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3)
- 2023(2428)
- 2022(2062)
- 2021(2055)
- 2020(1833)
- 2019(4029)
- 2018(4105)
- 2017(7014)
- 2016(4441)
- 2015(5099)
- 2014(5170)
- 2013(5058)
- 2012(5219)
- 2011(4784)
- 2010(4997)
- 2009(4725)
- 2008(4956)
- 2007(4727)
- 2006(4185)
- 2005(3797)
- 学科
- 济(13496)
- 经济(13473)
- 管理(10035)
- 业(9358)
- 学(8905)
- 企(7576)
- 企业(7576)
- 方法(5989)
- 数学(4663)
- 农(4521)
- 数学方法(4454)
- 中国(3807)
- 理论(3318)
- 财(3306)
- 制(3241)
- 和(3045)
- 农业(2970)
- 业经(2754)
- 物(2739)
- 贸(2509)
- 贸易(2505)
- 植(2482)
- 植物(2431)
- 易(2426)
- 策(2384)
- 生态(2383)
- 教育(2335)
- 体(2249)
- 及其(2215)
- 环境(2203)
- 机构
- 大学(69688)
- 学院(68668)
- 研究(30395)
- 科学(24938)
- 农(22257)
- 中国(22175)
- 所(19161)
- 济(18857)
- 管理(18815)
- 经济(18242)
- 农业(17813)
- 研究所(17807)
- 京(17558)
- 业大(16674)
- 理学(15647)
- 理学院(15289)
- 管理学(14531)
- 管理学院(14424)
- 中心(12875)
- 省(12252)
- 江(12003)
- 室(11823)
- 农业大学(11515)
- 北京(11498)
- 院(11180)
- 实验(10922)
- 实验室(10466)
- 科学院(10456)
- 技术(10348)
- 范(10013)
- 基金
- 项目(46575)
- 科学(33264)
- 家(31778)
- 基金(31577)
- 国家(31526)
- 研究(25847)
- 科学基金(23981)
- 自然(19235)
- 自然科(18756)
- 自然科学(18744)
- 自然科学基金(18380)
- 省(18340)
- 划(16495)
- 基金项目(16341)
- 资助(14416)
- 社会(12758)
- 科技(12295)
- 计划(12052)
- 教育(11823)
- 社会科(11811)
- 社会科学(11808)
- 重点(11501)
- 编号(9656)
- 科研(9632)
- 发(9399)
- 专项(9365)
- 部(8768)
- 农(8587)
- 创(8473)
- 成果(8455)
共检索到109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蕊 王秀花 章建红 周志春
选择具有长期休眠特性的3种冬青属Ilex树种铁冬青Ilex rotunda,冬青Ilex chinensis和全缘冬青Ilex integra种子,以无休眠的小果冬青Ilex micrococca种子为对照,开展低温层积过程中种子内含物质量分数、酶活性和内源激素质量分数等生理变化研究,以揭示冬青属种子休眠的可能生理机制。测定结果表明,铁冬青、冬青和全缘冬青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代谢活跃,脂肪质量分数不断下降,淀粉和还原糖质量分数明显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强,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脱落酸(ABA)质量分数大幅降低,赤霉素(GA3),生长素(IAA)和玉米素核苷(ZR)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程鹏 王平 孙吉康 费明亮 杨辉
种子休眠的现象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植物种子的休眠方式也因植物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变化而演变得千变万化。重点从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综述了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调控机理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深入开展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研究及解除休眠与种子人工萌发的生产实践工作指明方向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植物种子 休眠 萌发 调控机理 综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对3种绢蒿属Seriphidium(Bess.)Poljak.植物(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Poljak.)Poljak.、新疆绢蒿Seriphidium kaschgaricum(Krasch.)Poljak.和西北绢蒿Seriphidiumnitrosum(Web.ex Stechm.)Poljak.)的千粒重、种子生活力、天然种衣形态、种子吸水曲线及发芽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千粒重均较小,伊犁绢蒿、新疆绢蒿和西北绢蒿的千粒重分别为0.331,0.455和0.313 g;种子吸水曲线均呈现“快-慢-稳”的格局;伊犁绢蒿和西北...
关键词:
绢蒿属 种子 千粒重 天然种衣 萌发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会忠 贺学礼 张跃进 陈铁山
为探讨绢蒿属S eriph id ium(B ess)Po ljak.植物的系统分类学问题,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12种绢蒿属植物的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12种绢蒿属植物种子形态多样,分别呈卵形、长卵形、棒状、矩圆形和肾形;表面纹饰以纵条纹为主;在系级水平上,种子微形态特征虽表现出相似性,但仍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种子形态、大小((0.78~2.86)mm×(0.31~1.03)mm)、千粒重(0.286~0.512 g)、表面纹饰类型等特征为绢蒿属植物系统分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关键词:
绢蒿属 种子微形态特征 系统学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艺 王娜 马颖杰 王奎玲 刘庆华 刘庆超
本研究以转子莲(Clematis patens)、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大叶铁线莲(C.heracleifolia)和齿叶铁线莲(C.serratifolia)4种种子为材料,研究激素及浸种温度对其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莲最适浸种温度为35℃,棉团铁线莲、大叶铁线莲和齿叶铁线莲最适浸种温度均为25℃,其发芽率分别为24.87%、93.24%、80.94%和68.21%。400mg·L~(-1)赤霉素(GA3)有利于转子莲种子萌发,其发芽率为19.17%;棉团铁线莲在5mg·L~(-1)细胞分裂素(6-BA)和500mg·L~(-1) GA3中萌发情况最好,其发芽率为90.56%和90.50%;10mg·L~(-1)6-BA能显著促进大叶铁线莲种子萌发,其发芽率为88.26%;5mg·L~(-1) GA3有利于齿叶铁线莲萌发,其发芽率为53.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涛 辛建攀 黄艳波 肖汉文 卫晨昱 田如男
为探讨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对土壤中镉(Cd)的修复潜力,以3种鼠尾草属植物为试验材料,比较不同质量浓度Cd2+单一胁迫对甘西鼠尾草(S. przewalskii)、佛光草(S. substolonifera)、荔枝草(S. plebeia)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对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耐重金属Cd胁迫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5~20 mg·L-1 Cd2+胁迫下,甘西鼠尾草各项萌发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 0.05),在50 mg·L-1 Cd2+胁迫下仅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P < 0.05),但依然高达63.33%。在5~20 mg·L-1 Cd2+胁迫下,佛光草加快了萌发进程,发芽势显著提高;当Cd2+浓度达到50 mg·L-1时,佛光草种子刚萌发便丧失活力。在5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达到98.33%;在10 mg·L-1 Cd2+胁迫下,荔枝草发芽率受到显著抑制,下降至65.00%;当Cd2+浓度达到20 mg·L-1时,荔枝草种子未萌发。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表明,3种鼠尾草属植物种子对Cd的耐受性强弱为甘西鼠尾草>佛光草>荔枝草。甘西鼠尾草Cd耐性较强,具有作为Cd污染严重地区土壤修复植物的潜力;荔枝草和佛光草Cd耐性较弱,但生长速度快,地区适应性好,可应用在Cd污染较低的地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竹梅 冯玉超 刘青青 陈艳芳 陈云龙 刘博 王正宁
以3种水保草本植物宽叶雀稗(Paspalum wettsteinii)、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子和幼苗为材料,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方法,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环境下(0、5%、10%、15%、20%、25%PEG)3种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PEG胁迫显著影响宽叶雀稗、香根草和狗牙根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保护酶活性.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随PEG胁迫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低浓度PEG胁迫对3种植物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15%、20%PEG胁迫下发芽率虽然显著下降,但仍较高.随着胁迫浓度的提高,植物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均显著下降,干旱胁迫显著影响植物幼苗的生长;25%PEG胁迫下,植物均表现出萌发失败或无根苗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各浓度处理3种植物幼苗的SOD活性均下降,胁迫处理后期POD活性增强,均在72 h后达到峰值,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随着渗透势的增加,3种植物CAT活性峰值时间趋于提前.干旱胁迫下草本植物种子发芽率高、幼苗长势弱及保护酶活性调节力不足,势必增加种子库消耗和幼苗死亡数量,导致草本层生物多样性降低.
关键词:
红壤 退化 干旱胁迫 种子 植被更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文丽 李天来 冯颖
药食兼用野生蔬菜长白楤木(Aralia continentalis)种子具有休眠特性,在25℃/5℃变温条件下对长白楤木子在休眠解除过程中淀粉酶活性、淀粉、还原糖、蔗糖含量变化,以及种子萌发率与淀粉酶含量及糖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GA3能够促进淀粉酶活性增加,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为种子休眠解除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和能量。α-淀粉酶活性与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蔗糖含量呈负相关,说明GA3能够促进种子休眠解除过程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可有效解除长白楤木种子休眠,150mg·L-1GA3处理30d种子的萌发率可达52.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文君 郭成龙 秦新生 刘创会 郑明轩
利用数码体视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9种鹅绒藤属(Cynanchum Linn.)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种子形状、大小及表皮纹饰在各个种间存在差异,催吐白前组(C.Sect.Vincetoxicum)中种子外观、种子大小及种皮纹饰等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牛皮消组(C.Sect.Endotropis)种皮纹饰特征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在于牛皮消(C.auriculatum)表面凹陷呈嚼烂状,网孔不规则,而峨眉牛皮消(C.giraldii)表面凹陷呈网状,网孔较规则。本文研究结果支持《中国植物志(第63卷)》中对催吐白前组的分组处理。
关键词:
鹅绒藤属 种子 微形态 分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中轩 杨森 杜运鹏 贾桂霞
研究了4℃冷藏过程OT百合(Lilium hybrids)品种‘黄天霸’(‘Manissa’)鳞茎形态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49 d后顶芽生长点距鳞茎顶端小于1 cm,淀粉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蔗糖和还原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第49天出现峰值);ABA含量在贮藏初期略有上升,第35天开始明显下降;IAA含量的变化则与ABA相反;GA3与ZR含量的变化规律不明显;激素含量之间比值均在29-35 d明显上升.表明‘黄天霸’百合鳞茎4℃解除休眠的合适时间为49 d,冷藏后29-35 d为其打破休眠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黄天霸’百合 鳞茎 解除休眠 生理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红梅 李天来 李云飞
以兰州百合为试材,研究了2℃、6℃、10℃条件下保湿贮藏101d内兰州百合中部鳞片中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解除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降低和处理时间延长,淀粉明显降解、ABA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糖、酚类物质、内源GA3、IAA含量急剧增加。低温处理初期的34d是上述物质变化最活跃的时期。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酶和PAL活性升高是分别导致可溶性糖和酚类物质含量增加的因素。低温贮藏期间,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其中精氨酸含量最高、变化最大。根据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鳞片内碳水化合物、酚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变化主要受内源GA3的调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吕芳德 和红晓
对山核桃属植物种子贮藏及萌发过程中过氧化物酶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核桃属植物种子中过氧化物酶的活力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低温条件下其酶活力下降较慢,室温条件下降较快;山核桃属植物种子整个萌发过程中,从发芽试验之日起至萌发高峰期,其酶活力逐日递增;自萌发高峰期至萌发停止,其酶活力又逐日递减,呈下降趋势;整个过程为一抛物线,呈显著相关.
关键词:
山核桃属 种子 过氧化物酶 酶活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鹏 连勇 金黎平
以马铃薯脱毒试管薯为试验材料,研究块茎休眠和块茎顶芽萌发生长过程中几种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块茎贮藏过程中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消长,与块茎形态上的休眠及萌发有密切关系。处于休眠期间的块茎内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很低,随着休眠的解除及顶芽萌动活性逐渐增强,当顶芽开始生长时活性再次降低;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在块茎休眠时活性较高,顶芽萌动后活性迅速下降;不同品种间这四种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关键词:
马铃薯 块茎 休眠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易镇邪 王禹 王学华 屠乃美 易自力
为确定芒属植物种子的适宜采收时期,研究了采收时间对3个芒属植物野生材料与3个芒属植物人工杂交种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时间对芒属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芽比等影响显著,根据以上指标确定了各材料种子的适宜采收时间,A0104、湘杂芒3号为11月20日,A0107、B0605、湘杂芒1号为12月20日,而湘杂芒2号为1月20日。
关键词:
芒属能源植物 种子 发芽特性 采收时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袁祯 陈大立 罗鑫萍 杨凌杰 胡小文
分布于温带地区的大部分豆科植物其种子普遍存在硬实特性。除种子自生遗传基础外,种子硬实特性还受其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所调控,而对来自同一生境的植物种子,在属内水平系统的研究其硬实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鲜有报道。因此,以15种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种子为材料,研究了其硬实特性以及种子萌发对温度和水势的响应。结果表明,1)参试15种锦鸡儿属植物中,除荒漠锦鸡儿(C. roborovskyi)和刺叶锦鸡儿(C. acanthophylla)硬实率分别为63%和14%外,其他13种物种硬实率均较低(
关键词:
锦鸡儿属 硬实 种子萌发 温度 水势胁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