带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3份携带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携带AMV和BYMV的样品分别占样品总数的86.5%和5.8%。该地区紫花苜蓿种子携带的病毒为AMV、BYMV。本研究为防治苜蓿病毒病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灯  张庆文  王伟继  刘萍  孟宪红  孔杰  孔晓瑜  
白斑综合征可以导致养殖对虾短时间内大面积死亡,是迄今为止对虾养殖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本试验采用巢式PCR法对2001年采自黄渤海的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检测,旨在较全面地了解黄渤海野生中国对虾携带病毒状况。各群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朝鲜半岛南海岸群体55%;渤海湾群体35%;辽东湾群体94.7%;海州湾群体47.4%。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几个产卵场群体均不同程度地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辽东湾产卵场群体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推测人工孵化苗种放流、海湾的地理和水质条件与中国对虾的WSSV感染率相关。而中国对虾野生群体携带病毒对于对虾养殖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笔者认为,只有从无特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吴冰  江静波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池信才  陈平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班节对虾卵细胞和各变态期病毒及其包涵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在糠虾前期各期未找到病毒,而糠虾后期各期的肝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则有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存在。这提示着MBV可能不经由卵细胞传播给子代。病毒粒子单个散在于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形似葵花子,而不是如文献所言的长圆柱体,长度270—300nm,直径平均75nm,由囊膜、衣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囊膜上无纤突。这与文献上报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相仿,因此,所观察到的病毒应是MBV。这表明MBV分布地域波及我国大陆南方沿海。此外,作者所见的核衣壳是偏心位置,而非居中排列,并指出这有利于核衣壳更快进入靶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宋晓玲  史成银  黄倢  张立敬  
于 1996~ 1998年采用DNA斑点杂交法 ,完成了共计 836份养殖对虾 ,2 13份对虾饵料和环境生物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 ,对虾在每年的 4~ 10月都可检测出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 ,6月出现最高峰 ,阳性检出率达到 4 2 .6 % ;其次 ,为 7月和 5月 ,分别达 31.6 %和 2 4 .5 %。在对虾不同生长阶段 (包括亲虾、各期幼体、仔虾、幼虾及成虾 )均可检出WSSV ,其中以仔虾的带毒率最高 ,达 36 .4 % ,其次为糠虾幼体 ,达 34.6 %。体长范围 1.1~ 2 .0cm的仔虾阳性率最高 ,其次体长为 5 .1~ 6 .0cm的幼虾样品。检测的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春霞  王安利  王维娜  李凤超  郭明申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涛  郭志勋  黄建华  杨丽诗  温为庚  杨其彬  江世贵  
利用含3×103、6×102、2×102copies/mL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virus,WSSV)粗提液和PBS液人工注射感染携带病毒量约1×105copies/g的斑节对虾,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显微镜观察法研究了感染后斑节对虾发病死亡率、肌肉内WSSV含量及总血淋巴细胞数和不同种类血细胞的比例组成变化。结果表明,3种浓度下斑节对虾累积死亡率分别为93.33%±2.89%、56.67%±5.77%和45.00%±5.00%,对照组没有发生死亡。注射3×103copies/mL的浓度组,在注射后30 min时,对虾肌肉内的病毒含量达到最低值(3.5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筱珊  胡智博  费荣梅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是威胁对虾养殖的重要病毒。为了调查这3种病在江苏境内的流行情况,根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手册》的PCR检测法对2015年5月—2016年5月采集的1436尾对虾样品进行3种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WSSV阳性率为17.20%,TSV阳性率为0%,IHHNV阳性率为39.48%。对江苏不同地区分离出的5株IHHNV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数据显示这5个地区的毒株均属于Ⅰ型感染株,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静真  马沙  肖双燕  韩书煜  黄艳华  黄德生  张振豪  吕忠坚  覃志彪  黄钧  
【目的】对2013-2016年广西沿海养殖凡纳滨对虾2种病毒(WSSV和IHHNV)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为制定广西凡纳滨对虾WSSV和IHHNV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广西沿海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分别在钦州市、防城港市和北海市设立监测区,每个监测区设立15~25个采样点,2013-2016年于每年5-9月进行4~5次采样,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各监测区凡纳滨对虾的虾苗和中成虾进行2种病毒携带情况调查分析。【结果】2013年检测样品317份,WSSV和IHHNV阳性率分别为19.2%和37.9%;2014年检测样品145份,WSSV和IHHNV阳性率分别为13.8%和2.1%;2015年检测样品138份,WSSV和IHHNV阳性率分别为21.0%和2.2%;2016年检测样品88份,WSSV和IHHNV阳性率分别为21.6%和0。2013-2016年各年度之间广西沿海凡纳滨对虾WSSV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2013、2015及2016年钦州WSSV阳性率最高,2014年北海WSSV阳性率最高。4年间,虾苗WSSV阳性率显著小于中成虾阳性率。2013-2016年广西沿海凡纳滨对虾IHHNV阳性率呈显著下降趋势,虾苗IHHNV阳性率显著小于中成虾阳性率。2013年钦州IHHNV阳性率最高,2014-2015年北海IHHNV阳性率最高,2016年3个监测区IHHNV检测均为阴性。2013-2016年,WSSV和IHHNV混合感染的样品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结论】2013-2016年,WSSV在广西凡纳滨对虾主要养殖区依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虾苗WSSV阳性率显著小于中成虾阳性率;IHHNV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虾苗阳性率也显著小于中成虾阳性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敏  何建国  吕玲  左涛  龙綮新  陈兆明  
通过分离纯化白斑综合症病毒 (WSSV)粒子 ,抽提病毒DNA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或SalⅠ酶切后 ,克隆入质粒pBluescriptⅡKS中 ,从而建立了WSSV部分基因组文库。估计WSSV基因组DNA在16 5kb以上。将WSSVEcoRⅠ克隆片段标记制备为探针 ,进行Southern杂交、打点杂交和原位杂交 ,其结果证明了克隆片段对WSSV特异 ,并为检测WSSV提供了方法。通过对部分基因组文库序列分析发现 ,WSSV核酸序列与已知杆状病毒核酸序列的同源性低 ,与GenBank中已有病毒核酸序列比较都无较大同源性 ,说明WSSV不属于杆状病毒科 ,目前只能列为未分类的无脊椎动物病...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姜有声  战文斌  程顺峰  王世表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囊膜蛋白在提纯的过程中易脱落,用传统的密度梯度离心方法不易获得完整的病毒粒子,对传统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加以改进后,可以获得大量完整的病毒粒子。用患白斑综合征病毒病的中国对虾鳃制备WSSV粗提液,感染螯虾(Cambarus proclarkii),选取25%的蔗糖溶液用作病虾鳃的匀浆液,然后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取各带负染后电镜观察,大量完整的病毒位于46%~52%蔗糖梯度之间,病毒粒子末端带有很长的尾;而病毒裸露的核衣壳位于40%~46%蔗糖梯度之间;在57%~62%之间观察到较多完整病毒粒子和少量细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病毒提纯方法较好,可得到大量完整的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  杨其彬  苏天凤  周发林  杨丽诗  黄建华  
采用生物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毒性效应与氨氮浓度和中毒时间呈正相关,在海水温度为30℃,pH为8,盐度为34.5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2.63 mg/L、39.68 mg/L、31.65 mg/L、29.94 mg/L,安全浓度为2.99mg/L,对应的非离子氨分别为3.23 mg/L、2.43 mg/L、1.94 mg/L、1.84 mg/L,安全浓度为0.18 mg/L。并在浓度为29.94 mg/L氨氮胁迫下,对斑节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96 h内斑节对虾血清中免疫指标变化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闫冬春  董双林  黄倢  
2002年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乳山对虾养殖场1000余份样品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结果显示,639例对虾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26·6%;77例蟹类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8·2%;266例浮游动物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38·3%,3~9月份浮游动物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消毒后水体中浮游动物的阳性率仍很高;30例贝类样品检测均为阴性;204例底泥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7·6%,22例抽滤海水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虾、蟹类在传播WSSV中起着重要作用,贝类、海水传播WSSV的可能性很小,浮游动物、底泥在传播WSSV中的作用和机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钰晗  李紫腾  张静怡  张静娜  胡同乐  王树桐  王亚南  曹克强  
【目的】苹果斑点落叶病在我国各苹果主产区均有发生,给苹果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苹果斑点落叶病是由链格孢苹果专化型(Alternaria alternata f. sp. mali)侵染引起的一种气传病害。本研究旨在探明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为田间防治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并为病毒的多样性以及进化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方法】从全国8个省份采集有典型症状的组织样本,通过组织分离和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的情况;通过菌株培养特性、菌丝生长速率、在果实及叶片上的致病力测定揭示携带dsRNA病原菌的生物学性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对QY-2菌株携带的dsRNA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自我国苹果产区获得102株苹果斑点落叶病菌菌株的纯培养,通过dsRNA的提取及凝胶电泳明确了5个菌株带有明显的dsRNA条带,携带的dsRNA分为4种类型,类型Ⅰ(菌株YT-3-7)dsRNA在8、2.5和1.5 kb左右;类型Ⅱ(菌株SJZ-4)dsRNA在8 kb左右;类型Ⅲ(菌株QY-2)dsRNA在3和0.8 kb左右;类型Ⅳ(菌株CL-2-6和SQ-1-1)dsRNA在2.5和1.5 kb左右。含有dsRNA的菌株培养性状多样,菌落特征、生长速率与dsRNA携带与否及类型没有明显的关系,含有dsRNA的菌株大多属于弱致病力菌株。QY-2在叶片和果实上的致病力均最弱,确定其携带的dsRNA病毒基因组包括5个dsRNA片段,分别为dsRNA1—dsRNA5,片段大小依次为3 665、3 054、2 824、2 819、831 nt,提交至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K672910、MK672913、MK672912、MK672911、MK836314。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依次为124、83、84、83、13 kD。经系统进化关系分析,与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1遗传关系最近,确定其为产黄青霉病毒科(Chrysoviridae)、β产黄青霉病毒属(Betachrysovirus)的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暂定命名为Alternaria alternata chrysovirus 2(AaCV2)。【结论】我国苹果斑点落叶病菌携带dsRNA群体多样,dsRNA的有无及类型与寄主病原菌培养性状没有明显相关性,携带dsRNA的菌株多为弱致病力菌株,致病力最低的QY-2菌株携带AaCV2。该菌株的弱致病力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为苹果斑点落叶病提供新的生防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