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7)
- 2023(3875)
- 2022(3418)
- 2021(3327)
- 2020(2829)
- 2019(6674)
- 2018(6442)
- 2017(11933)
- 2016(7036)
- 2015(7976)
- 2014(7966)
- 2013(7792)
- 2012(7511)
- 2011(6894)
- 2010(7236)
- 2009(6624)
- 2008(6714)
- 2007(5824)
- 2006(5142)
- 2005(4641)
- 学科
- 济(29478)
- 经济(29446)
- 方法(17356)
- 管理(16368)
- 数学(15865)
- 数学方法(15457)
- 业(14880)
- 企(12452)
- 企业(12452)
- 学(9629)
- 财(6345)
- 农(6111)
- 中国(6082)
- 教育(5961)
- 理论(5743)
- 制(5255)
- 研究(4949)
- 业经(4582)
- 地方(4480)
- 生(4232)
- 环境(4121)
- 贸(4053)
- 贸易(4052)
- 农业(4042)
- 和(4042)
- 易(3907)
- 融(3706)
- 金融(3704)
- 研究生(3579)
- 划(3547)
- 机构
- 大学(110479)
- 学院(105964)
- 研究(42367)
- 济(37840)
- 管理(37130)
- 经济(36848)
- 理学(32598)
- 理学院(32082)
- 管理学(30790)
- 管理学院(30615)
- 科学(29748)
- 中国(27732)
- 京(24670)
- 农(23839)
- 所(23299)
- 研究所(21789)
- 业大(20365)
- 农业(18987)
- 中心(17119)
- 江(16642)
- 财(16325)
- 范(15876)
- 院(15705)
- 北京(15660)
- 师范(15656)
- 省(13652)
- 财经(13277)
- 室(13055)
- 师范大学(12811)
- 州(12786)
- 基金
- 项目(76453)
- 科学(59152)
- 基金(55544)
- 家(51521)
- 国家(51176)
- 研究(49235)
- 科学基金(42169)
- 自然(30467)
- 省(30211)
- 自然科(29835)
- 自然科学(29823)
- 社会(29358)
- 自然科学基金(29266)
- 基金项目(28772)
- 社会科(27781)
- 社会科学(27771)
- 划(26669)
- 教育(24615)
- 资助(24434)
- 编号(18383)
- 重点(18297)
- 计划(16690)
- 部(16429)
- 发(15505)
- 科研(15414)
- 成果(15312)
- 创(15287)
- 科技(15012)
- 课题(14434)
- 创新(14371)
共检索到15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灿 张宇清 秦树高 赖宗锐 刘加彬 法科宇
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确定生态系统碳收支的重要指标。分别采用收获法和内生长土芯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3种典型沙生灌木杨柴、沙柳和油蒿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量,并通过元素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器官的含碳率,进而计算3种灌木的NPP。结果表明,杨柴、沙柳、油蒿3种灌木的NPP分别为63.13、96.39和63.98g(m2·a),根冠生长量的比值分别为2.71、2.02和1.32。杨柴、沙柳和油蒿地上与地下生长量均符合等速生长关系,可以基于地上部分NPP来估算地下部分NPP。
关键词:
杨柴 沙柳 沙蒿 净初级生产力 等速生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菽敉 张欢 赵洪涛 周志勇
以山西太岳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 forest,PF)、辽东栎林(Quercusliaotungesis forest,QF)、油松辽东栎混交林(mixed forest,MF)为研究对象,计算了3种林分类型的碳储量及其在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表凋落物和020 cm土层中的分配比例.结果表明:PF、QF和MF的碳储量分别为123.01、153.53、132.93 t·hm(-2),其地上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70.83%、60.94%、57.50%;地上碳储量以乔木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穆家伟 查天山 贾昕 郭晓楠 王子奇 杨强
为了探求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后沙生灌木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本文利用微型蒸渗仪对盐池沙区的流动沙地、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土壤蒸发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2014年盐池降雨、风速、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土壤机械组成分别与土壤蒸发的关系。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区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土壤蒸发总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27.91%和40.23%;2)油蒿和沙柳样地黏粒含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220.59%和173.53%,油蒿样地和沙柳样地黏粒和粉粒的总含量比流动沙地分别高出63%和98%;3)油蒿和沙柳样地土壤蒸发与风速、太阳辐射、温度等气象因子相关性不显著,流动沙地土壤蒸发与太阳辐射相关性显著。因此,在半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晓楠 查天山 贾昕 杨强 穆家伟 刘鹏
当前对干旱半干旱过渡带生态系统凝结水量的估算及其年际变化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研究以宁夏盐池沙生灌木生态系统为对象,运用微型蒸渗仪、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法和Penman-monteith公式对凝结水进行测定和估算,以求探索涡度相关法和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凝结水的准确性,并且分析凝结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其对生态系统水量平衡的贡献及降雨对凝结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微型蒸渗仪观测结果为对照标准,涡度相关法因在夜间存在严重的能量不闭合会造成凝结水严重低估,而Penman-monteith公式可以较准确地估算凝结水量(r2=0.94,P<0.05);2)采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董雪 郝玉光 辛智鸣 段瑞兵 张冉浩 马媛 刘芳
[目的]研究荒漠草原区出现灌丛化现象后,灌丛沙堆在退化生态系统中发挥的保育功能和防风固沙作用。[方法]该研究以浑善达克沙地3种典型荒漠草原灌丛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和狭叶锦鸡儿(Caragana stenophylla)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3种灌丛形态参数、沙堆形态参数和灌丛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探讨其沙堆形态发育和土壤颗粒组成特征,以及与植物灌丛形态特性和固沙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典型灌丛沙堆均为圆锥状,其沙堆高度随沙堆半径的增加呈对数曲线增加,即在沙堆形态较小时,随着沙堆半径的增大,沙堆高度增加较快,而随着沙堆底面积不断增大,沙堆高度变化就会趋于稳定且增加速度降低,整个沙堆在水平方向的延伸速度大于垂直方向;沙堆形态参数之间以及与灌丛形态参数间表现出显著相关性,随着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增加,沙堆高度、半径、底面积和体积均呈显著增加(P<0.05),3种灌丛沙堆体积和固沙率差异性显著(P狭叶锦鸡儿>长柄扁桃;灌丛使降尘等细粒物质拦截或聚集在灌丛下,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粒径(狭叶锦鸡儿(2.259)>长柄扁桃(2.149)>裸沙地(2.057)。[结论]灌丛越大,沙堆体积越大,灌丛下沉积细物质越多,土壤分形维数越大,植物固沙能力越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瑞 高甲荣 崔强 杨麒麟
为了明确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群落种群及种间特征,以空间点格局分析法对3种典型立地的荆条及种间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荆条空间分布格局整体为随机分布,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立地部分尺度下为集群分布;在99%的置信区间下,荆条与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小叶鼠李Rhamnus parvifoli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和油松种间格局相关关系不显著,在样地中可以长期共存;荆条与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太平花Phi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学文 潘志贤 史亮涛 钱坤建 王春雪 闫帮国 纪中华
为了研究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常见的2个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状况,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分别在2个群落的0~20 cm(表层)和20~40 cm(深层)取样,分析了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结果表明:全氮、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在2个群落内存在着显著差异,全磷和全钾随深度的变化不显著。在坡柳群落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而在剑麻地内,水解氮和速效钾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深度对坡柳的速效磷变化影响不显著,但对剑麻的速效磷变化却十分明显。
关键词:
干热河谷 养分 Pearson指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项朝阳 李崇光
蔬菜产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蔬菜供应链利益分配合理与否事关我国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对海南青椒到北京以及长阳萝卜到广州两条典型收购商主导的蔬菜供应链进行跟踪调查,剖析整个供应链各环节成本收益状况发现,农户获得了蔬菜供应链利润中的绝大部分,收购商在供应链中的获利较为稳定,零售商基本仅能获得人工工资甚至仅仅获得部分人工工资,而农户总收益不高的根源在于经营规模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过程中导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最重要的原因是零售商销售规模太小,需要分摊的零售商劳动力成本过多。因此,扩大农户种植规模、发展轻简化生产、提高产业链整体利润是增加农户收入的主要途径;创新蔬菜零售业态、扩大零售商经营规模是降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刚 赵学勇 张铜会 苏延桂
The properties and changes of rhizosphere soil nutrient were studied at three different sites dominated by Salix gordejevii,Artemisia halodendron and Caragana microphilla,respectively,in Horqin sandy land.Results showed that rhizosphere imposed obvious effects on the three shrubs and soil nutrition....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钟茂初 宋树仁 许海平
收入分配格局即全国居民各收入层级对应人口比重的收入结构,是反映收入分配状况和收入差距结构的重要分析工具。基于有关农村和城镇收入的既有统计数据,根据研究需要进行数据的整合,对现阶段(2007年)中国居民收入格局进行实证性的刻画。现阶段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呈"倒钻石型"结构:最低收入层级人口比重下降、次低收入层级人口比重超过最低收入层级人口比重。初步得出的收入格局发展趋势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收入格局已由金字塔型结构演进为倒钻石型结构,最低收入层级的人口比重开始减少,逐步从金字塔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关键词:
南亚热带 人工林 生物量 空间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淑华
农村社区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本文基于美国自治型农村社区管理、新加坡行政主控型农村社区管理及日本政府与农村社区互动型管理3种模式的分析,比较了3种管理模式的共同之处与差异点,最后就国外的3种管理模式,提出了中国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的创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段文军 王金叶 李海防
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一直是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科学评价不同生态恢复模式的综合效益也是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方向。对华南地区3种典型生态恢复模式,即自然恢复草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人工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评价自然恢复与人工林恢复、针叶人工林与阔叶人工林、外来树种人工林与乡土树种人工林恢复模式的生态水文化效益。结果表明:人工林的保水、保湿效果好于自然恢复草坡;马尾松人工林的生态水文效益略好于马占相思人工林;马占相思人工林的土壤结构和保水潜力略好于马尾松人工林。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利用人工林可加快生态恢复的速度,改善生境条件,恢复生态功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国强
一、我国初次收入分配格局通过对1978~2004年中国的初次分配格局进行细化研究,把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要素分配份额特征进行总结,可以得出我国国民经济要素分配份额的产业特征。在中国初次分配结构特征表中(见表1),sl定义为劳动份额,是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