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19)
- 2023(10627)
- 2022(8976)
- 2021(8126)
- 2020(6805)
- 2019(15347)
- 2018(15446)
- 2017(27866)
- 2016(15980)
- 2015(17799)
- 2014(18053)
- 2013(17370)
- 2012(16424)
- 2011(15081)
- 2010(15481)
- 2009(14139)
- 2008(13913)
- 2007(12635)
- 2006(11196)
- 2005(10388)
- 学科
- 济(67128)
- 经济(67061)
- 管理(43180)
- 业(40054)
- 企(32274)
- 企业(32274)
- 方法(24056)
- 中国(21287)
- 数学(20931)
- 数学方法(20532)
- 地方(20264)
- 农(18248)
- 学(16165)
- 财(15708)
- 业经(15211)
- 制(13480)
- 银(12475)
- 银行(12424)
- 融(12302)
- 金融(12295)
- 农业(12123)
- 行(12047)
- 地方经济(11250)
- 贸(10839)
- 理论(10838)
- 贸易(10826)
- 发(10818)
- 环境(10442)
- 易(10381)
- 技术(10205)
- 机构
- 学院(223856)
- 大学(219964)
- 研究(85806)
- 济(82731)
- 经济(80709)
- 管理(76704)
- 理学(64689)
- 中国(64604)
- 理学院(63754)
- 管理学(61975)
- 管理学院(61593)
- 科学(57846)
- 农(51338)
- 京(49323)
- 所(47176)
- 研究所(42855)
- 农业(40720)
- 财(39548)
- 业大(39467)
- 中心(38350)
- 江(36572)
- 北京(31470)
- 省(31053)
- 院(30931)
- 范(30468)
- 师范(29953)
- 州(29760)
- 技术(29706)
- 财经(29674)
- 经(26696)
- 基金
- 项目(148172)
- 科学(113891)
- 基金(103124)
- 研究(102218)
- 家(93194)
- 国家(92408)
- 科学基金(76725)
- 省(62810)
- 社会(61111)
- 社会科(57698)
- 社会科学(57685)
- 基金项目(53555)
- 划(52250)
- 自然(52039)
- 自然科(50876)
- 自然科学(50854)
- 自然科学基金(49855)
- 教育(47850)
- 资助(43402)
- 编号(40974)
- 发(37430)
- 重点(34801)
- 成果(34041)
- 课题(31473)
- 创(31062)
- 计划(30580)
- 部(30378)
- 创新(29072)
- 发展(28788)
- 科研(28646)
- 期刊
- 济(101438)
- 经济(101438)
- 研究(66056)
- 中国(55754)
- 农(48976)
- 学报(46311)
- 科学(38186)
- 农业(33516)
- 大学(33204)
- 管理(31685)
- 学学(31629)
- 财(31002)
- 教育(29735)
- 融(23161)
- 金融(23161)
- 技术(21163)
- 业经(18439)
- 业(17792)
- 经济研究(16532)
- 财经(14412)
- 业大(13473)
- 版(12700)
- 问题(12630)
- 经(12388)
- 科技(12061)
- 农业大学(11594)
- 统计(11528)
- 策(10656)
- 技术经济(10396)
- 商业(10056)
共检索到358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申珅 王晶晶 郝志敏 李坡 李志勇 孙志颖 郝杰 佟亚萌 董金皋
【目的】明确2A型蛋白磷酸酶(PP2A)在玉米大斑病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为研发新型杀真菌制剂和探讨植物病害防治新策略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的PP2A特异性抑制剂——斑蝥素(cantharidin)处理玉米大斑病菌,研究在该抑制剂作用下玉米大斑病菌的菌落生长、分生孢子产量、孢子萌发、附着胞发育、黑色素合成及HT-毒素活性。【结果】随着斑蝥素浓度的增加,其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当达到160μmol.L-1时,培养8 d的菌落平均直径仅为对照的41.7%;同时,处理组产孢量均高于对照组,160μmol.L-1斑蝥素处理组产孢量达到了对照组的15.5倍。分析斑蝥素对病菌分生孢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谷守芹 张运峰 范永山 路粉
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为供试菌株,观测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菌落生长速度及形态、菌丝发育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水杨酸处理对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处理后24h孢子萌发率是对照的1.53倍。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病菌菌落生长速度也有明显促进作用:15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86%;30μg/mL水杨酸处理,第8天菌落的生长速度提高了61%;60μg/mL水杨酸处理,第10天菌落生长速度提高了59%。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对菌丝发育也有显著影响:水杨酸浓度为15μg/mL时,菌丝发育没有明显变化;水杨酸浓度为30μg/mL和6...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水杨酸 生长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淑红 张运峰 范永山
【目的】STK1基因是玉米大斑病菌调控分生孢子发育、渗透胁迫和致病性的重要MAPK基因。明确STK1基因在山梨醇高渗胁迫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野生型菌株(WT)与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KO)分别接种在不同山梨醇浓度的葡萄糖蛋白胨(DPA)培养基上,对比其生长速度、菌落形态、菌丝形态的差异变化;并通过油红O染液进行菌丝细胞脂肪染色,观察脂类物质沉积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山梨醇高渗胁迫显著抑制了野生型菌株(WT)的菌落生长速度,但1.0 mol/L山梨醇对STK1基因敲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巍 王茜 郝志敏 王青 宋文静 韩建民 董金皋
【目的】克隆蛋白激酶C基因(PKC)及其启动子,验证该基因拷贝数,同时对PKC的表达规律进行研究,了解该基因在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激活条件,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简并引物PCR法获得PKC的同源片段,再利用Genome walking技术克隆片段的3′端和5′端侧翼序列,采用RT-PCR法扩增基因全长,并对基因结构和上游调控元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Southern blotting验证基因拷贝数。最后,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研究玉米大斑病菌在不同碳源、氮源培养以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PKC的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获得PKC全长序列及其上游部分启动子区,生物信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巩校东 范钰 李坡 杨阳 张长志 田兰 张晓玉 范永山 韩建民 谷守芹 董金皋
【目的】确定玉米大斑病菌STK2在基因组中的位置;解析目的蛋白质Stk2的结构特征;构建STK2真核表达载体,获得真核表达体系中的胞外分泌蛋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STK2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确切位置,解析Stk2蛋白质的结构特征;根据STK2的ORF序列及真核表达载体pPIC9K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构建真核表达载体,采用电击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入宿主菌GS115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SDS-PAGE检测并鉴定目的蛋白质。【结果】玉米大斑病菌STK2的ID为91433,该基因位于scaffold_3正链的1561986-1563262位置;Stk2蛋白具有MAPK类蛋白激酶的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鑫 曹志艳 刘士伟 郭丽媛 董金皋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探讨玉米大斑病菌聚酮体合成酶基因StPKS的功能。【方法】将玉米大斑病菌StPKS基因片段连接到pSilent-1载体中,构建StPKS的RNA干扰载体pSilent-StPKS1-2。利用聚乙二醇(PEG)介导的方法将之转入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的原生质体中,通过潮霉素筛选得到转化子,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转化子中StPKS的表达情况,显微观察转化子与野生型菌丝形态的差异。【结果】本研究构建了StPKS RNA干扰载体并进行了成功转化,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和PCR验证最终获得了9个阳性转化子,其中5个转化子菌落颜色变浅。对转化子进行半定量PCR分析发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梅娟 李坡 吴敏 范永山 谷守芹 董金皋
【目的】观测高渗胁迫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甘油是否为病菌细胞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分析STK1在高渗胁迫下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2种高渗胁迫条件处理玉米大斑病菌,分析高渗胁迫对病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检测高渗胁迫下菌丝细胞中甘油含量的变化,明确甘油是否为病菌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高渗胁迫条件下STK1表达规律。【结果】玉米大斑病菌菌丝细胞的等渗液浓度为0.78 mol.L-1;在高渗胁迫条件下,菌落颜色均发生显著变化。1 mol.L-1NaCl处理后菌落呈红褐色,菌落的生长速率也受到到明显的抑制;在1 mol.L-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永山 谷守芹 董金皋 董娜
【目的】通过研究促分裂原活化蛋白酶(MAPK)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索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方法】利用MAPK途径特异性抑制剂U0126分析该途径对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产生及活性的影响。【结果】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菌株01-23的HT-毒素组成和含量均发生了变化,部分组分的合成受到抑制,并诱导产生了一些新的毒素组分。1~20μmol·L-1 U0126处理后获得的HT-毒素在感病寄主B37和B37Ht1玉米自交系上的生物学活性都受到了显著抑制,在B37玉米叶片上的抑制程度强于B37Ht1。随着U0126浓度的增加,菌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智兰 毛新国 李昂 昌小平 刘惠民 景蕊莲
【目的】开发小麦抗旱相关蛋白磷酸酶结构亚基基因TaPP2Aa的功能标记并作图,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逆育种提供依据。【方法】测序得到普通小麦及其野生近缘种TaPP2Aa的基因序列,分析其SNP位点差异,设计3对基因组特异引物和6对基因组内等位基因特异引物,利用中国春缺四体对TaPP2Aa进行染色体定位,利用RIL群体(Opata 85×W7984)和DH群体(旱选10号×鲁麦14)进行该基因的功能标记作图。【结果】TaPP2Aa定位于小麦第5同源染色体群上;TaPP2Aa-B位于RIL群体5B的标记区间Xwg909—Xgwm67,与2个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0 cM和3.6 cM,在DH群体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淑红 张运峰 高凤菊 武秋颖 许可 李亚子 李艳梅 谷守芹 范永山 巩校东
【目的】克隆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HSP)基因,分析其结构及在病菌发育和HT-毒素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筛选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范围内的sHSP家族成员,采用PCR技术克隆玉米大斑病菌01-23菌株的sHSP,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sHSP的理化性质分析、亚细胞定位、结构预测和系统发育分析,RNA-Seq和RT-qPCR分析sHSP在玉米大斑病菌不同发育阶段和HT-毒素诱导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从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筛选到3个sHSP家族成员(StHSP37.2、StHSP37.0和StHSP22.6),克隆了01-23菌株中3个sHSP的DNA序列,编码的sHSP蛋白均属于弱酸、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占58.97%—60.35%,而β-转角仅为2.69%—7.83%;亚细胞定位预测StHSP37.2和StHSP37.0位于细胞核,而StHSP22.6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均含有近C端的ACD_sHSP-like结构域,StHSP37.2、StHSP37.0和StHSP22.6分别有2、3和5个保守基序;利用SWISS-Model和AlphaFill构建了sHSP单体的三级结构模型;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StHSP22.6与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StHSP37.2和StHSP37.0与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的sHSP亲缘关系较近;玉米大斑病菌sHSP在菌丝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芽管、附着胞和侵入钉,在分生孢子中表达量最低;StHSP22.6和StHSP37.2与玉米大斑病菌HT-毒素诱导显著负相关,在14 d时相对基因表达量分别上调6.45和18.12倍,21、28 d时StHSP37.2表达量仅上调2.56、1.78倍,而StHSP22.6表达量与WT无显著差异;StHSP37.0与HT-毒素诱导显著正相关,14、21和28 d时相对基因表达量分别下调59.23%、86.30%和88.11%;通过与玉米大斑病菌sHSP显著相关的表达基因挖掘,推测StHSP37.2和StHSP22.6主要与HSP90、HSP104、分解代谢及线粒体Mg2+转运有关,而StHSP37.0主要与液泡碱性氨基酸转运、有机合成和分泌有关。【结论】玉米大斑病菌sHSP家族成员既具有高度保守性,又与其他sHSP有结构和系统发育的差异性;不仅与玉米大斑病菌菌丝、芽管、附着胞和侵入钉发育相关,在HT-毒素诱导过程中也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世道 杨瑞秀 刘博 苑德鹏 姚远 孙艳秋 高增贵
为了明确StSNF1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的位置,解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特征,探究该基因在侵染寄主的不同时期、分生孢子萌发侵染过程中以及不同碳源培养下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该基因ID号为008026214,全长3 046 bp,位于scaffold_17负链的97 793-100 838位置。StSNF1与玉米圆斑病菌SNF1同源关系较近,由877个氨基酸残基编码而成。StSNF1蛋白具有氮端的蛋白激酶结构域、氮端的碳代谢产物去阻遏蛋白激酶结构域和碳端的激酶相关结构域。在蛋白激酶结构域内,具有ATP结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盼娃 张夏玮 于好强 盘林秀 付凤玲 李晚忱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C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抗性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PCR扩增玉米蛋白磷酸酶2C基因ZmPP2C26的两个可变剪接体,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其推导蛋白的特性后,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并进行功能验证和亚细胞定位。【结果】在较短剪接体中切除的213 nt第一内含子,在较长剪接体中被保留。第一个内含子的剪接位点为5′-CC..CG-3′,与植物中通常的组成型剪接位点5′-GT..AG-3′不同。保留内含子及其侧翼序列的G/C含量较高,相当于其他内含子及其侧翼序列的2倍。两个剪接体在野生型拟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双新 刘宁 贾慧 戴冬青 许苗苗 曹志艳 董金皋
【目的】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漆酶基因Stlac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其蛋白功能,探究木质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对Stlac2表达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克隆及原核表达,以便深入研究该基因在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NcBi查询获得玉米大斑病菌eoa90070(Stlac2)基因的全序列,通过cluStal X与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BrB(pmaa_082060)基因、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aBr2(afua_2g17530)基因、构巢曲菌(aSpergillu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博文 赵丽雯 徐璐 李盼 曾凡力 孟亚南 董金皋
【目的】Cks1(cyclin-dependent kinase subunit 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复合体CDK(cyclin-dependent kinase)的结构亚基,是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论文旨在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StCks1,分析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过程中StCks1表达量差异及其互作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tCks1在附着胞发育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对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全基因组数据分析,获取StCks1蛋白序列;利用软件MEGA 5.0和在线数据库Pfam、SMART对酿酒酵母、裂殖酵母和拟南芥等物种Cks1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收集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不同时期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表达量分析。利用原核诱导表达系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3-StCks1,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对重组蛋白GST-StCks1诱导表达纯化;通过GST pull-down、Western blot技术和酵母双杂交试验,鉴定StCks1的互作蛋白。【结果】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中鉴定到唯一StCks1蛋白编码基因,该蛋白由130个氨基酸组成;其三级结构主要由4股β折叠和3个α螺旋构成,含有HxPEPH(His-anyPro-Glu-Pro-His)保守位点和Cks保守结构域;通过转录组测序和表达量分析发现,StCks1在附着胞发育不同时期表达量显著上调;重组蛋白GST-StCks1在1 mmol·L-1 IPTG,30℃诱导2 h可获得大量可溶性蛋白;通过GST pull-down技术获取大量互作蛋白并进行质谱鉴定,通过Western blot和酵母双杂交试验,验证StCks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存在互作。【结论】玉米大斑病菌中含有唯一的StCks1,通过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互作调控附着胞的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志艳 藏金萍 贾慧 李旭光 王平
为明确玉米大斑病菌中是否存在漆酶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ABTS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420nm下不同Cu2+浓度和不同缓冲液pH值条件下的玉米大斑病菌胞内漆酶活性。根据子囊菌已知漆酶Cu2+结合位点的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以玉米大斑病菌cDNA为模板扩增漆酶基因的特异片段。结果表明,玉米大斑病菌中存在漆酶,且漆酶活性与Cu2+浓度和缓冲液pH值相关,pH值为2.6,Cu2+浓度为250μmol/L时漆酶活性最高;通过PCR技术克隆获得了一个929 bp的基因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序列含有漆酶基因保守的Cu-oxidise superfam-ily,与其他子囊菌中漆酶的氨基酸序列...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漆酶 ABTS 克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