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2)
- 2023(5455)
- 2022(4702)
- 2021(4436)
- 2020(3892)
- 2019(8912)
- 2018(9035)
- 2017(16014)
- 2016(9726)
- 2015(11206)
- 2014(11391)
- 2013(10610)
- 2012(9823)
- 2011(9097)
- 2010(9385)
- 2009(8476)
- 2008(8172)
- 2007(7296)
- 2006(6371)
- 2005(5653)
- 学科
- 济(34839)
- 经济(34786)
- 管理(24798)
- 业(20829)
- 方法(18017)
- 企(17639)
- 企业(17639)
- 数学(15736)
- 数学方法(15338)
- 理论(10269)
- 学(10085)
- 中国(9543)
- 农(9500)
- 制(7411)
- 教育(7358)
- 体(7029)
- 教学(6867)
- 财(6848)
- 业经(6805)
- 地方(6234)
- 农业(5762)
- 融(5505)
- 金融(5497)
- 银(5413)
- 银行(5372)
- 和(5276)
- 行(5209)
- 技术(5163)
- 策(4993)
- 划(4947)
- 机构
- 学院(133096)
- 大学(132580)
- 研究(48786)
- 管理(46729)
- 济(45238)
- 经济(44055)
- 理学(40035)
- 理学院(39544)
- 管理学(38264)
- 管理学院(38027)
- 中国(33845)
- 科学(33197)
- 农(31099)
- 京(29305)
- 所(26583)
- 业大(24847)
- 农业(24627)
- 研究所(24486)
- 江(21759)
- 中心(21518)
- 财(20919)
- 技术(19590)
- 范(18668)
- 师范(18337)
- 北京(18269)
- 院(17688)
- 省(17533)
- 州(17161)
- 财经(16257)
- 农业大学(15774)
- 基金
- 项目(92651)
- 科学(70604)
- 研究(64754)
- 基金(63565)
- 家(58078)
- 国家(57588)
- 科学基金(47359)
- 省(39512)
- 社会(36975)
- 社会科(34750)
- 社会科学(34739)
- 划(33323)
- 教育(33083)
- 基金项目(32812)
- 自然(32641)
- 自然科(31956)
- 自然科学(31944)
- 自然科学基金(31313)
- 资助(27600)
- 编号(26767)
- 成果(22552)
- 重点(21765)
- 课题(20811)
- 部(19589)
- 创(19556)
- 计划(19181)
- 发(19108)
- 创新(18178)
- 科研(17821)
- 科技(17670)
共检索到203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罗凤霞 曾会明 李智辉 张丽
以3个香型矮牵牛品种的带叶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BAI、BA及NAA配比对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基因型诱导成苗和继代培养所需的培养基激素浓度差异较大,BA浓度变化在0.1~1mg.L-1之间;但对于同一基因型而言,高浓度的BA可以直接从茎和叶上诱导出愈伤组织,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苗;中浓度的BA使其形成定芽和不定芽两种苗;低浓度的BA基本为顶芽和侧芽两种定芽成苗。3个品种在1/2MS+0.25mg.L-1NAA+0.25mg.L-1IBA培养基上都能生根,且生根迅速,生根效果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宁国贵 白三平 包满珠 黄文俊
【目的】实现矮牵牛细胞的长期离体培养和再生,不但可以获得矮牵牛体细胞突变体,从中选出优良株系,而且可以为研究外源基因在矮牵牛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提供技术体系。【方法】以重瓣矮牵牛叶片为外植体,使用不同浓度BA与NAA的组合在黑暗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在不同光条件下,将愈伤组织在MS+BA2.0mg·L-1+0.5mg·L-1NAA+200mg·L-1CH与MS+BA0.5mg·L-1+0.5mg·L-1NAA+200mg·L-1CH两种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3年多的继代培养,并利用筛选的8个引物对20个再生植株的总DNA进行ISSR分析。【结果】不同的生长素与分裂素配比诱导的愈伤组织状态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金晓玲 胡莹 李冰华
将矮牵牛Petunia hybrida Vilm的茎段接种在MS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结果表明:在MS+BA1.0 mol.L-1+NAA1.0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愈伤组织,而且经过继代培养仍可形成愈伤组织;茎段或愈伤组织接种在MS+BA1.0 mol.L-1+NAA0.1 mol.L-1的培养基上可以形成不定芽,且诱导率达100%;健壮的高1.5~2.0 cm的不定芽接种在1/2MS+IBA0.5 mol.L-1+AC1.0 g.L-1的培养基上,其生长根状况良好,生根率达1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海燕 宁国贵 胡惠蓉 包满珠
以一个突变矮牵牛自交系离体根、叶与花瓣为外植体,实现了它们的离体再生。结果表明:在基本培养基MS+0.1 mg/L NAA的基础上,根在添加浓度为3~4 mg/L的BA时,芽分化率可达84%以上;花瓣在添加2 mg/L的BA时分化率为92.5%;叶片在添加2~3 mg/L的BA时,分化率高达97%。并且在芽诱导中,伴随着一定数量的茎线形联合异常苗的产生,其特征在植株的生命周期里一直得以维持。
关键词:
矮牵牛 离体再生 再生 遗传稳定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绍泽 王雨 岳远征 杨赵楠 胡惠蓉
为鉴定在矮牵牛中筛选到的花药发育早期特异表达基因PhGRP的功能,构建了该基因的RNAi干涉载体,同源转化矮牵牛并进行了表型观测。与野生型对照相比,转基因矮牵牛植株的整体外观形态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其花器官的大部分形态指标均显著增大;花粉粒染色及离体培养表明其育性(包括活力和萌发力)显著降低;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花粉粒大都畸形,外壁纹饰粗大;半薄切片结果显示,花药绒毡层发达且降解缓慢,推测绒毡层的发育异常为导致花粉粒败育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矮牵牛 RNAi 花粉粒 育性 绒毡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黄鑫 张彦妮
对铁线莲(Clematis florida‘Blekitny Aniol’)的带芽茎段进行诱导产生无菌苗,并对其叶片和茎段进行愈伤组织诱导成苗的分化研究,成功建立了铁线莲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带芽茎段诱导腋芽最佳培养基为MS+1mg·L(-1)6-BA+0.05 mg·L(-1)NAA,腋芽萌发率为100.0%;茎段诱导愈伤最适宜培养基为MS+2 mg·L(-1)6-BA+0.01mg·L(-1)NAA,诱导率为78.3%;叶片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宜的培养基为MS+1 mg·L(-1)6-BA+0.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芃睿 张帆 崔杰 刘青红 成蓓禧 曹宁宁
以迷你岩桐(Sinningia hybrida ‘Isa’s Murmur’)带柄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外植体的灭菌方法、不同基本培养基以及外源激素(6-BA、NAA、IBA)对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诱导及增殖、生根等的影响,成功建立了迷你岩桐组织培养植株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迷你岩桐带柄叶片在75%乙醇灭菌10 s,0.1%升汞灭菌300 s时,污染率较低(15.56%)而启动率较高(85.56%)。在MS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 6-BA和0.1 mg·L~(–1) NAA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91.11%)。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2.0 mg·L~(–1) 6-BA和0.05 mg·L~(–1) NAA时,不定芽诱导率为88.89%。在MS培养基中同时添加2.0 mg·L~(–1)6-BA和0.1 mg·L~(–1) NAA时,不定芽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为2.38。1/2 MS+0.10 mg·L~(–1) IBA培养基有利于生根,生根率为87.78%。腐殖土∶泥炭土∶河沙以体积比为1∶2∶2的混合基质为移栽基质时,瓶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6.67%。本研究结果可为迷你岩桐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及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霍秀文 魏建华 张辉 米福贵 云锦凤
以适宜西北地区种植的优质牧草冰草属(AgropyronGaertn)中的三个不同种———蒙古冰草新品系(A.mongolicumKeng)、航道冰草(A.cristatumcv.Fairway)、诺丹冰草(A.desertorumcv.Nordan)和一个种间杂种冰草———蒙农杂种冰草(A.cristatum×A.desertorumcv.Mengnong)为材料,分别以幼穗为外植体建立了冰草组织培养再生体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改良MS+2,4 D2.0mg/L,分化培养基为MS(无附加成分),在1/2MS培养基上生根后得到完整小植株。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长度的幼穗在培养时,其愈伤...
关键词:
冰草 幼穗培养 植株再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尔西旦·吐尔逊 刘欣欣 谷玉风 陈永坤 葛风伟
【目的】以扭果花旗杆(Dontostemon elegans)根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扭果花旗杆组织培养体系,为后续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利用萘乙酸(NAA)探究根和下胚轴直接诱导不定芽情况,利用2,4-二氯苯氧乙酸(2,4-D)、6-苄氨基嘌呤(6-BA)、NAA、苯基噻二唑基脲(TDZ)、吲哚丁酸(IB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和不定芽生根试验,统计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和不定芽生根情况,确定扭果花旗杆组培体系最佳培养基类型。【结果】(1)由根和下胚轴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MS+0.3 mg/L NAA和MS+0.6 mg/L NAA,直接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外植体为根。(2)扭果花旗杆根和下胚轴都能诱导愈伤组织,其中根系诱导愈伤组织速度最快且状态最佳,其次为下胚轴。根系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1.0 mg/L 2,4-D+0.2mg/L 6-BA+0.1 mg/L NAA,诱导率可达100.00%;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0.3 mg/L 2,4-D+1.5 mg/L 6-BA+1.5 mg/L NAA,诱导率可达100.00%。(3)根系和下胚轴的最佳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均为MS+0.5 mg/L 6-BA+0.3 mg/L NAA,分化率分别为100.00%和86.66%。(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 IBA,生根率可达50%以上。(5)将组培苗移至土壤后,在光照培养室培养15 d,其存活率可达83.33%。【结论】建立的扭果花旗杆组培体系可获得与实生苗形态一致的组培苗,为扭果花旗杆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扭果花旗杆 组织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嘉玥 邹志荣 文颖强 陈修斌
以当年现蕾盆栽大花类矮牵牛(Petuniahybrida)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中IBA与NAA对矮牵牛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中添加激素可提高矮牵牛扦插成活率,促进生根,提高根冠比、叶绿素、根系活力、还原糖和可溶性糖。500mg/LIBA或200mg/LNAA+300mg/LIBA处理可明显促进矮牵牛扦插生根,扦插成活率高,生长良好。泥炭∶沙=1∶3和泥炭∶蛭石∶沙=1∶1∶1两种基质对矮牵牛扦插生根均有作用,但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矮牵牛 扦插 激素 植株再生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琳 纵丹 李嘉其 杨玲 余进德 何承忠
【目的】建立高效的滇杨Populus yunnanensis离体叶片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滇杨基因工程育种研究。【方法】以滇杨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叶片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从而获得滇杨再生组培苗;进一步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探讨菌液吸光度、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对滇杨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滇杨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05 mg·L~(-1)噻苯隆(TDZ)+0.010 mg·L~(-1)萘乙酸(NAA),诱导率达91.7%;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002 mg·L~(-1) TDZ+0.010 mg·L~(-1) NAA,诱导率为75.0%;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010 mg·L~(-1) NAA+0.100 mg·L~(-1)吲哚乙酸(IBA),生根率高达96.7%,平均生根数为2.57条。利用pBI121-GUS载体转化滇杨,最适转化菌液吸光度D(600)为0.2,侵染时间为5 min,共培养时间为2d;在分化过程中,抑制农杆菌生长的头孢霉素(Cef)最佳质量浓度为200 mg·L~(-1),抗性筛选中最佳培养基的卡那霉素(Kan)质量浓度为20 mg·L~(-1)。对再生植株进行β-D-葡萄糖苷酸酶(GUS)组织化学染色和PCR鉴定,获得20株阳性植株,转化阳性率为45.4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滇杨离体叶片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图5表5参27
关键词:
滇杨 叶片 愈伤组织 再生体系 遗传转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红 李小林 孔宝华 陈海如
应用植原体 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分别对表现矮化和扁茎症状的矮牵牛植株进行巢式PCR检测,均得到约 1. 2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特异片段与pGEM -TEasy载体连接并转化到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中,通过PCR鉴定,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 2个植原体株系 16SrDNA片段G+C含量分别为47. 1%和 47. 0%,具有其他柔膜菌纲原核生物 16SrRNA基因碱基组成特征;与 16Sr组中的代表株系 (西方翠菊黄化,SAY)同源率达到最高,分别为 99. 1和 98. 6%,故认为这 2个株系为该组成员之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宁毅 王吉振 时彦平
为明确烯效唑提高矮牵牛植株抗盐性的生理机制,研究了烯效唑(30mg.L-1)对200mmol.L-1盐胁迫下矮牵牛幼苗生长状况及可溶性糖、Pro、可溶性蛋白和MDA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0mg.L-1烯效唑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矮牵牛的盐害指数,增加植株的冠幅和鲜重;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经烯效唑处理的植株叶片中可溶性糖、Pro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分别比未经烯效唑处理增加24.6%、23.9%和46.04%,提高了植株在盐胁迫下的渗透调节能力;烯效唑处理可以缓解盐胁迫下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减少MDA在叶片内部的积累,其降幅可达40.32%。因此烯效唑可以增加矮牵牛的抗盐性。
关键词:
矮牵牛 烯效唑 盐胁迫 生理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妍 沈向群 关柏丽 郭春 李青
【目的】初步探索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雄性不育两用系。【方法】从矮牵牛328自然群体后代中发现并选择不育株,以不育株(08A328)为母本,以7份不同来源的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自交获得F2,选择F2分离出的不育株与F1回交,同时对F2不育株进行人工自交结实率试验和花粉生活力测定。在F2中优选不育株与经济性状优良的父本进行回交转育,转育后代自交,子代兄妹交,筛选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1分离的株系。【结果】F1后代全可育,F2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5∶1分离,回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3∶1分离。不育株花药干瘪微黄,花粉无活力,自交不结实。回交转育后代均可育,自...
关键词:
矮牵牛 雄性不育 遗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