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76)
- 2023(2763)
- 2022(2164)
- 2021(1979)
- 2020(1505)
- 2019(3444)
- 2018(3256)
- 2017(5938)
- 2016(3166)
- 2015(3420)
- 2014(3427)
- 2013(3531)
- 2012(3507)
- 2011(3488)
- 2010(3630)
- 2009(3463)
- 2008(3331)
- 2007(3293)
- 2006(3025)
- 2005(2410)
- 学科
- 农(20895)
- 济(15513)
- 经济(15492)
- 农业(14157)
- 业(11257)
- 业经(7532)
- 农业经济(6357)
- 中国(4871)
- 管理(4804)
- 发(4792)
- 地方(4726)
- 制(4609)
- 村(4481)
- 发展(4473)
- 展(4466)
- 农村(4464)
- 收入(3945)
- 建设(3801)
- 方法(3714)
- 土地(3711)
- 分配(3529)
- 工作(3493)
- 人口(3320)
- 策(3189)
- 企(3186)
- 企业(3186)
- 经济建设(3182)
- 数学(3155)
- 数学方法(3123)
- 劳(3087)
- 机构
- 学院(49572)
- 大学(47571)
- 济(20445)
- 经济(19918)
- 管理(18278)
- 研究(18111)
- 农(16423)
- 理学(15447)
- 理学院(15274)
- 管理学(15029)
- 管理学院(14921)
- 中国(14608)
- 农业(11375)
- 科学(10015)
- 京(9847)
- 中心(9744)
- 业大(9428)
- 财(8899)
- 江(8764)
- 所(8728)
- 范(7977)
- 师范(7943)
- 省(7826)
- 研究所(7783)
- 农业大学(7404)
- 州(6977)
- 财经(6767)
- 发(6318)
- 经济学(6178)
- 师范大学(6134)
共检索到81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李剑阁 韩俊 秦中春 张云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日前就新农村建设现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涉及17省(市、区)、20个地级市、57个县(市)、166个乡镇、2749个村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文彬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共居和独居两种基本形式,而共居又可以分为融合性共居、隔离式共居、流动性共居三种情况。影响农村养老形式的基本因素是居住距离、儿子个数、老年人劳动能力、婆媳关系等。该文对个案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情况总体态势良好,并出现了一些诸如女儿参与、隔代亲等积极因素,需要加以引导和鼓励。为了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当前急需建设社区养老作为补充,以实现老有所养所乐的目标。
关键词:
农村家庭养老 基本形式 社区养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1991年初,中央政研室、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对分布在全国29个省、区、市的274个固定观察村点的双层经营体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其重点之一是,这些村庄集体(指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下同)为农户提供生产服务的情况。274个调查村除个别外大都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莉 左停 唐丽霞
本文基于150个村庄调查,对1978年到2008年间村庄环境变化的感知和评判,分析了村庄农业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生物多样性、环境污染和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变迁。文章认为,变化的环境影响了村民日常的生产生活,村民自身的行为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环境。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自然灾害 环境污染 人居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前恒 吕之望 李军培
本文以我国中西部H村、L村、T村和Z村等四个村庄的调查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财政专项项目在村庄层面的绩效问题。研究发现:财政专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但财政专项项目也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项目与村民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项目执行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资金分散、资金不足、资金被截留、项目管理人员能力较低、村民参与程度不高等现象;一些项目还表现出可持续性差、发展性项目不能瞄准低收入人群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关键词:
村庄 财政专项项目 绩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一个村庄50年的城市化变迁——保定市颉庄乡薛刘营村调查徐建青农村城市化可以有二种类型,或者说有二条道路,一种是通过农村工业化实现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向城市、城镇集中,以及随之而来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商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建设和发展;另一种是城市郊...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前恒 林海 吕之望
本文使用中国中西部7个省15个县120个贫困村庄和1 8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使用生活满意度法估计村庄民主的货币价值。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农户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把非贫困户和贫困户分开进行估计发现,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非贫困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对贫困户的幸福感没有显著的影响。IV结果表明,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相当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8.47个百分点带来的幸福感的增加。
关键词:
村庄民主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浩
农地再分配制度是一项颇具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但其产生原因一直存在争议。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农地再分配的村庄原因。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与土地小调整正相关,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得到证实。村庄民主程度对土地调整没有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农地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资源禀赋假说和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和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地再分配 村庄原因 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浩
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村庄经济变量和自然特征变量对农地再分配的影响,同时也将村庄政治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显示:农地税费负担对土地小调整有正向影响,农民收入来源假说没有得到证实;土地资源禀赋对土地大调整有负向影响,但对小调整没有影响。交易费用假说只适用于土地大调整,对小调整不适用;村庄民主假说没有得到证实,但村民对村委会工作的关注程度对土地小调整有负向影响;村庄社会文化变量对土地再分配特别是土地小调整有重要影响,农民偏好假说成立。村庄农地再分配制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现阶段不应该取消或禁止,而是改进和完善,在土地产权稳定和调整之间取得平衡。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农地再分配 村庄原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合林 张旻薇 王雨晨 徐颖 代东刚
【目的】针对江汉平原地区乡村普遍收缩的问题,研究村庄收缩的成因差异,基于成因差异识别收缩村庄类型,探讨基于类型的规划响应策略。【方法】以位于江汉平原的仙桃市为例,通过田野调查建立606个村庄的村情数据库,从人口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识别乡村收缩,识别具有相似收缩特征的典型区,构建“定量+定性”的分析框架,归纳收缩典型区的成因类型。【结果】仙桃市的乡村收缩现象普遍,人口与空间收缩值分别为-48.48%和-13.37%;影响人口收缩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因乡村空心化而造成的老龄人口占比趋高;影响空间收缩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因地理邻近而形成的大城市虹吸作用。收缩村庄主要包括老龄衰退型、交通滞后型和虹吸萎缩型3种。【结论】江汉平原地区的乡村收缩现象普遍,但不同的收缩村庄的成因存在明显差异。老龄衰退型村庄的规划策略重点在弹性适配公共服务设施;交通滞后型村庄的规划策略重点在弹性改善交通条件;虹吸萎缩型村庄的规划策略重点在弹性提升产业基础和盘活闲置空间。基于成因差异划分收缩村庄类型有助于分类施策、明确各类型村庄弹性规划的重点和具体策略、增强在地性与可行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济 朱晓华 刘彦随 李亚云
村庄用地潜力调查是村庄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摸清村域尺度土地潜力状况对于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0.25m分辨率高清遥感影像判读,在山东省巨野县12个村庄进行了实地应用,将村庄各土地类型定量化从而测算了近期和远期的土地整理潜力。结果表明:巨野县12个村庄平均的近期潜力为68.2亩,占村庄总面积的3.69%,近期土地的潜力构成因地而异;远期潜力分户均标准和人均标准两种,无论在数量上或比例上户均标准的潜力都比人均标准潜力大,超标现象也更加突出;同时发现,村庄的土地资源潜力并不只是在宅基地本身,更多地蕴含在空闲地、坑塘水面等其他土地类型之中,宅基地的空置和废弃仅是其中的表象之一。该研究成果可直接为我国村域尺度土地整理潜力调查与评价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用地潜力 村域尺度 高清遥感影像 巨野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臧敦刚 余爽 李后建
本文使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7省757个行政村316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公共服务、村庄民主与农户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服务的供给程度和村庄民主的发育程度对农户的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民主化却削弱了公共服务对农户幸福感的影响。将村长的年龄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显示,公共服务每增加1个百分点,农户的幸福感会相应增加1.5327个百分点,而村庄民主发育程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使公共服务的幸福效用减少0.0281个百分点;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公共服务与村庄民主对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农户、村干部以及民族自治区农户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分别高于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农户、非村干部及民族省农户。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辉 李剑 王佳
本文描述了村级组织和村庄公益事业发展状况,用计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村级民主选举制度建立等因素对公益事业发展的影响。基本结论:在过去村庄公益事业投资中,政府投资居主导地位,村集体和农户投资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有助于提高村级组织的效率,有助于动员更多的社区资源发展村庄公益事业。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公益事业 农村发展 村级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必亮
本文在对温州一个村庄的标会情况进行了比较详尽调查的基础上 ,将村庄共同体理论和信任理论与该村的非正式金融发展现实相结合 ,初步地建立了“村庄信任”这样一个全新的理论概念与分析框架。借助这一分析框架 ,文章认为 :(1 )标会将自由竞标过程与程序、竞争性利率决定、自愿性合作、大众参与、信任等因素实现了有机结合 ,是一种很有效率、活力与竞争力的非正式金融制度安排。 (2 )因为村庄共同体与区域性文化等因素对标会行为的嵌入 (embeddedness) ,小规模、社区性标会在现实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很小。 (3 )政府在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管的同时 ,应该允许各种非正式金融的存在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