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9)
- 2023(6937)
- 2022(6020)
- 2021(5339)
- 2020(4688)
- 2019(10853)
- 2018(10823)
- 2017(20833)
- 2016(12031)
- 2015(13664)
- 2014(13904)
- 2013(14205)
- 2012(13605)
- 2011(12568)
- 2010(12642)
- 2009(11368)
- 2008(11428)
- 2007(10541)
- 2006(8905)
- 2005(7939)
- 学科
- 济(49562)
- 经济(49523)
- 管理(31596)
- 业(28486)
- 方法(24687)
- 数学(22270)
- 数学方法(22083)
- 企(21847)
- 企业(21847)
- 学(16250)
- 农(13785)
- 环境(12694)
- 财(12047)
- 中国(11132)
- 地方(9698)
- 贸(9271)
- 贸易(9270)
- 农业(9056)
- 和(9025)
- 易(8973)
- 业经(8643)
- 制(8106)
- 划(7544)
- 务(7413)
- 财务(7399)
- 财务管理(7377)
- 资源(7026)
- 企业财务(6947)
- 银(6783)
- 银行(6734)
- 机构
- 大学(181987)
- 学院(180879)
- 济(68747)
- 研究(67474)
- 经济(67108)
- 管理(63213)
- 理学(54537)
- 理学院(53794)
- 管理学(52580)
- 管理学院(52282)
- 中国(48470)
- 科学(48392)
- 农(45833)
- 京(39391)
- 所(38059)
- 农业(37027)
- 业大(36130)
- 研究所(35388)
- 中心(30699)
- 财(30516)
- 江(28315)
- 财经(24546)
- 农业大学(24351)
- 北京(24322)
- 院(23921)
- 范(23407)
- 省(23352)
- 师范(23018)
- 经(22171)
- 科学院(22115)
- 基金
- 项目(125822)
- 科学(95229)
- 基金(89402)
- 家(82428)
- 研究(81990)
- 国家(81857)
- 科学基金(66438)
- 省(50871)
- 社会(48794)
- 基金项目(48119)
- 自然(46684)
- 社会科(46148)
- 社会科学(46129)
- 自然科(45508)
- 自然科学(45481)
- 自然科学基金(44631)
- 划(43810)
- 教育(37201)
- 资助(36722)
- 编号(32401)
- 重点(29887)
- 计划(27962)
- 发(27754)
- 部(26863)
- 科技(26262)
- 成果(25824)
- 科研(25503)
- 创(25341)
- 创新(23986)
- 课题(22920)
共检索到257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维洁 曲东 朱超 王静
【目的】在纯培养方式下,研究水稻土中铁还原菌利用葡萄糖、果糖、心肌糖、淀粉和纤维素作为惟一碳源时对异化Fe(Ⅲ)还原的影响。【方法】以Fe(OH)3为惟一电子受体,不同单糖及多糖为惟一碳源,在30℃厌氧培养过程中,测定了3株铁还原细菌的Fe(Ⅲ)还原能力,及体系中剩余还原糖含量。【结果】铁还原菌株SC-a13、SC-a18和SC-a19在LB培养基中厌氧扩繁24 h,均可达到最大生长量。3株铁还原细菌总体上利用葡萄糖、果糖和淀粉的铁还原率分别为71.03%~82.86%,80.31%~85.77%和50.81%~73.21%,而心肌糖和纤维素难以被利用。在利用葡萄糖、果糖和淀粉时,体系pH在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关舒元 朱超 王保莉 曲东 王伟民 孙丽蓉
【目的】从水稻土中分离铁还原微生物,研究不同碳源对其铁还原特征的影响,对分离的铁还原微生物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采自四川的水稻土进行厌氧恢复培养,通过PTYG选择性夹层培养基分离纯化及LB液体培养基扩繁后,接种到Fe(OH)3培养基中进行铁还原能力鉴定,筛选出具有铁还原功能的铁还原菌株。通过对6种碳源利用的纯培养比较,确定分离菌株利用不同碳源时的铁还原特征。采用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16S rDNA序列分析,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分离得到1株具有铁还原功能的革兰氏阳性杆状厌氧菌株P4,其在培养的10~30 h达到对数生长期。菌株P4利用不同碳源时,铁还原的最大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伟民 曲东 徐佳
【目的】对水稻土中铁还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比较不同培养基的分离效果,研究不同菌株的铁还原特征。【方法】以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为材料,采用PTYG固体平板培养基及柠檬酸铁固体培养基(斜面)分离出兼性厌氧和严格厌氧的菌株,并通过柠檬酸铁液体培养基及Fe(OH)3培养基进行铁还原能力测定,比较不同菌株的Fe(Ⅲ)还原率大小、铁还原特征曲线,以及分别在LB液体培养基和柠檬酸铁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结果】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来源于江西水稻土的8个菌株对柠檬酸铁的利用率较高,铁还原率为84.34%~93.81%,而对Fe(OH)3的还原率为71.07%~90.90%;来源于四川水稻土的8个菌株对柠檬酸铁的还...
关键词:
水稻土 铁还原菌 分离纯化 铁还原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硕 曲东
以水稻土浸提液为接种液、人工合成的无定形氧化铁为唯一的电子受体、添加的苯系物(甲苯、苯胺、苯酚、苯甲酸)为唯一碳源,在适量无机N,P,K营养供给条件下,采用厌氧恒温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厌氧微生物对氧化铁还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水稻土中提取的微生物可以利用苯系物作为唯一碳源,在厌氧降解的同时将电子转移给F e(Ⅲ),使其还原为F e(Ⅱ);利用不同苯系物的铁还原过程难易程度有所差异,铁还原率表现为苯甲酸最高(53.99%),甲苯最低(19.55%),利用苯系物的铁还原率均低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的铁还原率(71.16%);不同浓度苯系物对氧化铁还原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苯系物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政 毛胜勇 朱伟云
利用含L-色氨酸的基础培养基从仔猪新鲜粪样中分离产吲哚的菌株,根据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鉴定该菌株为Escherichia属,命名为wz_1977。通过批次培养的方法,研究了wz_1977以不同碳源为底物时的生长和吲哚生成情况。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时,wz_1977的菌落数目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吲哚生成水平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离出1株产吲哚菌wz_19...
关键词:
分离 产吲哚菌 碳源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甜甜 叶甜甜 程国军 李友国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能够还原Cu2+的菌株TT1。该菌株可以单抗3 mmol/L的Cu2+。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属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TT1与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在含有0.2 mmol/L Cu2+的培养条件下,菌株TT1的生长不受影响。Cu2+还原的最适温度为30℃,在该温度下,24 h时间内TT1可以还原71%的Cu2+;Cu2+最适还原的pH为6。因此,TT1菌株有望用于含Cu2+废水的处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良政 刘志伟 刘惠娜 廖富林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黄瓜根表Fe3+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在室内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供铁(1×10-4mol·L-1 Fe-EDTA)和不供铁黄瓜根系的Fe3+还原酶活性、叶片叶绿素含量、组织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含铁量,测定各处理植株地上部、根部的干重并计算其根冠比,分析不同光照条件影响黄瓜根系Fe3+还原酶活性的原因。【结果】与6d光强Ⅰ相比,4.5d光强Ⅰ+1.5d光强Ⅱ、6d光强Ⅱ、4.5d光强Ⅰ+1.5d黑暗处理的缺铁植株根表Fe3+还原酶活性分别减少68.9%、84.6%与93.1%。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根系质膜Fe3+还原酶活性的变化与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凤才 何建龙
推动农业低碳转型对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明晰当前我国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与趋势,有利于贯彻农业绿色低碳政策、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理论参考。基于此,本文利用黑龙江省农资投入、种植业和畜禽养殖3个维度22类碳源数据,估算2001-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碳汇量及碳排放强度,运用STRIPAT扩展模型预测2023-2030年黑龙江省不同情景下农业碳排放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01-2022年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整体呈三个“倒U型”的变化趋势;(2)农业领域已实现碳生态盈余,且农业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3)分情景预测结果中,低碳情景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具备更强的碳减排潜力。未来,应持续提高农资投入利用效率,强化农业低碳技术创新,培育优化碳交易市场,完善农业碳金融体系,加快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农业碳减排 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蒋金亮 徐建刚 吴文佳 周亮 孙东琪
论文从人-地结合视角看待碳移动问题,根据2001—2009年遥感数据和能源数据,分别计算各省碳排放和碳吸收量,引入流动比率,从而划分出高碳源地、低碳源地和碳汇地,结合标准差椭圆进一步分析人-地碳源汇系统离散和聚集趋势,进而得出人-地碳源汇系统空间格局演变及其特征。研究表明:①高碳源地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上海地区,作为高碳源地的华北地区呈逐步向外扩张趋势,低碳源地主要在华东地区、华中地区和广东地区,呈现不断向西、南方向扩散趋势,碳汇地主要在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②高碳源地从点状式分布逐步向外扩散,到2009年呈现华北两端聚集,上海突出的类三角形结构,低碳源地呈现华中和华东两端聚集,广东、吉林突出...
关键词:
碳源汇 流动比率 人-地 标准差椭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苟小菊 田由 郭玉蓉 杨曦 侯燕杰
【目的】通过研究16种苹果非浓缩还原汁(not from concentrate,NFC)果汁的8项理化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明确指标间的关系,以简化NFC果汁品质的评价指标。此外,利用多元数据处理对不同品种苹果NFC果汁进行归类,以找到NFC果汁生产中制汁和智能复配的替代品种,为NFC果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16个苹果品种为试材,经榨汁、灭酶、巴杀、热灌装等单元操作制备NFC果汁。通过测定16种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 H、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表观黏度、浊度、总酚含量及色泽品质(L*、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曲东 谭中欣 王保莉 贺江舟
在厌氧恒温培养条件下 ,测定了添加 EDTA、黄腐酸及醋酸盐对 4种不同水稻土中铁还原的影响。为了探讨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对铁的还原能力 ,以添加人工合成的 Fe(OH ) 3作为对比。结果表明 ,添加黄腐酸及醋酸盐对铁还原的影响在不同水稻土中表现不同 ,其中吉林和广东水稻土的变化明显 ,并且醋酸盐的作用大于黄腐酸 ;四川和江西水稻土添加黄腐酸及醋酸盐后铁还原量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添加 Fe(OH) 3在吉林水稻土中能够引起铁还原的滞后现象 ,但最终的铁还原量与四川及江西水稻土相似 ,都较对照有明显的增加。在 2 5℃条件下培养 ,不同土壤中易还原氧化铁的数量不同 ,表现为吉林水稻土 >四川水稻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杰 熊文 张映 王娇 杨洪一 王滨松
在不同浓度硝酸银条件下的富集和驯化,从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土壤中驯化和分离出1株能还原制备纳米银的细菌菌株zxw01。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等分析结果,该菌与解淀粉酶芽孢杆菌属是一个族群,同源性达99%以上,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Bacillus amyqueciens)。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和热重分析表明,用含硝酸银的菌株zxw01的培养液成功制备了纳米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呈球形或近球形,粒径为2~18 nm,镉纳米银产率为80.6%。
关键词:
纳米银 解淀粉酶芽孢杆菌 生物合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灵芝 肖亦农 秦嗣军 吕德国 马怀宇
为了解东北山樱土壤细菌碳代谢特征及种群分布,研究了东北山樱原产地(辽宁省本溪市)植株表土与根际土壤碳代谢细菌活性及其种群特征。结果表明:各类土壤中共分离优势细菌19株。优势细菌对供试糖、醇与氨基酸类碳源的平均菌株利用率分别为36.2%、29.4%和28.9%。其中,甜樱桃/东北山樱植株土壤细菌碳代谢活性较低,表土中土壤细菌总数与碳代谢菌株数量均高于相应根际土壤。与根际土壤相比,甜樱桃/东北山樱表土分离到的优势细菌中,利用半乳糖和乳糖等糖类化合物,肌醇、丙三醇和山梨醇等醇类化合物,L-丙氨酸等氨基酸类化合物的菌株数量明显增多;东北山樱处理表土分离得到的优势细菌中,对各类供试糖类碳源均表现出较好的...
关键词:
东北山樱 土壤微生物 碳代谢 种群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永真 杜双田 车进 常昕 江微 王崇鼎
【目的】探讨不同碳源、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作用。【方法】以羊肚菌M-4菌株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长势、直径,菌丝生长速率、生长指数为指标,考察15种碳源、27种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羊肚菌具有较广的碳源及氮源谱,其对15种碳源和27种氮源均能利用,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氮源为尿素时,菌丝长势较好,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分别为10.84,10.26 mm/d和54.20,51.30;羊肚菌对复合氮源、氨基酸、铵盐利用较差;在含不同碳源、氮源的培养基上,羊肚菌菌丝生长曲线差异较大。【结论】羊肚菌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尿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曲东 贺江舟 孙丽蓉
采用厌氧恒温培养试验,比较了4种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状况。结果表明,4种不同来源水稻土中Fe( )生成量有较大差异,其中吉林和四川水稻土中铁还原迅速,而江西和广东水稻土相对较慢;还原反应达到平衡时的Fe( )积累量及铁还原快速期的平均反应速率由土壤中氧化铁的数量决定,并与无定形氧化铁和游离氧化铁的数量有关;4种水稻土中可还原铁占全铁及游离氧化铁的比例分别为7.73%~21.6%及10.0%~74.6%;广东水稻土的铁还原90%是利用无定型铁,而在四川和江西水稻土中,近乎50%的铁还原来自于晶体氧化铁;升高温度可促进土壤中Fe( )产生量,并且吉林水稻土对温度的响应最敏感;不同土壤的铁还...
关键词:
水稻土 铁还原 反应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