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
2023(849)
2022(797)
2021(769)
2020(671)
2019(1451)
2018(1337)
2017(2178)
2016(1573)
2015(1727)
2014(1648)
2013(1718)
2012(1766)
2011(1696)
2010(1688)
2009(1531)
2008(1522)
2007(1353)
2006(1204)
2005(1133)
作者
(7990)
(6886)
(6828)
(6257)
(4506)
(3476)
(3071)
(2678)
(2595)
(2561)
(2517)
(2394)
(2381)
(2364)
(2328)
(2264)
(2079)
(2046)
(2022)
(2022)
(1953)
(1876)
(1785)
(1667)
(1654)
(1635)
(1609)
(1550)
(1535)
(1506)
学科
(3913)
(2758)
经济(2754)
(2115)
(2054)
(2042)
管理(1829)
虫害(1736)
生物(1614)
病虫(1600)
病虫害(1600)
(1567)
企业(1567)
方法(1516)
(1503)
防治(1421)
及其(1419)
(1416)
数学(1234)
数学方法(1181)
水产(1169)
(1055)
(1035)
微生(1015)
微生物(1015)
(1003)
生物学(998)
(889)
病害(864)
(853)
机构
大学(25188)
学院(24716)
(14610)
研究(13194)
科学(12442)
农业(11932)
业大(9881)
(9255)
研究所(8845)
农业大学(7889)
中国(7728)
(7274)
实验(7080)
实验室(6838)
(6830)
(6595)
重点(6433)
(6003)
中心(5084)
技术(5079)
科学院(4945)
(4670)
(4543)
(4488)
管理(4400)
经济(4354)
生物(4279)
研究院(4143)
(4124)
(4014)
基金
项目(20476)
(14667)
国家(14564)
科学(13407)
基金(13331)
科学基金(10385)
自然(9270)
(9259)
自然科(9052)
自然科学(9037)
自然科学基金(8876)
研究(8181)
(7902)
科技(7706)
基金项目(7039)
计划(6945)
资助(6215)
(5521)
专项(5443)
重点(5232)
(4806)
科研(4599)
农业(4371)
技术(4334)
(4189)
(4045)
创新(3935)
教育(3829)
(3482)
社会(3154)
期刊
学报(15034)
(13744)
大学(10015)
学学(9893)
科学(9571)
农业(9266)
业大(5738)
中国(5537)
农业大学(4999)
(4556)
(4518)
经济(4518)
研究(4131)
林业(3713)
(3385)
自然(3178)
自然科(3079)
自然科学(3079)
中国农业(2740)
农林(2530)
(2530)
科技(2475)
科技大(2196)
科技大学(2196)
(1920)
西南(1841)
农学(1705)
华北(1705)
水产(1698)
农业科学(1688)
共检索到35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芦珊珊  侯文龙  宋卫堂  
对慢滤系统中采用沸石、石英砂及活性炭3种过滤介质抑制黄瓜枯萎病原菌的效果进行吸附除菌研究。结果表明:3种介质对黄瓜枯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一定时间内,菌团被吸附的总量随时间的增加而达到吸附平衡的最大值,然后由于解吸作用吸附量又逐渐变小;同种介质不同粒径相比,均为大粒径的吸附效果好:粒径0.8~1.6mm的沸石抑菌率为80.3%,石英砂为87.9%,活性炭最高,可达93.6%;达到吸附平衡所需时间,大粒径活性炭最短,为12h,大粒径沸石为18h,大粒径石英砂为30h。对于依靠吸附来抑制黄瓜枯萎病菌的沸石、石英砂及活性炭3种介质,大粒径活性炭为最佳,吸附量最大,用时最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慧  朱震  马雪莲  卢颖林  李奇伟  冉炜  沈其荣  
采用室内分离和盆栽致病性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田间大棚西瓜枯萎病病株的根部、茎部和叶片分离纯化获得34株疑似病原菌的菌株,并从中挑选出6株形态差异明显的菌株用于盆栽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菌株LD和LB回接7 d后植株开始出现轻微萎焉症状,到第14天时发病率分别达到100%和72%,病情指数分别为2.00和1.14;菌株LA、LC和XB在回接30 d后西瓜植株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14%和0.29;而菌株XA在回接30 d后植株未出现发病症状。对西瓜植株的生物量统计表明,在接种病原菌30 d后,接种菌株XA和XB的处理植株的株高和地上部干质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接种菌株LA和LC的处理西瓜植株的株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荣光  刘明霞  
采用对峙培养法和抑菌圈法进行黄瓜枯萎病拮抗放线菌筛选,结果表明:菌株PM-1对供试的14种病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枯萎病菌以及棉花黄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抑菌带超过20mm。菌株PM-1无菌发酵液5倍、10倍稀释液对黄瓜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率达88%以上,拮抗菌株PM-1产生的拮抗物质导致靶标菌菌丝细胞畸形,出现囊泡、肿胀,崩溃消融,从而抑制其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洪生  周晓冬  李鹤  刘正柱  闫霜  刘小雪  王增辉  孔祥云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同时抑制黄瓜、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天然拮抗菌,从种植辣椒的大棚土样中分离培养多种能同时拮抗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经平板对峙实验,从辣椒土样中分离出编号为LX6、LX7、LX12、LX13的细菌菌株对黄瓜和西瓜尖孢镰刀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抑菌圈显著,96 h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9.3、18.2、17.4、25.5 mm和16.2、15.0、15.9、14.8 mm;盆栽试验,拮抗菌LX6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和81.2%。拮抗效果最显著的LX6菌株做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鉴定。经平板培养菌落特征、镜检、16S 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淑斌  张颢  
采用温室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方法对柏木枯萎病病原进行了研究。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及玉溪市采集柏木枯萎病病样13份,分离获得来自柏木树根部、茎干及枝的18个真菌分离物。经过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CWC1-CWC10均为柏木枯萎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CWC1-CWC10均为Neofusicoccum parvum。利用rDNA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I-5.8S-ITS2)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显示,其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与N.parvum的同源性为99%,分子鉴定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文雅  沈其荣  冉炜  徐阳春  任丽轩  
以不同抗性西瓜品种以及化感水稻品种为试验对象,对其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并研究了氨基酸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根系分泌物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种类显著多于水稻根系分泌物中的,而感病西瓜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的又显著多于抗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的。与感病西瓜品种相比,抗病西瓜品种根系分泌物中不含酪氨酸,水稻根系分泌物中不含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精氨酸这9种氨基酸。综合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孢子萌发和产孢能力两项测定结果,供试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霍振荣  管炜  
对影响黄瓜枯萎病菌AFLP技术体系的多种因素作了探讨,得到了1种适合于黄瓜枯萎病菌AFLP分析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用于酶切的基因组DNA以100 ng(25μL体系)为宜,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以20倍为宜。采用优化好的体系,以21个不同地区的黄瓜枯萎病菌菌株为试材,引物组合E15/M65在21个菌株中共扩增出稳定清晰的带纹452条,各菌株扩增带分布较均匀,扩增带最少的为13条,最多的32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仲生  杨玉茹  朱晓丹  
经鉴定,中国黄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生理小种鉴定,引用Armstrong等所采用的鉴别寄主MSU8519、MSU44134、PI390265进行“抗”或“感”的反应侧定。结果分别为抗一抗—感的反应,证明国内黄瓜枯萎病菌类孢镰刀菌也存在小种,与美国、以色列和日本所存在的特性不同,暂定名为小种4号。防治试验结果,带病种子用有效成分0.1%防霉宝可湿粉+0.1%平平加溶液浸种1h,消毒效果100%;发病初期,采用新杀菌剂12.5%治萎灵水剂200~400倍液灌根治疗,防效达81.23%~92.00%,每亩增产34.98%~46.0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汝浩  王继琛  王磊  凌宁  张楠  沈其荣  黄启为  
从山东平度连作的生姜枯萎病病株中分离得到1株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rDNA-ITS区序列分析和回接试验确认该菌株为生姜枯萎病病原菌。采用盆栽试验,在健康土壤中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不同接种浓度对生姜枯萎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每克土病原菌孢子数量103是导致生姜植株发病的临界浓度,当每克土接种数量不高于105时,病情指数随接种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当每克土接种数量高于105时,病情指数不再显著增加;随着每克土中接种的病原菌孢子数量的增加,各处理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也增加,且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土体土壤,根际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的1.19~1.86倍。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雪芳  蓝江林  曹宜  肖荣凤  葛慈斌  刘波  
【目的】鉴定福建省几种重要瓜类作物枯萎病菌,比较和分析它们的ITS序列差异和种内群体分化状况。【方法】通过分子鉴定结合形态鉴定,确定瓜类作物枯萎病菌的种类;通过它们的ITS序列亲缘关系和多重比较分析,分析该病原菌种内群体分化特点。【结果】供试的26个菌株属于两种镰孢菌:尖孢镰孢(Fusarium oxysporum)和串珠镰孢(Fusarium moniliforme),其中F.oxysporum占54%,为优势种;这两种类型菌株的ITS序列差异较大,且主要表现在ITS2区间,差异达20.4%,而ITS1区间的序列完全相同或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F.oxysporum种内存在3类ITS序列,类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岑贞陆  欧阳秋飞  谢玲  陈保善  朱方容  林强  覃丽萍  蒙姣荣  史国英  张雯龙  
近年在广西的桑园中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桑树细菌性枯萎病,从病桑根部和茎部组织经组织分离法获得3个细菌菌株,选择1个典型菌株GXE001进行接种桑树,接种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此病原细菌,柯赫法则证明GXE001菌株为该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GXE001菌株为Enterobacter cloaca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崔萍  安慧  张楠  李芳慧  
应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番茄根部分离番茄枯萎病病原菌并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菌体形态特征、ITS序列同源性分析将病原菌鉴定为镰刀菌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探讨了发病及健康番茄根际栽培基质、大田土及山地贫瘠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初筛得到77个对番茄枯萎病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分离物,进一步复筛得到24个拮抗性能较为稳定的分离物,其中来自山地土的真菌A6、A29、A9、A31、A44、A28拮抗作用较强。山地贫瘠土壤尽管微生物总量较少,但是分离获得的拮抗菌数量最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岳东霞  张要武  陈融  许长蔼  
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含有2,4-DAPG基因的质粒pMON5122导入到野生型荧光假单胞菌株中,探索了不同热激时间、不同CaCl2浓度和荧光假单胞菌的不同生长时期对转化子形成的影响;研究了荧光假单胞菌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荧光假单胞菌生长到OD约0.53时,用0.025 mol/L CaCl2处理细胞,热激3~4min,转化频率最高;荧光假单胞工程菌株对黄瓜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5.0%,并且能够提高黄瓜出苗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粟艳  刘长远  浦铜良  赵奎华  苗则彦  梁春浩  王辉  
以黄瓜枯萎病菌为供试菌,采用孢子萌发率和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大葱总提取物、蛋白成分、多糖成分等各成分及大葱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大葱总提取物和挥发性成分对供试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都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大葱总提取物在浓度达500mL·L-1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及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和38.6%;大葱挥发性成分在浓度达5g·dm3时,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100%,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42%,大葱蛋白及多糖成分对供试菌均无抑制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琬玥  刘正坪  何祥凤  王文和  
百合枯萎病是危害百合生长的重要病害。从3种不同杂种系的4个百合品种(亚洲百合Avelino,东方百合limpopo和TopsTAn,oT系列百合BonBini)的病变鳞茎中分离纯化真菌,经柯赫氏法则证病后,对分离菌进行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双重鉴定,在4种不同品种的百合病变鳞茎中鉴定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三线镰刀菌(F.TricincTum)、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4种真菌均为病原菌。对亚洲百合red yunjing和东方百合jumpy做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4种病原菌的致病程度强弱依次是尖孢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