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5)
2023(10793)
2022(9648)
2021(9132)
2020(7666)
2019(17673)
2018(17619)
2017(33950)
2016(18798)
2015(20762)
2014(20860)
2013(20718)
2012(18878)
2011(16979)
2010(16661)
2009(15009)
2008(14469)
2007(12437)
2006(10557)
2005(9033)
作者
(56264)
(46854)
(46380)
(44156)
(29711)
(22711)
(21028)
(18435)
(17737)
(16625)
(16090)
(15823)
(14849)
(14754)
(14505)
(14391)
(14377)
(13910)
(13343)
(13339)
(11892)
(11426)
(11307)
(10489)
(10472)
(10470)
(10425)
(10223)
(9498)
(9408)
学科
(68409)
经济(68330)
管理(51098)
(49345)
(41445)
企业(41445)
方法(34449)
数学(29772)
数学方法(29396)
(19796)
(17784)
(17251)
中国(16710)
业经(15152)
地方(13458)
理论(12403)
农业(12004)
(11923)
贸易(11919)
(11821)
技术(11757)
(11645)
(11633)
财务(11584)
财务管理(11565)
(11564)
企业财务(11017)
环境(10941)
(9862)
银行(9809)
机构
大学(263995)
学院(261661)
管理(103247)
(94877)
经济(92635)
理学(90540)
理学院(89486)
研究(89092)
管理学(87685)
管理学院(87231)
中国(62571)
科学(61132)
(56575)
(49871)
(46461)
业大(45815)
研究所(43217)
(42463)
农业(39571)
中心(39349)
(36702)
北京(35413)
财经(35076)
(34213)
师范(33803)
(32640)
(32018)
(30182)
技术(29143)
经济学(27471)
基金
项目(190819)
科学(147891)
基金(137572)
研究(132694)
(123076)
国家(122114)
科学基金(103102)
社会(80282)
社会科(75956)
社会科学(75936)
(75115)
基金项目(74100)
自然(71133)
自然科(69465)
自然科学(69443)
自然科学基金(68168)
(64183)
教育(60453)
资助(57073)
编号(52887)
重点(43096)
成果(42354)
(40931)
(39891)
(39470)
科研(37620)
计划(37570)
创新(36858)
课题(36627)
大学(34741)
期刊
(97771)
经济(97771)
研究(71516)
学报(52096)
科学(44792)
(44761)
中国(44638)
大学(37845)
管理(36190)
学学(36013)
农业(31580)
(30733)
教育(27582)
技术(21224)
(18102)
金融(18102)
(16410)
财经(16297)
业经(16206)
经济研究(15498)
科技(14658)
业大(14507)
图书(14316)
(13720)
(13681)
林业(13565)
理论(12978)
问题(12712)
实践(12175)
(12175)
共检索到361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佳波  曾希柏  李莲芳  白玲玉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差异,为有机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化学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黑土母质发育)、石灰肥熟旱耕人为土(褐土母质发育)和酸性肥熟旱耕人为土(第四纪红壤母质发育)3种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土壤,开展添加水溶性有机物(DOM)后不同吸附时间下土壤对DOM的吸附和解吸试验,并利用相关模型计算了土壤对DOM吸附和解吸的参数。【结果】外源DOM进入土壤后,能很快被土壤胶体吸附,并在1h内达到平衡;3种土壤对DOM的吸附差异明显,其达到平衡时的吸附量分别为10236、8372和10088mg·kg-1,即以有机质含量高的普通肥熟旱耕人为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庆雷  王凯荣  谢小立  
【目的】为揭示土壤磷素肥力的变化机制,对16年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后红壤稻田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进行了研究。【方法】将4种施肥处理土样置于恒温摇床中连续振荡培养,定期测定不同处理土壤磷的各种吸附参数、累积解吸量和解吸率。【结果】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处理显著改变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对0~20cm土壤的影响尤为突出。长期有机物循环利用显著降低了0~20cm土壤磷吸附亲和力常数(k)、最大吸附量(Q)和吸附缓冲容量(MBC),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该层土壤磷的累积解吸量和累积解吸率;与不施化肥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相比,NPK化肥配施基础上的有机物循环利用在降低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义新  刘武定  朱端卫  程东升  
以不同用量的结晶有机肥 (暂定名 )处理土壤 ,培养 1月后 ,研究了它们对土壤磷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晶有机肥能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 ,表现为施用该肥料的土壤 ,磷等温吸附的Langmuir方程常数 (K值 )减小 ,土壤对磷的亲和力减弱 ,且随着结晶肥用量的增加 ,这一效应更加明显。与吸附相反 ,结晶有机肥能促进土壤磷的解吸 ,土壤磷的解吸量与结晶有机肥用量呈正相关 ,且起始磷浓度较低时 ,结晶有机肥增加磷解吸的效果更显著。此外 ,研究结果表明 ,随结晶有机肥用量的增加 ,土壤的Olsen P也明显增加 ,这与结晶有机肥对土壤磷的解吸效果一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满强  陈小云  秦江涛  黄欠如  余喜初  李辉信  胡锋  
【目的】研究有机肥和无机肥施用后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性质及与团聚体保护的关系,揭示有机碳稳定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有机肥施用制度(有机肥种类、数量和施用时间)的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湿筛分组获得不同团聚结构位置的水溶性有机物,测定DOM中的碳水化合物(CHC)和酚类物质(PEC)浓度。【结果】与游离组分及原土微团聚体相比,大团聚体包裹的微团聚体之间的CHC和PEC浓度更高,平均值分别为163.8和38.6 mg C.kg-1,并具有高CHC/PEC比(4.27)。与单纯施用化肥相比,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CHC和PEC在各团聚结构位置上的浓度,增幅分别达10.3%和6.3%,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玉洁  谢圣华  田海  潘飞  梁延坡  曾东强  
【目的】研究异丙甲草胺在甘蔗种植区3种代表性土壤中的吸附和淋溶特性。【方法】采用批量平衡法和土柱淋溶法,研究其在不同土壤中的吸附淋溶特性。【结果】异丙甲草胺在广西来宾壤土、扶绥壤质粘土和安徽萧县粉砂质壤土中的吸附规律均可以用Freundlich方程较好描述,土壤有机碳归一化吸附系数(KOC)分别为75.71、35.80和34.93,吸附常数(Kf)分别为7.58、3.06、3.12;表明异丙甲草胺在壤土中较难吸附,在另两种土壤中属难吸附;吸附自由能(△G)为-10.73、-8.87、-8.81 KJ/mo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莹  王翠红  李富升  郑晴文  康霞  许毅隽  
以湖南省典型母质发育的鳝泥田、红泥田、河砂泥田、麻砂泥田、酸紫砂泥田和灰泥田等6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素一次平衡法研究土壤对镉、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对镉、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供试土壤吸附平衡时,溶液中镉或砷的浓度与土壤对镉或砷的吸附量关系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3种模型拟合均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为0.842~0.994,其中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R~2均值0.964)更优,但不同水稻土不同元素的最优方程有所差异,灰泥田的镉和酸紫砂泥田的砷用Temkin方程的拟合度较高,鳝泥田、红泥田和河砂泥田的砷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土壤对镉的吸附量大于对砷的吸附量;以Langmuir方程拟合所得不同水稻土镉、砷最大吸附量(X_m)比较,整体上镉以灰泥田的(1379.9mg/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527.8 mg/kg)最小;砷以红泥田的(587.4 mg/kg)最大,灰泥田的(266.6 mg/kg)最小;土壤镉、砷解吸量随镉、砷吸附量增大呈曲线向上弯曲增长;土壤镉、砷解吸率分别为23.2%~93.8%和0.5%~44.2%,镉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83.9%),灰泥田的最低(均值43.7%),砷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20.3%),红泥田的最低(均值7.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和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镉、砷的最大吸附量及平均解吸率的主要因子;6种母质水稻土中,灰泥田镉的吸附分配系数(K_d)和保留因子(K_0)(5.86~11557.25、0.08~387.37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1.89~2765.17、0.02~47.31L/kg)最小;红泥田砷的K_d和K_0(6.17~406.29、0.31~770.85 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2.34~22.51,0.05~3.50 L/kg)最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莹  王翠红  李富升  郑晴文  康霞  许毅隽  
以湖南省典型母质发育的鳝泥田、红泥田、河砂泥田、麻砂泥田、酸紫砂泥田和灰泥田等6种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元素一次平衡法研究土壤对镉、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土对镉、砷的等温吸附曲线均呈非线性;供试土壤吸附平衡时,溶液中镉或砷的浓度与土壤对镉或砷的吸附量关系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3种模型拟合均达显著水平,决定系数(R~2)为0.842~0.994,其中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R~2均值0.964)更优,但不同水稻土不同元素的最优方程有所差异,灰泥田的镉和酸紫砂泥田的砷用Temkin方程的拟合度较高,鳝泥田、红泥田和河砂泥田的砷用Freundlich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土壤对镉的吸附量大于对砷的吸附量;以Langmuir方程拟合所得不同水稻土镉、砷最大吸附量(X_m)比较,整体上镉以灰泥田的(1379.9mg/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527.8 mg/kg)最小;砷以红泥田的(587.4 mg/kg)最大,灰泥田的(266.6 mg/kg)最小;土壤镉、砷解吸量随镉、砷吸附量增大呈曲线向上弯曲增长;土壤镉、砷解吸率分别为23.2%~93.8%和0.5%~44.2%,镉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83.9%),灰泥田的最低(均值43.7%),砷解吸率以酸紫砂泥田的最高(均值20.3%),红泥田的最低(均值7.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 H值和游离氧化铁含量分别是影响土壤对镉、砷的最大吸附量及平均解吸率的主要因子;6种母质水稻土中,灰泥田镉的吸附分配系数(K_d)和保留因子(K_0)(5.86~11557.25、0.08~387.37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1.89~2765.17、0.02~47.31L/kg)最小;红泥田砷的K_d和K_0(6.17~406.29、0.31~770.85 L/kg)最大,酸紫砂泥田的(2.34~22.51,0.05~3.50 L/kg)最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香真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研究了污泥中水溶性重金属高于Cu,Zn的存在形态和电荷特点。结果表明:水溶性Cu中约94%是以带负电行的螯合物存在;Zn则多以带两性电荷的螯合物存在,带正电荷的离子约占10%;Cu2+与有机物的络合能力强于Zn。凝胶渗滤色谱实验表明,选择系数(Kav)在0.5~1.15之间的小分子量有机物组分与Cu2+的螯合能力较强。对污泥水溶性有机物不同组分的紫外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培坤  徐秋芳  杨芳  
为了解高效栽培雷竹林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状况 ,在浙江省雷竹主产区采集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范围为 ( 0 1 5 5 0±0 0 0 5 3)g·kg-1( 2 5℃提取 )和 ( 0 2 2 2 0± 0 0 0 63)g·kg-1( 1 0 0℃提取 ) ,雷竹林土壤WSOC含量和WSOC占土壤有机碳总量 (TOC)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立地条件相同的板栗林土壤和茶园土壤。雷竹林地增温覆盖措施增加了土壤WSOC的量 ,连续覆盖 5a的土壤WSOC比覆盖 1a的增加了 1倍。雷竹林土壤WSOC与土壤TOC、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  王进军  张忠明  秦蓁  
【目的】对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研究,为其安全使用及对水资源的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振荡法和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嘧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并运用5种数学模型对其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及迁移性能进行分析。【结果】氯嘧磺隆等温吸附-解吸曲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其吸附以物理作用为主,吸附常数(Kads-f)在0.740~9.703之间,其中在2#(江西黏壤土)和3#(江西砂壤土)土壤中的等温吸附线属S型等温吸附线,而在其他土壤中属L型等温吸附线;其解吸存在滞后现象,滞后系数(H)在0.259~0.980之间。此外,Kads-f和解析常数(Kf-de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丹  蔡姗姗  李艳  金梁  王伟  李玉梅  白杨  胡钰  
【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特征,为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定位7年的有机物料还田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测定及荧光分析方法,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对配施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物料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升9.65%—20.30%,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升6.63%—14.86%。各有机物料还田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减少。有机肥施入使水溶性有机碳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加,使富里酸类物质、腐殖酸类物质增加并使二者结构简化;秸秆、生物炭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富里酸类物质结构简化;生物炭的添加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腐殖酸类物质复杂化。【结论】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各组分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分解代谢、使水溶性有机碳中结构相对简单的富里酸组分含量增加、结构简化,其中以有机肥效果最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炫  陈乐  李凯迪  万国帅  段立曾  周起超  
基于2018年旱季(2月)和雨季(7月)对抚仙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谱吸收和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该湖CDOM的来源组成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湖体CDOM丰度处于较低水平,a(254)范围为3.58~4.66 m~(-1)。抚仙湖及其入湖河流的荧光指数FI为1.51~1.89、自生源指数BIX为0.81~1.24、新鲜度指数β/α为0.76~1.14,腐殖化指数HIX除雨季HD7、HD13外均小于4,表明其CDOM以生物源为主、腐殖化程度不高。平行因子分析得到5种荧光组分,包括两个类腐殖质组分(C1、C2)、两个类酪氨酸组分(C3、C4)和一个类色氨酸组分(C5)。旱季入湖河流、近岸与远岸湖水的CDOM均表现出类蛋白质类酪氨酸荧光特性,雨季入湖河流表现出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旱季的内源荧光组分C3、C4及其占比显著大于雨季,雨季的外源荧光组分占比及HIX显著升高,表明旱季到雨季CDOM有从内源为主向外源为主转变的趋势;但由于光辐射强、蓄水量大、水力停留时间长及其次生效应(如微生物作用强),使该湖雨季的内源荧光组分占比仍达45%,河流输入对该湖CDOM丰度的直接贡献小。此外,入湖河流、近岸湖水与远岸湖水的BIX、β/α、M的旱雨季差异不同,表明不同研究区域CDOM荧光特性受季节变化影响有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亚提  张一平  
为了探讨土壤粘粒表面Pb2+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陕西4种土壤粘粒对Pb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恒定pH条件下,残留吸附常数Kd与吸附常数Ka的比值称为吸附-解吸的不可逆性特征参数,Kd/Ka=1,表示吸附-解吸过程是可逆的;Kd/Ka≠1,表示该过程不可逆;在不同解吸溶液中,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Kd/Ka值由大到小依次表现为N aNO3、草酸、柠檬酸,不可逆程度大小与此相同。在不同pH条件下,供试土壤粘粒表面Pb2+络合常数log Kiant与解吸常数log Kidnt的比值也可作为过程不可逆性特征参数;在不同介质中,其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N aNO3、...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窦春英  徐温新  叶正钱  张圆圆  姚芳  吕家珑  
研究了中国6种典型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解吸特性,其中采自西北陕甘地区和东南地区浙江省的农田土壤各3种。结果表明,6种农田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均随平衡液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可用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和Temkin方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6种土壤对锌的解吸量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它们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东南地区土壤对锌的最大吸附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其中青紫泥的吸附量最大,达到3 333 mg.kg-1,黄绵土的最小(909 mg.kg-1);而西北地区土壤对锌的缓冲能力、吸附固定能力和固定量方面强于东南地区的红壤和青紫泥,利用Langmui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馨逸  刘小虎  韩晓日  段鹏鹏  朱玉翠  齐文  
【目的】辽春10号和辽春18号小麦是常见的两个小麦品种,但是关于这两个小麦品种在不同施氮量下对维持土壤肥力的差异性方面还未知,因此探讨土壤中活性有机库(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在各生育期的动态变化,以此来评价土壤活性有机库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以及转化。【方法】以不同品种盆栽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氮量(N0:0 kg·hm~(-2)、N1:45 kg·hm~(-2)、N2:90 kg·hm~(-2)、N3:135 kg·hm~(-2)、N4:180 kg·hm~(-2)、N5:225kg·hm~(-2))的设定下,探究土壤活性有机库在小麦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小麦生育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