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7)
- 2023(15134)
- 2022(13166)
- 2021(12482)
- 2020(10481)
- 2019(23867)
- 2018(24114)
- 2017(45452)
- 2016(25696)
- 2015(28866)
- 2014(29138)
- 2013(28470)
- 2012(26302)
- 2011(23921)
- 2010(23968)
- 2009(21709)
- 2008(21169)
- 2007(18906)
- 2006(16579)
- 2005(14543)
- 学科
- 济(94642)
- 经济(94526)
- 业(71028)
- 管理(64570)
- 企(49016)
- 企业(49016)
- 农(48679)
- 方法(40226)
- 数学(34657)
- 数学方法(34228)
- 农业(32269)
- 中国(25948)
- 业经(24371)
- 学(23838)
- 财(22912)
- 制(20306)
- 地方(19828)
- 理论(18023)
- 贸(16442)
- 贸易(16435)
- 易(15983)
- 技术(15526)
- 银(15380)
- 银行(15304)
- 教育(15146)
- 体(15095)
- 行(14654)
- 融(14300)
- 金融(14291)
- 和(14133)
- 机构
- 学院(357981)
- 大学(355109)
- 管理(135106)
- 济(134046)
- 经济(130791)
- 研究(125778)
- 理学(116967)
- 理学院(115605)
- 管理学(113332)
- 管理学院(112704)
- 中国(91755)
- 农(86055)
- 科学(82876)
- 京(76511)
- 农业(67018)
- 所(66181)
- 业大(65579)
- 研究所(60709)
- 财(59576)
- 中心(57463)
- 江(54904)
- 范(48426)
- 师范(47836)
- 北京(47701)
- 财经(47387)
- 院(44796)
- 州(43864)
- 经(43245)
- 省(42678)
- 农业大学(42103)
- 基金
- 项目(248416)
- 科学(191398)
- 研究(178953)
- 基金(175420)
- 家(156027)
- 国家(154630)
- 科学基金(129544)
- 社会(107850)
- 社会科(101522)
- 社会科学(101495)
- 省(100823)
- 基金项目(93699)
- 自然(86159)
- 划(84140)
- 自然科(84130)
- 自然科学(84105)
- 教育(82632)
- 自然科学基金(82575)
- 编号(74738)
- 资助(72124)
- 成果(61310)
- 重点(56180)
- 部(53820)
- 发(53490)
- 课题(52403)
- 创(51616)
- 创新(48098)
- 科研(47869)
- 计划(47206)
- 大学(45299)
- 期刊
- 济(152051)
- 经济(152051)
- 研究(101020)
- 农(85607)
- 中国(76481)
- 学报(69345)
- 科学(59484)
- 农业(58020)
- 大学(51236)
- 学学(48546)
- 教育(46744)
- 管理(46103)
- 财(43721)
- 融(31594)
- 金融(31594)
- 技术(30964)
- 业经(29546)
- 业(28746)
- 财经(22340)
- 经济研究(21571)
- 版(21022)
- 问题(20644)
- 业大(20362)
- 科技(19076)
- 经(19012)
- 图书(18625)
- 农业大学(16911)
- 理论(16340)
- 技术经济(15951)
- 世界(15484)
共检索到529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斌 耿三省 赵泓 张晓芬 张宝玺 刘凡
对3个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DH-R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株幅、首花节位、叶色、单果质量、商品果横径、商品果纵径、果形指数、老熟果色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的农艺性状存在基因型偏性;再生株群体的单果质量、商品果纵径、果形指数这3个性状都表现为低于供体,株高、株幅、首花节位、商品果横径这4个性状都表现为近似于供体;通过单倍体培养途径可以得到不同颜色层次的老熟果色的辣椒纯系,证明了该途径是多基因控制性状育种的有效途径;对耐TMV和CMV的亲本与感病亲本的杂种进行花药培养,获得了兼具TMV和CMV抗性的株系,证明了单倍体培养途径可以创造新的超亲抗病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斌 赵泓 耿三省 张宝玺 张月云 刘凡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和染色体计数法对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的染色体倍性构成情况进行了鉴定。显示了花药培养再生株中染色体倍性构成的多样性。观察到染色体倍性在不同检测组织器官中的差异现象,说明对同一材料不同器官进行倍性检测以确定植株倍性的必要性,以及植株上部器官的染色体倍性对于结籽能力的决定性。观察到再生株中个别细胞染色体的丢失现象。对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和染色体计数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2种检测技术下二者的吻合度为0.95,并对流式检测技术中的偏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激 邹学校 张竹青 杨博智 周书栋
以灯笼椒、泡椒、线椒3种类型21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NTH、MS、B5培养基和在NTH、MS、B5培养基中分别添加3g/L活性炭+0.5mg/LNAA+1.0mg/LKT+0.1mg/L6-BA+5mg/LAgNO3的培养基NTH1、MS1、B51对辣椒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中能诱导出胚状体的品种占71.43%,胚状体诱导率为0.41%~2.69%;按类型统计,分别有83.33%的灯笼椒、69.23%的泡椒、50.00%的线椒能诱导出胚状体;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MS1、NTH1、B51、MS、NTH、B5,其中,MS1和NTH1差异不显著,两者...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博智 周书栋 张竹青 戴雄泽 李立恒 谢达平
选用试验前期筛选出的易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8个不同基因型辣椒进行花药培养,对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种类和浓度、材料基因型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NTH培养基为适宜于辣椒花药培养的最佳培养基,MS和B5培养基次之.2)以NTH为基本培养基培养红艳花药,0.5mg/LNAA+1.0mg/LKT+0.3mg/LBA+1.0mg/L2,4-D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最适宜的激素组合;0.3mg/LNAA+1.0mg/LKT+0.1mg/LBA是花药胚状体诱导培养最适宜的激素组合.3)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花药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产胚率均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2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爱军 胡洽 耿三省
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实验,研究了辣椒炭疽病接种体制备方法及接种时期、接种方法、接种浓度、调查时期和保湿时间对辣椒抗炭疽病的影响,摸索出一套适合辣椒炭疽病红熟果实接种的简便、可行、稳定、准确的抗病性鉴定方法。其要点是利用豇豆荚组织培养基繁殖炭疽病菌,以3×106个/mL的孢子悬浮液,在(26±2)℃的温度下,采用多针接种法接种甜、辣椒红熟期果实,黑暗保湿3 d,甜、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可以在接种后7 d表现出来。应用该方法对甜、辣椒育种材料进行抗病性筛选,表明我国甜、辣椒中存在着对育种具有应用价值的炭疽病抗源。
关键词:
辣椒 炭疽病 抗病性鉴定 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钟信 张宗江 刘艳军 江倩云 米景九
随意收集到的8个商品辣椒品种的子叶外植体在PD培养基上形成芽丛,转移到PE培养基上伸长为具2~3个节的茎芽,茎芽在PR培养基上生根,得到了再生植株。芽分化率达100%,移栽成活率100%。外植体切除芽后回到PD培养基上的反复操作可重复诱导芽的分化,提高繁殖系数。
关键词:
辣椒,子叶,培养,再生植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独臣 房超 李跃建 刘小俊 梁根云
以10个茄子F1为试材进行花药培养,通过对茄子花药培养过程中基因型、激素配比、预处理等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茄子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成苗体系。研究表明,基因型对茄子花药培养胚状体的诱导影响很大,10个基因型中只有2个诱导出了胚状体。低温(5~6℃)处理2 d是茄子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的最适低温预处理条件。其胚状体诱导的最适培养基是MS+2,4-D1.0 mg/L+KT 1.0 mg/L+3%蔗糖。在无激素的1/2MS上生根获得完整再生植株。
关键词:
茄子 花药培养 胚状体 植株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春红 孟祥启 蒋有绎
对影响玉米花药培养的几个因素及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基因型是影响玉米花培效果的重要因素,杂交种的花培效果好于不稳定系,不稳定系又好于自交系.N_6与正_(14)两种培养基都适于花药培养,但正_(14)培养基优于N_6培养基.特别是液体培养基效果更好.花药接种的适宜时期为单核中期和后期.单核后期又稍好于单核中期,单核早期的花药不能诱导愈伤组织.单倍体与二倍体花粉植株之间叶片气孔保卫细胞长度差异极显著,长度小于29μm的为单倍体.大于29μm的为二倍体或多倍体.鉴定的准确性可达到95%.因此可利用测量气孔保卫细胞长度的方法鉴定花粉植株的倍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明英 曹继芬 李向东 裴卫华 赵志坚
准确鉴定辣椒的抗性水平对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云南的辣椒疫霉优势生理小种菌株,通过游动孢子悬浮液灌根接种法,对不同辣椒品种在苗期不同生长阶段的抗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20~25℃条件下,苗龄20 d(子叶期)、40 d(3~4叶期)、60 d(5~6叶期)以及90 d(现蕾初期)的辣椒抗性、中抗以及感病品种对辣椒疫霉的抗病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不同苗龄生长阶段的抗病性水平由强至弱为90 d>60 d>40 d>20 d,表明抗病、中抗及感病辣椒品种的抗性水平与苗龄呈正相关。在辣椒苗龄60 d(5~6叶)时灌根接种能够充分地反映出不同品种的抗性水平。本研究明确...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疫霉 根腐病 抗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忠萍 柳俊 刘定富
以草莓品种丰香为材料,取花粉发育处于单核期的花药进行培养。培养初期花粉细胞和花药其它组织的细胞学变化连续观察结果表明,尽管培养初期少数花粉启动分裂,但分裂几次后均趋向解体。本研究的花药再生植株均起源于花丝断裂处的体细胞。采用染色体计数和DNA组分测定2种方法对43个再生株系进行了倍性鉴定,结果显示,其中39个株系为八倍体(2n=8x=56),4个株系为十六倍体(2n=16x=112),未获得与花粉染色体倍性相同的植株。
关键词:
草莓 花药培养 再生植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荣 陶承光 吕书文 杨国栋 王平
以5个番茄F1杂交种为试材,研究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变温处理和椰乳对愈伤组织发生及植株再生的影响,旨在优化番茄花药培养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发生率不同;培养基中添加0.5mg·L-1的2,4-D较NAA,5个材料的愈伤组织平均诱导率提高了10.04%;4℃48h+33℃72h的处理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培养基中加入50mg·L-1的椰乳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植株再生的较优培养基为MS+0.2mg·L-1 IAA+2.0mg·L-16-BA+0.5mg·L-1ZT。基因型和培养基是愈伤组织的发生和植株再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适当的低温处理配合高温热激,及在培养基中...
关键词:
番茄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明华 王飞 陆秀英
以10个辣椒品种的子叶为试材,探讨了影响辣椒子叶离体培养及再生的各种因素(子叶外植体的生理年龄、外植体的部位、基本培养基、激素、硝酸银及光照强度等),筛选出辣椒子叶高效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5.0 mg/L+IAA1.0 mg/L+AgNO34.0 mg/L,平均芽分化率达到90.5%;高效芽伸长培养基为MS+6-BA3.0 mg/L+IAA1.0 mg/L+GA32.0 mg/L+AgNO34.0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IAA 0.2 mg/L+NAA0.1 mg/L,建立了辣椒高效再生体系。
关键词:
辣椒 离体培养 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阳 成妍 乔宁 焦彦生 苗如意 杨玉花
为了研究辣椒抗疫病分子机制,探究其与抗疫病相关的功能基因,通过对114份辣椒自然群体抗疫病鉴定,选取1份抗疫病辣椒材料和3份感疫病辣椒材料,利用Illumina RNA-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将所得高质量的序列(Clean reads)与Pepper_Zunla_1_Ref_v1.0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有78.95%~85.11%的Clean数据比对到唯一的基因组位点。采用R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并在此基础上以FDR≤0.001和|log_2 Ratio|≥1为条件筛选出2组样本间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排列前10的Gene Ontology(GO)分类可以看出,主要功能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碳氧裂解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代谢过程和逆境响应等过程。其中,有117个差异基因能归入KEGG通路,包括25个上调差异基因,92个下调差异基因。在这些通路中,包括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作用、氧化磷酸化、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磷脂酶D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过程。通过研究发现,辣椒抗疫病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它由多个交叉通路调节,包括新陈代谢过程、防御反应、激素调节等,这为后期深入研究辣椒抗疫病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胡能兵 隋益虎 张子学 何克勤
以浓毛型辣椒9024为试材,研究其茸毛性状的分布规律;同时,比较了辣椒9024与茄科其他6种作物的光合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辣椒9024发育的不同时期,各时期的第1片真叶叶片正面、背面、叶柄及茎段的茸毛密度差异明显,以一叶一心期的茸毛密度最大;在七叶期,不同真叶、叶柄及相邻茎段的茸毛随着真叶离生长点越近,密度越大;在不同的光强下,辣椒9024的净光合速率低于茄子,但显著高于其余4种辣椒,其最大值为21.2μmol/(m2·s),表明其既耐弱光,又具有较高的光合效率,在育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关键词:
辣椒 茸毛 净光合速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芳芳 邢丹 朱文超 胡明文 詹永发 杨红
【目的】探明镉胁迫条件下辣椒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为快速筛选耐镉性优良辣椒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低浓度(0.5 mg/kg)和高浓度(4.0 mg/kg)〕镉胁迫对48个辣椒品种(系)的株高(PH)、株幅(PW)、茎粗(SD)、叶色(LC)、单株挂果数(NF)和单株产量(YPP)共6个数量性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其耐镉性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浓度镉胁迫条件下,48份辣椒品种(系)的6个农艺性状指标的平均值均较CK(44.87 cm、38.87 cm、5.47 mm、3.15、29.25个、209.43 g/株)明显降低,其中,低浓度和高浓度分别下降5.06 cm/9.08 cm、6.45 cm/9.88 cm、0.97 mm/1.26 mm、0.98/1.48、6.23个/11.42个、44.60(g/株)/81.37(g/株),以叶色对镉胁迫响应最敏感;低浓度和高浓度胁迫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92%和17.38%、16.59%和17.87%、9.78%和13.54%、35.94%和39.52%、28.93%和29.61%、48.21%和52.55%,均高于对照,且浓度越高,变异系数越大。通过聚类分析按不同浓度胁迫下的加权隶属函数D值将48份辣椒品种(系)分为高耐、耐、中耐、敏感和高敏感5个类群,其PH、PW、SD、LC、NF和YPP的隶属函数值之间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品种间耐镉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高耐镉品种6份,分别为H13(成都二荆条)、Z15(新一代)、Z9(凤鸣辣椒)、SX(陕西线椒)、H31(紫色椒)和YZ12(自交系);耐镉和中耐镉品种分别为7份和16份,敏感和高敏感品种分别为13份和6份。【结论】通过辣椒的农艺性状可表观快速地对辣椒耐镉性进行评价,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并加速辣椒耐镉品种选育进程。
关键词:
辣椒 农艺性状 耐镉 综合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