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19)
- 2023(9784)
- 2022(8049)
- 2021(7592)
- 2020(6288)
- 2019(14049)
- 2018(13677)
- 2017(25645)
- 2016(14019)
- 2015(15607)
- 2014(15621)
- 2013(15448)
- 2012(14386)
- 2011(13359)
- 2010(12955)
- 2009(11838)
- 2008(11792)
- 2007(10322)
- 2006(8872)
- 2005(8214)
- 学科
- 济(56537)
- 经济(56471)
- 管理(35276)
- 业(31815)
- 方法(25243)
- 企(24258)
- 企业(24258)
- 数学(22748)
- 数学方法(22537)
- 中国(19109)
- 学(14862)
- 农(14386)
- 财(13999)
- 制(12811)
- 贸(12773)
- 贸易(12767)
- 易(12546)
- 业经(10587)
- 银(10585)
- 银行(10549)
- 体(10433)
- 融(10304)
- 金融(10297)
- 行(10267)
- 农业(9049)
- 环境(9021)
- 地方(8309)
- 技术(8167)
- 理论(7902)
- 务(7527)
- 机构
- 大学(205169)
- 学院(201545)
- 济(88997)
- 经济(87463)
- 研究(81908)
- 管理(69350)
- 中国(61399)
- 理学(59743)
- 理学院(58977)
- 管理学(57846)
- 管理学院(57476)
- 科学(51205)
- 京(44594)
- 所(43439)
- 农(41759)
- 研究所(40226)
- 财(39914)
- 中心(34977)
- 农业(33385)
- 业大(33017)
- 财经(32318)
- 院(30234)
- 经(29873)
- 经济学(29753)
- 江(29131)
- 北京(28386)
- 经济学院(26900)
- 范(25609)
- 师范(25169)
- 科学院(25009)
- 基金
- 项目(141490)
- 科学(110903)
- 基金(105529)
- 研究(96889)
- 家(96809)
- 国家(96128)
- 科学基金(79551)
- 社会(63400)
- 社会科(60304)
- 社会科学(60292)
- 基金项目(54165)
- 省(51991)
- 自然(51984)
- 自然科(50889)
- 自然科学(50872)
- 自然科学基金(50016)
- 划(46116)
- 资助(44369)
- 教育(43936)
- 编号(34734)
- 重点(33273)
- 部(32505)
- 发(30529)
- 创(29036)
- 成果(28824)
- 国家社会(28683)
- 中国(28085)
- 科研(28007)
- 计划(27726)
- 创新(27516)
共检索到303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绍赛 曲克明
通过室内毒理实验,研究印染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苯胺C6H5NH2和苯酚C6H5OH,质量浓度分别为20mg/L和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锌、铜和铅,质量浓度分别为1970mg/L、9mg/L和7.5mg/L)、农药废水(主要有毒物质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二甲酯)及其混合废水对中国对虾(Peanaeuschinensis)无节幼体和仔虾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无节幼体48hLC50(95%可信限区间)和96hLC50(95%可信限区间)分别为2.27%(1.72%~2.99%)、0.29%(0.22%~0.37%)、0.86%(0.64%~1...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曲克明 马绍赛 祁铭华 卜雪峰 乔向英 袁笳文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都是常见的 ,易进入近岸海域的工业废水。作者通过室内实验 ,研究了这 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对中国对虾胚胎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和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中国对虾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浓度分别为 1%、0 4 %、1%和0 5 %。对中国对虾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 (95 %可信限 )分别为 2 94 % (2 4 5 %~ 3 5 2 % )、1 19%(1 0 1%~ 1 4 2 % )、2 6 8% (2 31%~ 3 10 % )和 1 38% (0 6 1%~ 3 13% )。以对中国对虾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为指标 ,这 ...
关键词:
工业废水 中国对虾 胚胎 毒性效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乔延龙 殷小亚 肖广侠 王立平
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海洋工程建设产生的悬浮物会对海洋生物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为研究悬浮物对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室内模拟半静态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高浓度的悬浮物可抑制中国对虾幼体的游泳能力,中国对虾幼体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悬浮物对中国对虾幼体48 h和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48 h-LC_(50)和96 h-LC_(50))分别为452.21 mg/L和183.74 mg/L,对应的安全浓度为18.37 mg/L。镜检观察结果显示,中国对虾幼体体表有底泥附着,鳃内有大量的悬浮物颗粒物。该研究为深入研究悬浮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曲克明 陈民山 马绍赛 辛福言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印染废水的主要有毒物为苯胺(20mg/L)和苯酚(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为锌(1970mg/L)、铜(9mg/L)和铅(7.5mg/L);农药废水及混合物主要有毒物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实验表明,这4种类型废水对牙鲆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5%、0.25%和0.25%;对牙鲆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95%可信限,体积分数)分别为3.38%(2.29%~3.87%)、0.81%(0.71%~0.92%)、1.57%(1.37%~1.82%)和1.48...
关键词:
工业废水 牙鲆 胚胎 毒性效应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娟 曲克明 刘海英 李健 马德林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中国对虾 急性毒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礼根 刘超
采用霍恩氏法进行对虾保鲜剂对小白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雌雄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值)>10g/kg体重,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级。在加与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的条件下,利用4个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TA98、TA100、TA102),采用平板渗入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Salmonella typhimurium mammals microsomal enzyme test,Ames),研究对虾保鲜剂的致突变作用,结果表明:对虾保鲜剂对4个菌株诱发的回变菌落数与阴性对照组的回变菌落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均未超过阴性对...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霓 江涛 江天久 吕颂辉 桓清柳
为研究2009年10月下旬在广东珠海海域爆发的双胞旋沟藻赤潮对养殖鱼类及水体中其它生物的影响,实验以卤虫幼体、金鼓鱼苗和凡纳滨对虾苗作为受试生物,在赤潮现场测试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鱼苗和虾苗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24 h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C50(半致死浓度)为9.55×104/mL,藻密度为2.5×103/mL的双胞旋沟藻对卤虫幼体的LT50(半致死时间)为48.5 h。60 h内该赤潮水体对鱼苗和虾苗的存活无不利影响,卤虫幼体和金鼓鱼苗均可摄食双胞旋沟藻,卤虫幼体对双胞旋沟藻的摄食率低。研究表明,双胞旋沟藻赤潮水体对卤虫幼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但在低藻密度条件下,卤虫幼体能以该藻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忠秀 李健 李吉涛 谭志军 任海 刘德月
利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AOAC)所推荐的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MBA),测定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藻株)毒素粗提液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毒性;采用浸浴方式,研究了该藻株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采用HE染色方法,分别对有毒藻浸浴处理和毒素粗提液注射处理后96 h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鳃和肝胰腺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藻株麻痹性贝毒毒性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许俊 钟爱华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 415、0 .357、0 .264、0 .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 362、22 .709、17 .041和13 .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曲克明 袁有宪 陈民山 陈碧鹃 王会平 潘巧英
研究了化纤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乙醛、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对大型蚤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 ,乙醛对大型蚤 4 8h -LC50 、96h -LC50 值分别为 16 .8、4 .2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 0 .4 2mg/L ;对苯二甲酸对大型蚤 4 8h -LC50 、96h -LC50 值分别为 316 5.2、1111.7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 111.2mg/L ;乙二醇对大型蚤 4 8h -LC50 、96h -LC50 值分别为 386 7.2、2 4 4 2 .6mg/L ,安全质量浓度为 2 4 4 .3mg/L。联合毒性试验的混合毒物的配比为 :乙醛∶对苯二甲酸∶...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 姜令绪 王文琪 杨宁 王仁杰 隋义先
本文主要研究了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BATE)幼体的毒性作用。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半致死浓度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显著(F>F0.05),随着浓度的增加,各期幼体的死亡率明显升高;对各期幼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无节幼体对两种毒性物质的耐受性强于蚤状幼体,但是小于糠虾幼体和仔虾的耐受性。氨氮和硫化氢对日本对虾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95,0.0430;0.724,0.0553;1.072,0.0705mg/L。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温为庚 杨其彬 王雨 黄建华 江世贵
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复方三氯异氰尿酸对斑节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设8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0、0.5、1.0、1.5、2.0、2.5、3.0、3.5和4.0(×10-6)每组3个平行。结果表明,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10-6)分别是无节幼体:1.58、1.35和0.29;蚤状幼体:1.71、1.24和0.2;糠虾幼体:2.2、1.46和0.24;仔虾:3.23、2.62和0.53。幼体对试验药物的忍受力由大到小分别是仔虾、无节幼体、糠虾幼体和蚤状幼体。试验结果可为斑节对虾育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幼体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春娜 黄颖颖 陈先均 刘亚 杜军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阿维·毒死蜱、吡蚜酮、四聚乙醛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了安全评价,根据试验期间死亡鱼数及死亡时间,用几率单位法计算各时间点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阿维·毒死蜱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8×10-3、2.5×10-3、1.3×10-3、1.2×10-3mg/L;吡蚜酮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445、428、403、387 mg/L;四聚乙醛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幼鱼24、48、72、96 h的半致...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急性毒性 农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