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8)
2023(1617)
2022(1360)
2021(1231)
2020(1141)
2019(2431)
2018(2373)
2017(3788)
2016(2533)
2015(2842)
2014(2942)
2013(2962)
2012(2837)
2011(2665)
2010(2542)
2009(2253)
2008(2426)
2007(2130)
2006(1819)
2005(1668)
作者
(12297)
(10611)
(10522)
(9852)
(6795)
(5403)
(4677)
(4060)
(4013)
(3888)
(3780)
(3754)
(3644)
(3623)
(3542)
(3467)
(3257)
(3169)
(3141)
(3097)
(3012)
(2805)
(2682)
(2564)
(2489)
(2469)
(2415)
(2368)
(2345)
(2308)
学科
(6510)
(4933)
经济(4929)
管理(3523)
(3213)
(2757)
方法(2680)
(2355)
企业(2355)
数学(2308)
数学方法(2215)
(2147)
植物(2127)
(2102)
水产(1841)
(1783)
(1695)
(1672)
(1596)
森林(1596)
(1521)
及其(1505)
生态(1480)
动物(1474)
(1472)
虫害(1408)
防治(1363)
(1350)
(1349)
环境(1341)
机构
大学(39933)
学院(39725)
(20795)
研究(20261)
科学(19316)
农业(16904)
业大(14691)
(13702)
研究所(13076)
中国(12703)
农业大学(10963)
(10887)
实验(10622)
(10273)
实验室(10206)
(9967)
重点(9628)
(9444)
管理(8201)
中心(8100)
科学院(7769)
技术(7756)
(7640)
(7424)
经济(7298)
(7075)
理学(6974)
理学院(6785)
林业(6473)
(6425)
基金
项目(32297)
(23384)
国家(23258)
科学(21669)
基金(21417)
科学基金(16862)
自然(15057)
自然科(14687)
自然科学(14674)
自然科学基金(14388)
(13997)
研究(13620)
(12431)
科技(11694)
基金项目(11084)
计划(10761)
资助(9807)
专项(8484)
重点(8331)
(7794)
科研(7324)
(6778)
(6733)
技术(6426)
(6136)
农业(6094)
创新(5968)
教育(5908)
(5453)
社会(5285)
期刊
学报(21623)
(18960)
科学(14615)
大学(14415)
学学(14252)
农业(12773)
中国(8974)
业大(7920)
(7870)
经济(7870)
(7523)
农业大学(6343)
研究(6184)
林业(6126)
(4958)
自然(4740)
自然科(4294)
自然科学(4294)
中国农业(3983)
科技(3926)
农林(3494)
(3494)
科技大(3385)
科技大学(3385)
管理(3092)
(3077)
技术(2599)
西南(2465)
农业科学(2375)
农学(2238)
共检索到56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符晨星  贺建华  侯德兴  
采用Folin-Ciocalteu法对荷叶、枳实和水皂角3种中草药提取物的多酚定量,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评估。结果表明,经过粗提后,多酚含量最高的是枳实提取物,多酚含量为(462.5±19.28)mg/g,其次是荷叶和水皂角提取物,分别含多酚(293.8±78.57)和(270.3±28.53)mg/g。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的是水皂角提取物,其次是荷叶和枳实提取物,IC50值分别为(0.021±0.003)、(0.037±0.007)和(0.061±0.010)mg/mL。抗氧化性测定结果显示,3种中草药的抗氧化性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并不呈正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敏  袁津玮  张声华  
采用比色法测定脱氧核糖铁体系中银杏叶提取物(GBE)清除·OH的效果;化学发光法检测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体系中GBE清除O·-2的效果。结果表明,银杏叶粗提物清除·OH和O·-2的效果均强于银杏叶精提物。探讨了GBE的抗氧化机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俊峰  郭雪峰  刘永宏  
【目的】研究甘草提取物对卡拉库尔绵羊血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且体质量相近的6只卡拉库尔绵羊,平均体质量为18.65kg/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添加甘草提取物的基础日粮(甘草提取物添加量150mg/kg)及基础日粮,在正试期的第15,30和45天时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和血浆,检测血液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羟自由基(O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活性。【结果】试验组卡拉库尔绵羊的T-AOC、GSH-PX、T-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OH.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符群  徐明慧  王振宇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松种鳞多酚类物质以高效获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以多酚得率、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多酚得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松种鳞多酚的数学模型回归显著,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52 min、超声温度53℃、超声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可达27.80 mg/g,多酚得率与同温度水浴240 min得率相同,提取时间缩短2 H。此条件下提取的松多酚对DPPH·清除的iC50值为20.72μg/m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艳  李雨浩  岑浩彬  
以湖南安化天尖、茯砖及广西六堡3种黑茶为考察对象,研究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性能。针对超声波不同提取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热水复合浸提法提取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提取功率250 W,提取固液比1∶2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5min,茯砖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率5.21%;同时测得茯砖黑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但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西  李元瑞  葛蕾  司翔宇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苹果渣多酚化合物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显著,其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225W,提取时间20min。苹果渣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渣多酚提取物对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均有较强的作用,清除率和抑制率分别达到91.1%和93.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艳萍  
从苦荞叶中提取抗氧化性物质,用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及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作用,并采用碘量法研究了苦荞叶提取物对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及与其他物质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苦荞叶中总黄酮含量为57g/kg;苦荞叶提取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反应;随着苦荞叶提取物添加量的增加,抗氧化作用增强,最有效的添加量为2g/kg;VC、VE和柠檬酸对苦荞叶提取物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增效次序为VC>VE>柠檬酸;苦荞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天瑶  苌淑敏  李少华  张晓艳  康玉凡  
为阐明萌发对豌豆种子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性的影响,以3个豌豆品种(‘16WDS017’、‘16WDS018’和‘16WDS021’)为材料,研究其萌发过程中不同生长期的生长特性(苗长、茎粗、根粗和根长等)、酚类(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ABTS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亚铁还原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6WDS017’豌豆芽苗菜的生物产量(127.06 g/100株)及可食部分鲜重(38.93 g/100株)最高;与未萌发的种子相比,萌发显著提高芽苗菜的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且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其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同时‘16WDS021’豌豆芽苗菜相比于其他2个品种,其酚类含量和抗氧化性更高。此外,苗长与根长、酚类含量及抗氧化性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综上所述,豌豆萌发时间越长,越有利于酚类物质的积累及增强抗氧化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瑶  彭增起  邵斌  万可慧  石金明  张雅玮  王复龙  惠腾  
【目的】探讨市售常见香辛料的抗氧化性对酱牛肉中致癌、致突变性杂环胺种类和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福林-酚法和ABTS法测定20种香辛料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从中选出总酚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的5种添加到酱牛肉的加工中,用HPLC法测定杂环胺含量。【结果】在只用蒸馏水煮的空白牛肉中检测出1-甲基-9H-吡啶并[3,4-b]吲哚(Harman)和9H-吡啶并[3,4-b]吲哚(Norharman)两种杂环胺,而且含量很低;在用盐、白砂糖、酱油煮的对照牛肉中,除Harman和Norharman外还检测到了2-氨基-3,7,8-三甲基咪唑并[4,5-f]喹喔啉(7,8-DiMeIQx)、3-氨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丁传波  赵婷  董岭  陈大勇  李慧萍  高畅  李伟  郑毅男  刘文丛  
【目的】测定山荆子鲜叶、茎皮和果中根皮苷及阴干的果实和叶中黄酮的含量,并比较阴干叶和果实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甲醇提取山荆子鲜叶、茎皮和果实中的根皮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目标产物的含量;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山荆子阴干叶和果实中的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其叶和果实中的黄酮含量,并通过清除DPPH、ABTS自由基和还原力比较研究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山荆子鲜叶、茎皮和果实中的根皮苷含量分别为(12.00±3.60),(21.60±6.10)和(1.18±0.15)mg/g;阴干的叶和果实中黄酮含量分别为(4.78±0.62)和(0.68...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爽  郑毅男  韩佳彤  丁传波  刘文丛  
【目的】测定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中的大豆苷元、黄豆黄素与染料木素3种异黄酮苷元以及多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利用回流法酸水解样品中的大豆异黄酮,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的含量;利用福林酚法测定3种样品中的多酚类物质总含量,并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还原力比较样品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毛豆、发酵处理毛豆和大豆的大豆苷元含量分别为255.96,286.04和358.08μg/g,黄豆黄素含量分别为57.96,65.51和59.73μg/g,染料木素含量分别为12.88,26.40和4.62μg/g。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佑成  赵天瑶  苌淑敏  李少华  庞肖杰  郑琳琳  康玉凡  
为筛选出生产富硒绿豆芽最适宜的喷施浓度,采用不同浓度(0.00、0.06、0.19、0.38和0.57 mmol/L)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测定其生长指标(根长、下胚轴长和下胚轴茎粗)、营养指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抗坏血酸)、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酚类含量(总酚和总黄酮)、ABTS自由基清除力及硒含量。结果表明:纳米硒对绿豆芽生长具有双重效应,低浓度纳米硒能够促进生长,高浓度纳米硒对绿豆芽有毒害作用,会抑制其正常生长。0.19 mmol/L浓度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的效果最佳,其下胚轴茎粗比对照提高2.91%,下胚轴长提高38.70%;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抗坏血酸含量分别增加31.67%、 51.18%和44.3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升108.04%和59.45%;同时总酚、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88.37%和26.81%。而且0.19 mmol/L纳米硒喷施处理绿豆芽中硒含量为3.04 mg/kg,在安全标准范围内。因此,生产富硒绿豆芽以0.06~0.19 mmol/L纳米硒浓度喷施最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伟  潘梓健  叶宇  程思佳  黄永芳  单体江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μg/m 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伟  潘梓健  叶宇  程思佳  黄永芳  单体江  
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提取叶下珠次生代谢产物,并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提取物,通过TLC–MTT–生物自显影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DPPH法测定叶下珠不同提取物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叶下珠不同提取物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叶下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层提取物均具有较好的抗细菌活性,对木麻黄青枯病菌的抑制活性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的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较强,其EC_(50)和IC_(50)分别为(1.02±0.15) mg/mL、(20.14±0.58)μg/m L;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中的化合物主要集中在保留时间9~12 min内。叶下珠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进一步作为活性成分分离和鉴定的候选资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波伟  杨晓萍  王燕  宋晓维  黄鑫  殷佳雅  
采用模拟胃肠消化模型研究食物基质对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茶多酚模拟胃消化比较,添加牛奶、糊化淀粉和食用油后,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21.7%、15.0%和3.3%,白砂糖或柠檬酸的添加对其含量无明显影响。添加柠檬酸后,茶多酚清除DPPH自由基(DPPH·)能力显著增强,清除ABTS自由基(ABTS+·)能力显著降低,总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变化;添加白砂糖后其清除ABTS+·能力显著降低,其他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添加糊化淀粉或牛奶后,其抗氧化活性显著降低;添加食用油后其抗氧化活性无明显变化。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