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4)
2023(4440)
2022(3644)
2021(3234)
2020(2597)
2019(5974)
2018(5970)
2017(10307)
2016(6541)
2015(7169)
2014(7228)
2013(7400)
2012(6868)
2011(6266)
2010(6258)
2009(5462)
2008(5687)
2007(5423)
2006(4946)
2005(4546)
作者
(22399)
(19106)
(18596)
(17483)
(11790)
(9169)
(8246)
(7611)
(7116)
(6908)
(6758)
(6493)
(6319)
(6238)
(6170)
(6049)
(5664)
(5646)
(5632)
(5493)
(5182)
(4680)
(4580)
(4511)
(4394)
(4324)
(4172)
(4146)
(4068)
(3978)
学科
管理(29113)
(19153)
(17754)
企业(17754)
(17032)
经济(17020)
(9957)
环境(9722)
(8474)
(7299)
方法(6550)
(6454)
财务(6433)
财务管理(6416)
企业财务(6064)
资源(6055)
(5383)
(5290)
(5148)
土地(5107)
业经(4709)
数学(4630)
(4618)
数学方法(4546)
中国(4047)
生态(4044)
经营(4026)
(3982)
土壤(3969)
(3885)
机构
学院(87739)
大学(87285)
研究(34295)
管理(32871)
中国(27492)
(27134)
科学(26331)
(26300)
理学(25461)
经济(25340)
理学院(25110)
管理学(24596)
管理学院(24425)
农业(21687)
业大(20797)
(20762)
(20369)
研究所(18853)
(16869)
(16308)
中心(15784)
(15014)
农业大学(13854)
北京(13169)
(12886)
(12770)
(12596)
(12559)
科学院(11861)
技术(11856)
基金
项目(59637)
科学(43553)
基金(40889)
(40547)
国家(40284)
研究(36253)
科学基金(31485)
(24445)
自然(24389)
自然科(23708)
自然科学(23694)
自然科学基金(23230)
基金项目(22060)
(21912)
社会(19026)
社会科(17931)
社会科学(17923)
资助(16806)
教育(15718)
计划(15456)
科技(14997)
重点(14638)
编号(13356)
(12953)
科研(12394)
(11729)
(11700)
创新(11219)
专项(11197)
(11109)
期刊
(35001)
经济(35001)
学报(24886)
中国(24482)
(23912)
研究(21269)
科学(20398)
大学(16977)
学学(16401)
农业(15941)
管理(15029)
(14657)
(11457)
(7838)
金融(7838)
教育(7645)
业大(7618)
技术(7559)
林业(7220)
资源(6817)
(6553)
农业大学(6017)
会计(5665)
科技(5607)
财会(5047)
业经(4924)
财经(4882)
自然(4590)
中国农业(4580)
现代(4449)
共检索到145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岗  秦松  范成五  赵欢  张邦喜  严莲英  
为探寻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养分流失的规律,降低黄壤坡耕地有机碳与氮素的流失提供科学管理依据,采用监测定位试验方法,研究3种管理措施对贵州丘陵地区旱作耕地土壤控制和养分流失过程中的土壤有机碳与氮素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优化施肥+横坡垄作+覆盖处理的增幅较大,其玉米和油菜的相对产量分别较对照(CK)增加78.87%和80.73%与64.37%和64.98%,且与CK差异均达极显著,变异系数分别为11.09%和24.36%、32.07%和45.69%。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以优化施肥+横坡垄作+秸秆覆盖、优化施肥+横坡垄作处理的增幅较大,分别较CK增加44.4%和39...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西宁  王万忠  吴发启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管理措施对坡耕地降雨入渗的影响,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入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土壤入渗速率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且耕作管理措施可明显增加坡面土壤的水分入渗,在相同入渗时间情况下,土壤稳渗速率大小排序为等高耕作>人工掏挖>人工锄耕>直线坡,在中小坡度和中小雨强条件下,这种特征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章文  马燕  唐亚  黄成敏  
通过对位于金沙江下游流域的四川省宁南县马桑坪15个坡耕地径流小区采取13 a水土保持措施(植物篱、坡改梯)后的土壤与对照(坡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差异分析,研究长期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植物篱措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有机质的提高幅度为12%~20%;全氮提高的幅度为34%~65%;水解性氮提高的幅度为34%~44%。但坡改梯后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较之对照并无显著提高。同时,植物篱处理13a后,植物篱带上、中、下各部位的土壤养分差异不显著,表明植物篱改造后的坡耕地已达到稳定时期。长期试验表明植物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建香  贾秋鸿  田树  杨云  郭云周  
通过野外径流小区的实地观测,研究种植方式、施肥方式和等高植物篱条带3种农艺措施对云南红壤坡耕地土壤钾素平衡和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高种植+平衡施肥+等高植物篱条带组合农艺措施条件下,收获玉米带走钾192.41kg/hm2,水土流失带走钾15.56kg/hm2;顺坡种植+农民习惯施肥收获玉米带走钾126.08kg/hm2,水土流失带走钾538.06kg/hm2。等高种植增加收获玉米带走钾素12.70kg/hm2,减少水土流失带走钾素356.82kg/hm2;平衡施肥增加收获玉米带走钾素61.59kg/hm2,减少水土流失带走钾素47.97kg/hm2;等高种植和平衡施肥条件下,等高植物篱条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和寿甲  潘艳华  刘恩科  严昌荣  郭玉蓉  何文清  刘勤  刘爽  
2009年6~10月,在大理市洱源县邓川镇中和村坡耕地上,开展6种种植模式(顺坡种植、横坡种植、横坡种植+盖膜、横坡种植+秸秆覆盖、横坡种植+生物覆盖、格网垄作,依次表示为DT、CT、CT+PF、CT+S、CT+IS、RT)水土保持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及管理条件下,DT水土流失严重,径流、泥沙、氮、磷的总流失量均为最大,分别为447.7 m3/hm2、39 802.9 kg/hm2、123.2 kg/hm2、21.3 kg/hm2,CT、CT+PF、CT+S、CT+IS、RT与DT相比具有明显的水土保持作用,可以减少径流16.25%~35.2%,减少泥沙流失84.4%~88.34%,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青  王兆骞  尹迪信  
对旱坡地水土保持的截流沟措施、横坡种植措施和植物篱措施进行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裸露耕地上,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地表径流达到4 044.4m3/hm2.a、土壤流失高达172.4 t/hm2.a,以此速率流失土壤,其耕层(15 cm)约在12年后,将被冲刷殆尽。截流沟措施与横坡种植措施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702.6m3/hm2.a和土壤流失19.2 t/hm2.a;但其占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收益小。植物篱种植措施与横坡种植相比可减少地表径流345.3m3/hm2.a;土壤流失21.0 t/hm2.a。虽然植物篱占据耕地面积,但并不影响农作物产量。植物篱种植下的耕层土壤的酸碱度和质地得到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岗  刘桂华  范成五  张邦喜  敖明  柴冠群  秦松  
【目的】为摸清氮肥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投入阈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肥的迁移、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优化减氮25%、优化施肥、优化增氮125%、优化增氮150%、优化增氮200%等6个处理,研究黄壤坡耕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溶性氮累积、迁移规律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的含量及其累积量;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且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分别占总硝态氮含量的37.3%~55.1%、29.3%~45.1%,2种作物可溶性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增氮处理对硝态氮、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作用明显,但对土壤可溶性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不明显;施肥各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及小麦和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及提高作物产量。优化减氮(OPT-N)措施较其他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洋  王克勤  段旭  刘晓微  赵露杨  赵洋毅  
[目的]探明坡耕地等高反坡阶措施下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为云南坡耕地作物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玉米为供试材料,在2019-2020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等高反坡阶措施(2个不同坡度布设等高反坡阶的坡耕地样地)与原状坡耕地无处理(1个未扰动的对照样地)两种处理方式,通过野外定位监测方法,分别在玉米播种前及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灌浆期和成熟期,使用时域反射仪(TDR-300)在坡上、坡中、坡下3个坡位随机选点测定0~10 cm、10~20 cm、20~30 cm和30~40 cm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并分析作物群体光合势(LAD)、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的相关响应。[结果]等高反坡阶措施下玉米群体光合势(LAD)高于对照样地,其中以坡中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平均增幅为19.3%,且在生长后期保持相对较高的LAD并持续较长时间;等高反坡阶样地玉米蒸腾速率(T_r)与对照样地无显著差异,但净光合速率(P_n)、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LWUE)均高于原状坡耕地样地;等高反坡阶样地土壤水分表现为坡中>坡下>坡上,布设该措施后土壤水分增高,平均增幅为24.4%,同时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以及中效水和易效水的占比(90%);LWUE与P_n、LAD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体积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通径分析表明,P_n和土壤体积含水率对玉米LWUE起主导作用,等高反坡阶措施可以提高P_n和土壤水分,进而获得较高的LWUE。[结论]布设等高反坡阶措施可以提高坡耕地土壤水分,使玉米叶片维持较高的光合作用并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可以提高作物叶片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并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进而为玉米干物质生产奠定生理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学强  蔡强国  和继军  
红壤丘陵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是比较严重的,选择适当的治理措施,对于减轻坡耕地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重研究了耕作措施、梯田措施、植物篱措施在坡耕地不同坡度上的蓄水保土效益。得出以下结论:坡度对3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随着坡度的增大,不同措施的效益会随之减小。耕作措施一般在0°~5°能够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梯田措施能够在0°~15°发挥较高水土保持效益;而植物篱措施只要在25°的坡耕地退耕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倩  王克勤  宋娅丽  温昌焘  杨小倩  张晓花  
【目的】研究自然降雨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对滇中坡耕地产流产沙与氮磷流失特征的影响,旨在为该地区肥料合理施用及坡耕地土壤侵蚀状况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中二龙潭小流域红壤烤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相同化肥的基础上,设置6种有机肥用量处理,分别为0 kg/m~2(CK)、0.25 kg/m~2(T1)、0.50 kg/m~2(T2)、0.75 kg/m~2(T3)、1.00 kg/m~2(T4)和1.25 kg/m~2(T5),选取4场自然降雨,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坡耕地径流及其泥沙中的氮磷流失特征。【结果】(1)4场降雨条件下,不同处理的径流量和产沙量无显著差异,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径流量和产沙量影响较大。(2)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径流中总氮(TN)、NO_3~--N、NH_4~+-N质量浓度总体降低,表现为CK>T1>T2>T3>T4>T5;溶解态氮是径流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而NO_3~--N又是溶解态氮的主要组成部分。(3)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径流中总磷(TP)及PO_4~(3-)-P质量浓度明显降低,均表现为CK>T1>T2>T3>T4>T5;径流中TP、PO_4~(3-)-P质量浓度随着施肥时间的延长呈明显降低趋势。(4)在4场降雨过程中,泥沙中的TN和TP含量均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5)有机肥用量的增加降低了坡耕地TN、TP流失总量,TN流失以径流输出为主,TP流失以泥沙输出为主。【结论】探明了自然降雨条件下施用有机肥后红壤坡耕地氮磷流失规律,为减少研究区氮磷流失量,雨季应尽量减少或避免农事活动,暴雨情况下应控制氮磷的输出,并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肥用量和减少化肥用量的方式降低氮磷的输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波  殷寿安  胡万里  付斌  段宗颜  陈拾华  
研究表明,不同农艺措施对烟叶的叶面积影响不大,顺坡种植与横坡种植相比较,烤烟各方面农艺指标都比横坡种植的差,但是后期烟叶落黄较好。秸秆处理的烤烟,移栽30 d表现出缺氮现象,烤烟移栽90 d,秸秆处理烟叶的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施用秸秆处理的,不同部位烟叶的叶绿素含量从高到低顺序为上部>中部>下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霞  李占斌  李鹏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坡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坡耕地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3.33g·kg-1,4.69mg·kg-1和76.01mg·kg-1。在0~40cm范围土层内,土壤有机碳、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表层含量最高,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养分含量越来越小。坡耕地中的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中等,速效磷的含量总体偏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玲玲  李渝  蒋太明  秦松  
为黄壤旱地合理施肥与养分综合管理提供依据,实现黄壤旱地可持续利用,以选择贵州黄壤肥力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中不施肥(CK)、常量有机肥(M)、常量有机肥+常量氮磷钾肥(MNPK)和常量氮磷钾肥(NPK)4个处理,分析贵州黄壤长期定位施肥18年后的旱地土壤微生物量C和微生物量N。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土壤中的微生物量C和N均有增加作用,并且影响趋势一致,含量依次为M+NPK>M>NPK>CK。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提高了微生物对有机碳、全氮的利用率,其中全氮的利用率提高最明显,M+NPK处理中土壤微生物对氮利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艳  王瑄  邱野  徐璐  刘宇  
为了确定辽宁省坡耕地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流失的特征,采用6°坡耕地,选取大豆作为种植作物,在天然降雨条件下,采用顺垄、横垄、免耕、免耕秸秆覆盖等耕作模式进行组合试验,观测分析降雨后氮、磷养分流失的变化特征,并通过回归分析方法说明了降雨对各土壤养分流失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耕作顺垄+平翻模式下,氮、磷流失浓度最高,总氮为24.2mg.L-1,总磷为2.013mg.L-1;免耕和免耕秸秆覆盖在顺垄布置下与传统平翻耕作相比,分别减少总氮流失30%和32%,减少总磷流失18%和30%;与顺垄耕作组合模式相比,横垄耕作组合有效地减少径流中的各种养分流失浓度,减少总氮流失35%,减少总磷流失35....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秋艳  蔡强国  方海燕  王成超  
长江上游紫色土区土层薄、降雨集中且频繁,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土壤侵蚀严重,仅次于中国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中,坡耕地是导致长江上游紫色土地区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措施以及植物篱措施都能够起到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坡度范围内,这几种措施的蓄水保土效益也不同。文章在分析坡度对坡耕地、各种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土壤侵蚀及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根据以上几种治理措施在不同的坡度坡耕地上水土保持效益最大化的原理,提出了不同坡度范围内水土保持措施的合理配置方案。研究认为,在0~5°、5~15°、15~25°3个坡度级别的坡耕地上应分别采用以耕作措施、梯田工程、植物篱为主的措施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