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2)
- 2023(10220)
- 2022(9161)
- 2021(8835)
- 2020(7516)
- 2019(17619)
- 2018(17550)
- 2017(34453)
- 2016(18861)
- 2015(21319)
- 2014(21302)
- 2013(21119)
- 2012(19241)
- 2011(17189)
- 2010(17354)
- 2009(16502)
- 2008(14992)
- 2007(12681)
- 2006(10959)
- 2005(9478)
- 学科
- 济(72339)
- 经济(72268)
- 管理(51457)
- 业(48373)
- 企(41354)
- 企业(41354)
- 方法(38969)
- 数学(34427)
- 数学方法(33895)
- 农(17076)
- 中国(16830)
- 银(16339)
- 学(16307)
- 银行(16294)
- 财(16194)
- 制(15667)
- 行(15266)
- 业经(14886)
- 地方(14026)
- 理论(12986)
- 贸(12660)
- 贸易(12652)
- 融(12636)
- 金融(12635)
- 易(12302)
- 和(11721)
- 农业(11455)
- 技术(11306)
- 环境(11221)
- 务(10840)
- 机构
- 大学(262743)
- 学院(260615)
- 管理(106503)
- 济(97440)
- 经济(95230)
- 理学(93212)
- 理学院(92197)
- 管理学(90195)
- 管理学院(89751)
- 研究(85226)
- 中国(65110)
- 科学(56197)
- 京(56087)
- 农(47198)
- 所(43639)
- 业大(43522)
- 财(43235)
- 研究所(40360)
- 中心(38790)
- 农业(37713)
- 江(36972)
- 财经(35624)
- 北京(34978)
- 范(33231)
- 师范(32892)
- 经(32444)
- 州(30782)
- 院(30500)
- 经济学(28254)
- 技术(28155)
- 基金
- 项目(186842)
- 科学(145291)
- 基金(134993)
- 研究(131667)
- 家(118892)
- 国家(117954)
- 科学基金(100849)
- 社会(80247)
- 社会科(76047)
- 社会科学(76027)
- 省(74143)
- 基金项目(72235)
- 自然(68932)
- 自然科(67368)
- 自然科学(67358)
- 自然科学基金(66075)
- 划(62442)
- 教育(61027)
- 资助(57169)
- 编号(53561)
- 成果(42506)
- 重点(41642)
- 部(40349)
- 创(38787)
- 发(38677)
- 课题(36659)
- 科研(36438)
- 创新(36099)
- 计划(35449)
- 大学(34560)
共检索到369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臣 王苹 李益民 宋建农
对自行研制的 2 ZPY H5 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 ,并与手工作业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该机型结构合理 ,工作性能稳定 ;生产效率高 ,作业成本较低。在作业质量方面 ,实现了水稻的有序抛栽 ,秧苗间株、行距合理 ,利于植株通风透气及采光 ,方便田间管理 ;水稻后期长势粗壮 ,抗倒伏 ,结实率高 ,稻穗饱满。
关键词:
水稻 种植机械 钵苗行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锃宏 李南 李涛 陈子文 袁挺 李伟
针对目前移栽机通用性差,造价高,不利于推广应用等问题,设计一种由输送带喂入钵体苗并输送钵苗的移栽机,重点设计一种开沟植苗器。该开沟植苗器集扶苗、导苗和开沟功能于一体,主要由扶苗板、导苗通道和改进的靴型开沟器组成。扶苗板由2块薄板组合而成,可根据钵苗大小调整扶苗板位置、角度及长度,使处于最佳扶苗状态,保证钵苗竖直进入导苗通道;开沟器开出横截面近似V型沟壑,有利于钵苗竖直下落至沟壑时立正扎稳。在温室内进行移栽甘蓝和玉米的试验,结果表明:前进速度为0.254m/s时,株距变异系数90%。该移栽机结构简单,移栽行距、株距可调节;对不同农作物钵苗具有一定的调节适应性。
关键词:
移栽 扶苗 开沟 输送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欣 孙松林 肖名涛 谭艳红 洪荣东
针对试制的2ZP–10型水稻钵苗抛秧机拔苗损伤率高和秧苗株距不准确的问题,设计了钵苗柔性夹持拔苗装置替代原有拔苗装置。该装置由秧盘输送带、柔性同步带夹持器、秧盘回收装置和钵苗承接输送带组成,通过同步带上柔性材料微小变形所产生的柔性夹持力拔出钵苗。在自制的水稻钵苗柔性夹持拔苗装置试验台上,以深两优5814水稻秧苗为试材,对影响秧苗损伤率、漏拔率及秧苗株距合格率的夹持间隙、夹持柔性材料、起拔角进行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秧苗损伤率、漏拔率及秧苗株距合格率影响大小依次为夹持间隙、夹持柔性材料、起
关键词:
水稻钵苗 拔苗装置 柔性夹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向春 孙松林 石峰 王金葵
对影响2ZY–1型烟草移栽机移栽立苗角度的4个因素(土壤含水率、移栽深度、烟苗高度、移栽速度)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对烟苗立苗角度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移栽深度、土壤含水率、移栽速度、移栽高度。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率30%、移栽深度10~12 cm、烟苗移栽高度20 cm、移栽速度1.0 m/s时,烟苗立苗角度为80°,立苗效果优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博 廖庆喜 王洋 胡乔磊
设计一种油菜纸钵苗移栽机气动插入式取苗装置,构建取苗过程的力学模型,通过取苗各阶段的关键参数优选试验,获得取苗装置最优参数组合。选择倒四棱台形纸钵,并设计一种双针插入式取苗末端执行器,根据取苗针间距要求确定取苗执行气缸型号为MHS4-20D。气动取苗过程分为取苗阶段、送苗阶段和脱苗阶段,各阶段力学分析与参数优选试验表明,取苗针与苗钵基质间摩擦力不小于3.67 N、苗钵脱落高度低于380mm时取苗装置可有效实施取苗功能。台架试验表明,当取苗针为直径4mm不锈钢、插入苗钵基质深度20mm、脱苗高度340mm时,取苗成功率达9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气动插入式取苗装置取苗效果满足钵苗移栽机技术要求。
关键词:
油菜 移栽机 纸钵苗 取苗装置 气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雅杰 邢志鹏 龚金龙 刘国涛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沙安勤 周有炎 罗学超 刘国林
【目的】旨在阐明钵苗机插水稻产量构成特征和群体动态特征以及高产形成机制。【方法】2010年选用24个不同单穗重粳稻品种统一高产栽培,以成熟期平均单穗重聚类分析划分3种穗型,并每种穗型筛选2个具有代表性品种。2011—2012年采用大穗型品种甬优8号和甬优2640,中穗型品种武运粳24号和宁粳3号,小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淮稻10号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进行大田试验,以毯苗机插水稻为对照,系统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动态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并从秧苗素质、栽后物质积累、阶段光合物质生产、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株型特征、茎鞘物质输出与转运、根系活力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雄飞 王在满 罗锡文 臧英 莫钊文 杨文武 张明华
根据水稻同步深施肥精量穴播技术的要求,设计了2BD-3.0型同步侧位深施肥水稻精量穴播机,可一次性完成开沟、起垄、播种、深施肥、覆土盖肥等工序,测试分析了该机具的田间排肥性能,调查研究了机械深施肥和人工习惯施肥处理下水稻扬花期不同土层中的养分分布。田间排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不同作业速度(0.1~1.3m·s~(-1))下单位面积施肥量均匀稳定,且不受机具作业速度影响,能满足实际生产中对不同施肥量的需求。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就杂交稻天优998和常规稻玉香油占2种供试验品种,在扬花期机械深施肥处理在0~5,5~10cm土层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人工习惯施肥处理,呈显著性差异;在整个耕作层(0~20cm)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机械深施肥处理均高于人工习惯施肥处理,增幅分别为2.74~9.07,8.81~15.09,19.01~48.40mg·kg~(-1),说明采用该机具进行机械深施肥作业将有利于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具有节约肥料用量的潜力。
关键词:
水稻 同步深施肥 穴直播 养分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轲 周兴涛 曹利强 张洪程 郭保卫 陈厚存 吴中华 朱聪聪 杨岩
【目的】比较研究3种类型钵苗不同摆栽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和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并分别设置5种不同栽插密度,研究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特征的差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3种类型钵苗摆栽不同基本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以及偏生产力随移栽基本苗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不同类型钵苗之间,抽穗期和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素农学利用率、氮素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表现为:在较低基本苗条件下(36×104—54×104·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
关键词:
超级稻 钵苗摆栽 密度 氮素吸收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兴涛 张洪程 许轲 郭保卫 陈厚存 曹利强 戴其根 霍中洋 魏海燕 李明银 李桂云 吴中华
【目的】研究能最大发挥水稻潜力的钵苗大穴摆栽规格与合理密度,探索水稻省工超高产栽培新途径。【方法】以超级稻品种武运粳24、南粳44为供试材料,采用新型3连孔、2连孔塑盘育秧,以常规单孔塑盘育秧为对照,分别设置5种不同移栽密度,研究钵苗新型摆栽生产潜力及合理密度配置。【结果】(1)3连孔、2连孔、单孔,分别栽插15×104hm-2、18×104hm-2、24×104hm-2穴产量最高,三者又以2连孔最高。(2)不同类型钵苗间,产量、成熟期干物重以及抽穗-成熟期的干物质阶段积累量、比例和群体生长率等均表现为:在较少基本苗栽培条件下(36×104hm-2)单孔>2连孔>3连孔,在中等基本苗条件下(7...
关键词:
超级稻 钵苗摆栽 密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暄 宋建农 刘建军 魏青
针对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研制的2ZPY H5 30型水稻钵苗行栽机在生产应用中出现的秧苗机械损伤问题,对其关键部件———自动输秧拔秧机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以秧苗倾角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秧苗拔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自动输秧拔秧装置的结构尺寸进行了参数优化。优化结果为:当输秧辊与拔秧辊的水平中心距h1为180mm ,输秧辊与上拔秧辊间的垂直圆心距h2 为12 0mm ,上下拔秧辊半径r为5 0mm时,秧苗拔取倾角β为13 7°。通过摄像设备对改进后的输秧拔秧装置的拔秧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被拔出的秧苗没有发生明显的机械损伤,达到预期的优化设计目的。
关键词:
水稻栽植 秧苗 输秧 拔秧 参数优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辛明金 宋玉秋 李宝筏 高连兴 林静 胡艳清
在对水稻钵体苗的质量、含水率、苗高等基本参数测试分析的基础上,测试研究了水稻钵体苗茎叶拉断力、拔苗力以及秧苗抗折断力,并计算了拉断应力。探讨了拉断力与秧苗横断面、拔苗力与起拔角度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惠哲 徐一成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朱德峰
【目的】通过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在双季超级早稻上机插应用,探究机插效果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我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常规超级早籼稻中早39、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BT)和传统平盘(CK)培育秧苗,考察种子出苗、秧苗素质、根系形态及分布、机插效果、产量并比较差异。【结果】水稻钵形毯状秧盘与平盘育秧种子出苗率差异不显著;钵形毯状秧苗根系独立成钵状,56.03%的根系在底层钵碗内,上部根系比例43.97%,且白根多,根数比对照略少,但根长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和根体积有所增加,而对照秧苗的下部根系比例37.86%,上部根系比例高达62.14%;从机插效果看,中早39和中嘉早17钵形毯状秧苗的机插断根率比平盘毯状秧苗分别降低了25.06%和14.24%,相同播种量下,2年重复试验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的漏秧率比对照分别下降了3.89%和1.67%,中嘉早17下降了2.22%和1.66%,另外翻秧、漂秧、伤秧比例较对照也有所减少;钵形毯状秧苗机插14 d后的秧苗叶重、茎鞘重、根重、地上部总重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明显增加,表明有利于促进秧苗早发生长;产量比较,中早39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比对照增产6.35%—7.66%,中嘉早17增产8.99%—10.87%,其中主要通过有效穗数增加实现增产,中早39和中嘉早17的钵形毯状秧苗机插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了2.14%—6.01%和4.76%—6.98%。【结论】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通过培育形成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秧苗,按钵取秧机插,有利于提高机插质量,减少机插漏秧率及伤根,促进秧苗早发,提高有效穗数,实现机插水稻高产。
关键词:
超级早稻 钵形毯状秧苗 机插水稻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世杰 颜波 全伟 吴明亮
针对穴盘苗脱盘过程中基质损失导致取苗成功率降低的问题,以活动苗盘所育油菜钵苗为研究对象,选取苗盘锥角角度(7°、9°、11°)、基质压实度(1.0、1.1、1.2)、基质含水率(55%、60%、66%)为试验因素,以苗钵基质损失率为试验指标值,进行正交试验,研究苗钵脱盘过程中各因素对苗钵基质损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穴盘苗脱盘过程中,苗钵基质平均损失率为3.09%;苗盘锥角角度和基质压实度对基质损失率的影响极显著,基质含水率对基质损失率的影响显著;各因素对苗钵基质损失率影响大小依次为基质压实度、苗盘锥角角度、基质含水率;当苗盘锥角角度为11°、基质压实度为1.2、基质含水率为66%时,苗钵基质损失率最小,为2.62%。
关键词:
活动苗盘 苗钵 脱盘 基质损失 粘附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