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1)
- 2023(10311)
- 2022(9368)
- 2021(9115)
- 2020(7604)
- 2019(17924)
- 2018(17729)
- 2017(32939)
- 2016(18507)
- 2015(21101)
- 2014(21194)
- 2013(21005)
- 2012(19378)
- 2011(17467)
- 2010(17261)
- 2009(15712)
- 2008(15268)
- 2007(12843)
- 2006(11051)
- 2005(9585)
- 学科
- 济(67956)
- 经济(67876)
- 管理(49831)
- 业(46449)
- 企(38918)
- 企业(38918)
- 方法(32797)
- 数学(28210)
- 数学方法(27881)
- 中国(18664)
- 农(17962)
- 学(17333)
- 财(16880)
- 业经(14777)
- 地方(14130)
- 制(12701)
- 理论(12666)
- 贸(12549)
- 贸易(12544)
- 易(12178)
- 和(12066)
- 农业(11743)
- 教育(10940)
- 技术(10938)
- 环境(10777)
- 务(10620)
- 财务(10557)
- 财务管理(10535)
- 银(10364)
- 融(10346)
- 机构
- 大学(256713)
- 学院(253636)
- 管理(101105)
- 济(94900)
- 经济(92530)
- 研究(88064)
- 理学(87810)
- 理学院(86790)
- 管理学(85184)
- 管理学院(84742)
- 中国(63644)
- 科学(57482)
- 京(55996)
- 所(45197)
- 农(44415)
- 财(42576)
- 研究所(41550)
- 业大(41485)
- 中心(39908)
- 江(36223)
- 北京(35755)
- 农业(34852)
- 范(34411)
- 财经(34157)
- 师范(34061)
- 院(32448)
- 经(31076)
- 州(29817)
- 技术(28800)
- 师范大学(27716)
- 基金
- 项目(180234)
- 科学(139510)
- 研究(130426)
- 基金(128198)
- 家(113068)
- 国家(112120)
- 科学基金(94777)
- 社会(78305)
- 社会科(73934)
- 社会科学(73914)
- 省(71212)
- 基金项目(68808)
- 自然(63509)
- 自然科(61980)
- 自然科学(61962)
- 自然科学基金(60800)
- 划(60533)
- 教育(60213)
- 编号(53925)
- 资助(53090)
- 成果(43997)
- 重点(40584)
- 部(39081)
- 发(37952)
- 课题(37740)
- 创(37369)
- 科研(34833)
- 创新(34787)
- 计划(33636)
- 大学(33289)
共检索到369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曦阳 马开峰 张明 边金亮 焦文燕 张志毅
利用Lico-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研究了30个毛白杨无性系光合指标的变化,并对环境因子与光合指标相关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毛白杨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典型双峰曲线,气孔限制是出现"午休"现象的主要调节因素,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曲线呈典型的"V"字型。5个毛白杨无性系的光合-光强(Pn-Par)响应曲线、光合-二氧化碳响应曲线(Pn-Ca)均呈"S"型,且符合2次曲线模型,饱和光强下5个毛白杨无性系瞬时Pn的排序为:BL204(24.64μmol.m-2.s-1)>BL206(23.76μmol.m-2.s-1)>BL30(21...
关键词:
毛白杨 无性系 净光合速率 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敏生 高荣孚 林惠斌
本文以毛白杨6个无性系和4个杂种无性系为材料,对比研究了不同无性系光合速率与温度、光照的关系,光呼吸速率,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及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能力的变化.探讨了光合速率与苗木生长的关系.
关键词:
毛白杨 无性系 光合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静怡 张志毅
该文对 14个毛白杨三倍体无性系和 6个二倍体无性系盆栽苗的光合垂直变化和功能叶净光合速率进行了测定 ,对光合指标与生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三倍体无性系和二倍体无性系的光合垂直变化基本趋势相似 ,但在光合速率的波动幅度上存在着差异 .生长快的三倍体无性系下部叶片能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 .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各光合指标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 ,其中以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与生长的相关最紧密 ,相关系数在 0 80以上 .
关键词:
毛白杨 三倍体 二倍体 光合 变异 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英芳 高荣孚
本文研究了光强和CO_2浓度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BL107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的影响,比较了毛白杨BL107与易县雌株及大官杨不同叶子光合特性和光合耗水量.结果表明BL107光合光补偿点为18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50μmol·m~(-2)·s~(-1).光饱和时光合速率为16.15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33.蒸腾速率随光强增加而增大.增加CO_2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增加,在光强为1000μmol·m~(-2)·s~(-1),温度为25℃时,CO_2饱和点为650ppm,大于1000ppm产生抑制作用.CO_2饱和时光合速率为2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沈应柏 林惠斌 王骏
林木的早期预测和选择是林木育种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14个毛白杨选种和杂种无性系苗期生长与其光合性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问生长量和净光合速率等几个光合性能指标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杂种无性系的多数指标优于选种无性系.通过无性系材积生长与几个光合性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除气孔阻力以外,其他指标与材积生长相关程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较高的是材积分别与净光合速率乘以单株叶面积、LT值乘以单株叶面积和QE值,分别为0.887 5、0.870 7和-O.989 4.因此,这些指标与毛白杨的材积生长相关紧密,可以作为早期预测的参考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智慧
在毛白杨气候区划的基础上,选取不同气候区有代表性的54株老树,通过无性繁殖,在同一地点上进行试验,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毛白杨无性系变异规律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区的毛白杨无性系,在生长量、生长节律、形态、物候、叶色素含量和抗叶锈病等特征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而且无性系生长变异与地理气候因子关系密切.应用多变量分析对无性系性状进行的综合分析表明.在毛白杨分布区内,可将毛白杨群体划分为三种生态型,即南部生态型、东北部生态型和西北部生态型.毛白杨分布区可分为中心分布区、一般分布区和边远分布区.其中南部气候区是中心分布区,从该区选择优良无性系可能将会获得双重的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琦 朱之悌
从全国选出的毛白杨优树中选择树龄50年生以上的老树55株,采用根繁获得的3年生无性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方差分析估算了个体的重复力并分析了性状的稳定性;通过相关分析,特别是相关遗传力的通径分析,找出了影响苗木材积生长的主要性状,进而获得了优良基因型的表型标志。叶干重大、叶片窄而长、叶缘锯齿大而疏、叶柄较长、枝角适中(45°左右)、枝数较多是毛白杨速生的主要特征。枝角和叶基用较大是毛白杨木纤维长度较长的标志之一。
关键词:
毛白杨,优树,无性系,相关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存旭 张瑞娥 赵忠
以毛白杨无菌苗的嫩茎为外植体,对5个毛白杨无性系的植株再生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个无性系通过器官培养途径均能再生植株,但不同无性系在植株再生能力上有很大差异,茎芽数最多的4号无性系是总平均的122.7%,而最少的1号无性系仅为总平均的78.4%;2号无性系生根率可达60%,3号仅28.7%,说明茎芽分化及生根能力受遗传的控制。0.5mg/L6-BA适合大多数无性系的茎芽增殖和生长,平均茎芽增殖达到8.8个,但生根率仅为49.5%。1/2MS基本培养基适合各无性系的生根培养,在培养基中添加低质量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增强生根能力。毛白杨在植株再生能力方面存在明显的培养基×无性系交互作用。
关键词:
毛白杨 无性系 植株再生 组织培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燕 董雯怡 张志毅 李吉跃 聂立水 沈应柏
采用正交设计L9(34)布置氮、磷、钾3因素3水平的肥料试验,研究氮、磷、钾配施对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苗木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的施肥处理对相同系号的苗木影响不同,而不同系号的苗木对相同施肥处理响应也不一致,因此不仅要找出最佳的氮、磷、钾施肥量及其比例,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无性系制定不同的施肥配方;2)毛白杨杂种无性系的生长和生理特征对于不同施肥配方的响应不完全一致,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号的最佳施肥配方为N(3g)+P2O5(2.25g)+K2O(0g),46号的最佳配比为N(5g)+P2O5(4.5g)+K2O(1g);3)毛白杨杂种无性系S86和46号处理间净光合速率×总叶面积...
关键词:
毛白杨 苗高 地径 生物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之悌 林惠斌 康向阳
应用毛白杨不减数2n花粉回交和花粉种子辅射等技术,最终选育出毛白杨异源三倍体北林B301等20个无性系。异源三倍体选育成功导致在材积生长上有重大突破。从现有8年生毛白杨回交三倍体最优无性系(B301)生长来看,它的单株材积(0.3603m3)比自然二倍体(0.1014m3)高出2.5倍。干型、冠型、叶形都有巨大性表现,抗性也比二倍体强。这批三倍体的出现,表明我国已拥有自己的白杨三倍体并用于生产。在林木遗传育种上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朱之悌 G.Müller-Starck H.H.Hattemer
通过对86株毛白杨优树和古树的不同组织材料的16种同工酶酶谱分析研究,发现有10种酶系统遗传表达稳定.其中有8种酶系统(ACO,GOT,LAP,NDH,PER,PGM,6-PGDH和SKDH)共有12个基因位点,另外两种酶系统(IDH和MDH)难以确定位点,各具5种酶1谱表现型.用这些酶系统可将86株毛白杨归属于79个不同遗传组成的无性系.重叠率为8.14%,平均重叠率为1.63%.由此证明全国毛白杨档案库收集的资源,具有丰富的种群代表性和可靠性.本文对用同工酶基因标记鉴别无性系所选用酶系统数目及其最佳酶系统组合也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毛白杨 同工酶 基因标记 无性系鉴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万春 归复 于志民 穆吕钦 孙翠玲 田奇凡
按生长性状预选出毛白杨13年生10个无性系(另2个作对照)用于材质测定。试材取自北京大兴县测定林,每无性系在3个重复中各抽样1株,伐倒取样。分析表明,毛白杨无性系间纤维长度、宽度和长宽比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777、0.537和0.676;木材全年密度、早材密度和晚材密度差异极显著,重复率依次为0.536、0.514和0.429。毛白杨无性系纤维长(YL)随树龄t增长呈指数曲线生长模型:YL=7.1955e-0.8369(t-1);全年密度(YD)随树龄t增长呈波动生长模型:YD=0.5053+0.00067t。无性系材积生长量与木材密度、纤维长度之间呈独立遗传。经过材积生长量、木材全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毅 黄智慧 张东方 苏法旺 张有慧 董凤祥
毛白杨标本园是一种毛白杨遗传资源库,是开展毛白杨有性生殖研究和获取新的重组基因型的重要场所.通过对山东省冠县全国毛白杨标本园中无性系开花结实习性的初步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标本园中大多数雌雄无性系能够开花结实,基本上不存在花期不遇的现象;来自陕西和河南两个产地的毛白杨开花结实较多,花粉和自由授粉种子的质量以陕西的无性系较好.其中有些无性系可以作为今后开展毛白杨杂交育种的理想亲本.建议对毛白杨标本园中无性系的有性生殖生物学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开展毛白杨标本园中无性系自由授粉子代的遗传变异和选择利用的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霞 杨旺
该文就毛白杨杂种无性系中的5个系号对DothiorellagregariaSacc,的抗病性及其抗性差异进行了探讨,实验采用室内与田间人工接种,自然发病调查与生理指标及愈伤组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结果表明,对照易县毛白杨雌株的抗病性优于毛白杨杂种无性系,而无性系96,80,66的抗病性优于无性系92,73.
关键词:
毛白杨,杂种无性系,溃疡病,抗病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荣轩 赵烨 田彦挺 佀化玙 张华新 李娟 纪清巨 杨庆山 孙宇涵 李云
[目的]对种植于天津滨海的自根苗转AhDREB1基因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P. bolleana)×P. tomentosa)以及种植于沧州盐山的嫁接苗转基因株系进行安全性研究,评估转基因毛白杨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方法]利用PCR扩增以及电泳技术,对种植在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的4年生转基因毛白杨基因组DNA、土壤DNA、沧州嫁接苗砧木DNA以及抗性微生物基因组DNA进行PCR特异性检测。对天津实验田土壤中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连续动态监测(3月、4月、5月)。分别在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模拟自然条件下转基因毛白杨植株枯落物掉落,检测不同生长阶段的不同器官(新生嫩芽、多年生枝条、新生根尖、多年生侧根、新生嫩叶、当年生老叶)的降解时间。通过化感实验,检测天津滨海和沧州盐山实验田转基因毛白杨植株叶片对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种子的生长是否造成影响。[结果]电泳结果显示:外源基因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毛白杨基因组中,实验田土壤DNA、抗性微生物DNA样品以及沧州嫁接苗砧木DNA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天津非转基因植株和转基因植株的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转基因毛白杨的枯落物,无论是飘落在杂草表面、土壤表面还是埋入土壤,2个月后外源基因均被降解。化感实验结果显示:非转基因植株以及转基因植株对白菜种子的胚轴和胚根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未发现实验田种植4 a的转基因毛白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