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1)
- 2023(13565)
- 2022(11709)
- 2021(11050)
- 2020(9039)
- 2019(20806)
- 2018(20695)
- 2017(40292)
- 2016(21817)
- 2015(24462)
- 2014(24515)
- 2013(24459)
- 2012(22558)
- 2011(20340)
- 2010(20283)
- 2009(18574)
- 2008(17939)
- 2007(16084)
- 2006(14280)
- 2005(12458)
- 学科
- 济(94500)
- 经济(94405)
- 业(63306)
- 管理(55380)
- 农(51233)
- 企(41273)
- 企业(41273)
- 方法(38113)
- 农业(34153)
- 数学(33259)
- 数学方法(32932)
- 业经(24689)
- 中国(24574)
- 地方(24502)
- 学(18964)
- 财(18653)
- 制(16790)
- 贸(15021)
- 贸易(15014)
- 易(14518)
- 发(14406)
- 环境(13794)
- 技术(13439)
- 理论(13270)
- 和(13002)
- 农业经济(12706)
- 策(12279)
- 银(12200)
- 银行(12163)
- 体(11954)
- 机构
- 学院(309886)
- 大学(308129)
- 管理(125370)
- 济(124415)
- 经济(121715)
- 理学(109312)
- 理学院(108098)
- 管理学(106311)
- 管理学院(105751)
- 研究(105080)
- 中国(78807)
- 农(68065)
- 科学(66372)
- 京(65974)
- 业大(52852)
- 所(52607)
- 财(51988)
- 农业(51865)
- 中心(49205)
- 研究所(48092)
- 江(46107)
- 范(42626)
- 师范(42324)
- 财经(42046)
- 北京(41278)
- 经(38439)
- 院(37622)
- 州(37373)
- 经济学(35731)
- 经济管理(34753)
- 基金
- 项目(218124)
- 科学(171731)
- 研究(162071)
- 基金(157673)
- 家(137059)
- 国家(135803)
- 科学基金(116592)
- 社会(102230)
- 社会科(96389)
- 社会科学(96365)
- 省(85703)
- 基金项目(84968)
- 自然(74769)
- 自然科(72948)
- 自然科学(72933)
- 教育(72183)
- 自然科学基金(71582)
- 划(71548)
- 编号(68069)
- 资助(63380)
- 成果(54229)
- 重点(48115)
- 发(48015)
- 部(47984)
- 课题(45487)
- 创(44778)
- 创新(41700)
- 国家社会(41691)
- 科研(41119)
- 教育部(40492)
- 期刊
- 济(142449)
- 经济(142449)
- 研究(89022)
- 农(70403)
- 中国(62489)
- 学报(49978)
- 农业(47961)
- 科学(47616)
- 管理(40600)
- 大学(38445)
- 学学(36467)
- 财(35382)
- 教育(33037)
- 业经(28900)
- 融(28207)
- 金融(28207)
- 技术(25631)
- 业(21843)
- 问题(20220)
- 经济研究(19457)
- 财经(19145)
- 版(16757)
- 资源(16440)
- 经(16247)
- 图书(16158)
- 科技(15731)
- 农业经济(15348)
- 农村(15114)
- 村(15114)
- 理论(15045)
共检索到453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传义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晓辉,武志刚,陈良彪
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劳动力的年龄差异张晓辉,武志刚,陈良彪1.引言年龄对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有着无法忽略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在跨区域流动的过程中,其外出方式、就业领域、职业选择、流动稳定性、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的感觉等等,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长伟
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初探肖长伟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不少地区情别是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民工潮”年复一年地涌动,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交通,用工,环保,治安诸系统都拉响了警报,面对空前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范剑勇 王立军 沈林洁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伴随着非农产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跨省流动转移。本文以一个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框架详细分析了这一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省转移的结构、数量、城镇类别选择、行业选择等等,发现跨省流动的绝大部分劳动力是从人口较为密集的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向产业已有一定集聚优势的沿海地区转移。文章最后以广东省为案例,分析了外来农民工的进入与流入地、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关系,发现它符合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推断。本文最后得出的政策含义是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对发展中西部经济、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劳动力流动 地区差距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贤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研究余贤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是一种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我国作为拥有8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在寻求发展道路上,选择最大就业和最大产出并不矛盾。边际生产力较低的农业劳动力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边际生产力高的非农产业部门转移,不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形成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特别是每年春节前后一段时间,集中流动,声势浩大,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民工潮”。这种流动具有什么特点?将是什么趋势?社会效应如何?应采取什么对策?我们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形成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仲常 臧新运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尝试采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区位商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比较研究,创立了劳动力吸纳移出比指标对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跨区转移的流动度进行测算,归纳出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光栋,李余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梅燕
基于构建的CWARMEM模型实证分析了三种可能的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情景对主要流入省区和流出省区的粮食供求均衡格局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凸现,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经济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作为粮食主销区的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省市的粮食产需缺口会进一步加大,粮食供求区域失衡程度可能将会更加严重;而粮食主产区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出,对当地的粮食生产格局以及流入省份的粮食消费格局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研究粮食供求区域均衡问题的同时,需要将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现实因素纳入到考虑范围之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骆友生 刘剑文
以1979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及为契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而城市,不断向纵深推进。亿万农民不再是被紧紧禁锢在土地上的单纯的农业生产者,而成为商品生产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被“隐性化”了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凸显出来。随着城乡经济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过去牢固的城乡壁垒被初步冲破,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流动创造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在这种条件下,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便开始了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历史性进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始了跨区域远距离的流动,尤以每年春节前后的“民工潮”为典型代表,对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申鹏 凌玲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且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对区域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要素市场渐趋完善,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增强;西部地区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影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态势。这就需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关注这种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鹏 陈藻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呈现了新的变化。产业转型决定着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分布、结构与规模,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影响产业转型的速度与效益,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人力条件;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力不同,促使产业和劳动力在各区域的集聚能力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本文作者提出,既要突破"制度陷进",又要创造"政策红利",以包容、生态的宏观政策助推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有效联动。
关键词:
产业转型 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 外出农民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燕鹏 李立贤 石玉林
给出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的定义,计算了全国各省(市、区)的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出、流入率分布的三大特征,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3个基本条件,即经济、文化和旅行能力。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劳动力流出率分布的基本特征,基于这些分析给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入率,流出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传豹 吴方卫 张锦华
本文基于收支余额视角研究农民工跨区域迁移决策行为,通过对我国各地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变动情况的分析,考察了我国农民工集中流动背景下的人口回流问题。研究表明:我国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正在逐步的缩小,农村转移劳动力市场出现从区域整合迈向全国整合的良性趋势。各区域间农民工收支余额水平差距的缩小,有利于区域间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均衡发展。未来地区间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资源的竞争可能会加剧,劳动力成本将持续提高。同时,基于生存成本视角的收支余额变动及其趋势的研究可以很好地解释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跨区域回流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未来走向,以为下一步研究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劳动力市场整合提供基础。
关键词:
农村转移劳动力 收支余额 跨区域回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军 费喜敏 徐秀英
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间林地要素流转的作用机制,并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2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户林地流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农户的林地流入具有限制作用,但是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前提下,这种作用并不显著;同时也发现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林地仍然承担部分农户的生计保障功能。这将对林区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