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
- 2023(995)
- 2022(894)
- 2021(860)
- 2020(782)
- 2019(1662)
- 2018(1606)
- 2017(2842)
- 2016(1933)
- 2015(2073)
- 2014(2002)
- 2013(2033)
- 2012(1943)
- 2011(1837)
- 2010(1736)
- 2009(1587)
- 2008(1623)
- 2007(1492)
- 2006(1214)
- 2005(1146)
- 学科
- 济(5690)
- 经济(5684)
- 学(3548)
- 业(3284)
- 方法(3254)
- 数学(2912)
- 管理(2908)
- 数学方法(2856)
- 企(2152)
- 企业(2152)
- 农(1966)
- 水产(1707)
- 菜(1360)
- 中国(1310)
- 地方(1308)
- 农业(1265)
- 虫(1219)
- 财(1184)
- 动物(1182)
- 动物学(994)
- 及其(979)
- 害(950)
- 物(938)
- 和(876)
- 业经(852)
- 地方经济(851)
- 防(851)
- 植(821)
- 虫害(803)
- 环境(802)
- 机构
- 大学(28030)
- 学院(27327)
- 研究(13480)
- 农(12529)
- 科学(11307)
- 农业(10350)
- 所(8915)
- 业大(8660)
- 研究所(8460)
- 中国(8397)
- 济(8225)
- 经济(8041)
- 管理(7532)
- 农业大学(6711)
- 理学(6663)
- 理学院(6544)
- 京(6397)
- 管理学(6255)
- 管理学院(6217)
- 室(6033)
- 省(5981)
- 实验(5835)
- 实验室(5629)
- 业(5592)
- 中心(5387)
- 重点(5353)
- 江(5130)
- 院(5089)
- 研究院(4544)
- 技术(4519)
共检索到39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惠超 龚莉君 彭鹏 杨中侠
比较了萝卜苗、甘蓝叶和甘蓝苗3种寄主植物饲养小菜蛾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甘蓝苗饲养小菜蛾种群产卵量高,发育更整齐。用Cry1Ac毒蛋白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抗性选育,获得了Cry1Ac毒蛋白抗性倍数为825.30和142.61的2个小菜蛾抗性种群。
关键词:
小菜蛾 繁殖 寄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喜中 孙学俊 邓彩萍 张晓飞 郝赤
通过田间笼罩试验,研究了小菜蛾对7种十字花科蔬菜的产卵选择性,以及喷施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其选择顺序为小白菜>油菜>芥菜>萝卜>菜心>甘蓝>花椰菜;喷施阿维菌素之后,小菜蛾对寄主的产卵选择性发生了变化,其在尽可能的躲避杀虫剂后才选择喜好的寄主植物.可见,寄主种类和阿维菌素共同影响小菜蛾的产卵选择行为.
关键词:
小菜蛾 寄主植物 阿维菌素 产卵选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辉 田厚军 陈艺欣 杨广 占志雄 黄玉清
采用电生理方法测定小菜蛾雌、雄成虫对雌蛾性信息素(sex pheromone,SP)两种主要组分顺-11-十六碳烯醛(Z11-16:Ald)和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以及性信息素与寄主植物5种挥发性物质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Z11-16:Ald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Z11-16:Ac.将Z11-16:Ald和Z11-16:Ac按照质量比5∶5和7∶3进行混配,当供试浓度为20.0 g·L-1时,雄蛾对5∶5配比的EAG反应相对值显著高于7∶3配比.部分供试植物挥发性物质能增强小菜蛾对性信息素的EAG反应,但会因植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兴苗 潘亚飞 王小平 李红 雷朝亮
在室内观察了豆野螟取食扁豆、豇豆和四季豆后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状况。结果表明:豆野螟取食不同寄主后的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蛹存活率、蛹重、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均以取食四季豆为最低;豆野螟取食四季豆、豇豆和扁豆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9.9 d1、1.2 d和11.7 d,三者差异显著;取食豇豆后5龄幼虫体重达53.9 mg,显著高于取食扁豆和四季豆的5龄幼虫体重。
关键词:
豆野螟 存活率 发育历期 产卵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永玉 李昆 陈晓鸣
综述了紫胶虫优良寄主植物及久树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 ,特别是久树的种类、生物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与进展 ,提出了寄主植物无性繁殖研究的思路和对策 ,展望了寄主植物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紫胶虫寄主植物 久树 繁殖技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桃兰 刘向东
在低温和短日照(18℃,L/D=8h/16h)条件下用离体叶片单头连续多代次诱导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的性蚜,以明确滞留型棉蚜产生有性世代的能力及其存在的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滞留型棉蚜在诱导条件下不易产生有翅蚜,并且其繁殖模式向有性世代转变时要比迁飞型棉蚜迟1个世代。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均具有产生雌性蚜和雄性蚜的能力,并且存在多种繁殖模式。滞留型和迁飞型棉蚜中能产生性母蚜的个体,也可同时产生孤雌后代,雄性母不仅可以产生雄性蚜,而且可以产生孤雌蚜,并且在滞留型棉蚜中还发现了雄性母产生雄性母后代的现象。夏季滞留于越冬寄主木槿上的棉蚜完全具备营同寄主生活史的条件,它的存在有其生态与进化意义。
关键词:
棉蚜 冬寄主 生活史 有性世代 繁殖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品周 李昆 孙永玉 陈又清
以紫胶蚧优良寄主植物久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研究法研究了其种子育苗技术、造林技术、枝条利用及紫胶蚧在寄主植物上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破壳处理可极大提高种子发芽率,一般在开春(3月)采用容器育苗,雨季初期(6—7月上旬)造林;造林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的山坡中、下部,阳坡效果更好;雨季前松土除草和追施氮肥相结合,可明显促进幼树生长;久树是紫胶蚧最优良寄主植物,冬、夏代放养结果稳定,既适于保种又适宜产胶,寄主植物每年可利用1次。
关键词:
久树 造林 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温小遂 施明清 杨清培 王丽娜 何小龙
在25℃恒温、RH90%的条件下,对萧氏松茎象成虫在湿地松、火炬松、马尾松、黑松、雪松、杉木、金钱松和罗汉松共8种植物上取食、繁殖及生活历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虫取食湿地松的量最大,为83.9 mm2.头-1.d-1,其次是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量最小。成虫取食湿地松的产卵期最长,为57.4天;产卵量最大,平均为14.3粒,取食马尾松、黑松和火炬松的次之。取食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黑松和雪松产的卵孵化率均在80%以上;取食杉木的最小,为50%,取食金钱松和罗汉松的雌虫不产卵。取食湿地松、火炬松和马尾松的成虫历期较长,取食杉木、罗汉松和金钱松的历期较短。
关键词:
萧氏松茎象 寄主植物 取食 繁殖 历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贾冰 谭瑶 付晓彤 韩海斌 常静 庞保平
室内条件下测定了8种寄主植物饲养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后,其若、成虫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体重及性比等生命参数变化,并测定了牧草盲蝽成虫淀粉酶及海藻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黑豆(Glycine max)上饲养,牧草盲蝽不能发育存活;在苜蓿(Medicago sativa)和大豆(Glycine max)上饲养,若虫发育期最短,分别为14.27和17.24d;在苜蓿和玉米(Zea mays)上饲养,若虫存活率最高。在四季豆(Phaseolus vulgaris)及苜蓿上饲养,成虫的发育期最长,雌成虫均为29.40d,雄成虫分别为28.87及30.00d;在四季豆、大豆及玉米上饲养,单雌产卵量最高,均超过了每雌120粒;在四季豆上饲养成虫产卵期最长,为22.53d。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和苜蓿上饲养,牧草盲蝽成虫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供试植物(P0.05)。因此,不同寄主植物对牧草盲蝽生长发育与繁殖及淀粉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对海藻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业苟 喻爱林 阙生全 余能富 刘晓华
[目的]本文研究了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成虫寿命和生殖的影响,为筛选松褐天牛适宜的寄主植物和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的自然条件下,用马尾松、湿地松和雪松等3种寄主植物分别笼养24对松褐天牛雌雄成虫,记录成虫的寿命、产卵前期、刻槽数和产卵量;在温度为25℃、相对湿度75%和避光的条件下,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卵孵化历期、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松褐天牛雌性成虫寿命、每雌刻槽数、每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每雌子代幼虫数有显著影响(P0.05)。松褐天牛取食马尾松的雌性成虫寿命最长(63.13 d)、每雌平均刻槽数最多(150.17个)、每雌平均产卵量最高(108.83粒)、卵孵化率最高(87.36%)和每雌子代幼虫数量最多(95.05头)。[结论]在室内大规模饲养松褐天牛时,马尾松最有利于松褐天牛繁殖。
关键词:
松褐天牛 寄主植物 成虫 寿命 繁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项颖颖 孙绪艮 王秀利 张霞 孟繁玲
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昆虫与植物间已形成各种各样的互作关系。其中植食性昆虫的食性通过一系列的行为反应表达,昆虫对寄主植物的定向行为反应,是昆虫与植物关系中的一个核心问题(钦俊德,1987)。植食性昆虫在选择寄主的过程中,利用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多种行为模式。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通过昆虫的嗅觉感受器引诱昆虫到达植物,这是引导植食性昆虫寄主选择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槐小卷蛾 寄主选择 挥发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宏伟 王竹红 王联德 黄建
分别提供6种寄主植物上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供小黑瓢虫[Delphastus catalinae(Horn)]捕食.结果表明:寄主植物显著影响小黑瓢虫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捕食花椰菜上粉虱的小黑瓢虫的发育速度、存活率和繁殖力都占有明显优势,瓢虫种群增长的大小表现为花椰菜(rm=0.0771)>胜红蓟(rm=0.0722)>豇豆(rm=0.0714)>一品红(rm=0.0677)>甘薯(rm=0.0640)>烟草(rm=0.0540).由此可见,人工大量繁殖小黑瓢虫可采用的寄主植物有花椰菜、胜红蓟、豇豆和一品红,其中花椰菜为首选.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小黑瓢虫 烟粉虱 生长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立鹏 王军辉 于占晶 黄范全 孔祥波 王鸿斌 张苏芳 张真
为比较杨小舟蛾对不同寄主的选择差异性,利用生物观察法研究了该成虫在5种黑杨无性系寄主间的停靠选择行为和产卵选择行为,验证了5种寄主挥发物对该虫进行寄主选择过程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不同生理状态的成虫对5种寄主的选择率存在差异;雌性个体无论是否交配均表现出对5种样本相同的差异性选择,而雄性个体则未表现出这种选择差异性。在相同虫数下,有更多的交配后雌蛾对寄主做出了选择,与未交配雌蛾选择虫数相比差异显著。杨小舟蛾对碧玉杨的寄主产卵选择性最强,108杨次之,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杨小舟蛾 黑杨 动态顶空 寄主选择 产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科宏 周彦 王雪峰 唐科志 周常勇
应用直接组织点免疫(DTBI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接种了柑桔衰退病毒(CTV)的3组共45株锦橙、凤凰柚和木并柑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CTV在嫩枝中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依次是嫩叶、老枝和老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苏智 杨忠岐 魏建荣 王小艺
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的优势寄生性天敌。为了了解其在释放利用后能否保持高的种群数量 ,达到对美国白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研究了这种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通过调查 ,明确了白蛾周氏啮小蜂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种类 ,并研究了这些寄主的年生活史和生物学特性 ,以及白蛾周氏啮小蜂在这些寄主中的寄生率和出蜂量、雌雄性比等。结果表明 ,白蛾周氏啮小蜂的寄主有 7种 :美国白蛾 ,大袋蛾 ,柳毒蛾 ,榆毒蛾 ,国槐尺蛾 ,杨扇舟蛾和桃剑纹夜蛾。白蛾周氏啮小蜂年发生 7代 ,而美国白蛾年发生 2代 (部分年份可发生 3代 ) ,小蜂除寄生这 2代(或 3代 )美国白蛾蛹外 ,其余各代在这些转主寄主蛹中寄生。这些转...
关键词:
白蛾周氏啮小蜂 转主寄主 生物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