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51)
- 2023(3623)
- 2022(3207)
- 2021(3086)
- 2020(2759)
- 2019(6335)
- 2018(6322)
- 2017(12264)
- 2016(7147)
- 2015(7625)
- 2014(7624)
- 2013(7553)
- 2012(7500)
- 2011(6882)
- 2010(7061)
- 2009(6427)
- 2008(6745)
- 2007(6051)
- 2006(5388)
- 2005(5037)
- 学科
- 济(27809)
- 经济(27766)
- 管理(17880)
- 业(17727)
- 企(14682)
- 企业(14682)
- 方法(13182)
- 数学(11091)
- 数学方法(10888)
- 学(10300)
- 财(7678)
- 农(7399)
- 制(6230)
- 中国(6180)
- 业经(5629)
- 结构(5309)
- 地方(5151)
- 贸(4902)
- 贸易(4899)
- 农业(4888)
- 理论(4823)
- 务(4820)
- 财务(4815)
- 财务管理(4805)
- 融(4749)
- 金融(4746)
- 易(4741)
- 体(4711)
- 产业(4700)
- 企业财务(4663)
- 机构
- 大学(112057)
- 学院(107985)
- 研究(42533)
- 济(41039)
- 经济(40250)
- 管理(38064)
- 理学(33445)
- 理学院(32938)
- 管理学(32058)
- 管理学院(31867)
- 科学(29674)
- 中国(29665)
- 农(25720)
- 京(24718)
- 所(24147)
- 研究所(22543)
- 农业(20504)
- 业大(20378)
- 财(19014)
- 中心(17579)
- 江(17008)
- 财经(15583)
- 范(15438)
- 北京(15420)
- 院(15420)
- 师范(15152)
- 经(14174)
- 农业大学(13378)
- 省(13194)
- 经济学(13085)
- 基金
- 项目(75815)
- 科学(59168)
- 基金(56462)
- 家(52534)
- 国家(52173)
- 研究(48773)
- 科学基金(42912)
- 自然(30536)
- 社会(30376)
- 基金项目(29979)
- 自然科(29869)
- 自然科学(29857)
- 自然科学基金(29368)
- 社会科(28716)
- 社会科学(28708)
- 省(28414)
- 划(25391)
- 资助(23993)
- 教育(22712)
- 重点(18014)
- 编号(17695)
- 部(17115)
- 计划(15940)
- 发(15797)
- 成果(15384)
- 科研(15266)
- 创(14901)
- 科技(14430)
- 创新(14122)
- 教育部(13881)
共检索到15581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美珍 杨广 尤民生
以茶小绿叶蝉、茶蚜和白背飞虱3种农业上重要的半翅目害虫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它们在水面上的疏水行为及其前跗节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虫和若虫均可站立于水面并具有较强的滑行能力,表明其前跗节疏水性最强;茶小绿叶蝉成虫可站立于水面,若虫足易陷入水中,表明成虫的前跗节疏水性强于若虫;茶蚜成虫和若虫足均陷入水中,表明其前跗节无疏水作用,但茶蚜成虫和若虫在水面均有聚集抱团现象;这3种昆虫都无法站立于大豆油面.电镜观察发现,茶小绿叶蝉成虫的前跗节较若虫更加扁平,爪中垫为一对椭圆形吸盘状结构,且表面附着的刺体数量
关键词:
半翅目 前跗节 疏水行为 扫描电子显微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志强 乔杰 傅建敏 闫正升 王长波 董溯权
1997年在兰考县调查了泡桐林内同翅目、半翅目昆虫种类,其在林内的分布以及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动态。共采获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计27 种,其中同翅目11 种、半翅目16 种。结果表明:不同种的数量差异极显著,而6 种富集种的数量占调查捕获总数的99.56% ,其中小绿叶蝉数量占总数的88.8% 。捕获的昆虫数量与诱虫器高度呈正相关,以黄色粘虫器为例,昆虫数量在黄板上与高度的关系为:y= 104.14x1.676 6(R2= 0.980 4);表现在黄筒上为:y= 102.76x1.822 3(R2= 0.980 5)。粘虫器上昆虫的数量变化可以分为3 个阶段:5 月初至6 月中旬为始盛期,6 月下...
关键词:
泡桐 同翅目 半翅目 种群动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王绍云 叶寿德 陈勇
食用半翅目昆虫的习俗古今中外都有记载。在云南省 ,汉族和少数民族都有食用蝽象的习俗 ,食用的蝽象有多种。云南常见的 5种食用蝽象的营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蝽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平均粗蛋白的含量为 51.84 % ,负子蝽的蛋白含量可高达73.52 % ;平均粗脂肪含量为 33.2 1% ;平均总糖含量为 2 .61% ;平均氨基酸总量为 4 5.68% ,其中 :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平均为 18.52 % ,占氨基酸总量的 4 0 .54%。 5种食用蝽象还含有K、Na、Ca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半翅目 食用蝽象 营养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长海
记述了毛翅目等翅石蛾科2新种,即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和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产于河南省的波缘缺叉等翅石蛾(Chimarra fluctuata)与产于浙江天目山的Chimarra senticosa Sun & Malicky相似,但其第8节后缘背面观呈波浪状;第9节侧面观前缘上方强烈向前方凸出呈齿状;肛上附肢下叶由基部向端部逐渐加宽;可与后者相区别。刺枝合脉等翅石蛾(Gunungiella acanthoclada)在合脉等翅石蛾属中雄外生殖器独特,具有如下综合特征区别于该属内的其他成员:第10节背板端缘切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子豪 王文倩 秦道正
【目的】探究蜡蝉科及其各亚科的分布格局与起源。【方法】根据世界动物地理分区,以搜集到的标本和权威文献记录为依据,建立蜡蝉科物种及地理分布数据库,采用Arc-GIS软件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对地理分布数据库进行运算,得到蜡蝉科物种地理分布图,用区系相似系数分析区域间物种的相似性。【结果】(1)蜡蝉科在新热带区分布的种类最多,达290种,其次是东洋区、非洲区和澳洲区,在新北区和古北区较少;(2)新热带区分布的属和特有属最多,非洲区次之,东洋区的特有属比例小于前2个大区,澳洲区分布属较少,但特有属比例很高,古北区分布的特有属明显较少,新北区无特有属分布;(3)新北区和新热带区蜡蝉科物种的相似系数为4.38,古北区与东洋区的相似系数为2.29,其他各区之间的相似系数都较低。蜡蝉科中Lyncidinae、Phenacinae、Poiocerinae和Strongylodematinae 4个亚科均起源于新世界;Aphaeninae、Xosopharinae和Zanninae 3个亚科起源于旧世界;Amyclinae、Dichopterinae、Enchophorinae和Fulgorinae 4个亚科可能分别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结论】各大区间蜡蝉科种类相似性系数高低与该科的地质演化历史密切相关。蜡蝉科可能起源于新世界和旧世界,起源时间可能在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35 Ma。
关键词:
蜡蝉科 地理分布 动物区系 昆虫起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立新 李佑文 孙长海
本文描述双色经石蛾 Ecnomus bicolorus Tian et Li sp.nov.(经石蛾科)和三叉离片沼石蛾 Apataniatrifurca Tian et Sun,sp.nov.(沼石蛾科)两新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集昆 杨定
莫干山的广翅目昆虫只记录过1种,加上浙江林学院近年考察所得的标本经鉴定共计3属4种代表齿蛉科的2亚科,内有栉鱼蛉属(Ctenochauliodes)1新种,模式标本存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部分副模保存在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广翅目 齿蛉科 栉鱼蛉属 新种 莫干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正学 龙见坤 陈祥盛
为了解我国颖蜡蝉科29属123种昆虫的区系分布情况,探讨其起源和演化原因,依据中国颖蜡蝉科地理分布数据,研究其区系组成特点,并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颖蜡蝉科昆虫属级、种级阶元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区所占比例最高(属级占96.55%,种级占91.86%),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南区和华中区分布为主(属级分别占89.65%和68.96%,种级分别占54.47%和49.59%).此外,聚类分析显示华南区和华中区物种相似性最高,区间联系最为密切,推测这两个区为我国现生颖蜡蝉科昆虫分化中心和汇集中心.中国颖蜡蝉科区系起源和演化的基础主要归因于地质构造,而我国现生颖蜡蝉科目前的分布格局则主要受植被分布、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诸如第四纪冰期活动等气候因素的影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吴鸿 杨集昆
本文报道迄今在中国发现的菌蚊总科(眼菌蚊科除外)昆虫4科103种,其中有1新种、1中国新记录属、2新记录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双翅目 菌蚊总种 新种 中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欣 冯颖 丁伟峰 马涛 马艳
采用直接法制备传代细胞染色体标本、常规G iem sa染色、显微镜下计数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数目的方法对7种鳞翅目昆虫细胞系进行了染色体分析,得出了各种细胞系染色体分析所需要的秋水仙素浓度与处理时间以及低渗浓度和处理时间的范围;7种鳞翅目细胞系染色体均表现出典型的鳞翅目昆虫传代细胞的核型特征:染色体数目众多,异倍化严重,多为弥散型的着丝粒的短杆状、颗粒状、点状或圆球状。
关键词:
鳞翅目 细胞系 染色体 核型 异倍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颖 陈晓鸣 叶寿德 王绍云 陈勇 王自力
本文首次记载了同翅目中的4 种食用昆虫,包括2 种蝉类和2 种介壳虫,对云南少数民族食用这几种昆虫的习俗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中3 种食用昆虫进行了主要营养成分分析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3 种食用昆虫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粗蛋白质含量都在50% 以上,还含有脂肪、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成分,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同翅目 食用昆虫 营养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欣 冯颖 马涛 马艳 丁伟峰
采用直接法制备传代细胞染色体标本、常规Giemsa染色、显微镜下计数中期分裂相染色体数目的方法对5个双翅目昆虫细胞系进行了染色体分析。结果显示:C6/36染色体众数为6,为二倍体细胞系;SL2染色体众数为8~12,超二倍体细胞系;L-2/M delta 2-3染色体众数为8~20,超二倍体细胞系;Aedes albopictus Skuse染色体众数为6,为二倍体细胞系;NIH-SaPe-4染色体众数为10条,为二倍体或亚二倍体细胞系。与来源细胞相比,以上5种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关键词:
双翅目 细胞系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红 李敏 张虎芳
【目的】探讨缘蝽总科精巢形态、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差异,为半翅目的细胞分类学发展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显微形态解剖法和染色体制片法,分析了缘蝽总科4种昆虫黄边迷缘蝽Myrmus lateralis Hsioa,1964、褐伊缘蝽Rhopalus sapporensis(Matsumura,1905)、稻棘缘蝽Cletus punctiger(Dallas,1852)和斑背安缘蝽An-oplocnemis binotata Distant,1918的精巢和减数分裂期染色体及精子形态的差异。【结果】减数分裂各期缘蝽总科3亚科间和4属种间精巢在腹腔中的位置无明显差异,但其排列方式、形状、大小、颜色...
关键词:
缘蝽总科 染色体 减数分裂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宋晓钢
通过对浙江省白蚁种类的全面普查 ,得知浙江白蚁共有 4科 1 7属 5 9种 ,其中 3种为浙江省新纪录种 ,2 0种为浙江省的特有种。同时对全省白蚁区系及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浙江白蚁可划分为浙北温带白蚁区和浙南亚热带白蚁区等 2个区。表 2参 1 1
关键词:
白蚁 区系分布 种类 名录 浙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缨琪 杨振德 胡平
昆虫与地球上其他动物一样存在声音通讯,声音通讯在昆虫种间或种内交流、防御天敌和求偶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天敌捕食压力下,鳞翅目昆虫进化出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进行声音通讯,以此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本文对鳞翅目昆虫的声音通讯作用、发声器官和听觉器官结构、发声方式等进行综述,并展望利用声波防治鳞翅目害虫的潜力,为鳞翅目昆虫声音通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也为该类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思路。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